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自然美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4

自然美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从自然美学到生态美学
  2. 第二篇摘要范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
  3. 第三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生发语境和哲学贡献
  4. 第四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模板: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
  5. 第五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
  7. 第七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自然美学的基本谱系
  8. 第八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格式:自然与艺术:关于自然美学的恰当起点
  9. 第九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乐记》自然美学思想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道家自然美学发微

【100篇】免费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可作为优秀自然美学论文摘要写作参考,适合自然美学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摘要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从自然美学到生态美学

自然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元问题”.从自然美学到生态美学体现了从启蒙理性支配下的工业时代到现代生态时代的转换,对两者之间关系衍变的梳理,有利于把握生态美学的发展脉络.以黑格尔、丹纳和利奥波德为代表,对三个时期自然概念看法的阐发,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主义的转变.本文认为,一种生态的世界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被确立,生态世界观以对土地的情感为基础,将人、自然和土地联系起来,立足于地球的长足发展,最后实现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以及精神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黑格尔理念论中的自然观,从黑格尔的著作中提炼有关自然的论述.通过对黑格尔自然美学的诠释,探究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黑格尔美学中自然的本质和地位,以此观察西方思想界自然美学的最初萌发,第二章主要从丹纳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自然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要素”均包含了自然观的内涵,研究丹纳的自然观可以了解从自然美学到生态美学的嬗递,第三章则是介绍利奥波德共同体下的大*思想对生态的启示.作者在《沙乡年鉴》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真切情愫,从中传达了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利奥波德的共同体概念改变了人与自然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关系,呼吁一种全新的生态世界观的树立,真正实现了对黑格尔和丹纳自然观的超越.一个生态时代由此开启.本文在对以上西方生态理论资源的阐发中,始终结合中国的生态智慧,从古代“万物之母”、“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到现代中国生态学界提出的“生态存在论”以及“精神生态”等观念,通过中西美学思想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通,试图在全球话语体系中建立一种生态美学的共识.

第二篇摘要范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

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勃兴,是美学对全球性自然环境危机的积极回应.生态美学以生态*学为哲学基础,试图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解决自然、社会的生态问题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环境美学把人放在环境中,从审美的角度重估了环境的价值.自然美学以现代自然观为基础,力图解决自然美的难题,还自然美现实存在的本真性.

第三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生发语境和哲学贡献

从审美角度观照自然和环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从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环境思想当中却缺失了这一维度.当代的",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出现,就是要超出以艺术为研究中心的",分析美学",传统,而去寻求审美观念曾经退场的新的生长空间.如从这两种美学对哲学的贡献来看,则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对",康德美学原则",的当代辩驳,2.对",环境*学",的本体论推动,3.对于",自然-文化",之辩的哲学反思,4.对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的阐发.

第四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模板: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西方环境美学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几十年来吸引了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等许多国家的研究者参与其中,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的一个主要生长点.环境美学的兴起既是出于对不断加深的环境危机的应对,也是美学学科拓展和变革自身的需要.环境美学家们对传统美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批判了作为“艺术哲学”的分析美学,将美学疆域扩展到艺术、自然、乡村、城市等人类所有感知领域,并将生态学和环境*学视野引入到美学中,对美学基本理念和美学范式进行了变革.人与自然、艺术与环境、审美与生活、美学与*之间的关系得到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美学也开始在景观评估、环境立法以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西方环境美学加快了在我国的传播步伐,卡尔松、伯林特、瑟帕玛等环境美学家的名字开始为人所熟知,和环境美学有着相同的使命和相近的研究领域的中国生态美学也频频展开与西方环境美学的交流和对话.不过,由于环境美学受我们关注较晚,重视的程度不够,从事研究的力量不足,加之环境美学所涉领域的广泛和理论构成的复杂,增加了我们对其进行把握的难度,目前我们对西方环境美学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因而,本文以西方环境美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对其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的生态美学建设提供理论资源和参照,从而为我国当代美学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尽绵薄之力.

全文包括导论、正文五章、结语,共七个部分.

导言介绍环境美学兴起的背景、意义,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景观美学、城市美学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环境美学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近代以来,人类不断增强的主体力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相结合导致的环境不断恶化是环境美学兴起的现实背景;20世纪中期统治英美美学界的分析美学将美学狭隘化为“艺术哲学”,失去了同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美学面临变革和重构,这是环境美学兴起的学科背景.担负着双重使命的环境美学几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处于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环境美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环境美学,关注环境美学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生态美学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76339.html

第一章梳理和探讨西方传统的自然美学.对于作为其历史渊源的传统自然美学,环境美学既有继承也有批判.对于康德的自然美学、如画性美学、浪漫主义自然美学三种影响巨大的自然美学理论,环境美学主要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康德的自然美学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人的主体能力的确证,美是德性的象征,崇高也只针对理性的理念.如画性美学只关注优美的自然风景,忽略了沼泽、湿地等不具有优美景致的自然类型,也不关心自然本身的存在和演进,自然的存在不过是为了服务和愉悦我们.浪漫主义泛神论的自然观将自然看作充满神性的、活泼泼的有机整体,相对于前两种自然美学有助于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唤起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不过,浪漫主义的“自我”始终具有优先地位,自然的价值在于它是主体抒发情感、表达精神的依托,人与自然并不是平等的.对于19世纪以来北美形成的自然美学传统,环境美学则是继承多于批判.梭罗、缪尔、利奥波德等人关注自然的实存而不仅是形式,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在自然鉴赏中的作用,并开始将生态学视野引入到美学中,他们的自然书写和美学思想成为环境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本章不限于对各种传统自然美学进行梳理和介绍,还力图从环境*的角度审视这些美学资源,指出它们同当代西方环境美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研究作为环境美学一部分的自然环境美学.环境大致可分为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其中自然环境美学是环境美学家们倾注了较多精力的领域,环境美学也以对自然美的重新关注为开端的.自然环境美学的中心任务是发展一种符合环境*的自然鉴赏模式.卡尔松继承了北美自然鉴赏传统特别是利奥波德的“大地美学”,强调以生态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知识在自然鉴赏中的支配性作用,发展了自然鉴赏的科学认知途径.伯林特则提出了“自然之外无一物”的大自然观,消解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为发展一种真正的自然*提供了哲学基础;他强调“身体参与”在审美中的重要性,主张美学回归身体.其他环境美学家也纷纷发展了各自的自然鉴赏理论,使得自然美学在经历长期的沉寂之后迎来了当代复兴.本章对自然鉴赏模式、自然全美论、自然美的哲学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开自然美学研究的中西对话,指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同质性和关联性,立足“生态整体主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自然美学.

第三章探讨环境美学的体系建构,旨在对环境美学研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受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制约,目前环境美学的建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基于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和客体论环境观,要求发展一种客观主义的环境美学,以应对环境*的挑战;一种则超越主客二分,将环境看作普遍联系、无所不包的整体,要求发展一种整体的环境美学,并藉此重建美学理论.两种不同取向的环境美学在审美经验、美学范式、环境美学的应用、环境美学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关系等很多问题上都有不同.本章选取卡尔松和瑟帕玛作为客观主义取向的代表,伯林特和布拉萨作为整体主义的代表,通过深入的研究、对比,笔者分析了环境美学建构的客观主义取向存在着的一些深层问题,指出整体主义取向更能代表未来环境美学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是城市美学研究.城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一部分,随着当代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城市集中,城市美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审美体验是城市环境质量的试金石,它能验证我们的城市是否宜居,是否有助于丰富人类生活和完善人性,并且引导我们建造和重塑城市环境.本章首先对建成环境的意义与体验进行了探讨,表明环境的所有要素、特征以及所包含的人类意义都是连续性的整体体验的一部分,环境对于人的存在和生成意义重大.后三节分别对伯林特、林奇和约翰松的城市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伯林特提出了“城市生态的审美范式”,强调城市要给人们以多样性、连续性的审美体验,并要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周边的农村环境保持连续性.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稍早于环境美学的兴起,但他的卓越工作至今仍然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有着重要影响,他对审美体验、归属感和场所感的强调对伯林特等人也有着很大启发,因而我们将他的理论也纳入环境美学中进行研究.约翰松主张“将荒野引入城市”,利用现有的物质结构营造出生机勃勃的原生自然空间,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真正的统一.

第五章对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进行比较研究.首先,本章探讨了西方环境美学同西方生态美学的关系.利奥波德最早将生态学视野引入美学,他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为生态美学,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是环境美学而非生态美学成为西方美学的生长点,这是受西方哲学、美学传统影响以及当时对生态的理解不充分所致.不过,由利奥波德开创的西方生态美学传统并没有断绝.一方面,一些研究者仍在致力于生态美学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另一方面,利奥波德的生态美学遗产融入了环境美学的血液,环境美学的发展也为西方生态美学的当*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在第二节中,笔者指出了生态美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原因,并以曾繁仁先生的生态存在论美学为代表展开了中国生态美学同西方环境美学的对话,指出二者在理论构建上的差异以及各自的长处和弱点,表明二者的存在各有其价值,它们的相互配合将共同推动美学的发展.

结语部分首先总结了环境美学对于西方传统美学的重构与变革,包括疆域的拓展,美学基本理念和美学范式的转变,以及将给旧有世界美学格局带来的冲击;然后,对环境美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对如何借鉴西方环境美学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第五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研究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将城市的发展由一种自然的缓慢演化过程带入了快速城市化进程.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带动世界经济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使城市的财富、人口和面积迅速扩张,城市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一方面,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损耗、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和危机.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脚步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当西方国家已经在总结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经验教训之时,当代中国却正在经受城市化进程的深刻影响和考验.对于经历了上百年贫瘠与落后的中国来说,城市化充分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社会发展上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也同样使中国付出了痛苦与混乱的代价.由于中国本身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特殊国情,使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会面临相比于西方国家更加复杂和艰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已经在城市中凸显,并越演越烈.从美学观点来看,这些问题直观地表现在城市空间环境的物质形式外观——城市景观的变化中:城市景观中自然的缺席,城市景观对历史文脉的割裂,城市景观面临文化特色危机.当今中国城市问题要求我们从美学上回答:城市的本质是什么究竟怎样的城市才能给予我们舒适、幸福与美好的生活我们能否在城市中既享受优越繁华的物质条件,又实现“诗意地栖居”

有鉴于此,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锁定为城市景观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城市中的物质形态景观和人文精神景观两种类型.并且选取“自然与城市景观”、“历史与城市景观”、“文化与城市景观”这城市景观中的三个哲学命题,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城市景观美学的论题属于应用学科,长期以来为归属于哲学学科的传统思辨美学所忽视,并且理论本身是对实践的总结,往往相对滞后,只有当中国城市化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上,才会产生研究城市景观美学的迫切需求,所以导致了该论题在美学理论研究中的边缘化;另一方面,当今中国快速城市化所展露的问题与危机,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由追求物质发展的经济型城市转为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审美型城市,这也日渐凸显了城市景观美学的重要价值.所以,对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填补美学理论中的薄弱环节,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同时,将城市景观置于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中予以审视,对当今中国城市景观建设和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既能为中国的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哲学美学上的理性积累,又能为面临现实困境与危机的中国各城市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论文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美学的角度评析当前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审视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的美学问题,并探讨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建设富有深刻人文内涵与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不同地域的具体地理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期塑造城市景观的个性与特色.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探讨自然与城市景观的问题,第三章探讨历史与城市景观的问题,第四章探讨文化与城市景观的问题,最后是结语部分.

第一章,绪论.首先提出研究本论题的原因,以及论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其次通过对城市景观美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可阐释的空间.接下来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如:景观、城市景观、景观美学进行阐释和界定.最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并介绍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

第二章,自然与城市景观.首先,提出“人与自然和谐”是城市景观美学的理想典范和理论依据:一方面,人性中自然性与文化性是并存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的本真天性与渴望;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西自然美学观的价值指向——中国传统自然美学观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亲密关系;而西方则在饱尝了生态危机的恶果之后,发展出以“生态和谐”为基本内涵的现代生存论自然审美观和环境美学观.接下来,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城市景观中自然美缺失的现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城市建设大肆侵吞和改造原生自然;第二,城市自然景观失去地域特色;第三,自然沦为城市的附庸;第四,丧失自然的本真性.并追溯其背后的思想根源——人对自然审美观念的变迁.通过对远古、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个时期人对自然审美观念的纵向考察,指出其在城市景观对待自然生态的审美态度上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的建议,通过保留城市中的荒野,在城市中再造自然,维护城市的原生自然风貌,保护自然生态的完整等具体途径,来恢复城市中的自然之美.

第三章,历史与城市景观.首先,通过对西方城市景观审美观念的历史发展的纵向考察,和对中国传统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的梳理总结,展现出城市景观在历史语境中的审美精神.其次,分析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中国城市景观历史文脉断裂的现实景况,主要表现为对历史遗迹的破坏,对旧城的大肆改造,以仿古建筑代替历史遗存,仿欧美式建筑在城市中泛滥等几个方面.进而探讨现象背后的成因,包括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审美观念和审美风尚的改变、以及城市文化导向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通过保留城市的记忆、实现历史感与现代感的统一,来弘扬城市景观的历史价值,实现历史文脉在城市中的传承与延续.

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然美学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术论文、3000字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自然美学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第四章,文化与城市景观.首先,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文化多样性三个角度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进行阐释,指出文化对塑造城市景观审美特色的重要性.其次,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人文景观来揭示当代中国城市景观所面临的文化特色危机,主要有:“千城一面”现象、传统节庆的商业化、民间艺术的濒临绝境和地方风俗的日益淡化,它们造成了城市文化面貌的趋同、文化品位的降低、文化记忆的消失和文化特色的减弱.最后,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通过明确文化定位、克服“千城一面”,复兴传统节庆的文化精神,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尊重和保护地方风俗等措施,来重塑城市景观的文化特色,挖掘城市景观的文化底蕴.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本文通过探讨“自然与城市景观”、“历史与城市景观”、“文化与城市景观”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现实语境中最为凸显的问题,既为未来中国的城市景观建设提供了哲学、美学上的理性积累,又为面临现实困境与危机的中国各城市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启示.

由于本文论题的性质,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哲学、美学理论以外,还需要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审美心理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多元视域的综合研究.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坚持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学术视野,力图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审视城市景观,挖掘出其中的审美意识和深厚文化精神,并对其中的紧迫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答.此外,研究城市景观的美学问题,除了分析和梳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外,还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际考察,包括对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地走访,获取大量的景观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采集一些具体的数据资料等等,因此,将文献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特色.

第六篇摘要范文: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

19世纪上半叶,北美新英格兰地区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又叫做“美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由爱默生引领,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对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借鉴了古希腊、古罗马哲学以及近代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德国古典哲学;此外,在东方文化传统中,中国的儒家思想与印度的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超验主义研究涉及东西方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超验主义及其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导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意义与价值、与本论题有关的前人研究成果、文章的结构与方法.爱默生哲学美学思想的形成是异质文化交融的结果.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和美学观重视自然的精神价值,包含了很多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爱默生将美学问题与信仰问题结合起来,较少探讨美学的感性形式,较多强调象征法则在宇宙中的普遍作用,从而将美学复归于对宇宙本体的真与善的把握,对我们思考审美与宗教关系是一种启发.国外学者们对爱默生的思想价值探索一直都在深入,而我国的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外国.本文从哲学方法入手,结合比较文化的视角,力图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关于爱默生思想体系的框架,从中探讨爱默生思想中的自然观、美学观这样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章主要介绍爱默生的人生经历.这一章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爱默生的生平,包括爱默生的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状况、婚姻及家庭、社会活动等,指出爱默生的生平与其思想、著述的关系.第二,介绍作为爱默生思想的集中体现的代表论著.第三,爱默生与超验主义.超验主义是爱默生思想最重要的属性.是本文所论及的《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得以成立的前提.

第二章探讨爱默生思想在形成过程中所面对的前人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既涉及到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柏拉图哲学、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以及来自于浪漫主义学者卡莱尔与柯勒律治的德国古典哲学;也涉及东方文化传统中中国的儒家*道德观念、印度教的宗教思想.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奠定了作为爱默生思想观念底色的唯心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静观与则成为爱默生思想本体的“超灵”的来源与归宿.从当代浪漫主义学者卡莱尔与柯勒律治那里读到的德国古典哲学则成为“超验主义”的直接来源.爱默生汲取了东方文化传统中儒家的性善论、天人合一与印度婆罗门教的“梵我一如”观念.事实上,爱默生所接受的儒家观念是宋代朱熹借鉴道家宇宙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儒家思想.

第三章论述作为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和美学观的哲学基础.本章分为两个部分来论述,第一个部分是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的本体论——超灵.爱默生是在反对加尔文教和唯一神教的背景下提出超灵的.超灵作为宇宙的本体具有精神性和超越性的特点,并且以静观的方式被认知.超灵具有非人格化、信仰*化、宗教世俗化的特点.第二部分是爱默生神人一体自然观和美学观的认识论——理性直觉.爱默生受柯勒律治的影响将人的智能分为感受性智能和建设性智能,其中建设性智能相当于人的理性直觉能力,属于人的天性.个人的自立和自助呼吁人要超越书籍、社会与历史经验,发扬天性,坚持自我.爱默生的代表人物则是以学者、诗人为代表的理想人格,也是一种具有浪漫是色彩的天才观念.

第四章讨论爱默生的神人一体的自然观与美学观.自然在爱默生思想体系中作为本体的“超灵”与作为人的理性能力的“直觉”的中间环节.爱默生肯定自然对人而言具有感官价值和经验价值.在此基础上,爱默生强调自然还具有美的价值.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能够训导人的智能与理性,使得人能够把握精神.爱默生的美学观包含在他的自然观之中.自然对于人的愉悦感仅仅是美学的起点.他对自然的美学价值的探讨最终回归到精神价值,强调美的终极归宿是与真、善结合在精神之中,从而形成真、善、美统一的完美之境.

第五章论述了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和美学观的价值与启示.这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认为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和美学观的价值在于对有机整体性和超越性的肯定.第二节探讨了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和美学观的启示.就爱默生与生态美学而言,爱默生的神、人、自然共生于有机整体之中,是从人本主义角度对“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的确认.爱默生将美学问题回归到宇宙本体进行探讨的方法,启发我们在坚持美学自律性的同时,还要将美学问题与信仰问题结合起来探讨,藉此,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我国现代美学史上“美育代宗教”这个重要命题.

结语认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人和世界.它既反对视人生为罪恶的僵化的唯一神教,又反对*以商品拜物教衡量人生的世俗观念,而是以诗意的直观而达至“神”的完美境界,让人在维护生命尊严的同时,深刻体认宇宙的神奇.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设想而已.

第七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自然美学的基本谱系

自然美学在诸多层面展开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介入美学",将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统统纳入到动态的",介入",的模式当中,并以此来拒绝非功利的传统思想.环境形式主义则是一种关于自然环境的审美鉴赏和评价的形式主义,",肯定美学",却反对这种环境形式主义,并认定传统艺术对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核心差异,就在于艺术品是以某种形式而获得框架的或者被限定的,而自然环境则不然.这就相应地决定了自然鉴赏模式的各种差异,",自然作为自然",的鉴赏模式就在其中得到了推崇,而审美判断是否建基在拥有客观性的适宜自然对象之上的争论也已展开.

第八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格式:自然与艺术:关于自然美学的恰当起点

当代西方美学家研究自然美学大多从艺术与自然比较开始,从中找出自然的独特审美个性,并强调自然审美的独立性,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同时也为自然美学带来巨大的理论误区.在历史上,我们无法想象艺术产生之前人类欣赏自然的情形,在逻辑上,没有艺术这一参照,自然美学似乎就无法建立.中国古代美学资源则支持另一种假说:自然审美很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自然审美不只可以独立于艺术而存在,它同时也为人类艺术创造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不是自然审美依赖于艺术,而是艺术创造依赖于自然审美经验.恰当的自然美学应当从对人类自然审美经验之独立、系统研究开始,而不应当从与艺术的比较开始.

第九篇自然美学论文摘要:《乐记》自然美学思想研究

自然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两个主体.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天人合一的核心哲学精神是其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通过对《乐记》作者及其成书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分析,可以得知,《乐记》在经过先秦时期的初步成书,再到汉武帝时的最终成书这一阶段,主要受到儒、道两家自然美学思想的影响,《乐记》又正是在中国传统的“天—道”、“理”、“度、数、象”、“阴阳、五行”、“气”、“和”这六个主要哲学范畴的交互影响、综合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乐记》包罗万象、宏大壮阔的音乐宇宙自然美学思想.它以音乐为媒介来沟通人与心、人与人、人与宇宙自然,追求“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超越境界;其自然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音乐与人生的自然境界这三个方面,并最终突出强调对天人合一终极境界的心向神往.

第十篇摘要范文:道家自然美学发微

道家自然美学本身兼具哲学蕴涵、文艺形态、文化精神三重身份,本文分哲学根基、文艺形态、当代文化阐释三个部分对道家自然美学的审美理念与生存理念进行了探究.

通过对道家自然美学之哲学根基的阐发,我们可以发现,“自然”在道家美学中所具有的“存在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双重涵义.而这两种自然维度的涵义相应地在道家自然美学的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得以体现.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自然”就是“道”,是一种超越了具体自然界的绝对本体和终极存在.从价值论意义来讲,“自然”表现为一种追求生命本然意义和个体人格自由的价值取向.道家自然美学虽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预设,这种理论预设的独断性和虚幻性,决定了道家自然美学的哲学根基只能建立在一个先验的、形而上的、终极价值的文化系统之中.然而,恰恰是因为其乌托邦的先验本质,道家自然美学才有可能完成其他经验文化所无力完成的文明使命.通过形态学研究视野和主题学研究视野对道家自然美学文艺形态进行观照,我们认为,道家对人文的诠释虽在表层上不尽相同,然其终极的入思方式和深层的心理蕴涵都是一致的,都是在本心与自然同化、本性与外物对立的思维模式中思考美学问题的,都把对作为“天文”的“自然之道”的理解渗入到对作为“人文”的文艺形态之中,从而将本真未凿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审美理想.

通过对道家自然美学的文化阐释,我们可以发现,道家对自然、对人生有着一种澈悟的洞察力和诗意的把握力,它将哲学、美学、艺术、诗汇于一身,将高超的精神体悟、文化精神和生命实践熔于一炉,蕴涵着引导人的生存意义获得提升乃至完满的生存理念和诗性智慧.它以诗的直观标举自然的光辉和尊严,断然拒绝以人的意志强行干涉神秘的自然进程和历史进程.它呼唤人抛弃外物所羁,以纯任自然的本真方式加入到宇宙大化之中和其神秘之大美中,彻悟自然生命之神秘的伟力.与当今社会占主导性地位的器物化自然观相比,道家神秘化自然观有着更为深邃的生存智慧,对当今社会种种意识形态的僭妄和流弊确实有着巨大的警示和纠偏作用.

这是一篇与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自然美学引用文献:

[1] 最新自然美学论文选题参考 自然美学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自然美学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自然美学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自然美学论文提纲样本模板 自然美学论文大纲怎么写
《自然美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自然美学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自然美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