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文化和时政论文范文数据库 文化和时政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2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文化和时政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4

文化和时政论文范文

文化和时政论文

目录

  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民族问题
  2.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 四、慎重稳步地推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4. 五、平定叛乱,巩固新疆、西藏边防

《新中国头十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本文是关于文化和时政类论文范文数据库跟民族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至1959年,中国提出建设“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观念,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步地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平定叛乱,巩固新疆、西藏边防,为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少数民族;民族区域自治

[作者简介]郭溪土(1961-),男,福建龙海人,漳州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党史、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 [C9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4-0020-0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简而言之,中国境内的各民族群众都认同自己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认同中国是自己的祖国,各民族构成了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这种身份意识和民族观,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基本内涵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59年的10年间,中国多方面地论述了其基本内涵,进行了基础性工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民族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辛亥革命前后出现了中华民族观念,但由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帝国主义的干涉,整个民国时期民族关系紧张,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盛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着隔阂,时常发生民族之间的冲突争斗,边疆出现各种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特别严重的是政府长期未能有效管辖新疆和西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分离出中华民族大家庭、脱离中国的危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提出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共建国家等一系列主张,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民族区域自治试点.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国民党残余势力、本地割据势力、外国干涉势力.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约6%,居住区域达全国面积一半以上,有近3000万人口的地区保持封建制度,约400万人口的地区保持封建农奴制度,100多万人口的地区保持奴隶制度,60万人口的地区残存原始社会公社制度.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极端困难.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如何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确立各民族共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第二,如何分步骤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区域自治和其他社会改革;第三,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总的任务是如何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和新中国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確立“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观念

中国历来提倡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新中国成立之初更是以“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等提法反复强调这一意识,并且把它写进了国家根本大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任何民族歧视、压迫、分裂,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等一系列民族政策.周恩来指出:“其基本精神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①10月5日,发出关于民族“自决权”问题给二野前委的指示:今天不应强调各少数民族的“自决权”,新中国已经诞生,应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友爱合作和互相团结.”②11月23日,在给班禅额尔德尼的电报中指出,西藏人民“愿意成为统一的富强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分子.”③1950年3月21日,李维汉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作《人民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报告,指出:解决各种民族矛盾需要一个相当长时期,必须采取有效办法消除民族间的仇恨、隔阂、猜忌、歧视和不信任心理,“使各民族人民确能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互相团结起来,为各民族共同的幸福和发展而奋斗,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为各民族人民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④为此,必须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帮助各少数民族提高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各少数民族内部制度改革.7月21日,在欢迎赴西南的民族访问团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⑤1954年的宪法继承了共同纲领上述有关民族政策,指出中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

周恩来阐明了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道理.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第二届委员会讨论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座谈会上,系统地分析了少数民族的历史特点,指出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搞好民族团结,“只有合起来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抵抗帝国主义的威胁和侵略.”⑥8月4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历史上就是多民族国家,但不是一直完全统一的,曾多次发生过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侵犯,这对各民族都不利.新中国成立后,“在平等友爱的民族大家庭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祖国,这是大家的共同目的.”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保证永远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只有我们五十多个民族,大家合作起来,共同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⑦

构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观念,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其基本逻辑是:通过确立各民族平等权利,创建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通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更好地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通过社会改革和经济文化建设,改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维护国家统一.这一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是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两个关键.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是中国制定民族政策的首要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把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制度.

1949年人民政协筹建新中国期间,询问李维汉是否可以实行联邦制.李维汉认为:按照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原理,在统一的国家内应实行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实行联邦制.中国与苏联国情不同,苏联建立之初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47%,一些少数民族已经自立了国家,需要采取联邦制作为国家走向完全统一的过渡形式;而中国少数民族只占全国人口6%,中国一直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不宜实行联邦制.这一主张得到的肯定.周恩来于9月7日在《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报告中指出: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在西藏、新疆等地区挑拨离间中国的统一,“我们的国家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力.”⑧1950年9月16日,在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李维汉的《关于区域自治的批语》中提出: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甘肃、西康、云南、广西、贵州、海南、湘西等地,涉及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成立内蒙古那样的大区域自治政府,有的成立包括几个县的小区域自治政府,有的成立一个县或一个区的自治政府,必须统筹区域划分、人员配备、政策指导等工作.1951年4月24日,政务院颁布《关于人民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要求少数民族聚居区,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认真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机构.到1951年12月,全国各地成立了100多个乡级以上建制的自治区,成立民族自治政府,并在多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联合政府.1952年2月22日,政务院第125次政务会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了落实共同纲领民族政策的重要原则和措施.到1959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僮改为壮)、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正式成立自治区),以及29個自治州、54个自治县,基本完成了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计划.

四、慎重稳步地推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分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中国根据各民族的不同特点和农业、畜牧业状况,采取和平协商的方法,慎重稳步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东北、内蒙解放较早,少数民族地区落实民族政策走在全国前列,1949年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考察两地后,称赞内蒙:“汉、蒙二族合作得很好,犹如兄弟一样.”⑨在新解放的西北、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指示要慎重稳步地推行社会改革,不可操之过急.1950年4月28日,政务院第30次政务会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切工作必须采取慎重缓进的方针,反对急进的作法.”⑩6月6日,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指出:必须慎重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不能急躁;条件不成熟,不能改革;一个条件成熟了,其他条件不成熟,也不要进行重大改革;风俗习惯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解决;没有群众条件,没有人民武装和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就不要进行群众性的改革工作.“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6月10日,转发乌兰夫、刘格平《对新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意见》,指出:在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未得到相当发展,“在少数民族广大群众的觉悟提高前,不要轻言改革.”?6月26日,周恩来在政务院第37次政务会议作《关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作》的总结报告,指出:土地改革可以推迟三五年再进行,“慢一点搞,比闯出乱子来要好得多.”要尊重伊斯兰教、教,假如少数民族中的积极分子主动提出宗教改革,应好言劝告他们不要着急.“这个问题现在还不能提,慢些改比快些改要妥当得多.”?又提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不仅要平等互利,还要对其多一些补贴,“让少数民族同胞多得一些利益”,“汉族同志应该抱着这样的精神和少数民族通商.”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水利灌溉工程,兴建轻工业工厂,帮助少数民族逐步从游牧变成定居放牧,创办干部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根据西南地区民族工作的经验,指出:不能由外部力量去发动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斗争等改革,不能患急性病.有工作基础,与少数民族建立了良好关系,有少数民族的干部,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早在1947年5月就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到1952年底全部实现了土地改革和牧区的改革,新疆于1953年完成了土地改革.1955年2月25日,发出《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指示》,要求充分注意各民族特点和社会状况,用更多时间,慎重稳步地推进互助合作社运动,反对一些地区曾出现过的“硬赶汉区”的急躁冒进做法.1956年7月25日,批复新疆自治区党委《关于新疆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报告,指示:首先要贯彻不斗不分、不划阶级成分、牧工牧主两利和保护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政策,然后再对牧主经济逐步实行和平改造.9月4日宣布西藏改革“6年不改”的方针,随后又提出6年后是否改革要根据实际情况再作决定.

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问题,将其作为民族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1949年9月,彭德怀提出对西藏工作意见,准备在兰州办一个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将有关中国新主义革命的著作翻译成藏文,并吸族青年参加新主义青年团.11月14日,在给彭德怀和西北局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电报》中指出:要大量吸收能与合作的少数民族人士参加各级政权,“在这种合作中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西北各省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11月23日,在《关于解放西藏问题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强调:“训练藏民干部极为重要”,“西北局现在即应于藏民干部准备问题及其他现在即应注意之问题作出计划.”?1950年1月2日,在给以及彭德怀、、刘伯承的《关于由西南局筹划进军及经营西藏问题的电报》中指出:进军西藏要注意“收集藏民,训练干部.”?11月24日,政务院第60次政务会议批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要求普遍的大量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目前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以培养急需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决定在北京设立民族学院,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有关的省设立民族干部学校,有关的专区、县设立民族干部训练班.并规定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一律享受公费待遇.到1951年12月,共培养了少数民族干部5万多人.?到1958年全国已经培养了48万乡级以上的少数民族干部.?到1959年全国少数民族有50多万员和90多万共青团员.

人民政府强调发展经济、卫生、教育事业,使少数民族群众提高生活水平.1951年8月17日至31日,人民政府贸易部举行第1次全国民族贸易会议.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贸易部副部长姚依林作了报告,指出:少数民族国营贸易公司的任务是保护生产者利益,团结正当私商,保障物资流通;要扩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网,组织合作社,建立定期的集市;扶助手工业生产,减少物资供应困难,积极训练少数民族贸易干部.8月23日至30日,人民政府卫生部召开全国民族卫生会议,指出:由于多种疾病的危害,几十年来少数民族人口严重减少,当前必须加强卫生防治工作.会议通过了《建立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工作的决定》等文件.9月20日至28日,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第1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指出:少数民族教育应以新主义为主要内容,采取适合当地的形式分步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克服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指示》等文件.10月12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帮助无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帮助文字不完备的民族完善其文字.到1957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者为彝、傣、苗、维吾尔等15个民族设计了20多种文字方案.与此同时,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开始探索汉字简化方案和推广普通话活动,以利广大群众识字学习和各地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划分非常混乱,西南地区号称有几百个民族,人民政府开展调查研究,按照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划分以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特征、共同语言为标准,初步认定中国境内有50多个民族.到1979年确定有55个少数民族,加上漢族,全国共有56个民族.此外,废除民族歧视名称,1954年迪化改名为乌鲁木齐,一些带“犬”偏旁的歧视少数民族的汉字也逐步被弃用.

到1959年,95%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完成了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彻底改变了原来落后的社会形态.经济文化发展成果显著,1958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倍多,牲畜头数增加1倍多,商业销售总额比1952年增加4倍多.1958年少数民族大、中、小学生共465万人,大学生比解放前增加35倍,中学生增加110倍,小学生增加8倍多.医疗卫生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建立起来,到1958年,拥有750座医院、25所疗养院、34000多张病床、17万多位卫生技术人员,有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加,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从1947年到1958年,增加了30多万人,增加了36%.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从1950年到1957年,增加了58万人,增加了13%以上.从1952年到1958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34.1亿元,还从内地调派大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建了包头工业基地、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基地等大型工程项目.少数民族工人队伍1958年扩大到80多万人,200多万牧民从游牧转变为定居放牧.少数民族地区公路通车里程1958年达9.4万公里,比1949年增加7倍多,铁路通车里程达6300公里,比1949年增加80%以上,有4个自治区的17个重要城市开辟了航空运输航线.商业网络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立起来,深入到偏僻的乡村、山区、牧区,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与全国连成一个整体.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互相支援和协作范围很广,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都有,乡与乡,县与县,州与州,以至省与自治区之间都有,协作规模从几十人到几千人、几万人,包头和克拉玛依的重大工程建设是各民族几十万人协作完成的.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接触越来越多,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合作融合,谱写了许多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比如:1958年甘肃省引洮工程,在海拔一千多米至两千多米的高山施工,流经1400多公里,沿途20多个县、自治州的汉族、回族、藏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同心协力,在3个月内共同集资1200多万元,组织各族青壮年积极参加建设.

五、平定叛乱,巩固新疆、西藏边防

新中国成立后,命令人民解放军排除一切干扰,坚决进军新疆、西藏,维护国家的统一.国民党新疆军政领导人陶峙岳、包尔汉毅然率部起义,解放军于1949年10月20日和平进驻迪化.1950年3月,受美国指使的乌斯满、尧乐博斯等匪帮发动武装叛乱,解放军经过两个多月的剿匪战斗,于6月平定叛乱,解放了新疆全境.西藏情况更为尖锐,1949年7月8日,西藏地方当局在美、英、印势力的支持下,驱逐汉族人民和国民党驻藏人员,企图分裂国家.9月2日,中国发表新华社社论《决不容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领土——西藏》.在解放军大军压境之时,1950年2月西藏地方当局同意派代表团到北京谈判,代表团于4月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后却停留下来.10月,解放军取得昌都战役胜利,打开了进藏门户.1951年5月23日,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17条协议”.10月26日,解放军进驻拉萨.

1958年6月,青海6个自治州先后发生叛乱,随即被平定.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中的反动集团勾结外国干涉势力,在拉萨发动武装叛乱,叫嚣“”.3月17日,等人潜往印度,19日叛军进攻驻拉萨解放军,次日解放军展开反击,到11月叛乱集团主力被歼灭,叛乱基本平定.7月7日,宣布在西藏地区使用人民币,得到广大藏族群众的支持.7月29日,决定开始以人民币收兑旧藏币.平定叛乱和流通人民币,标志着民国以来政府最难管辖的西藏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中国提出的“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观念和一系列民族政策及其工作实践,促使汉族和所有少数民族在共同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结成了相互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并兼容并蓄,保存各民族的传统特点,形成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美好感情纽带.这增强了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和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释]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19.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24.

③建国以来文选(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87:154.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149.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362.

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39.

⑦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67.

⑧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0.

⑩中国执政四十年[M].北京:党史出版社,1991:13.

?建国以来文选(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87:400.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277.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2.

?建国以来文选(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87:193.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367.

?建国以来文选(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87:138.

?建国以来文选(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87:152.

?建国以来文选(第一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87:209.

?中国执政四十年[M].北京:党史出版社,199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73.

中国执政四十年[M].北京:党史出版社,1991:37.

中国执政四十年[M].北京:党史出版社,1991:38-39.

中国执政四十年[M].北京:党史出版社,1991: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70.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民族方面的文化和时政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和时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文化和时政引用文献:

[1] 文化和时政论文范文素材 文化和时政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5000字
[2] 文化和时政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文化和时政硕士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文化和时政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文化和时政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2000字
《文化和时政论文范文数据库 文化和时政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2000字》word下载【免费】
文化和时政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