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生命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生命化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6

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参考: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
  2. 第二篇生命化教育论文样文: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
  3. 第三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模板: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4. 第四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例: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
  5. 第五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格式: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100篇关于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生命化教育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生命化教育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参考: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幸福,也是教育本身的重要目的.但是,我们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是为了促进生命的成长和人的发展,因此,研究体质健康教育离不开对人、对人的生命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质健康是教育的出发点.以学生的生命为本,关怀学生的生命,使生命焕发生机,是中学体质健康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忧虑,我们的教育十分缺乏生命的活力,在中学体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割裂的现象比比皆是.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生命持续健康充分的发展为本,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就必须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这是对人的生成发展意义的寻求.为此,本研究尝试以生命化教育理论为基础,论述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的生命价值意蕴,对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理论进行构建,分析向中学生真实生活回归的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为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https://www.mbalunwen.net/gui/88256.html

全文共分八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是导论.本章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生命化教育理念和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的目的,对这些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本研究的选题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的理论进行构建,并切实帮助教师有效开展中学体质健康教育.从提高对生命化教育理论的认识、树立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深化中学体质健康教育改革和提升中学体质健康教育质量等方面,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二章是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生命化教育的论述.从认识生命开始,到生命教育内涵的阐述,再到生命化教育内涵的阐述,并指出了生命教育与生命化教育的的区别.把握生命化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理念,成为深化生命化教育研究的必然诉求.

第三章在分析中学体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论述了中学体质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其根本目的是要致力于中学生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它是具有生成性、自主性、独特性和超越性的身体实践活动,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因此它富含生命化取向.

第四章通过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调研,分析上海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体质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构建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学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并探讨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对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影响.

第五章重点对生命化取向的中学体质健康教育进行理论建构.论述了生命化取向的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中学生命化体质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着重阐述了中学生命化体质健康教育的课程论、教学论与环境论.

第六章是考虑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开始向中学生真实生活回归,其功能已逐渐从“证明”转向“改进”,所以分析了以生命化教育为导向的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并对中美两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以便我国借鉴.

第七章专门阐述了生命化教育视野下“阳光体育运动”和“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这两个生命化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基石.“阳光体育运动”事关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需要生命化教育的保驾护航.“特殊需要”学生作为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生命化体质健康教育不能忽视对其从生命关怀的视野进行研究.

第八章是结语与展望,对本研究的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值得体育教育研究人员和体育实践工作者关注的未来探索方向.

第二篇生命化教育论文样文: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

艺术与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在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音乐一样超越时空,沟通生命信息.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语言.各具体学科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独特的内容和方式,生命教育的实施和实现一方面取决于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生命教育基本问题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以及各门学科对生命自身的感悟及表现,尤其对于与体现生命本真的艺术类课程更是如此.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地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等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研究成果与方法.以音乐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生命教育的本体论解读和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特征为两条主线.以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考察音乐教育和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集中探讨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模式、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提出生命化音乐课程的得以实现的学校条件与社会条件,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增强研究的实践性,为生命化音乐教育在教育实践领域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建议.

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命化教育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生命化教育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题目

生命化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实行的重要途径.论文第一部分以大量实例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在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方面收效甚微,音乐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使我国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难以发挥,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无法完成自身的使命.

对生命化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的把握是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提.论文第二部分,对中外历史上的主要生命观思想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简要评析.中外历史上对生命的意义与本质所作的各个方向的探索,为我们今天理解生命、完善生命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源泉,同时也为生命教育的展开奠定了理论上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分析,首先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通过对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生命化教育就是使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或程度的教育活动.这是因为,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以生命为内容的教育,而更应该是生命理念意义上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在教育之前加上一个定语,而是要挖掘教育本来存在而已经失落的生命因素.生命教育理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现实教育中生命的失落,生命教育的成功的标志不是生命教育这一词汇的存在,而恰恰是生命教育一词的消亡,因为到那时,尊重生命,激扬生命已经成为教育的自觉.

生命教育不应该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贯彻和实现,这就需要通过理论研究,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使教育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即生命化教育状态.从具体学科尤其是从生命色彩和生命意义更为强烈的艺术类学科的教育教学探讨生命化教育无疑对生命教育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第三部分集中探讨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支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和特征.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具有情感性、愉悦性、提升性、超越性和审美性.

论文第四部分探讨了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认为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分为20世纪初期至建国以前、建国初期至“*”结束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几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表现,生命在音乐课程与教学中的失落是最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使命.

要完成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使命,必须按照生命的本质特征,从生命的高度,立足于生命的特性构建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论文第五部分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参考《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研究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与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构成.无论目标、内容还是方法和评价都以生命为基点,体现生命的特质和发展要求,激发艺术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以生命的完善为目标,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

论文第六部分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学校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提出生命化音乐课程所依赖社会现实条件,以保障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第三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模板: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生命教育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热点教育话题,不仅理论界热衷于研究讨论,教育界也多有实践探索.作为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创立了“阿南达村”社区及阿南达生活智慧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扬弃和超越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生存竞争的教育的声音逐渐兴起,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生命教育应运而生.孔子的生命教育思想,内容是有关生命的、目标是培养理想人格、方法是生命化的,对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纠正传统文化在生命教育中的缺位和重视不足问题,为生命教育理论续上传统血脉,进而连接传统与现代、复兴古老文明对生命课题的探索,为现代生命教育输入传统文化的内容.

孔子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生命观、死亡观、天命观三部分.

就其生命观而言,包括重生、贵人、孝亲、修德、爱人、保身等内容.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赞美生命、生活,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他认同古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看法,在所有的生命中,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人只能与同类的人交往,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在此过程中确认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价值,进而更珍惜自身的存在.在孔子看来,生命是孝亲的基础,尽孝就要保重身体、维护生命存在;即使是给予孩子生命的父母,也不能擅夺孩子的生命.孔子认为,君子立身于世当修德行道,如此才能控制情绪、理性处理任何事情,从而防灾护身并恪尽孝道.孔子珍重自己的生命,也珍重他人生命,他提出的“爱人”,就是饱含感情地肯定别人生命存在的价值、以爱己之心待人.孔子认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处世之道,保身的目的是闻道、弘道、行道,是积极的作为,不是消极的为身而保.

孔子的死亡观集中在“未知生,焉知死”、“死生有命”、“杀身成仁”、“慎终追远”、“敬鬼神而远之”几个方面.他的死亡观具有重生慎死、理性、乐观等特点.在生、死关系上,他主张“先知生,后知死”,对死亡的认识,建立在对生命与生存认识的基础上,这是一条由生观死的路线.在孔子看来,死亡是必然的、无法逃脱的命运,有生就有死,人无法左右.孔子虽然珍重生命、保全生命,但也会主动舍弃生命.在他看来,有高于生命的价值,那就是“仁”;志士仁人,爱仁重于爱生命,应该为了践仁,赴汤蹈火、牺牲生命、在所不惜.孔子认为死亡是人生的结束,丧葬与祭祀之礼体现着慎终追远的精神,是对先人精神生命的传承.孔子对鬼神存而不论,所谓敬鬼神实际上表达的是对祖先和逝去亲人的纪念.

就孔子的天命观而言,孔子提出了对天人关系的独到看法.处于天命、天道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孔子对周初的天命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的一面,表现在对天作为人格神的神圣性的信仰上;发展的一面,表现在对人的主体作用的强化和强调上.所谓“听天命”,既有人对天的信仰和依赖,又有人通过修德弘道对天的影响,天人关系由此而互动.所谓“知天命”,是孔子对自身使命和责任感的切身体会,虽然有天命的制约与局限,人依然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部分自由意志,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可以说这是对传统天命观的发展.君子因为知命而畏命,所畏者,不是自身的吉凶祸福,而是修身不足、德性不够而有负于天.虽然敬畏天命,孔子却不因此缺乏生命之乐.纵观他的一生,可忧之事常在,他虽有吁天呼命、似有不平之时,然其生命精神之所在,确是乐天知命而不忧,他是乐天命的乐天派.

孔子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理想的人格,人格观承载着孔子对生命的理解.孔子心中理想的生命形态、他教育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道德君子.这种道德君子,往往出身贫贱,但有道德、有学问,比贵族更贵族,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孔子自身就是道德君子的表率,可以从君子之质、君子之文、君子之道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君子的本质是“仁”,君子以仁成名,无仁则无君子之名.孝悌是为仁之本,推己及人是为仁之方,智仁勇三达德统一于君子一身.君子有三层境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是“安人”“安百姓”的基础.礼是君子之文,不知礼、无以立,克己复礼为仁,礼乐是外在的形式,但仁是更根本的,如果没有内在的心理情感为依托,礼乐只是徒具其表的空架子而已.礼贵和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个人修养而言,礼有制中之用,使各种感情的表达、各种事情的处理能够恰到好处、符合特定的度,避免过或不及,能够使个人的身心处于安适、和谐的状态;就群体而言,每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即有各自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又相互依存.君子之道在于“仁”和“礼”的统一,也就是文和质的统一,文质彬彬,相辅相成、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

孔子生命教育的方法包括为师之道和为学之道.为师之道表现为:以身示人,树立生命的典范;以《六艺》教人,启悟生命;以个性化方式育人,直面生命;以情感人、润泽生命.就为学之道而言,孔子要求学生从立志开始,为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坚持学文与学道并举,进而养成好学的习惯,做到学而不厌,学思并重,身体力行,最终达到乐学的境界,以学为乐,追求共学的乐趣,重视天地自然的教化功能,在学习中享受生命.

孔子生命教育的特点集中在重现世、重情、重行、重和四个方面.他执著于现世的生活,不希冀死后的世界;重视人性情感的培育,以“情”作为人性和人生的基础、实体和本源;注重身体力行,要求落实在实践和行动上、落实在生命的体验中、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强调内心平和、人际和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方面,以“和”来解决生命中面对的各种矛盾.

孔子的生死观、天命观、人格观、教育观给予现代生命教育以重要而有益的启示,依然具有宝贵的当代价值.生死观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生的意义,超越死亡,解决终极关怀问题;天人观启示我们要倾听天命、敬畏自然,恰当处理天人关系,明确天人和谐相处之道;人格观启示我们要提升人生境界、建设精神家园,追求并树立文质彬彬、安贫乐道、奋发有为、责己宽人、重义轻利的君子形象;教育观启示我们,生命化的教育方法是生命教育实施的最佳途径,要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兴发被教育者的感动,使每一个人都在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第四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例: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他杀等忽视生命尊严与权利的各种现象接连发生,这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生命价值导向,而且会破坏他们的生命状态,形成残忍、麻木、冷漠等人格特质.生命教育旨在引导与整合人内部的精神力量,形成完整和谐、能应付生命危机的人格结构.因此,面对当代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种种现象,生命教育就成为解决当代青少年生命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审视当代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种种行为,尤其是对生命权利的无意识暴力现象,解读其背后的深刻原因,文化是影响当代青少年生命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书本世界”、“科学世界”而言,文化构成了青少年生活的“第二自然”.因此,本研究以文化为视角,以青少年的生命为原点,以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为出发点对当代青少年生命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带着时代文化中的青少年生命问题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并返回现实文化语境,直面多元文化与社会转型下当代青少年的生命迷茫与销蚀问题,对当代青少年存在的生命问题进行解析,并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标与意义、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生命教育的历史回顾几个方面.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思辨的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以文化适应理论、文化资本理论、文化陶冶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生命的理论对生命、生命教育、文化等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研究的最终目的一是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青少年生命教育实践提供实践策略.生命教育的历史回顾部分主要运用文献法对生命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时间为主线,以生命教育的发展状态为依据,将国内的生命教育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生命教育的萌芽(1997年以前);第二阶段,生命教育的产生(1997年至2002年);第三阶段,生命教育的初步发展(2003年至2005年);第四阶段,生命教育的迅速发展时期(2006年至今).从搜集的文献资料分析,已有的生命教育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什么是生命教育没有明晰的概念;第二,已有的以文化为视角对生命教育进行的研究比较少,且没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生命元素融入到社会、学校、家庭和社区生命教育中.

论文第二部分(第二章)探析了多元文化时代中的青少年生命状态.多元文化困境以及社会文化转型给青少年生命个体带来了不可回避的生命问题,从与自然中生命的对立到在社会中的生命困顿,从与他人生命的相遇到与自我生命的对话,青少年生命个体面临许多生命问题.研究发现青少年生命个体与自然中生命的对立表现为青少年对自然界生命的不尊重和青少年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牢笼中,在文化的转型及变动下,青少年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冷漠的状态——青少年生命中的认同危机和青少年生命个体道德生命危机.网络文化下的青少年生命变异及人伦文化下的青少年生命管制则是青少年生命个体与他人关系平面化状态的表现.而青少年生命个体的异化,生命同一性混乱及生命焦虑状态是青少年生命个体与自我关系异化的突出特征.

本文第三部分(第三章)以文化的视角解析青少年的生命问题.从人生存的角度来看,最深刻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以多元、平等、对话、交往的文化逻辑方式引发了文化的全方位变革,生存于文化转型与变迁中的青少年生命个体避免不了与文化相互影响的现实.民族文化与异己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个人文化与人类文化所组合成的多元文化碰撞与挑战导致了青少年生命的迷茫.重人类轻自然的人类中心文化,重自我轻他者的个人主义文化,重肉体轻灵性的现代消费文化,重显性轻隐性的大众感性文化和重虚拟轻现实的网络电子文化造成了青少年生命的异化.等级制的传统家庭文化观念和新时代家庭文化的悖论致使青少年的生命备受压抑.

本文第四部分(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蕴含的生命思想和生命元素.青少年所生存的文化场域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而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思想可以给青少年生命教育很多启示.因此,第四章第一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中的生命思想进行了分析.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皆是关于生命的学问,无论是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无为安命还是佛家的轮回悟命都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精神的追求,其所隐含的生命智慧是青少年生命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第四章第二部分对现代文化中流行文化、动漫文化、网络文化、传媒文化中的生命元素进行了解析,现代文化中的生命元素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论文最后一部分第五章是文化视阈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建构.在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理论构建方面,研究试图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解析青少年的生命问题,确立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新范式.在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实践方面,研究将文化融入到青少年生命个体所生存的社会文化场域、学校文化场域、家庭文化场域、社区文化场域之中,利用不同场域中的文化资本养成青少年的生命惯习,实现青少年生命资本的再生产.

总之,可以认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是多形态的文化场域里有关青少年生命知识、生命价值、以及生命关系的生产.青少年生命个体可在生命文化资本的不断调节与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自我生命,更能够通过优质的生命惯习,达成超越自我生命.

第五篇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格式: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漠视生命,自伤、伤人、“慢性自杀”等现象却时有发生,令人痛心.所以,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不仅着眼于对大学生个体生命自然存在的关切,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生命意义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和提升,能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和谐发展.

人的生命首先表现出生物性,并与生存环境之间进行物质的和价值意义的交换,始终存在于实践活动中.人的生命是完整的、独特的、有限的又是超越的、有价值的,这是人之生命存在的基本内涵,也是正视生命的基本视角.从物理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是一个具有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价值性的独特“物体”,其存在表现出独特的长度、宽度、强度、温度和澄度.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的璀璨智慧一直蕴涵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它们是现代生命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石.现代生命教育的提出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而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因大学生生命的特殊性,在内涵上有着进一步延展和特殊规定.在教育内涵上要更加把握方向、重视过程、明确目的,从主体的特殊性、内容的广博性以及手段的灵活性上来掌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殊性.

对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生命活力显现、生命意义、生命价值、幸福感等五个因子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对生命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大学生生命异化的现象存在且比较严重.对笔者收集的自杀、伤害他者生命以及“慢性自杀”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其原因何在对大学生生命异化现象进行归因分析,笔者发现社会转型期的“泛功利化”、家庭教育的误区、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大众文化的冲击以及大学生主体的矛盾等五个方面是影响大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大学生生命异化现象存在且比较严重,但当下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出缺失性、零散性和表面性等特性.如何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依据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从现实问题出发,本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构建完整、系统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大学生生命观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解读其内在过程,以解决大学生生命教育从表面走向内化问题.大学生生命观发展的内在过程包含大学生的生命观认知过程、生命观情感体验过程、生命观意志行动过程和生命观人格内化四个层面,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由外及内的升华,逐渐引领大学生生命教育从表面呈现走向人格内化,从而由内及外帮助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提升.

大学生生命教育思路的厘清应从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入手,解决整体思路从模糊走向明晰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的指引,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宗旨,要坚持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落脚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于要教育大学生珍爱自然生命、丰盈精神生命、成就社会生命和升华价值生命.大学生生命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体验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幸福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这四个原则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在实践中探究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解决大学生生命教育从缺失走向行动问题.在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中要找到适当的切口:构建家庭—社会—高校—大学生四元生命教育模式,“四位一体”,“四元合力”,以完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保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内容选择和组织呈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保证在主渠道上有效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原则规定,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行之有效、学生欢迎的生命教育活动,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成长规划设计指导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抓手.

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诗情守望在于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幸福成长,建构美好人生.

关于免费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生命化教育引用文献:

[1] 生命化教育学论文选题 生命化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生命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生命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
[3] 生命化教育论文提纲 生命化教育论文提纲如何写
《生命化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生命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生命化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