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清末两次“改革”看历史的多样性——兼中学历史教学的衔接

主题:清末新政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清政府新政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清政府新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清政府新政论文范文

清末新政论文

目录

  1. 一、戊戌变法前的清政府“改革”
  2. 二、辛亥革命前的清末“新政”
  3. 清末新政:地方政府“救市”? 多市密集出台公积金新政引发“托市”争议[新闻夜总汇]

历史发展纷繁复杂、丰富多彩,各种因素或多或少在起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材的取舍,一线教师往往习惯使问题简单化和公式化,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试举两例,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戊戌变法前的清政府“改革”

戊戌变法的原因一般归结为以下几点: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努力;张之洞等清政府有识之士的推动.但对清政府本身的原因却提之甚少.清政府是完全的“不作为”吗?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阶层包括清政府都作出相应的反应.清政府不仅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所产生的动荡更是让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社会有识之士纷纷发出“救亡图存”的呼声,清政府内部出现分化,光绪帝为代表的帝党和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在应对危机的不同反应,转化为最高权力之争,使矛盾更趋激化.清政府为了转危为安,实行自救,试图进行一些改革,其主要内容有:一是编练新军,依照西法练兵.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新建陆军,开始进入政治生涯的高峰阶段.二是整顿财政,发展工商.派军机大臣刚毅南下各省,“裁革陋规,严剔中饱”,将各级不义之财上交国库.并发行股票,向官员、商民举借国债,但由于清政府已经失去信用,加上各级官员强行摊派,筹到1000多万两(计划2亿)后就停止发行了.设商务局,鼓励创办工矿企业,修铁路、开邮政.三是派遣留学生,主要是派往日本.自1896年首批留学生赴日以来,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1905、1906年间达最高峰(8000名左右).美国学者任达在《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中说:“粗略估计,从1898年至1911年间,至少有2.5万名学生跨越东海到日本,寻求现代教育.”[1]这些措施从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很明显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某种延续和补充,没有什么创新.这些“改革”绝不能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正是这次粗糙的改革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政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的奔走呼吁下,光绪帝选择了政治改革——戊戌变法.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全面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清楚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在于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否则学生有可能会把这场维新运动的爆发原因简单归结为康、梁等人的主观努力,使历史人物出现的偶然性代替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在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时,除了介绍以上几点外教师还可以加上一点:清政府“改革”的失败.

二、辛亥革命前的清末“新政”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为了取得列强的支持,安抚、欺骗社会各界,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慈禧太后早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就发布实行“新政”的命令,并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此为清末“新政”的第一个阶段.“新政”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官制.废除了隋唐以来的六部,增添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部门:外务部、商部、陆军部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体制,但所用之人依旧是旧人,新瓶子装的是旧酒,封建政治体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改革兵制,编练新军.督促各地成立“常备军”,建立现代军制.新军大多是掌握一定文化的知识分子,在论文范文思想的洗礼下,新军成为论文范论文范文命的发动者.袁世凯在1905年编成“北洋陆军”,一跃成为左右中国政局的重要人物.三是改革学制.1905年9月清政府下令停止一切科举考试,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12月设立学部,制订学制,建立学堂.主要按日本教育模式培养新的知识分子,这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逐渐成为推动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四是奖励工商.制订、颁布商律.虽然没有多少具体的措施,但此举标志着封建传统“重农抑商”国家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社会上,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除此之外,清政府还在社会生活方面革除了一些封建法律和陈规陋习.这些改革比1895年的改革要深入得多,清政府试图主动触动政治层面的弊端,模仿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模式,这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由于改革缺乏规划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在改革官制过程中日益表现出的封建性,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猛烈抨击.清政府1905年7月的上谕也承认,实施“新政”“数年以来,规模虽俱,而实效未彰”[2].

在论文范论文范文命的迅速发展下,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推动下,清政府进一步进行改革,1905年,以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为始,清政府推行“新政”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宣布“预备立宪”,颁布“宪法大纲”,以九年作为立宪的期限,并成立内阁.但在实施过程中,清政府暴露出欺骗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依附论文范文主义的丑恶嘴脸:“宪法大纲”只不过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君权,内阁是“皇族内阁”,在此期间镇压人民自发的反洋教运动,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会论文范文运动”的失败最终使人们认识到清政府是“麻木不仁之政府”、“妖孽之政府”.随着资产阶级立宪派(大多数由改良派发展而来)对清政府幻想的破灭,孙中山“三论文范文义”的口号更能深入人心,清政府最终在武昌起义的摧枯拉朽中彻底崩盘.教师在上述内容的教学中应对学生作必要的补充:清政府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是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条件下必然走向灭亡;武昌起义的发生有一定的偶然性,它大大加速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但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必然抛弃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而选择论文范论文范文命的发展道路.

清末新政:地方政府“救市”? 多市密集出台公积金新政引发“托市”争议[新闻夜总汇]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是互相影响着的两个运动:论文范论文范文命活动的开展,触动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清末“新政”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展的自救运动,因此可以说是论文范论文范文命活动促使了清末“新政”的实行.同时,清末“新政”的开展,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论文范论文范文命的发展.清末“新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革命提供了经济、阶级基础;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这是论文范论文范文命的群众基础;编练的新军,被革命党人充分利用,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一条明线:民族危机的加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一条暗线:清末“新政”的失败.这两条线一内一外,彼此交错,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而清末“新政”则是清政府丢掉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中学历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旨,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正是在“常识”、“基本”、“初步”等限定词的约束下,教材的表述有时过于简单化、结论化,忽视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前后逻辑关系看似严密,但由于某些重要历史内容的缺失,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除本文所举这两例外,笔者在八年级的教学中,也发现人教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只有侵略史,对论文范文战争期间著名抗敌英雄和事件,冯子材反法斗争,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等缺少相应的知识普及.这些知识的缺失可能是由于编写教材时的时代背景,不能完全体现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但中国复兴之梦不正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个阶级又一个阶级的努力而最终成功的吗?除此之外,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也没有对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历史进行概括性介绍,从而使师生面对这段历史时只知道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论文范文的成立等零碎知识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各自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社会各界对抗战的态度等,教材没有明确指出,也导致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的概念认识不清等

精简式的教材容易让学生只记住了结论、“规律”,不利于发展全面而客观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光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编写教材时尽可能地插入相关的衔接内容,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立体化、全方位的历史.

注释:

[1][美]任达著,李仲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10.

[2]朱寿朋编纂.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8:5364.

(责任编辑 庞丹丹)

总结:关于免费清政府新政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清政府新政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清末新政引用文献:

[1] 税收和跨境电商税收新政论文范文素材 税收和跨境电商税收新政论文怎么写2500字
[2] 新政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特朗普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3] 新政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时政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清末两次“改革”看历史的多样性——兼中学历史教学的衔接》word下载【免费】
清末新政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