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哲学和经济学论文怎么写 关于哲学和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5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哲学和经济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哲学和经济学论文范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文艺学思想探微》

该文是关于哲学和经济学方面论文怎么写和文艺学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其理论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点,《手稿》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以《手稿》为标志,提出了实践的概念,把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實践活动与人的审美活动联系起来.虽然《手稿》不是一部文艺学专著,但它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文艺学由此开始,同时为我国当代文艺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艺学;艺术;审美;美的实现;人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4-00-04

自古以来的哲学家都对美的事物和美的体验感兴趣,他们试图研究这些经验的本质.18世纪以来,许多关于美的论述都使用了“美学”的概念,因此这一概念尤其受到关注.从文艺学、美学的维度上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美的规律、尺度、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艺学思想.在《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人在劳动实践中揭示出创造主体的价值,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提出的“抽象”的人的概念,马克思确立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社会中“现实的人”作为文艺学的主体,为当代文艺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 《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

在《手稿》中,马克思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开始转向社会生活中的“人”.《手稿》中以“现实的人”为基础,始终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看作人的感性活动.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不同,马克思始终将人看作社会的存在物,将“现实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主体,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人类通过向大自然不断索取物质生产资料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人的感觉.人的感觉产生人的情感,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是具有意识的,思想与情感是人的主要表达方式[1].

人在社会生产中产生情感,情感是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情感的表达又反过来滋养艺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将艺术定义为混乱的意识形态的表达.在此种观点下,对艺术定义的探索错误地预设了审美的概念是可信的.这样,艺术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应该在不考虑其社会生产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被掌握或考虑.虽然艺术家对他们希望在艺术作品中产生的效果有一些先入为主之见,但他们也在活动本身中学习.艺术作品是表达过程的产物,但这种表达通常必须在“物理”世界的社会生活中完成.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把它理解为一个整体或框架中,也就是指作品所处的环境.因此,艺术有时被赋予了社会现象本体论上的意义.而事实上这可能更适合进行严格的社会批判和变革.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特点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且贯穿于人类生产的社会关系之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人的类本质,在社会生活中,人通过劳动进行生产关系的交往,人的感觉和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人类在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从而进行精神活动的生产.

从古至今,文学名著与艺术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人,实践的对象中有人的个性和情感,有人的感性生命的体现,艺术作为自我发展所必需的自我表现形式,其重要性成为作家塑造经典的艺术形象提供来源.艺术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象征艺术到古典艺术,再到浪漫艺术,再到现代艺术,而且还将自己区分为不同的艺术.每一种艺术都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因此,艺术作品来源于现实世界,但所表达的内容又超越现实世界,可以说,文学与艺术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反映,又表达出人想超越现实生活而达到理想的生活的一种形式.

2 文艺是自由生命的表征

在《手稿》中,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动物只生产满足自身肉体需要的生命活动,而人不仅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还为满足他人的需要进行物质生产,从而进行精神生产.人类除了进行物质生产与再生产外,还进行有意识的精神生产.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无意识的生存活动.人类有意识地进行社会生产之间的劳动,不仅满足物质条件的生产,还创造精神产品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马克思提出历史的发展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私有制,不存在压迫,人人平等,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人类可以创造出真正实现价值的文艺作品.

《手稿》对于文艺学的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把艺术与审美看作人的一种自由生命的体现,看作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种确证.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把劳动看作创造资本与财富的手段,把劳动看作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马克思不仅把劳动看作经济学的范畴,还将其看作人类学的范畴,把劳动定义为“自由的生命表现”“个人的自我享受”“个人的积极实现”等等,体现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学与艺术作品,不仅反映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哲学精华,更展现了人的一种自由生命的表征.在马克思看来,艺术与审美和人类的劳动关系有相同的本质,两者都是人的一种自由生命的表现.这种说法并不是片面的,说明艺术起源于人的劳动,如果人类劳动的唯一目的是维持自身的物质生产需要,那就不会有艺术与审美.因此,劳动除了具有谋生的性质外,还有创造艺术与美的性质,在劳动中,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继而产生美.

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并不是指一切美的创造[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论多么精湛的艺术作品,在资本家眼中都只是一种商品,艺术家也变成一种被雇佣的劳动者,成为资本家压榨剩余劳动的工具[3].这也说明了艺术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艺术作品不仅被资本家毫无感情的掠夺,并且影响艺术作品的产生.艺术作品的产生亦能反映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文学与艺术揭示了世界的“精神”特质,达到美感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理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如何对此作出贡献的一种尝试.因此具有审美体验是我们所拥有的更高体验的特征,它让我们洞察现实生活的本质.这种体验的特征也是我们在逻辑和形而上学中所发现的特征.艺术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有时候也作为一种真理的独特表达.所以,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其他方面,主要还可以揭示世界的“精神”特征[4].

3 美的实现

可以说,美渗透人的生活以及塑造人的生活,艺术与审美是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表征,是人的一种自由生命的表现.可以说,“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等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必具的特质”[5].文学与艺术的最终归宿就是美的实现.但人在异化的状态下没有美的感觉与美的享受,也无法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感觉解放有赖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财产制度的扬弃.所谓异化,就是人的感觉失去了人的存在本质,正如对于农民来说,他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因为他对大自然往往是一种直接占有的感觉;对商人来说,最华丽的丝绸也只不过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而已.艺术和美学也为浪漫的政治理想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基于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价值观——、平等的社会.

艺术与审美是人的一种感性活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首先是一种感性关系[6].但审美不局限于艺术领域,美的体验在召唤我们“超越自我”,也涉及自我意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文学与艺术发展的程度有赖于人的感觉的解放程度;另一方面,人类的文学与艺术发展的程度又以人的感觉的解放为尺度.因此,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艺术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还有体现主观世界的功能.这种方式是在人类的长期文艺实践中形成的[7].因此,艺术可以说是社会性和公共性的——就艺术家和受众群体在认识论上依赖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而言.

艺术试图解释两种不同的事实: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偶然性文化特征,以及跨历史的、泛文化的特征,这些特征指向相对稳定的美的概念.从共时性观点来看,通常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一种人工制品,呈现给当时的公众;而从一种历时性的观点来看,艺术作品必然与一些早期的艺术作品存在艺术历史关系.人在实践中产生了美,产生世界上诸多美丽魁梧的艺术作品.然而美学的概念可以通过判断某物是美丽还是丑陋,或者它有美学的优点还是缺点来确定.通过将美和丑视为一般的美学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单一的美学范畴,它包括精致和矮胖、优雅和崇高,并排除事物的物理、感官和表征属性,以及它们的宜人性.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哈姆雷特》就给人一种感官上的崇高感,也就是“美”还具有超越一般概念的宜人性.

可以说,艺术作品来源于人所处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精神与意识.而“美的实现”实际上是人的感觉彻底解放和人的充分发展所创造出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的异化造成人的异化,人不再成为自由的人,是被资本家剥削的人,只有扬弃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异化,即只有共产主义才可以使人们被剥夺的权利恢复[8].人只有实现感觉自由,才会创作出表征自我的艺术作品,才可以看到美、感受美、实现美.

4 结语

《手稿》促进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文艺学、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手稿》的基本思想,也是当代中国文艺学发展的主要的哲学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工作者的应有之义.文艺作品既然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从现实活动的生产中滋养出人的情感,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不以“人民性”来发展文艺学,也许就会丧失文学与艺术的精神特质.

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绘画到后现代诗歌,从音乐如何传达情感的问题到虚构人物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价值都是哲学研究的主题.文学与艺术作品都来自现实生活,这更强调了当代我国文艺发展的源与流.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服务的对象也应该是人民,文艺创作者更应该创作出符合价值导向的作品.文艺作品的发展与传播间接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对人们的精神诉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文艺创作者本身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美的实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和谐或是优雅,如颜色、音乐或文字的感官表现,而且是对精神自由和生活美好的一种向往.这种美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在不同的艺术中都有微妙的不同.然而,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它仍然是艺术的目的,即使是到了现代.美德实现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艺术也有些是规范性的.美可以促进道德和政治目标的实现,也可以探索人类异化的深度,或者简单地记录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细节,并且它可以以相当高的艺术性做到这一点.然而,艺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给我们带来美、有没有给我们提供美的自由的体验还有待反思.思考这些问题,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核心层面[9].

马克思虽然在人类的生存状态的论述中没有明确涉及文学与艺术,但它们之间必然有内在的关联.任何文学与艺术的发展都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确证与表征.文学与艺术都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也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一个方面,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反映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价值追求.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类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文学与艺术的表现中,寄托在对“真善美”的渴望中.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谈文学[M].东方出版中心,2016:5.

[2] 李艳.汉语并列连词的历史演变[D].吉林大学,2004.

[3] 刘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4] Bernard Bosanquet[EB/OL].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bosanquet/,2015-07-09.

[5] 李应龙.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J].江海学刊,1996(03):150-155.

[6] 彭立勋.正確理解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阐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2):163-170.

[7] 李艳.汉语并列连词的历史演变[D].吉林大学,2004.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9] Hegel’s Aesthetics[EB/OL].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hegel-aesthetics/,2020-05-27.

作者简介:王蓝晨(1993—),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括而言之:该文是一篇关于文艺学方面的哲学和经济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哲学和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哲学和经济学引用文献:

[1] 哲学和经济学论文怎么撰写 哲学和经济学有关论文怎么写2500字
[2] 哲学和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哲学和经济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2万字
[3] 哲学和经济学论文怎么写 关于哲学和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5000字
《哲学和经济学论文怎么写 关于哲学和经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5000字》word下载【免费】
哲学和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