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电气英文论文范文参考 电气英文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电气英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6

电气英文论文范文

电气英文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电气英文论文范文参考:晚清期刊中的科学话语研究
  2. 第二篇电气英文论文样文: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研究
  3. 第三篇电气英文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总线型交流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 第四篇电气英文论文范例: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
  5. 第五篇电气英文论文范文格式: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研究

★100篇免费电气英文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电气英文论文范文参考:晚清期刊中的科学话语研究

晚清期刊中的科学话语传播是在西学东渐、西力东侵的历史格局中进行,与科学话语传播结伴而行的是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而晚晴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经历了酝酿期、萌芽期与初步形成期三个不同的阶段.其中酝酿期以传教士的格致话语传播为主,萌芽期以维新报人的格致话语传播为主,初步形成期则以辛亥报人的科学话语传播为主.从格致话语传播到科学话语传播的嬗变,就是晚清期刊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在理路与外在表征.格致话语与科学话语代表着两条不‘同的传播路径.一条是传教士格致话语传播路径,基本上沿袭明末清初传教士的“以学辅教”的宗旨,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致”来指称Science,“科学”一词直到1905年间,《万国公报》上才开始使用“科学”词汇.传教士格致话语中的“格致”更多的是指称狭义上的科学,即自然科学,尚属“小科学”的范畴.并概述格致的本义、方法、分类、功能与精神等方面.鉴于晚清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实指中国人的自主构建,传教士只是起着一个*与播种的作用.传教士中文报刊在格致话语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传统.一个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代表的的“《察世俗》传统”,“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科学内容很少,属于宗教期刊.另一个是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代表的“《东西洋考》传统”,以科学为主,宗教次之,类似世俗期刊.首先是“《察世俗》传统”主导,然后“《东西洋考》传统”取而代之.19世纪60年代以前,“《东西洋考》传统”一直被《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西闻见录》与《格致汇编》等传承.《中国教会新报》创刊后,两种传统共存.《万国公报》介绍了西方一些格致新闻、格致成果与格致理论,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1907年终刊后,传教士格致话语传播式微,“《察世俗》传统”回归主导.但“《东西洋考》传统”并未消亡,仍然被维新报人与辛亥报人所传承.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79447.html

另一条路径是中经日本的科学传播路径.维新报人与辛亥报人掀起了科学话语传播的两次*,具有“以学辅教”之表征.内容有区别,前者重视科学知识与科学新闻的介绍,是第一阶梯传播.后者更侧重于形而上的科学话语传播,是第二阶梯传播.并使用日文中的“科学”来指称Science.国内最早使用“科学”既非康有为,也非严复,而是《实学报》(1897年11月15日),但因未署名而难以确定身份.20世纪初“格致”与“科学”共存与混用,1905年以后,“科学”词汇才逐渐淘汰“格致”.日本成为了戊戌维新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科学话语传播的主要*与信息来源.而日本国内的“科学”原本就有“大科学”与“小科学”两种发展趋势,但输入中国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系统之学”的“大科学”.

晚清期刊科学话语传播主要具有信息传递、科学启蒙两项功能,与当时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形成互动.一方面,科学话语传播是观念革命的助产士,也是认知图式变革的加速器,对人们的认知方式、认知的地理空间与知识结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宏观的宇宙天体、中观的人事社会与微观的物质世界都逐渐纳入人们的认知范围,科学的理性精神、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逐渐被人们所内化,科学传播所催产的这种深层变革,使得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科学不再是奇技淫巧与旁门左道,而被正名,这是科学发展的外在要求.科学话语传播过程是近代科学的中国化过程,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之间碰撞与融合,并促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近代转型.

晚清期刊科学话语传播有五项特征,即信息源上的外源性、传播途径上的单向度线性传播、传播绩效上的局限性、生长周期上的短暂性、话语体系构建上的渐进性等.科学传播层面上,晚清期刊科学话语传播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基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声,而新文化运动是对晚清期刊科学话语传播的传承与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二者一脉相承.

第二篇电气英文论文样文: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研究

罗存德(Wilhelm Lobscheid,1822-1893)是十九世纪来华传教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编纂的四卷本《英华字典》(1866-1869)堪称是十九世纪综合性最强的双语辞典.该辞典收录了五万以上的英语单词,译词使用了多达六十万的汉字,被誉为“代表了19世纪西人汉外辞典编纂的最高成就”,对近现代汉语的形成乃至汉字文化圈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中外学界对罗存德及其代表作——《英华字典》却鲜有系统而详尽的研究.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现代化就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现代一词的内涵即为现代性.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是十八世纪后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生,生产力方式的改变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会产生新的词汇与概念,因为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信息的媒介,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因此,辞典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双语辞典则反映出一个时代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内容.十九世纪是一个巨变的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学科、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这些新的术语名词不断添入到英语的辞典里;同时,十九世纪又是全球化萌芽的时代,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传教士充当着桥梁的作用,为了传教工作的顺利进行,语言的沟通是首要的条件,因此,在华传教士编纂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英汉辞典.随着这些英汉双语辞典的编纂与出版,英语中新的术语名词通过辞典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从而被近现代汉语接受的同时,它们所反映的西方社会变化以及现代性也经历了一个被传递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十九世纪的中国来说,辞典作为一种历史文本,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独有的贡献.

本文通过对罗存德生平及其《英华字典》的考证研究,对该辞典中反映十九世纪西方社会变化及现代性的词汇进行词汇史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探求这些词汇所对应的汉语在中国的传递过程,从而揭示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对于近现代汉语的形成以及中西文化系统之间的交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客观地评价以罗存德为代表的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所担任的复杂角色.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序言部分概述了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性,并界定了几个重要概念.第一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始档案和资料的考证,对罗存德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在华活动进行了考订,对他的中西文著作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材料分析了罗存德的中国观.第二章主要考证罗存德的《英华字典》的出版始末,包括该辞典的出版风波、所参考的底本韦氏辞典版本考证及其与奥地利的关系.第三章通过对反映西方现代的生活方式、制度与设施、学科知识以及核心价值观念的词汇进行分析,阐释近现代汉语中西方现代性通过辞典向中国传递的过程.第四章主要阐述了该辞典体现出的几个词汇现象.最后一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重点发现及价值.

该论文的创新性有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对罗存德一手档案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纠正对罗存德已有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并填补学术界关于罗存德研究的空白.据德国新教联合会档案馆的负责人Apelt Wolfgang先生的记录,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去查询过关于罗存德的资料,根据档案馆保存的一份那须雅之先生的研究成果,可以判断最后去拜访过档案馆的研究者只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罗存德进行过研究的那须雅之先生.罗存德的生平还存在很多疑点,该研究通过找到的罗存德档案,将他的生平及活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补充及修正;还有对于《英华字典》出版后的风波,罗存德发表的个人声明也能帮助研究者研究事件的来龙去脉,将罗存德及《英华字典》的研究推向深入;特别是罗存德于1853年2月至1855年12月期间给福汉会书写的书信及日记手稿,对于了解罗存德及其宗教背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次,通过历史学、词汇学的研究方法,对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进行分析,正确认识罗存德及其《英华字典》在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近现代汉语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互动作用,并结合罗存德在其他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观,理性地认识传教士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近现代词汇中现代性的研究对于词汇史的研究有着补充和借鉴的意义,并为我们如何看待当今的新词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而且,从词汇史的角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挖掘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可以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第三篇电气英文论文范文模板: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总线型交流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在现代数控加工和机器人等运动控制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由于国内伺服行业起步晚、经验少、技术水平低等原因,高端伺服驱动系统仍然被国外所垄断.为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民族制造业水平,本文对总线型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伺服系统总线接口技术的研究,将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于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立足实现伺服驱动系统网络化控制;通过分析和研究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 MRAS)和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 KF)等相关理论,实现了伺服系统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以及超低速下的平稳控制.

首先,研究了实时工业以太网在伺服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对课题组自主研发的以太网总线技术EtherMAC (Ethernet for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Control)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针对伺服驱动装置对总线控制接口的特殊要求,设计了EtherMAC伺服驱动从站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规划了用于伺服驱动系统的以太网数据帧协议标准,其中包括通讯控制指令、伺服控制指令及运行状态反馈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不使用强实时操作系统和专用网卡条件下,本文所设计的总线型伺服驱动从站可以满足伺服系统对实时性和同步性的要求.

其次,依据现代控制理论分析了伺服驱动系统各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实现被控对象参数辨识、闭环控制参数自整定以及超低速平稳控制等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并依此建立了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三环串级控制结构中各环路的数学模型.为提高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PM*)的驱动效率,改善调速性能,本文针对其特殊的磁路结构,研究了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 MTPA)的电流矢量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适于工程应用的近似实现方法.

然后,对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参数自整定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伺服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进行特征分析,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的被控对象特征参量的在线辨识方法.建立了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Synchronous Motor, PM*)电枢绕组电阻、等效同步电感、永磁体磁链和系统转动惯量在线辨识的可调参数模型,并依据Popov超稳定理论设计了自适应规则.通过分析各控制环节的数学模型,依据二阶最佳系统、三阶最佳系统等系统矫正理论,推导出伺服驱动系统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中控制参数的整定规则,并利用在线辨识出的特征参数实现控制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仿真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参数在线辨识方法收敛速度快、辨识精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在需要更新被控对象特征参数时随时执行;控制参数经自整定后有效地改善了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增强了伺服驱动系统的鲁棒性.

此外,研究了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超低速控制策略.针对伺服驱动系统中低速和超低速平稳控制这一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最优估计理论,适用于宽转速、高噪声环境下的电机瞬时转速、角位移和等效负载转矩的在线估计方法.并利用MRAS在线辨识出的系统转动惯量对估计器的状态矩阵进行实时更新,实现转动惯量自适应状态估计.依据估计出的等效负载转矩设计了转矩前馈环节,用以提高伺服驱动系统的转矩响应速度,降低负载变化率.同时,对常规M/T速度检测方法进行改进,以消除非完整编码器脉冲周期造成的测速误差.根据伺服驱动系统在不同速度区间的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伺服驱动系统变结构优化控制方案.该方案根据当前电机转速的不同,动态调整电流环和速度环的控制周期,并配置最优的控制和参量反馈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配置策略可以提高伺服系统中、高速区域的动态响应,且保证电机在低速和超低速区域的平稳运行,使得伺服驱动系统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均可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

最后,研发了基于实时工业以太网的总线型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了总线型伺服驱动硬件平台,开发了基于STM32F4系列ARM (Advanced RISC Machines)控制器的PM*矢量控制算法库和以太网应用层程序,并设计了上位机图形化用户应用程序用于伺服控制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总线型伺服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动、静态性能.

本研究的成功实施为工业以太网总线在伺服驱动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解决伺服驱动系统中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超低速平稳控制等难点问题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第四篇电气英文论文范例: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

英国人傅兰雅于1861年受维多利亚主教号召,启程前往中国.在香港圣保罗书院担任了两年院长后,到达北京,成为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之后,又来到上海,开办了由圣公会赞助的英华书馆,并同时兼任在《字林西报》馆出版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的编辑.1868年5月,他进入成立不久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始从事中文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在到1896年他离开中国赴美任教为止的二十八年时间内,他翻译出版了近百种涵盖各类近代西方科技知识的书籍.在翻译馆任职的同时,他还编辑发行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具有真正意义的中文科技杂志——《格致汇编》,刊登已经译成中文的关于科学、技术、制造的书籍,并回答读者来信询问的可能会引起广泛兴趣的科学问题.另外,他还从事了很多其它有益于中国科技教育进步的事业.

本文以傅兰雅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他在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和编辑的《格致汇编》,探讨他的西书中译事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章,兹将各章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考察傅兰雅初到中国后前几年的经历,包括他在圣保罗书院、英华书馆的教书活动及他和英国圣公会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这几年的经历使他具备了日后进入制造局翻译馆工作的资格和信念,即,熟练掌握了中文,并对中国的文明进展甚感兴趣.

第二章关注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工作,对他在制造局的总体工作情况、翻译馆里的译书活动、与傅兰雅合作译书的中国人员以及傅兰雅的译书成果做详细描述,尤其是对傅兰雅在制造局出版的书籍做时间上和学科上的统计和分析.傅兰雅初进翻译馆时为制造局官员*的书籍及科学仪器清单反映了制造局初建时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焦点,文中对此也有所留意.

第三章分析傅兰雅编辑的《格致汇编》杂志,涉及到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及在杂志上发表的主要文章,另外还以“互相问答”栏目为例,详细刻画傅兰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时人对这份杂志的评价出发探讨《格致汇编》的历史意义,认为《格致汇编》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傅兰雅一生致力于中国科技进步的愿望.

第四章讨论傅兰雅的科技翻译观.“在传播西学的过程中,翻译西书和教授西语,哪种方法更有效”,一直是晚清关注中国文明进展的在华西人争论的焦点.以傅兰雅为代表的“传教士”翻译家们坚持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向中国人传授他们亟需的科学知识,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看法该部分对这个问题做了较多考察.在翻译科学书籍的过程中,从事科技翻译的各人使用的术语体系不尽一致,导致中文术语存在很大程度的混乱.文中还描述了傅兰雅在翻译科技术语时采用的方法,并介绍了傅兰雅担任总编的益智书会在统一中文科技术语上所做的努力.

第五章论述傅兰雅西书中译事业的意义,从他在格致书院的筹建中发挥的作用和他赴美任教时中国人对已有西书的需求状态及当时一些知名人士对傅兰雅所译书籍的评价来看待这项事业产生的社会影响.

文章末尾附上傅兰雅1896年前的活动年表,全面交代他在中国三十五年中从事的益于中国文明发展的活动,另外,还对他曾与之交往的在华西人做简要介绍,并勾勒傅兰雅和他们的交往经过,最后,以提要和摘录形式简单介绍傅兰雅所译书籍的内容,以期由此折射傅兰雅译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篇电气英文论文范文格式: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研究

我国是木制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木家具、木门、木地板的年产量分别达2.48亿件、1.2亿樘和3.97亿m~2,居世界首位,木家具、木玩具的出口量世界第一.然而,我国木制品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体系不完善,存在标准交叉重复、关键标准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木制品行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木制品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对有效地推动我国木制品标准化工作,进而促进我国木制品行业规范化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界定标准体系适用范围、确定体系目标、分析体系环境、分析体系结构与构成要素、提出构建方案及模型化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截止2012年2月底,我国已颁布并实施木制品标准255项(不包括已废止的标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标准体系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零散地分布在家具、人造板、木材、包装、玩具等标准体系中,由56个部门或单位归口管理;(二)户外木家具标准、木地板功能性能测试等关键标准缺失;(三)部分标准复审不及时,有49.8%的标准标龄超过5年;(四)有20多项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五)个别标准存在语言不规范、技术内容设置不全或不当,起草小组代表性不强等问题.

(2)截止2012年2月底,ISO、欧洲、美国和日本各有86项、197项、132项和80项木制品标准.与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相比,ISO标准均按程序进行了复审和修订;欧洲木制品标准之间,基本无交叉重复现象;美国标准,在制修订过程中,企业参与度高;日本标准重视标准的前期研究.另外,ISO、欧洲、美国和日本木制品标准中,有26项标准可供我国木制品标准采用或参考.

(3)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的结构分为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序列结构和类别结构.根据层次结构,可将木制品标准体系划分为行业通用标准、专业通用标准、子专业通用标准和个性标准四个层次.根据专业结构,可将木制品专业标准体系分为木家具、木门窗、木地板、木包装、木玩具和其他木制品共六个子标准体系.对各子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表明,木制品行业通用标准子体系由9项标准组成,木家具、木门窗、木地板、木包装、木玩具和其他木制品子标准体系分别由102项、39项、46项、24项、16项和54项标准组成.

电气英文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气英文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10000字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电气英文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电气英文论文范文选题

(4)提出了我国木制品标准体系构建方案,编制了标准体系表.新构建的木制品标准体系,由290项标准组成.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10项,国家推荐性标准125项,轻工业、林业、商检和其他行业标准各有44项、42项、23项和43项,地方标准3项.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气英文论文范文资料.

电气英文引用文献:

[1] 最新电气英文论文选题参考 电气英文论文题目哪个好
[2] 电气英文参考文献 电气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电气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电气英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电气英文论文范文参考 电气英文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电气英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