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鄂伦春民族音乐语言的几种视角

主题:民族音乐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2

简介:该文是音乐和鄂伦春族论文如何写跟民族音乐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音乐和鄂伦春族论文范文

民族音乐论文

目录

  1. 一、鄂伦春族歌唱语言
  2. 二、鄂伦春歌唱语言的黏着性

【摘 要】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纷繁多样的艺术种类里,鄂伦春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文以鄂伦春族歌唱语言、歌唱语言的黏着性及歌唱语言中的“衬词、衬腔”为切入点,浅谈鄂伦春民族音乐艺术.

【关键词】鄂伦春;歌唱语言;黏着性;“衬词、衬腔”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038-02

【本文著录格式】李华圣,刘莹.浅谈鄂伦春民族“音乐语言”的几种视角[J].北方音乐,2020,04(07):38-39.

1951年,在今天内蒙古海拉尔河流域和大兴安岭其他几个流域的鄂伦春人,选择了以大兴安岭腹地中的阿里河为新的定居点,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从此,鄂伦春人开始了下山定居的历史.而在这之前,他们则是自由驰骋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游猎民族.作为中国最小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的人口至今仅有8196人.但就是这样一群数量极少的人们,却分布甚广.西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东至黑龙江嘉荫县,甚至在俄罗斯境内还有不少鄂伦春人.在这样一个极为辽阔的分布疆域内,仅占鄂伦春总人口约四分之一的阿里河自治旗,面积接近于浙江省.在这些区域的最南端,也就是鄂伦春人分布的主要地区,常年都保持在0度左右的气温.这意味着鄂伦春人的生活从每年的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达子香(杜鹃花)开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月份)几乎都被冰雪覆盖.就是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属于鄂伦春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朴素、简单且原始的生活方式孕育出鄂伦春这个民族自己的音乐特色.

一、鄂伦春族歌唱语言

鄂伦春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鄂伦春民族音乐的传承是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我国为保护民族传统提供了优渥的条件,不仅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民族传承人,还开办了大兴安岭群众艺术馆等措施来保护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

谈到鄂伦春人的歌唱,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口而唱”,无论是谈家常、叙叙旧,又或者是吃饭喝酒等其他活动中.只要是想唱歌,那便张口即来.在不同的场景下,歌唱的内容、选材也不尽相同,却都是那么朗朗上口、顺耳好听.哪怕是相同的歌,被不同鄂伦春人所演绎,都有着不一样的风采.鄂伦春人的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以词汇和不同的音阶旋律构筑起来的.形成无论歌唱表述的各种内容还是这些内容所呈现在的不同环境下,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语言的魅力在运用的过程中被生动地呈现.

二、鄂伦春歌唱语言的黏着性

鄂伦春语原被定义为阿尔泰语系.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阿尔泰语系已普遍被学术界否定,认为这些语言是相互接触而非同源,鄂伦春语已经被归纳为通古斯语系中的满-通古斯语系,是较为典型的一种.鄂伦春语是使用人数较少,变化较为复杂的语种.鄂伦春语在演唱民歌的时候,韵律独特、朗朗上口,旋律线条优美都是来源于其特有的黏着性.

语音语调的特点是鄂伦春歌唱语言黏着性的基本元素.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中起支柱性作用的是元音(即韵母),是构成鄂伦春族语言单词的重要因素.“元音和谐”是鄂伦春民族语言中元音发音所具有独特现象.其特点就是在同一个词语内只能出现一定的元音,在音阶之间要按照一定的元音顺序进行和谐搭配.使得鄂伦春语言丰富多彩、连贯流畅且自为一体、韵味十足.辅音(即声母)的运用是体现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清晰度、情感色彩及风格题材的.在歌唱中可以大致分为清辅音、浊辅音和鼻辅音三类.其中清辅音和鼻辅音这两个发声较轻的哼鸣运用的更为普遍,体现出鄂伦春民歌语言的哼唱的特色.清辅音与“那耶那耶”、“那伊斯那伊斯”等衬词相结合,不仅强化了歌唱语言的连贯性,也增强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使歌者在歌唱时候传达给听众更强烈、更丰富的情感色彩.鼻辅音在几乎所有演唱都带有哼唱特色的鄂伦春音乐中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是体现鄂伦春民歌演唱黏着性的关键.浊辅音在实际的运用上以浊鼻音、颤音最是精彩,这种技巧的运用使得演唱者的声音更加的宽广悠扬、粗犷嘹亮.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黏着性也来源于歌词结构的特征.在歌词结构方面上,鄂伦春族语言根据词根与词根的关系,形成了四种复合词,即联合型、主谓型、偏正型、补充型.这些复合词的排列组合对句子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促进了语言的连贯性、黏着性.总体而言,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中的黏着性不仅体现出了鄂伦春人歌唱的艺术情感,更体现了民族音乐文化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鄂伦春歌唱语言中的“衬词”和“衬腔”

“衬词”是鄂伦春歌唱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欣赏鄂伦春的音乐中,总是会听到歌曲中的“衬词”.这些“衬词”虽然在表达歌曲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是歌曲中即兴填词的产物,但是在歌曲情感上,“衬词”既能能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也能在体现歌曲独特性、增强艺术色彩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衬词”在鄂伦春人的理解中称之为“调”(念作“滴哩干”成称“滴哩艮”),这是鄂伦春人歌唱中一种特殊的概念,和通常所认为的“调”大不相同.“滴哩干”这个词的另外一种译法就是“声音”,与具有实际意义的唱段“赞达仁”等相对应.鄂伦春人歌唱中的“滴哩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唱词,只有哼唱的衬词.甚至有些歌曲完全就是由“滴哩干”组成的.在鄂伦春人的理解中,将类似这种歌曲解释为“这首歌只有调,没有词”或者是“歌里什么都没说,就是“哼哼”来着”.几乎每一首鄂伦春歌曲中都有衬词的出现,甚至有些歌曲中衬词所占据的篇幅远远超过了实词.有时,衬词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排列组合的规则,有规律地不断重复加以演唱,有时又十分自由,没有固定的组织模式,在征收歌曲中随机出现.如果衬词多且长是鄂伦春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么占有较大篇幅且形成了一定的组合模式的衬词一定是这种独特艺术魅力的主要方面.

“衬腔”是在鄂伦春民歌中歌唱“衬词”与唱腔结合运用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旋律.“衬词”“衬腔”相辅相成,既承载了演唱的的情感思绪,又向聆听者传达了空灵且多变的信息.

“衬腔”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衬词与平腔结合,另一种是衬词与高腔结合.第一种衬腔是鄂伦春民族民歌中最普遍的一种,是运用真嗓为主假嗓为辅或是完全由真嗓完成演唱的一种特殊的演唱技巧.这种演唱技巧擅长于表达歌者情感,渲染歌曲的艺术性、抒情性.通过这种技巧所演唱的作品时快时慢,温婉绵长,曲式变化平缓,给人舒缓悠扬之感.第二种衬腔主要应用于曲式起伏较大,情绪慷慨激昂的民歌之中,对演唱者嗓音要求较高,可以通过延长演唱高音时间的方法创造出整首歌曲的华彩乐段,更具欣赏性.通过高腔唱法,可以帮助演唱者在不同的音区转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层次分明更具有对比性.

鄂伦春民族的音乐语言是复杂多样的,在当今“文以载道”的文化大背景下,要深入剖析其真挚的内涵表达,领悟其音乐立意,回归到传承发展的历史界点,为建立民族自信、民族精神的积淀添砖加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黑龍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现代传承途径及应用策略研究”17YSB076成果

参考文献

[1]高贺杰.因“韵”而“声”——鄂伦春人的歌唱世界[D].上海音乐学院,2010.

[2]高贺杰.论语音在鄂伦春人歌唱建构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学,2011.

[3]钟国富,王瑞,宋尧尧.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粘着性研究[J].艺术评鉴,2018.

总结:汇总: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民族音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音乐和鄂伦春族本科毕业论文音乐和鄂伦春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民族音乐引用文献:

[1] 民族音乐专业论文题目 民族音乐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民族音乐欣赏专业论文选题 民族音乐欣赏论文题目哪个好
[3] 民族音乐学学论文题目 民族音乐学论文题目哪个好
《鄂伦春民族音乐语言的几种视角》word下载【免费】
民族音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