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在可持续时代的价值

主题:蒙古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7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生态蒙古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生态蒙古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生态蒙古族论文范文

蒙古族论文

目录

  1. 一、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理解与界定
  2. 二、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在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价值
  3. (一)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范式
  4. (二)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5. (三)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意义
  6. (四)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文明意识
  7. 三、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传承和创新的路径
  8. (一)继承古代生态文化合理内核,确立现代生态文化观
  9. (二)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10.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保障制度
  11. (四)创建宜居城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四、结语
  13. 蒙古族:蒙古族舞蹈组合《天边》

口/张昆乌日陶克套胡

一、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理解与界定

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是该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草原民族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其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诸如这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这是一个相互影响、协调的整体.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生产生活的物质方面,还是宗教信仰的精神方面,以及生态法制当中,都体现了蒙古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首先,从物质层面来讲,马背民族特殊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包含着与自然追求和谐的生态理念.同时,古代蒙古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中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观念.成吉思汗在《大扎撒》中明确规定:“禁止人们说任何东西不干净,因为万物均为圣洁.不能设置净与不净的差异.”蒙古民族也非常重视保护水资源,如《大扎撒》中又规定,“禁止人们浸手于水中,命令无论何时汲水必须用器匝;在水中、灰烬中便溺者,处死刑等”. 其次,从精神层面分析,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观念,这种观念影响着整个民族,久而久之就逐渐内化为本民族自然的生态习惯.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的信念基础,构成了约束古代蒙古族对草原加以保护、利用和占有的内在制度之起源的核心价值体系.祭敖包把山川大地与神灵等齐,不仅提高了生态环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也起到了全民生态教育的效果.那达慕大会所吟唱的“呼麦”和“长调”融汇了大自然的旋律和心声,这是一种真正的“绿色”运动会.

再次,从制度层面上讲,蒙古民族还出台了诸多保护法,从成文的角度进行立法保护.成吉思汗在《大扎撒》就明确规定:禁草生而攫地;禁遗火而燎荒.其后,蒙元、北元朝各个皇帝乃至清朝时期蒙古地区地方官在制定法律时一直坚持了这样的原则,土地、草原植被保护已成为所有蒙古法中必列的条款.《阿勒坦汗法典》中提到有关于救助牲畜的规定:“凡是从风、雪、雨灾、狼害、沼泽、河流中救出驼、马、牛、羊者给予奖励.”

综上所述,古代蒙古族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及制度层面表现出的生态文化,最大的特点是讲求实用,尽可能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马背民族所创造的生态文化,处处都体现着生态元素.

二、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在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价值

面对日益恶化生态生存环境,实现真正的生产力不仅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更重要是表现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笔者试图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一种生态危机背后更可能隐藏着一种深刻的文化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蒙古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启示意义.

(一)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范式

中国的农耕文化能够历经几千年发展至今,主要得益于蒙古高原绿色生态屏障的保护.这是爱护草原、珍惜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游牧文化智慧的结晶.他们不但保护了草原,而且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对蒙古族生态文化和游牧民族的功绩予以高度评价.人类始终在为如何很好地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懊恼.近代,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为人类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古代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文化养料进行挖掘,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双赢,给我们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提供了范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究其原因是人类的贪婪.而勤俭节约是蒙古民族中的一种美德,一种价值观.在他们的心目中,节约是做善事,而浪费是在做恶事.这种价值观指导着一言一行,规范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团结.要实现和谐的社会氛围,不仅仅依靠法律的手段,更需要一种内在的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去规范、约束各自的行为.蒙古民族的品性中所具有的自我调试、自我节制的优良传统,正和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相吻合.因此,我们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挖掘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研究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作用,以此来充实丰富当代和谐社会理论的内容.通过继承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合理内核,促进具有民族特色的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

(三)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意义

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折不扣地培养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及生态道德意识,使善待自然意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态自觉,道德自觉.要想构建一种全民自觉的生态环境意识,不能只注重生态规范的建设.对公众生态思想的教育,尤其要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应向我们优莠的蒙古族先民学习,从少年时代就灌输爱护环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通过对青少年的教育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社会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可持续生存的知识将有助于他们创造和维持世界的可持续变革.因此,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对全民形成一种生态责任意识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四)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建设一定程度上涉及了技术性手段.政府规定政策,由基层群众实施.这里存在三个漏洞:一是未搞清人破坏自然的思想道德原因,二是无法启动鼓励生态建设的道德动力,三是不能实施生态保护的道德约束机制.因此,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要国家投资,百姓出力,同时还要在群众思想中进行社会主义生态*道德教育,并长期坚持,习成定俗.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边建设边破坏,当代人建设后代人破坏的恶事、丑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三、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传承和创新的路径

(一)继承古代生态文化合理内核,确立现代生态文化观

蒙古族现代生态文化的构建,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使之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将蒙古民族感性理念相当*性因素完美结合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蒙古民族古代生态文化的许多行为是建立在对宗教行为的情感依托,对自然现象的神化基础之上的.而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生态意识需要我们感性思维的同时,更需要借助一些理性的手段,才能取得预定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在继承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合理内核的基础jJ_确立一种科学的蒙古族现代生态文化观念.

(二)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发展生态经济,不仅是我国及我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中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关于发展生态经济,学术界已有人提出,应确立相关观念.第一,生态是商品的观念.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需求,生态也成为人类的一种消费品,进而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第二,生态是优势的观念.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是生态环境的世纪.生态产品将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第三,生态是品牌的概念.因为一个地方优良的生态环境将给这个地方本身及其生产的产品带来更为广泛的市场知名度.民族地区地域空间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西部开发应该而且必须优先考虑生态效益问题.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保障制度

首先,在牧医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的原则是,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应将利益指向环境的建设者和保护者.在发展牧区经济过程中,无论是建立合作社,还是通过流转形成牧业大户,还是牧户与企业以产业化形式缔结利益共同体,都有一个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问题.其次,建立让公众有知情权的生态保障制度.要建立一种广泛的公众环境享有权,通过这些权益的规定激励公众对环境损害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再次,要将科技服务纳入生态保障机制中.在建立生态保障制度建设工作中,应建立专家咨询队伍,充分利用各地区雄厚的科研力量.为此,可设立专项资金作为草原管理部门的工作经费.项目后期管理中,除给予一定的配比资金,建立项目后期管理技术保障体系.

(四)创建宜居城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宜居城镇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我们要以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为契机,建设绿色城镇过程中以环境清洁为目标,以完善交通出行和节能环保为重点.同时,大力建设清洁城镇、绿色示范城镇,提升牧区城镇管理体制,以蒙古民族文化为基础,丰富城镇的文化内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正在牧区普及,现在,信息网络建设已提上建设日程.加强苏木卫生院建谩,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根据牧区特点,建立牧区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有基础设施得到保障,牧区的生活环境、交通住房才会得到改善,这也是建设新时期宜居城镇的基本要求.

蒙古族:蒙古族舞蹈组合《天边》

四、结语

生态文化的构建决非朝夕之事,也不是某一方面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事关资源环境、人口因素、制度安排、产业政策等众多因素的整体行为.不仅需要在自然观、价值观,特别是发展观等一系列思维方式上进行自觉的有机化转变,更需要在生存方式、生业方式,特别是生产方式等一系列实践方式上的积极转换.因此,我们既要高瞻远瞩,转换思路,又应该实事求是,立足国情,真正走出自己特色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总结:这篇生态蒙古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蒙古族引用文献:

[1] 布里亚特蒙古族图案的演变和论文范文 布里亚特蒙古族图案的演变和类论文范例2万字
[2] 蒙古族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蒙古族论文范例2万字
[3] 蒙古族和历史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蒙古族和历史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10000字
《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在可持续时代的价值》word下载【免费】
蒙古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