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地理教学反思

主题:学生评价语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2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学生评价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学生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学生评价论文范文

学生评价语论文

目录

  1. 一、更重视课堂框架设计,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2. 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几个要素组成?
  3.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了哪些新功能?
  4. 3.什么是生产功能?什么是平衡功能?
  5. 二、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学生的自我发现与发展
  6. 三、更重视充实教学内容,关注知识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7. 四、更重视教学方法多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 五、更重视教学有效评价,体现评价激励作用和教育公平
  9. 学生评价语:阳春潭水中学学生评价欧阳维建老师的“倒过来”教育理念

摘 要:随着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师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自我成长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反思,促成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地理;教学反思;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018-03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与考核.所谓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就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重视“课堂教学的资源配制”、“终身学习”及利用先进的评价手段促进教学的评价、反思与总结.如今,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已有长足进步,教育技术能力也已成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改成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构成已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材料三要素转变成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和信息技术四要素.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多层面、全方位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师生共同成长.2011年,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在原来基础中增加了“生活性”和“实践性”的表述,明确要求地理教学内容必须联系生活,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并把地理课程定性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作为长期参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关注地理教学的教师,笔者深深体会到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地理课堂教学迎来了教改良好机遇,我们拥有先进的教学工具和理念,更需要重视如下几个环节的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创新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重视课堂框架设计,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充分的教学准备之上,这支点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具备教育技术能力的地理教师,仅仅依靠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注重教学设计入手,把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起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让地理课堂更具吸引力.

比如: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部分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结构化的整体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观察学习与生活学习的习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从有层次的框架问题入手,利用网络资源和生活观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到保持自然环境整体性和谐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框架问题如下:

内容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几个要素组成?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了哪些新功能?

3.什么是生产功能?什么是平衡功能?

单元问题:在学校或周边,你最关注的自然景观是什么?做一次这一观景的环境探究或调查,制作一张景观物质循环示意图,在课堂上展示.

基本问题:怎样才能让自然与人类保持既平衡又发展的关系?

这是三个层次的问题.最低层的是内容问题,基本上是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教材或书本找到准确的答案;中间层的是单元问题,从学生关注的自然景观入手,关注身边的事实,利用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制作成物质循环结构示意图,在班级上展示交流;最高层的是基本问题,把人类因素引入到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从人类发展的视野中思考自然环境的平衡与发展.提出这个开放的问题,不一定要学生得出准确的答案,但这个问题绝对是学生长久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必然重视的课题.

二、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学生的自我发现与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有效学习的内因.现阶段,教学的内容、信息量和手段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不在教师的教,而在学生的学.为此,学生学的动力发掘就成了教改的重点.从学生角度看,有用才能产生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的动力.教学借此兴趣的驱动,让学生保持更持久的学习注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地理其实就在身边,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重视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就一定能对地理教学产生兴趣.

比如: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②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这正好是一次开放式兴趣教学的机会.“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 和人口问题,正引起社会的关注,也是今年“论文范文”的焦点.为了帮助学生建构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人口发展观,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讨论如下单元问题:客家地域文化对人口变化有什么影响?从学校地处客家地区入手,关注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从学生身边的事实感悟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深对“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理解.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反思,明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不进行计划生育可能产生的后果.教学结束时,又抛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让学生关注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是人类的本身.全球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自己,还要放眼世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计划生育”是肯定的,但怎样的计划生育才是合适,才能让地球养活更多的人,还要让人们过得更幸福?

学生评价语:阳春潭水中学学生评价欧阳维建老师的“倒过来”教育理念

三、更重视充实教学内容,关注知识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当今社会信息无处不在,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巨大的挑战.就是教师比较自信的专业知识,也要不断地了解和学习.不然,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越了,比教师懂得更多,理解得更深.信息更是拓展教学的基础,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但能了解自己专业知识的前沿,跟上新技术和新知识发展的步伐,还能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学.其中,因时、因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现时社会热点充实教学,就是其中一法.教学从热点处切入,从解决问题后浅出,丰富课堂,解决问题.

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分小组组织学生关注人民网《全国多地受雾霾天气影响》的网络专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基于《雾霾天气》的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专题栏目中专家的观点,了解雾霾的成分及来源和各国治理雾霾的办法,关心网民对雾霾天气的评价.指导学生协作学习,写好心得,在班级开设的环保专题交流会上发表个人的意见.尽管这只是一次课外探究活动,但加深了学生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补充学习,丰富了课堂资源,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气象灾害有些直接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相关,拓展了气象灾害的学习范围,也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确实是大家共有的责任.

四、更重视教学方法多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如今,教学方法的多元已成为共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模式各自都发挥作用,相得益彰.需要教师直接传授和解答的,使用传统的讲解、实物演示,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就很好.但一些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利用实验或社会调查,以帮助学生获取直观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更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基于项目的学习.

如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时区日界线相关的知识只要运用《图1.2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直接讲解,让学生认识时区的划分方法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来由,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重复进行时区计算和日界线东西两侧的日期变更,直观、实用,教学效果不错.但同一章节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不但需要学生认真观看三球仪运行演示,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给地球带来哪些问题,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多大的影响.开展一次基于《谁让我们的四季变得如此多姿多彩》的项目学习,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更深入地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各种因子以及四季变化的地域性和差异性.在这个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多联系实际、多拓展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交流更多,发挥特长,发掘潜能,形成创新思维和学习自信,更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堂空间,为后面《天气与气候》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更重视教学有效评价,体现评价激励作用和教育公平

教学评价功能包括导向、鉴定、改进、反馈、展示激励及检查监控功能.在传统教学中,熟悉和了解学生一直是教师常用的诊断性评价,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只是这种评价方式仅凭教师的经验,缺乏数量的指标体现,难免有失准确.但教师拥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之后,教学评价可以借助网络或计算机平台,利用系统而规范的评价量标体系,对学生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价.还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评价资源对学生进行适时、且贯穿始终的评价记录与反馈,客观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数量化的再现评价结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激励学生成长.教师也可以利用过程性评价的结果,调节教学难度、速度及方法,更好实现地教学目标.现实性、安置性、诊断性和终结性的教学评价用得较多,而过程性评价用得较少,会出现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成绩重视不够,影响到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的结果,最终还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

比如: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②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为了了解学生对人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需求,在开展项目学习以前,利用预先订制好的《人口相关内容学习需求评价量表》,对学生做了教学前期的诊断性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已具有不少与人口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但对《人口的变化》相关的知识缺乏系统化和结构化,绝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关注我国的人口问题.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小组行动准则》、《学习交流与反馈记录》、《项目成果评价量规》及《成果交流注意事项》等评价工具,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交流时,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学习与讨论,为完成学习任务多做自己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这次项目学习的全部量规都在开展各环节学习之前出示,让学生明白评价要求、自己该学什么、该做什么,还提醒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加分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成果交流展示和项目总结,使用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和教师综合评价的三元评价,对学生个人、小组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使用这些多元评价,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有效教学.学生通过常态化的、规范化和客观真实的评价,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特长解决问题,为了小组和团队,尽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课后反馈中,不少学生认为,这样的学习不但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自我能力的发展,还在开放性学习中学会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多元评价让评价过程更透明、更实际,评价结果更客观、公平和公正,心服口服.笔者明显发现不少平时考试成绩一般,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得到肯定的机会更多,最后的评价分数更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肖运军.教学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4.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学生评价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学生评价语引用文献:

[1] 学生评价和升学考试论文范文素材 关于学生评价和升学考试学年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2] 综合评价和高校学生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综合评价和高校学生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2500字
[3] 财务评价论文题目范文 财务评价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地理教学反思》word下载【免费】
学生评价语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