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农村家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农村家庭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6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
  2. 第二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样文: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研究
  3. 第三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
  4. 第四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5. 第五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格式:政府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农村家庭教育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参考: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收入经历了持续的增长.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最为落后的西部农村,虽然从时序上看,农民收入起步低、增长缓慢,但是同样经历着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性的增强,特别是城乡分割制度的松动,西部农村居民外出就业机会的增多,教育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在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演变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也被政府看作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解决西部贫困的根本和长久之策.但是,由于西部经济落后,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仍然很低,教育能否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不仅依赖于政府对西部农村教育投资的水平,还取决于西部家庭教育决策的微观行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贫困人口能否获得足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以及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就成为西部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建立在西部家庭教育决策分析之上的政府合理干预就成为打破西部低经济水平-低教育程度-低经济水平的低水平均衡的关键.

本文利用“甘肃基础教育项目”2000年、2004年和2008年的甘肃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从教育投资的成本出发,探讨农村家庭决定送子女入学所承担的教育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及其变化.从教育投资的收益出发,估计了农村教育收益率,分析了其年度变化趋势以及将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重点对农村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本文的研究表明,从农村家庭直接教育成本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基本支出在2008年下降了,“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家庭普遍得到实惠,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家庭附属教育费用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项目中最高费用,而承担这一费用的绝大多数是经济条件更为落后偏远村庄的家庭,“补助困难学生生活费”政策又不能全面落实,因而加重了贫困家庭教育负担.相比下降了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成本,农村高中教育阶段的费用却在不断升高,贫困家庭子女更容易在这一阶段辍学,本文研究又表明,是否接受高中或中专及以上的教育对今后西部农村居民从事非农就业,增加收入来说,具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因此,子女是否上高中或中专及以上的教育将成为农村家庭教育决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家庭收入对高中年龄阶段孩子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通过分性别的家庭教育决策方程估计,家庭收入对女孩就学的约束力超过男孩,特别在高中阶段,贫困家庭的女孩子辍学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教育的质量效应超过了价格效应.说明学校质量是影响农村孩子就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辍学原因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农村学校(主要是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质量在农村教育影响因素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已成为制约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从初等教育向中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最为薄弱的环节.公共教育支出对农村家庭教育决策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的发挥需经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除了小学与文盲的差异变小外,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孩子就学概率的影响都为正.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确立以*为主的经费筹措方案,确保西部贫困寄宿生普遍享受足额的生活补贴.其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质量影响着农村居民接受高中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财政要继续加大对西部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重点放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上.再次、中等教育将成为西部农村家庭教育决策的主要阶段,家庭收入对高中就学的影响依然很大,公共财政可以通过补助高中寄宿生生活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最后、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中专的资金投入,降低私人教育分担比例,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选择职业化教育.

第二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样文: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教育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扩招得到空前大发展,高等教育经费分担制度开始实施,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热情高涨,家庭投资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由高校扩招和就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预示着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开始逐步显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中非理性现象逐渐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现状是什么、如何引导农村家庭理性开展高等教育投资、如何避免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国家应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引导家庭的理性投资等,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转换了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以近30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的行为经济学主要理论为指导,在决策者“有限理性”、高等教育投资包含投资风险的前提假设下,借助理论分析、经济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现实环境,分析了造成决策主体有限理性的内在原因,并通过城乡比较把握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认真考察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特点和过程,对两个重要决策点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探索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因素,解析了决策者启发式策略和心理会计影响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机制,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读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过程中出现的过度教育投资、忽视风险等异常现象,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者,给正在或者即将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农村家庭提供风险警示、决策参考和投资指导,对国家制定引导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本文共包括八章.

第一章导论.在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国际国内背景和现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研究问题和方法.

第二章对研究的理论基础等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介绍了行为经济学中重要的前景理论、心理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启发式和偏误,说明了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研究的指导意义,为后续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章对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行为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剖析.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投资能力,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加重了投资负担,大学生就业难降低了投资收益预期.

第四章在对传统经济学“完全理性”假设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不确定条件下决策主体“有限理性”的概念和发展加以简要回顾,剖析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内在心理原因,提出有限理性可以按照决策者主动性的不同分为两类,即“理性不能有限理性”和“理性不为有限理性”.进一步,通过城乡比较得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的结论.

第五章首先对家庭教育投资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投资决策过程理论模型,接着,分别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过程中是否投资、投资给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过程进行整体把握.研究表明,农村家庭具有强烈的高等教育投资意愿,而且决策时不进行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在选择投资对象的过程中,作为有限理性决策者的农村家长一般不用“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比较”方法作为决策依据,而是通过采用“选择最好成绩启发式”来做出投资决策,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并没有导致决策质量的下降.

第六章首先分析了结构方程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研究中的适用性,然后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探讨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通过创造性地将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和感知收益作为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纳入模型发现:基于实际成本的感知成本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实际风险通过决策者的感知风险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预期收益和子女意愿是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代表性启发式和易得性启发式影响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农村家庭决策者也存在心理会计现象,但是心理会计结构简单,心理预算性特点不明显,表明在家庭收入和信贷约束情况下,心理账户有合并简化的倾向.

第七章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加以分析.农村家庭存在着高等教育过度投资的强烈愿望,避免更大的后悔是其主要原因,家庭决策者的过度自信和对“主要考虑方面”的重视导致农村家庭忽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第八章对本研究的基本结论进行总结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指导意见.应当综合采取措施为农村家庭提供良好的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环境,提高农村家庭决策者的教育水平,重视和鼓励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政策宣传、信息公开等工作,为家庭教育投资实现理性决策提供相对充分的信息,鼓励相关机构提供专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农村家庭投资者应当通过广泛搜集信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决策水平.

第三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由来已久,但是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则是在国家教育投资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投资制度出现了市场化倾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主体由政府独立承担转向政府、个人共同分担.在世界性教育投资制度改革潮流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投资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投资主体向个人倾斜.80年代中期推行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使家庭教育投资行为逐渐形成.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86466.html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较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教育投资制度变迁的背景下,许多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面临着严重的货币约束,教育投资能力明显不足.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家子弟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通道就可能被堵塞,教育投资能力差异可能会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从而危及教育公平原则.不仅如此,家庭的低收入水平还可能通过教育的传递机制得以延续,农村居民收入将在低水平上长期徘徊,长此以往,教育问题将会扩散至社会收入分化和公平问题.因此,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不足,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或个人遇到的“小难题”,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本论文以国内外教育投资制度变迁为背景,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困境及其成因,着重分析了导致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分化、困顿的制度安排及其缺陷,为政府完善教育财政制度和资助体系,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和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提供实践和理论支持.

第一章导论.从国内外教育投资制度变迁和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入手,说明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家庭教育投资研究动态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归纳和评价,在充分考虑我国小农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置于我国教育投资制度变迁的背景中,以此形成了本文独特的研究视角.根据研究目的和关键问题,构思出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基础理论.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家庭经济行为目标、家庭经济决策模型及其利他主义特征,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有限理性假设更符合中国农村家庭的经济行为特征,介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基本原理尤其是教育成本、收益等基本概念及测算方法,教育过度现象及其解释理论等,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国际经验借鉴.论述了西方主要国家教育投资制度、教育资助制度变迁背景下家庭教育投资责任的变化以及个人受助原则和条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提供国际背景.

第四章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及行为特征.本章是整个论文的立论部分.分析了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及行为特征,着重考察了在货币约束条件下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面临的多维困境,以说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不足的现状.

第五章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农村家庭经济行为的分化现象,其次,重点分析了我国教育投资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最后,全面分析了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变化的制度性因素,为优化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制度环境奠定基础.

第六章投资能力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城乡比较和对陕西省关中地区某村的全面调查,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成本过高,家庭现期收入水平过低且增长缓慢,家庭教育投资能力普遍不足这一现实.通过农村家庭收入与教育投资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说明教育投资是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的根本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最后,分析了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说明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于社会和政府的帮助.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2000字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农村家庭教育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题目

第七章投资风险对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家庭教育投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家庭所处的信息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对于不同收入家庭而言,其教育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最后,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原因,为农村家庭规避教育投资风险提供思路.

第八章优化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策略设计.提出了政府公共财政制度、教育投资制度、教育资助制度完善与创新的基本思路:继续实行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扶持政策,继续发挥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教育产权制度创新,完善社会资助制度,拓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融资渠道,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民自我增收和积累能力,彻底解除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货币约束,进一步优化农村信息环境、劳动力市场就业环境等,降低教育投资风险.

第九章结束语.首先简要归纳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我国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远高于其教育投资能力,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到代内和代际收入流动性,最终导致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风险,政府的教育投资制度直接决定着家庭的教育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向,企业的教育投资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减轻家庭的教育投资负担和投资风险.社会教育资助制度的完善和适当的激励制度可以改变政府在教育资助中“唱独角戏”的状况.

第四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其核心问题是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上位概念,它涵盖的范围远超过教育问题,是多种矛盾与冲突综合性的客观体现,涉及到诸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家庭结构等一系列社会失调现象,属于综合性社会问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维护社

会安定团结,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本文围绕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主题,以教育政策学、系统管理理论、边缘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文献综述与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提出问题-揭示问题-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出发,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品行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厘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因素,甄别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协作机制以及应然措施提出建议.

论文包括五个部分,共十章.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为研究方案设计及理论分析部分.本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较为客观的评述,阐明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构建了以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相关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使其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为基础分析部分,属于揭示问题的章节.这部分在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品行以及安全等诸多方面的状况进行梳理与分析.农民外出务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其中,父外留守儿童各方面所受到的不良影响最小.也就是说,对于多数家庭而言,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不是夫妻双双外出,而是丈夫外出务工而母亲留在家里.从目前农村的现状来看,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许多心理问题的存在都与他们的情感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有关,其次为品行问题,人为剥夺了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榜样教育,道德判断与行为失范也就有迹可循,受家长文化素质的制约,自身观念的偏差,家庭学习辅导空缺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普遍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留守女童尤甚.

第三个部分(包括第七、八章)为系统分析部分,属于确认问题的章节.

通过对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儿童自身四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找寻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切入点,并以发展的角度对目前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甄别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点进行剖析.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只是农村儿童的一部分,不可能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完全割裂开来,他们有着儿童面临的共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农村教育的共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问题,其次农村教育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的问题,“留守”状态增加了农村儿童的脆弱性,也使得留守儿童教育产生了一定的个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个性问题也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衔接问题,二是留守状态下的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失衡性、分异性的问题,其管理行为主体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而这四者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很难划分明确的责任范围.换言之,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一个行为主体,一个环节,一个层面均不具有操作性.寻找治本良方,城乡经济、社会、教育均衡发展才是真正的突破口.

第四个部分(第九章)为建议部分,属于解决问题章节.

对陕西三地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经验进行了典型性分析,整合其做法与经验,在现有情况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政策、协作机制以及应然措施提出建议.

宏观层面即政策建议,(1)源头上保证城乡儿童公共服务均等化,(2)增加农村教育的公共财政支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3)保证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4)农村教育政策设计思想的正位.中观层面即构建协作联动的农村留守儿童公共服务体系,(1)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协作联动的城乡义务教育体系,(2)双管齐下,强化学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区分对待,借助外力完善修正家庭教育体系,(4)建立双向维权取向的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微观层面即应然措施,(1)素质教育目标下更具针对性的学校教育措施,(2)强化弥补家庭教育功能的管护措施,(3)逐步归位型的家庭教育措施,(4)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的措施.第五个部分(第十章),为结论与拓展部分.

主要对全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源头机制,(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城乡联动的协作机制,(3)在整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链条中,学校应该居于核心地位,(4)必须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异性特点,(5)应该客观看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最后,文章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的两大方向.

第五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格式:政府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相比西方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80%的贡献率,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50%的贡献率有很大差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皆在扩大内需以振兴国民经济.现实情况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农村的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支出不足,不仅压制了农民自身能力的释放,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意愿,而且进一步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入,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入是否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入分别对农村居民的哪一类消费支出贡献最大,有待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着手开展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的,并将全文分为八章.

基于我国内需不足,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背景,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第二章阐述了经典的、现代的消费理论并且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状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了文献综述.

基于农户理性人的假说,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农户跨期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基于预防性储蓄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政府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形成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的不足,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基于教育和医疗公共支出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假说,第五章利用2003-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并估计了三大区域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增加对农民消费倾向均无显著影响.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长期存在不足,虽然实现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并没有起到降低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农民家庭教育负担依然很重,未来不仅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而且在投入方向和效率上也要做深一步的研究.公共医疗支出比例对三个区域的消费倾向作用方向不同.首先,公共医疗支出对东部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既有替代效应,也有互补(收入)效应,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农民消费倾向总体上升,公共医疗支出起到降低东部农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其次,中部地区公共医疗支出的增加,对农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公共医疗支出比例增加使中部地区农民增加了储蓄倾向.与以往学者研究结论不同:尽管民生性公共支出(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养老保险支出等)理论上有利于降低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消费倾向.但是现实中,由于医疗费用投入方向、投入效率的不同,不仅不能降低预防性储蓄,还会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再次,公共医疗支出比例的增加对西部地区农民预防性储蓄的下降无显著影响.当前在西部农村地区,原有的医疗条件差,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医疗公共品投入的增加,没有起到降低西部地区农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此外,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行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这也间接证明了公共支出辅以配套措施的重要性.

基于教育和医疗公共品供给提升人力资本的视角,第六章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实证,探讨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性人力资本与健康资本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各不相同,而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税的减免、老人抚养比例等控制变量显著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首先,农村居民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作用不明显.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各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教育性人力资本每提升1%,当地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将会增加0.173%,西部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经济基础弱,而农村劳动力平均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提升,促进了当地农民外出就业的能力,有利于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倾向的增加.其次,农村居民健康资本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但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明显.医疗公共支出投入到乡镇医院比直接投入到村卫生所更能有效地促进当地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各省每万人乡村人口所拥有的乡镇卫生人员数量每增加1%,当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将会增加0.058%.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里可以解释为:我国各地区农村医疗基础普遍条件差、投入资金少、投入效率低,尤其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陈东和王小霞(2010)的分析,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效率还受到投入规模“门槛效应”的影响,因此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各省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村卫生室人数的系数为负,但尚未通过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检验.村级卫生室是农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常见伤、病的诊治以及儿童预防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因为政府投入很少,导致村级卫生机构医疗硬件、软件设施滞后,限制了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满足.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考察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各大类的影响程度,第七章采用QUAIDS模型求解2003-2010年27个省自治区农村居民各项生活消费品的边际预算份额,然后建立面板结构模型分析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收入和支出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是对食品、衣着和文教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降低,对居住、家庭设备、交通和通讯、医疗和保健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文教娱乐消费需求不断降低主要原因是目前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以增加劳动时间来实现的,牺牲了闲暇时间,降低了文教娱乐需求.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增加引起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增加,并挤占了其他生活开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医疗公共投入比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还很小,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医疗公共投入长期不足,使得农村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的负担加重,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从教育性人力资本看,教育水平的提升促使农民增加了医疗保健等享受型消费,减少了基本生存型消费(食品和衣着),有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而由医疗投入引起的健康资本(各省村卫生人员比例和乡镇卫生人员比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还很小.地区经济越发达,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作用会越明显.实证结果也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作用要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外,老人抚养比的增加促进了家庭设备及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份额,这也反映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支出负担,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消费结构.

根据前文的分析,第八章从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减轻农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农民消费能力;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减轻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农民健康资本;改革和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体系,刺激“银发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促进农民消费增长的可操作性对策和建议.

此文是一篇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农村家庭教育引用文献:

[1] 农村家庭教育方面论文题目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家庭教育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提纲模板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框架如何写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农村家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农村家庭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