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碳交易和国内宏观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0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论文范文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论文

目录

  1. 一、引言
  2. 二、企业的履约成本及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3. (一)碳履约成本计量模型的构建
  4. (二)碳履约成本计量模型的应用
  5. 四、案例企业履约成本影响因素及其優化分析
  6. (一)碳配额政策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7. (二)碳市场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8. (三)行业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9. (四)企业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履约成本与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是碳交易和国内宏观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因素分析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以航空服务企业为例,探讨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履约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企业履约成本的计量模型.企业履约成本包括减排成本、交易成本和其他成本项目,其高低不仅与企业碳排放水平有关,还与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三大航空企业碳减排措施的不同,影响了企业的履约成本;不同碳配额政策与市场条件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也较为直接和显著.为实现全社会低成本碳减排的目标,政府应该合理分配碳配额、完善碳市场条件,企业自身也需要重视履约成本的管理.

【关键词】碳交易机制;履约成本;碳配额;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3-0080-6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毓优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107051360019XN135/011)

一、引言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首次将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作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市场履约机制之一[1].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确立了一种世界各国“自下而上”自主开展温室气体减排的新模式,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2018年12月召开的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成功通过大部分“巴黎协定工作计划”(PAWP)的内容,形成“卡托维兹文件”,对落实《巴黎协定》、加大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做出了进一步安排.

我国一直是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没有被《京都议定书》纳入强制减排计划[2],而是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全球的碳交易市场活动.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国也逐步建立了碳交易机制,并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自2011年开展试点以来,已经历五期履约,目前控排主体覆盖面广、碳配额线上交易已达到一定规模,交易趋于稳定,履约率不断提升,碳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碳交易试点的基础上,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也正在加速推进.

航空服务业一直是参与碳交易试点的重点行业,也是唯一被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的非制造类行业.有关资料显示,搭乘飞机是单位距离碳排放最高的交通方式,航空业碳减排备受关注.我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2020年单位吨公里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2%的目标.碳交易作为推动碳减排的重要机制,其在航空业的应用范围也将持续扩大.鉴于此,本文以我国三大民用航空服务企业为例,探讨碳交易机制下企业履约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降低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提供参考.

二、企业的履约成本及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碳交易机制是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物进行交易的一种市场机制,碳排放权在经过初始分配后,即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而履约企业是交易的核心主体.在特定时间内,控排企业对自身的碳排放量缴纳等额配额,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了其拥有的配额量,则需要从市场中购买,以完成履约责任;如果企业实现了较低的碳排放,则可以出售结余配额.企业要低成本地完成履约责任,必须在节能改造和购买配额或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之间进行合理选择.当企业配额不足时,也可以购买CCER来抵消一定比例的碳排放.

履约成本是指参与控排的主体为了在履约期内完成汇算清缴目标而进行碳交易和碳减排,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源消耗和利益损失.目前,深入研究控排企业履约成本的文献还比较少见.本文认为,履约成本由减排成本、交易成本和其他成本構成,它受到政策、市场、行业和企业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

1.碳配额政策因素.碳配额是驱动碳交易的基本元素,碳配额的多少对履约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3].碳配额的初始分配量决定了控排企业的市场地位,即是属于碳市场的供给方还是需求方.目前,我国碳配额的初始分配方式有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其中,无偿分配遵循祖父法则或标杆法则,有偿分配主要包括拍卖和政府定价.北京、广东和深圳预留了3%~5%的配额用于拍卖,上海推出了有偿拍卖的制度,其他试点地区的配额均为免费分配.不同行业所能获取的碳配额是不同的.对于钢铁、电力这些高耗能行业来说,所分配的碳配额就要多一些;而一些低耗能的行业获得的碳配额则相对少一些.碳配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企业履约时需要在市场上购买的配额量及由此发生的成本.在有偿分配的方式下,企业获取碳配额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成本.

2.碳市场因素.第一,如果企业选择从市场中购买碳配额,那么碳价便决定了企业履约成本的大小;而对于减排空间大的企业来说,将剩余配额出售,会形成履约成本节约.碳配额总量的稀缺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碳市场的供需关系,在碳配额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碳交易会受到市场规则、气候变化和能源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临近履约时才进行交易,导致了碳价的阶段性异常波动.长远来看,碳价将持续上升.第二,如果企业选择利用CCER抵消机制来满足履约要求,那么企业购买CCER的成本便构成履约成本的一部分.

3.行业因素.减少履约成本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企业的碳排放量,这其中碳减排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不同行业在碳减排技术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4].

4.企业因素.随着碳排放管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碳交易市场的不断攀升,企业有动力进行自主减排,并将碳资产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因为碳资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5].企业还可以运用CCER抵消机制和碳配额储存政策,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状况有选择地进行碳资产管理.

三、碳履约成本计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一)碳履约成本计量模型的构建

企业碳履约成本包括减排成本、交易成本和其他成本三部分内容,详见图2.

1.减排成本.为履约而发生的减排成本与交易成本互为机会成本,企业可以选择自主减排或市场交易.理论上而言,减排效率较高的企业可以开展自主减排,而减排效率较低的企业可以选择从市场中购买碳配额,这样便可以实现全社会的低成本减排目标.图2中,减排成本(C1)由单位减排成本与减排量相乘而得.现有文献采用投入产出和影子等模型进行碳减排成本的估算,认为我国碳减排成本大致为0~250美元/吨,但由于企业不核算、不披露单位减排成本,因此该数值只能通过估计得出.就航空服务企业而言,开展碳减排的措施包括:引进更节油的新机型、为飞机减重;优化飞行路线和运营策略;优化保障设施,降低地面油耗;采用无纸化的电子飞行包;采用新型生物燃油等.不同的减排措施其成本也不同,其中,引进新机型和采用新型生物燃油的成本较高,优化飞行路线和运营策略、优化保障设施的成本则相对较低.

2.交易成本.交易成本(C2)包括会员费等固定成本和碳配额购买成本及CCER等变动成本.

(1)会员费等固定成本.会员费等固定成本(C21)主要是指开户费和年费,除深圳外,大多数交易试点地区对控排企业免除了该项费用.鉴于开户费和会员费的收取范围小、金额也不大,该成本项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2)碳配额购买成本.碳配额购买成本(C22)由碳配额购买量和排放权交易所决定,若企业的减排技术足够先进,此项成本支出就较低甚至为零.此外,不论是卖出还是购入,企业在进行碳配额交易时还需缴纳相应的手续费、服务费和佣金等,各试点地区对手续费等交易费用均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深圳对竞价手续费的收取比例最高,为碳交易额的5%,另外还包括交易经手费6‰、交易佣金3‰;北京地区的交易手续费为7.5‰;广东为5‰;上海对交易手续费的收取比例最低,为碳交易额的0.8‰.随着我国碳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部分收费比例会越来越高.

(3)其他交易成本.其他交易成本(C23)是指为完成履约而发生的其他交易成本,如为获取CCER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3.其他成本.履约成本中的其他成本(C3)包括碳资产管理相关费用、出售碳配额的成本节约,以及未能按时履约时所缴纳的罚款等.出售碳配额收益可作为企业履约成本的抵减项.企业的碳减排能力越强,碳减排成本就越低,同时出售碳配额的成本节约也越多,由此企业的履约成本越低.未能按时履约所缴纳的罚款一般金额并不大,但由于涉及诚信,因此企业发生违约的概率较低.

企业履约的路径选择不同,履约成本的构成也有所不同:①企业仅从外部购买碳配额完成履约,其履约成本包括相关的交易成本和其他成本;②企业仅通过内部减排完成履约,其履约成本包括减排成本和其他成本;③企业既进行内部减排,又从外部购买碳配额以完成履约,其履约成本则为上述成本项目的金额合计.

(二)碳履约成本计量模型的应用

以下选取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国航”),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方航空”)三家民用航空服务公司,来计算和比较其2018年度的履约成本.碳排放及交易相关数据来源于三家航空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及网站等.

1.案例企业的碳配额及其余缺情况.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属不同的碳交易试点地区,其碳配額的确定方法有所不同.

中国国航碳配额的确定依据是《北京市企业(单位)配额核定方法》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规定.以2018年为例,其历史基准年排放强度为0.866864‰,年运输总周转量为275.18亿吨公里,控排系数为0.98,计算得出中国国航2018年的碳配额总量为2337.73万吨.

东方航空属于上海碳交易试点单位.自2016年开始,上海航空业采用历史强度法来核算企业年度基础配额,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年度基础配额等于历史强度基数×年度业务量

其中,历史强度基数为企业前3年单位业务量碳排放的加权平均值,年度业务量为经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且经有关部门审定确认的企业当年度业务量数据.以2018年为例,东方航空2018年的历史强度基数为0.974936‰,年度业务量为203.60亿吨公里,计算可得东方航空2018年的基础配额为1984.97万吨.

南方航空属于全面服务航空企业,按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应采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计算公式为:

式中,i为机型大类.以2018年为例,南方航空的运输总周转量为303.34亿吨公里,假设公司货物和邮件运输全部由全货机承担,旅客运输全部由窄体客机承担,则其2018年应获取的碳配额约为2848.2万吨.

2016~2018年三家案例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方法及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分配方法不同,三家航空企业碳配额与其碳排放的比对关系存在差异,地处北京的中国国航每单位碳排放分配到的碳配额最低.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三家案例企业均出现了配额短缺的情况,东方航空在后续的两个年度配额持续短缺.

2.案例企业碳履约成本的比较.

(1)减排成本的比较.航空燃油(简称“航油”)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能源,节约航油是航空服务业实现碳减排的必由之路.经验数据表明,每节约1吨航油,大约可减少3.15吨二氧化碳排放.三家案例企业均重视节油降耗,其近五年单位运输周转碳排放的情况如图3所示.

由于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不同,三家航空服务企业碳减排的实际成本存在差异.理论上,航空企业节油减排的成本应小于单位碳排放所消耗航油的经济,因为如果发生的节油成本超过航油的经济,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实际情形下,单位碳减排成本难以准确计算,有研究提出该单位成本是175.23元/吨[6],但显然不同企业的减排措施及其成本存在着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中国国航重视环境管理,通过引进高效能机型,持续提升航油效率,并实施运行节油措施,其在2016、2017和2018年的环保投入分别达到18501万元、29000万元和21931.1万元.东方航空将航油成本控制列为重点,通过推动技术优化、航路和机队等措施达到节油减排.南方航空重视能源管理,运用自主研发的“航空e云”数据平台对航班各环节的航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优化航线布局、路径,以及应用新技术(如电子飞行包),减少航空用油的消耗,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查阅三家案例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将其节油减排措施进行分类整理,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三大航空公司节油减排的措施各有不同.从减排成本的角度看,中国国航引进新机型,成本最高;南方航空持续改进油耗的措施较全面,成本居中;东方航空的减排措施主要体现在管理层面,成本相对较低.

(2)交易成本的比较.第一,会员费等固定成本.根据北极星电力网的相关数据可知,北京对控排企业免收开户费和会员费;试点期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对控排企业免收资格会员费及年费;广州碳排放权中心同样免除了控排企业的相关费用.因此,三家案例企业的该部分费用均为0.第二,碳配额购买成本.这是交易成本中的主要部分,交易随行就市.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的碳配额交易曲线如图4所示.

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可知,中国国航2016年碳配额短缺56.81万吨,当年的成交均价为48.87元/吨,加上7.5‰的交易手续费,共产生2797.13万元的交易成本;2017和2018年度则有结余,无需购买碳配额,其交易成本为0.东方航空2016~2018年间每年的碳配额均有缺口,在碳配额交易不断攀升(如图4所示)的情况下,产生了不菲的交易费用.以2018年为例,东方航空碳排放为2081.15万吨,还需购买配额96.18万吨,按照当年的成交均价25.25元/吨计算,再加上0.8‰的交易手续费,东方航空2018年的交易成本为2430.49万元.与中国国航相类似,南方航空在2016年存在8.8万吨的碳配额缺口,当年的成交均价为15.1元/吨,再加上5‰的交易手续费,共发生碳交易成本约133.54万元.

(3)履约成本的比较.忽略其他成本,综合上述减排成本与交易成本的比较结果,2016~2018年三家案例企业的履约成本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东方航空的交易成本最高,年均超过2700万元,但其减排成本最低,其履约策略是交易型的;中国国航在2017年和2018年均没有发生交易成本,由于北京碳市场中碳价较高,导致其碳交易成本明显高于同类航空公司,因而可以推断中国国航的履约策略是减排型的;南方航空地处广东,碳配额充裕,碳价不高,因此减排压力不大,且无需进行碳交易,企业履约综合成本较低.

四、案例企业履约成本影响因素及其優化分析

(一)碳配额政策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碳配额分配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控排企业碳交易成本的显著差异.北京和上海采用历史强度法确定交通运输业的碳配额,而广东则采用基准线法.不同分配方法下案例企业碳配额的情况如表4所示.

由于设置了控排系数,北京的历史强度法下计算的碳配额普遍较低.中国国航如采用上海的历史强度法或广东的基准线法,则可以分配到更多的配额;东方航空如采用基准线法,在2017年和2018年也可以多分配超过约20万吨的配额,由此无须去二级市场购买碳配额;这种对比关系对于南方航空而言却并不完全成立.在2017年和2018年,假如采用上海的历史强度法,南方航空获取的碳配额会有所增加.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其减排成本.由此可见,碳配额分配方式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履约成本.

那么,哪种分配方式更为合理呢?历史强度法遵循祖父原则,照顾了企业的历史实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冲击不大,但容易造成排放越多、配额越多的现象.例如,2017年东方航空碳排放水平增加了9%,却获得了更多的碳配额,由此难以达到激励企业减排的目标.在全国碳市场建立之初,碳配额的分配方法受到瞩目,哪种分配方法最优,尚需进一步探讨.

在碳交易初期,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采取配额免费分配,以调动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热情,盘活市场.后续期间,政府应该不断调整配额免费分配的比例和范围,利用碳市场的杠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低成本减排.

(二)碳市场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在现存的几个碳交易试点中,无论是碳价、碳配额还是交易量都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处于不同碳试点地区的企业履约成本的差异性.例如,2018年北京、上海、广东碳交易市场的成交均价分别为57.6元/吨、25.25元/吨和16.35元/吨.可以看出,北京碳交易市场的成交均价最高,其次是上海,广东的成交均价最低.如果东方航空以北京的平均碳价进行碳交易,则其需要花费超过2倍的代价来购买碳配额.另外,北京对碳交易经手费的收取比例为7.5‰,高于上海的收取比例0.8‰,东方航空还需多缴纳39.61万元的交易手续费.可以看出,碳价对于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还是非常直接的.碳价越高,相应的交易成本就越高,其履约成本也越高.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逐步建立,碳市场的分割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将部分得到解决.全国碳市场仍会对企业的履约成本产生重要影响,降低交易费用依然是碳市场建设的重要目标.

(三)行业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民用航空服务行业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其减排潜力主要体现在飞机性能、飞行技术及运营管理环节.此外,可再生清洁燃料对于减少碳排放效果显著,但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随着全世界航空业被纳入欧盟“碳管制”,我国航空企业面临的碳排放压力将进一步扩大,碳交易机制下的履约成本将持续增加,航空业碳减排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迫在眉睫.

碳配额的初始分配对于企业后续的减排措施影响很大.政府应该统筹各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合理确定配额总量,并依据各行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配额的初始分配.另外,需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来确定是采用历史强度法还是基准线法.

(四)企业因素对企业履约成本的影响

就企业层面而言,企业的碳资产管理策略会对节油降耗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企业内部碳资产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碳履约成本.如果不能有效进行碳资产管理,企业就可能会面临履约风险.三家案例企业均比较重视节油措施,以应对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碳减排压力.比较来看,中国国航的单位运输周转量碳排放指标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而东方航空的该指标则居高不下,南方航空近年来在节油降耗方面成效显著.

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碳配额交易都是企业碳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事实上,碳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履约年度.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当企业的碳排放量小于碳配额时,企业可以选择储存碳配额,以伺机出售.企业还可以选择将碳配额外包给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以提高碳配额管理的效率.

综上,碳交易机制下,企业的履约成本受到政策、市场、行业和企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之际,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分配碳配额,完善市场法规和运行规制,稳定和激活市场,改变有价无市的清淡场面;引导有能力、效率高的企业開展自主减排活动,实现我国全社会低成本减排的战略目标.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利用政策红利,重视对碳履约成本的管理,力争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志雄,陈德敏.区域碳交易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4):76~84.

[2]牟伟明.碳交易机制下的碳会计核算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7(6):61~64.

[3]隗斌贤,揭筱纹.基于国际碳交易经验的长三角区域碳交易市场构建思路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2(2):175~176.

[4]Lund Peter. Impacts of EU Carbon Emission Trade Directive on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indicative Micro-economic Analysi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3):799~806.

[5]刘潇.碳资产管理及其在中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

[6]周鹏,周迅,周德群.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4(11):20~27.

该文评论:本文是关于经典碳交易和国内宏观专业范文可作为因素分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碳交易和国内宏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引用文献:

[1]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低碳经济和国内宏观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低碳经济和国内宏观方面论文范文3000字
[3] 低碳经济和国内宏观论文范文数据库 低碳经济和国内宏观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碳交易和国内宏观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