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认知发展理论论文范文检索 认知发展理论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8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认知发展理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认知发展理论论文范文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少年道德两难问题的分析》

本文是认知发展理论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道德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我国国民道德素质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出了滞后性,不平衡性,德育教育遭遇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析青少年道德发展是否和“三水平六阶段”相一致,研究我国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育教育;青少年道德培养;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 理论基础

在西方社会道德危机与学校改革传统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之下,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了以“三水平六阶段”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为核心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道德判断是道德最重要的部分,是一切的先决条件,通过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道德判断的机会,可以对其道德形成的阶段加以区分和探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我国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研究結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本研究案例一中被采访者是西安A学校13岁的女生,在一次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收到了好朋友发来的信息,询问是否能够把作业答案发给她抄,她虽考虑到了友情因素但还是选择了不给她抄,她认为期末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考试和作业.尽管在事后两人见面有些尴尬但她还是不后悔没给好朋友抄作业的行为.

本研究案例二中被采访者是西安B学校18岁的大一学生,她对沿街乞讨的老人是否应该帮助感到道德两难.但还是会给予帮助,她认为在自己的范围内帮助其他人是正确的,并且也可能真的会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案例三中被采访者是17岁的学生,他说的道德两难的事情如下:两个铁轨中一个危险,一个安全,有一天火车驶来,在危险的铁轨上有99个孩子,而安全的铁轨上就只有一个孩子,那么你会救不守规则的99个孩子还是守规则的那1个呢?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前后有些分歧,一开始认为法不容情,会毫不犹豫救那1个孩子,因为99个孩子不守规则.而后来又认为99比1比例过于悬殊,即使他们不守规则,但毕竟他们是大多数,那一个孩子的生命过于单薄,所以还是选择救那99个人.他认为你是个好人,但你未必真的遵守法律.

在案例四中被采访者是17岁的高三学生,她对在公交车上是否应该给老人让座而难以抉择,她认为让座是自己的本分,不让也有自己的原因,但还是会让座,因为老人年纪大了需要社会的关怀,即使在自己不方便的情况下也会选择给老人让座.

对于海因茨是否应该偷药救自己的妻子这一道德两难问题中,以上采访者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案例一由于被采访者时间问题未采集对这一问题的选择.

案例二的被采访者选择偷药.她认为法律执行和被执行的对象都是活着的人,只有活着这些生命之外的东西才会有意义,并且这也是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和担当,在她看来生命最重要,以后会努力把钱还清,法律如何看待有待探讨.

案例三的被采访者也选择偷药,尽管违法但是合乎道德.

案例四的被采访者选择不偷药,因为违背道德,道德和生命之间应该选择道德.

3.2 调查结果分析

案例一中被采访者没有给好朋友抄作业,这属于习俗水平中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她依据班级管理制度和社会观点来做出道德行为,女孩虽然受到了情感因素的影响但最终还是做出了较为理性的决策.情感和理性,直觉和价值判断在道德决策过程中会因为争夺主导方向而产生暂时冲突,但情感、直觉和本能最终会协助价值判断作出理性决策.[2]

案例二中被采访者会给与乞讨者帮助属于习俗水平的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她认为帮助对乞讨者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做法.通过对海因茨偷药事件所作出的判断来看,她属于后习俗水平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她跳出了遵守法律的框架,体现了非相对的价值和权利诸如生命和财产应该在任何社会中都必须遵守,而不管大众的意见如何,即尽管偷窃违法,但见死不救更加伤害社会的公序良俗.“在以后会努力把钱还清”可以看出她在尽力调和道德与法律间的冲突,现实中存在着合情不合法的事,也存在着合法却不合情的事.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反映的是个体道德认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趋势.就具体个人来说,个体的道德发展的阶段是交叉混合使用的.[3]由于现实生活中她所列举的事件并没有涉及生命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并且海因茨偷药事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能完全代入情境,所以以上道德认知阶段划分仅根据对具体事件的判断和选择,究竟属于哪个阶段有待探讨.

案例三当中虽然被采访者选择了救大多数和对海因茨偷药事件所作出的选择,很明显的看出他属于后习俗水平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他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超越了法律与权威的标准.“生命比较重要,尽管违法但是合乎道德”体现了是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超越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所作出的选择,认为生命非相对的价值必须遵守,意识到了价值和权利超过社会依附和契约.

案例四当中被采访者认为公交车上应该给老人让座和不偷药的选择来看,她属于习俗水平的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她认为这样符合社会规范,也体现出了对老人的关怀,即有所贡献,严格守法.她认为偷药不符合道德,即要遵守社会秩序,避免破坏制度,迫使良心符合规定的责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同为17岁,但做出的道德选择和所处的阶段却不同,由于个体道德发展受到其逻辑认知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条件制约,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速度不是同步的.因此,个体的年龄阶段与其道德阶段不是绝对对应的.柯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动力既不是来自他的先天成熟,也不是来自他的后天学习,而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个体承担社会角色机会的增多,个体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不断同化吸收和调整平衡新的道德经验,从而使个体的道德结构产生新的质变,飞跃到新的发展水平.个体的品德就是在一次又一次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质变过程中得到发展的.[4]我们可以猜测案例四被采访者和社会的交互作用,即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影响下还未同化调整平衡新的道德经验,道德结构可能发生了量变但还未发生质变,还未跨过第四阶段到达第五阶段,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低于同龄的另一位被采访者的情况.

4 结语

本次研究很好的证明了发展不是机体本能趋向的延伸,也不是外部刺激对心理作用的相加,而是个体内在特性在与客体互动中,按一定形式上的内在适切标准建构起来的.[5]这警示我们必须使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并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道德教育中的所有问题,把教学的主导权由社会和教师重新交给了学生及其道德生活,同时也把教学的归宿点定位于服务、刺激发展上.

参考文献

[1]Kohlberg L.Essays in moral development[J].San Franscisco: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1981:100.

[2]郭本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思想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67-73.

[3]刘爱平.“道德两难教育模式”触发的德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5(05):58-61.

[4]于建东,徐声慧.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述评[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94.

[5]张艳.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54.

作者简介

刘佳钰(1996-),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研究生,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此文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认知发展理论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道德相关认知发展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认知发展理论引用文献:

[1] 认知发展理论和数学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认知发展理论和数学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认知失调理论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认知失调理论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3] 认知发展理论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认知发展理论有关论文范文文献2万字
《认知发展理论论文范文检索 认知发展理论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8000字》word下载【免费】
认知发展理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