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中西医结合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0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参考: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2.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样文: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
  3. 第三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4. 第四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例: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5. 第五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格式: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00篇免费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可用于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写作参考研究,为你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提供有价值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参考: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1)了解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T2 DM)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2)探讨T2 DM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3)探讨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4)评价中医疗法(健身气功·,八段锦、耳穴贴压法及中医食疗法)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减轻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质指数(BMI)的效果.

方法:

(1)横断面调查:2009年6月~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内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所抽样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辖社区内T2 DM患者进行调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7例T2 DM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量表(DMQLS)、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同时使用体重秤、身高测量仪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BMI值,并使用强生血糖仪(稳步型)测量空腹(全血)血糖(FBG).运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间一般情况及生活质量比较;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 DM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OR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采取随机、对照、单盲法的研究设计,干预时间共12周.随机抽取130例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43例、社区护理组44例、基础治疗组43例.中西医结合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疗法及社区护理,中医疗法包括规律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耳穴贴压法,以及中医食疗法指导,社区护理措施包括定期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电话访视);社区护理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的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社区护理措施包括定期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电话访视),基础治疗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在入组时、第6周、第12周采用SDS及DMQLS对三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测量BMI,并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FPG、ISI,在入组时及第12周检测三组患者的GHbA1c.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法以分析三组在3个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别,并绘制三组各评价指标变化趋势图.结果:

(1)667例社区T2 DM患者中,筛查出抑郁症状者295例,本组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20%.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西医结合护理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选题

(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SSRS、SSRS客观支持维度、SSRS主观支持维度、SSRS支持利用度维度是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79,0.585,0.751,0.728,0.663.其中并发症为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

(3)SDS总分与DMQLS总分呈负相关,r等于-0.469,P等于0.000.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结果显示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DMQLS,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P<,0.001).

(4)对295例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5个变量进入总体生活质量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即有无并发症、月收入、SDS总分、治疗方法、SSRS主观支持维度;R2等于23.6%.有无并发症、SDS总分、月收入均进入DMQLS五个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

(5)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减轻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第6周,中西医结合组SDS总分低于基础治疗组同期均值(54.27±,9.42 v.s.59.90±,8.63,P<,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SDS总分低于社区护理组及基础治疗组同期均值(51.71±,9.57 v.s.55.88±,9.38,51.71±,9.57 v.s.60.69±,8.35,P<,0.05).

(6)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全面提高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满意度维度方面:干预期间,中西医结合组DMQLS总分及其五个维度得分逐渐上升;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DMQLS总分高于社区护理组(370.67±,40.41 v.s.355.09±,26.18,P<,0.05)及基础治疗组(370.67±,40.41 v.s.330.72±,39.54,P<,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的DMQLS生理维度得分高于基础治疗组(69.58±,11.46 v.s.64.60±,8.59,P<,0.05),社区护理组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DMQLS心理维度得分高于社区护理组及基础治疗组(71.05±,7.66 v.s.67.20±,7.65,71.05±,7.66 v.S.60.67±,9.93,P值均<,0.05);第6周,中西医结合组DMQLS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社区护理组及基础治疗组(58.40±,10.18 v.S.54.82±,6.86,58.40±,10.18v.s.50.86±,7.47,P值均<,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基础治疗组(60.91±,9.75 v.S.53.30±,7.86,P<,0.05).

(7)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改善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第6周及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FPG均低于基础治疗组(6.06±,2.28 v.S.7.23±,2.82,6.45±,1.80 v.s.7.67±,2.54,P值均<,0.05);第12周,中西医结合组GHbA1c均值低于基础治疗组(6.86±,1.13 v.S.7.79±,2.63,P<,0.05).

(8)在3个时间点上三组组间ISI、BMI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组北京市社区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社会支持及其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支持利用度维度是T2 DM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并发症为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社区护士应定期对社区中T2 DM患者进行抑郁筛查,特别关注T2 DM患者中存在并发症者这类发生抑郁的高危人群,以及时发现伴有抑郁的患者,同时在应加强T2 DM患者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

(2)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差于T2 DM无抑郁症状患者.

(3)有无并发症、月收入、抑郁症状、治疗方法、主观支持是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且有无并发症、SDS总分、月收入对生活质量五个维度均有影响.

(4)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可减轻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尤其是在患者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满意度维度方面,并可使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本研究所采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耳穴贴压法、中医食疗法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操作方便,副作用少,医疗成本低,患者经济负担轻,可行性好,建议对于T2 DM伴抑郁症状患者采取此类中医疗法与社区护理相结合的干预措施.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样文: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

目的:慢性肝病,尤其是慢性乙肝的病毒标志物阴转率低、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病率高、肝癌的早期发现困难及肝癌术后高复发率等等,均是目前医学界治疗慢性肝病的难点,严重威胁广大肝病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导师杨大国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30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应用中西医整合医学的方法治疗以上肝病,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应用中西医整合疗法系统治疗慢性肝病的报导,本文的目的是首次提出将整合医学应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建立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肝病的理念、方案、临床应用验证,以期达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疗效和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方法:由于中西医整合疗法的内容较多,信息量巨大,本文从以下内容进行初步研究:1.以史为镜:总结当前医学现状,了解现代医学过细分科带来的弊端,分析医疗技术的发展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从而形成中西医整合疗法的理念.2.知识储备:整合学习中医六大名家的学术思想,对中医整体医学观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习近代“整合医学”的历史发展,了解整合医学的过去、现在、未来,学习相关的系统肝病知识,以及非专科知识如社会医学、心理学等,构筑中西医整合医学治疗慢性肝病的系统框架及理论依据.3.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为中西医整合治疗慢性肝病的方案制定提供相关要素:(1)整合病理学基础在慢性肝病临床应用的研究:通过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0年来所有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资料分析,纳入637例患者从病理学角度统计和分析慢乙肝感染自然史过程中患者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变化特点,纳入365例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患者资料,从病理学角度统计和分析患者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变化特点及在临床的指导意义.在电镜下观察不同程度纤维化对肝血窦形态学改变.(2)循证医学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了解目前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常用中药和疗效: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以“肝纤维化,肝硬化,Liver Cirrhosis,肝炎,乙型,慢性,Hepatitis B,Chronic”为关 键 词 ,检索1994~2013年4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治疗慢乙肝肝脏纤维化的临床文献,筛选出文献中采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报道,记录文献中中药种类、病例数、研究类型、是否联合抗病毒治疗、观察指标和疗效的相关数据.(3)整合肝病患者社会心理学因素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分析279例慢乙肝患者的生活习惯、自律力、经济状况、依从性及心理需求等.4.通过以上知识理论的储备及研究成果,提出整合医学思维模式,制定中西医整合疗法的治疗方案(草案).5.通过例解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慢乙肝的临床实践,阐明中西医整合疗法的具体应用.结果:1.理论学习的结果:(1)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全科的学习,不仅精于内、外、妇、儿科,还晓“养生之术”、“兼通数经”,重视预防保健、医德修养.(2)现代医学现状存在的弊端:①患者成了器官②疾病成了症状③临床成了检验④医师成了药师⑤心理与躯体分离⑥医疗护理配合不佳⑦重治疗轻预防⑧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巨大⑨中医西医相互抵触.(3)通过学习相关专科知识,了解到社会医学、心理学、护理学、哲学等均对临床诊治疾病有密切的关系.(4)全面的专科知识了解到,中医学历来注重整体观念,是整合医学理论的基础,而西医学对肝脏的生理、病理、解剖有深入的认识,从微观角度深入阐明了肝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从思想高度及理论认识方面为树立中西医整合医学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社会因素调查获得的信息:(1)48%的慢乙肝患者对自己生活质量表示不满意,76.7%的患者认为慢乙肝对生活带来困扰.(2)在生活方式上:有40.9%的患者几乎从不运动,有53.8%的患者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有22.2%的患者有饮酒史.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均对慢乙肝的治疗效果可能产生影响.(3)在治疗方面,仅有少部分人会选择在一家医院继续治疗,而有近1/3的患者会选择就诊大于2家医院,在服药方面,47.7%的患者坚持按照医院治疗方案服药,25.4%没有接受正规治疗.(4)在经济方面,56.6%的患者不能承受>,600元/月的治疗费用.(5)84.9%的患者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上结果提示社会、家庭、个人生活习惯及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患者的疗效,制定个体化方案要重视以上因素.3.中药抗肝纤维化大数据分析结果:1124篇关于抗乙肝肝纤维化治疗的文献*58665例患者经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有效率为99.3%.而在中药制剂的选择中,前5类药物依次为化瘀类药(品种93个,文献共232篇)、具有抗乙肝病毒功效类(品种12个,文献共89篇)、软肝类(品种30个,文献共68篇)、保肝降酶类(品种20个,文献共67篇)、综合功效类(品种40个,文献共60篇).上述结果为患者个体化方案提供药物遴选的依据.4.肝组织学研究结果(1)637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01例(78.6%),女性136例(21.4%).按自然史分四期,免疫耐受期患者101例,免疫清除期患者248例,低(非)复制期患者119例,再活动期患者169例.各期患者的相应肝组织炎症分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免疫清除期以及再活动期肝组织炎症较为活跃(χ2值为150.424、p<,0.0001).各期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亦具有统计学差异,其纤维化程度呈渐次加重的趋势(χ2值为141.682、p<,0.0001).提示随着慢乙肝自然史的发展,肝组织纤维化是逐渐进展的.(2)365例慢乙肝免疫清除期患者根据不同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Ⅰ组(炎症<,G2,纤维化<,S2),Ⅱ组(炎症≥G2,纤维化<,S2),Ⅲ组(炎症<,G2,纤维化≥S2),Ⅳ组(炎症≥G2,纤维化≥S2).其中Ⅰ组167例、Ⅱ组48例、Ⅲ组107例、Ⅳ组43例,4组满足ALT≥4 ULN和(或)HBV DNA≤6.55 log1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Ⅰ组31.7%、Ⅱ组22.9%、Ⅲ组57.0%、Ⅳ组65.1%,经χ2检验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表明慢乙肝肝组织显著纤维化较肝组织炎症具备更为突出的预测抗病毒疗效能力,提示临床应重视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3)10例患者电镜检查发现随着肝纤维化病变的加重,SEC窗孔减少,有的甚至出现基底膜,这提示SEC向血管内皮细胞转变,而肝窦也开始向连续型毛细血管转化.5.制定了中西医整合疗法的初步方案(草案)内容:(1)整合医学思维模式,包括整合病原微生物因素、整合人文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整合现存与生命相关各基础领域最先进的医学发现、整合现存与肝病相关专科的临床经验、将治疗肝病的线型单向固定思维向非线型发散性哲学思维转变.(2)中西医整合疗法方案(六对):a.中医+西医的整合,即中医维持阴阳平衡整体观(宏观)与西医维持免疫内环境平衡(微观)的整合,b.基础+临床的整合,c.心理(疏导、求生欲)+自我护理(生活习惯等)的整合,d.社会(人文、*)+家庭(配合)的整合,e.基础治疗(病因)+对症治疗(消除症状)的整合,f.随访+监测.通过以上的两两整合,形成全方位的中西医整合治疗方案.6.例解应用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慢乙肝,由于慢乙肝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阶段各不相同,应针对患者及具体肝病,需在方案的共性下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方案.临床疗效显示通过横断面调查经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慢乙肝患者E抗原阴转率(酶联法)高达82.27%[1].7.另有本团队前期研究成果显示:(1)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随访到第6年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可分别达73.2%、92.7%,随访组治疗费用比相关文献报道明显减少[2].(2)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达90%以上,生活质量测量简表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组生存率与文献报道组的生存率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费用比文献组所需费用显著降低[3].结论: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慢性肝病是创新性方法,我们初步建立了中西医整合疗法方案,经过近10年的临床应用总结,在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及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方面大幅提高了疗效、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整合疗法治疗慢性肝病疗效好、安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及降低医疗费用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循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2000-2009十年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研究概况,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筛选出最佳临床证据,为下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提供依据.


https://www.mbalunwen.net/lishi/094712.html

方法:

(1)检索资源:选用国内权威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中华医学会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在线数据库作为资料源.

(2)检索方法与策略:

①检索词: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医、中草药、中药、汤药、膏丸、针灸)/中西医结合.逻辑:“+”等于并且等于AND.

②检索式: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西医结合.

③检索年限:2000年1月-2009年12月.

(3)文献计量学分析:

①选择标准:关于冠心病室性早搏方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文献.

②排除标准:非临床研究的文献;与人体冠心病室性早搏研究无关的文献;单纯西医药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各数据库间重复的文献.

③由两名评价员分别独立对入选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分别从文献的年度发表量,作者来源地区及期刊分布、文献研究方向以及文献中涉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

(4) RCTs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①纳入标准:十年间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性研究文献,具有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观察的内容;主要干预措施类型为对照组加中医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

②排除标准:内容非临床治疗性研究的文献或者个案报道;单纯中医药和西医药类临床治疗性研究的文献或者翻译国外发表的文献;与人体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研究无关和严重并发症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

③系统评价:对于检索到的文章,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内容摘 要 进行初筛,对初筛选中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再进行修改后Jadad质量记分法评分(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纳人研究的文献必须是经过方法学质量评价Jadad量表评分为2分以上的文献.最后依据CONSORT statement的22条国际通用标准结合Cochrane生存质量评价原则,自制系统评价信息采集表对纳入研究的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④Meta分析: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所有4条质量评价标准均完全满足的评为*;若其中一条或多条不充分或未实施的为B级;如果其中任1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的为C级.同时采用改良Jadad质量记分法进行评分,随机对照试验(RCTs)总分为7分,≥4分为高质量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结果测量的度量衡单位相同的连续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两者效应量均用95%CI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①年度发表量:通过对查获的文献分析发现,文献的发表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0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占十年总文献量的4.2%,到2009年发表量已经增加了四倍多,2009年文献发表量最多,占总文献量的18.1%.

②发表的期刊及作者分布:文献较多见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中国中医急症、内蒙古中医药等5种期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只占总文献量的14.6%.作者来源虽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但相对集中在东北、华东地区,西部地区则较为稀少.

③临床研究方向分布:文献主要集中在防治措施方面,占总文献量的90.9%,其次是护理研究.说明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对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防治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④中医证型分布:查获的文献中医证型的描述有70余种,对于同一类证型,其名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称谓繁多、凌乱.其中,气阴两虚证与心络瘀阻证最多.

(2)RCTs系统评价:

①文献Jadad评价结果:入选的309篇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改良的Jadad量表计分评价筛选.最终2分以上的文献30篇,3分以上RCTs文献8篇.

②RCTs质量的CONSORT评价结果:Jadad评分2分以上的30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全部总病例数达到2991,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病例数1657例.全部30篇文献都提到“随机”分组,7篇采用完全随机法,19篇采用简单随机法,其余4篇仅提及“随机”,具体方法不详.30篇文献中11篇提到盲法,7篇交待为“双盲”,4篇交待为“单盲”,其余全未提到是否采用了盲法.30篇文献中仅有4篇报道了撤出,2篇有病例失访记录.因此,所有报道均为方法学低质量文献.

③统计学处理:全部30篇文献中26篇统计方法合理,4篇未交待使用任何统计方法.完全提供数据的文献13篇,部分提供的17篇.

④研究结果:纳入的30篇文献均同时考虑了统计学及临床意义,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及可行性较好的占到86.7%.试验效应的评定具有标准化程度较好的不足1/3;试验结果的推广应用性较好的占到全部的56.4%.只有2篇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后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生命质量”的结果.

(3) RCTs的Meta分析:

①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方法学质量等级:1篇*、7篇B级.

②室性早搏疗效:共纳入7个研究,因治疗方案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组疗效优于美西律组(RR等于1.39,95%CI[1.14,1.69],P等于0.001);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R等于0.98,95%CI [0.85,1.12],P等于0.750);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等于1.37,95%CI [1.18,1.69],P<,0.001);复律保心平口服液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RR等于1.48,95%CI[1.21,1.80],P<,0.001).稳悸合剂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疏肝丸组(RR等于1.42,95%CI[1.06,1.91],P等于0.020).

③中医证候疗效:共纳入4个研究.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等于1.34,95%CI[1.21,1.49],P<,0.001);复脉颗粒组优于美西律组(RR等于2.17,95%CI[1.37,3.43],P等于0.001).④心电图疗效:共纳入6个研究.参松养心胶囊组优于心律宁组(RR等于1.48,95%CI[1.15,1.90],P等于0.002);复律保心平口服液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组(RR等于1.39,95%CI[1.00,1.94],P<,0.05).稳悸合剂组优于步长稳心颗粒+疏肝丸组(RR等于2.08,95%CI[1.31,3.32],P等于0.002);复脉颗粒组与美西律组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R等于0.93,95%CI[0.76,1.13],P等于0.450).

⑤不良反应:8篇均报道了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指标.

结论:

(1)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具有很大潜力,但在很多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发展.

(2)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治疗性文献总体方法学质量评价不高,随机盲法的应用较少,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尚需更严谨的试验设计.

(3)现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RCTs的Meta分析证据提示,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西药.

第二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优化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

(1)主要目的: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与公认阳性药胺碘酮对照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确认中西医结合不同方案在临床具体实践中的确切效果.

(2)次要目的:

①分析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及发病趋势,

②遴选中西医结合治疗时用药优化方案.

方法:

(1)试验设计: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临床试验.

(2)试验中心:广州市中医院、黄埔区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省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3)受试人群:病例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方可纳入.(4)样本量:根据主要疗效指标治疗有效率估算.依据文献报道及预实验结果,假定总体治疗有效率胺碘酮为73%,定心方为80%,定心方加胺碘酮为90%,设定a等于0.05,检验效能取80%,用nQuery Advisor7.0软件求得每组样本量102例,考虑约20%的脱落剔除率,每组各需120例,共需病

例数360例.

(5)试验分组:对照组(胺碘酮组)、试验1组(定心方组)、试验2组(定心方+胺碘酮组).

(6)盲法:双盲双模拟.

(7)随机化:采用分层区段随机分组方法,用SAS9.2的相关过程实现.

(8)治疗方案:定心方组:定心方颗粒剂每天两次,开水冲服.连续服药4周.胺碘酮组:盐酸胺碘酮片,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餐后顿服;1周后改为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餐后顿服;2周后改为每次0.2g,每天1次,口服,餐后顿服维持.连续服药4周.定心方+胺碘酮组: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间隔半小时后服定心方颗粒剂.

(9)疗效指标:①主要疗效指标:室性早搏的治疗有效率;②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心率变异性分析.

(10)统计分析:主要疗效与次要疗效评价均采用差异性检验,同时考虑中心效应,等级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定性变量采用Pearson x2,考虑其他因素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入组试验病例360例,其中脱落或剔除病例共17例,343例完成试验.MITT共有357例,PP共有343例,SAP共有358例.

(2)依从性:受试者均无不配合或配合不良记录.

(3)人口学和基本临床资料的描述与比较:三组病例的性别(χ2等于0.024,P>,0.05)、年龄(F等于0.166,P等于0.847)、病程(F等于0.283,P等于0.754)及室性早搏分级(P等于0.7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4)有效性评价:

①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对照组室性早搏有效率为72.3%,试验1组为73.9%,试验2组为90.7%,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01),试验2组与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等于0.001).校正中心后,三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②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三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04),且同时存在中心效应,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心电图疗效: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等于0.772).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43),PP分析与M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心悸评分: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等于0.015).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中心校正后,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等于0.145).

综合上述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室性早搏有效率以及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显示试验2组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

结论:

(1)本试验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设计原则,同时在广东、浙江、江西、山西四个省市的7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总共纳入360例如何研究方案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试验.

(2)对三组人口学和基本临床资料分析看出,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室性早搏分级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的基线水平一致性较好.

(3)综合分析有效性评价指标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方案在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室性早搏有效率以及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中药组合单纯西药组,证实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第四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例: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一直雄踞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前列.我国近年来的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冠心病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一直是卫生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冠心病防治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具体措施可归结为二个方面:优化的药物治疗和认真改善生活方式(戒烟、健康膳食、适当体力劳动、控制体重、调节血脂、控制血压).优化药物包括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脂调节药(主要是他汀类)和ACEIs/ARB等.然而相当多的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并不乐观,从而降低了药物治疗的效能致使预后不佳.

中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认识有着系统的理论,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对冠心病治疗的巨大优势.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对冠心病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健康管理是公认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国内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的类似健康管理平台明显不足.

研究目的:

通过调研,完成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集预防、诊疗、随访、宣教于一体的,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以此为平台,实现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全面、连续、主动、积极的健康管理,以期加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危险因素、提高冠心病PCI术后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的依从性,以促进健康,延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本研究积累的数据库资料的统计分析,为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特征,丰富中、西医理论内涵提供依据;为临床选择有效、经济、合理的防治措施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该领域的临床及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及研究思路.

研究方案:

采用理论研究和验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研究共3个部分:

首先对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相关的理论的研究.对冠心病及PCI手术治疗、术后二级预防及中西医健康管理理论进行文献研究,并对现阶段的各种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第二部分以专家调研、讨论会等形式,完成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调研,给出需求报告,设定系统开发的功能目标、性能目标,并探讨其可行性.在软件工程师的协助下完成以数据库系统为主要依托平台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系统.

第三部分是对建立的系统平台进行验证研究,探讨其实用性,发现不足,以期今后进一步完善.

研究结果:

文献研究方面,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冠心病防治面临极大的压力,挤占了巨额的卫生医疗资源,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虽然目前介入治疗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术后的健康管理存在不足,术后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不足,依从性不够.忽略了患者术后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健康宣教力度不够、对患者术后的心理变化不够重视.此外,通过总结中医中药文献,认识到中医学对于冠心病的认识有着系统的理论,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对冠心病治疗的巨大优势.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注重精神、生理调养并重的思维模式,重视情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方面所起的作用等对冠心病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健康管理文献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虽然有一些类似的慢性疾病管理平台,但有不少明显的不足之处,故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系统研发方面,通过对临床、护理、科研、软件开发工程师、患方等多方面从业人员的调研、座谈,形成了本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报告,制定了系统开发的功能目标与性能目标,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按照上述要求,在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协助下完成了系统开发,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由病历系统、门诊随访系统、健康宣教系统、大众传媒平台系统和效果评估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并辅之以健康教育讲座、博客、微博等平台开展健康教育,介绍冠心病相关防治常识、中医体质学说、饮食养生、八段锦、五禽戏等内容,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

系统验证方面,通过选择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验证,测试系统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我们开发的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其功能基本达到了需求分析所设定的目标,同时通过运行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较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与对照组对比,纳入健康管理系统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理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均优于对照组,显示了该健康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研究结论:

1.目前我国冠心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有其必要性、紧迫性.

2.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对于加强疾病健康管理、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3.本研究形成的健康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具有整合患者信息、数据分析的功能,具有网络化、智能化的的特点,而且能够结合飞信、博客、微博等大众传媒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健康管理系统,是冠心病防治领域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创新.

4.通过验证研究,证实了本系统具有实用性、创新性,通过系统干预后的冠心病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心理抑郁状态、自我效能、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等方面得到了改善.

5.由于条件随访时间较短,收集的样本含量较小,本研究调研难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后继研究应该进一步完善.

第五篇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格式: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该文是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中西医结合护理引用文献:

[1] 经典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选题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题目哪个好
[2]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参考文献集 中西医结合护理参考文献有哪些
[3]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大纲模板范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提纲怎样写
《中西医结合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中西医结合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中西医结合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