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思修论文范文参考 思修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思修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1

思修论文范文

思修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思修论文范文参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2. 第二篇思修论文样文: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研究
  3. 第三篇思修论文范文模板: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法研究
  4. 第四篇思修论文范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5. 第五篇思修论文范文格式:宗喀巴中观哲学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思修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思修论文范文参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其有效性的实现对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人们并无异议,近年来,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表现为实践教学有效性不同程度的弱化.对现实难题予以关注,对弱化原因予以分析是实现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实践教学研究必须带着“问题意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从认识论的层面,剖析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在方法论的层面,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使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本论题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进行了概括.从理论忧思和现实困惑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的缘起,通过相关研究的综述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发展迅速且日渐深化,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起步较晚且亟待加强.在研究的创新点上主要表现为将理论论证同实践总结有机结合,同时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实践教学的新形态——虚拟实践教学.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当前实践教学研究中,人们存在着对于实践教学内涵的不同理解,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有着根本性分歧.因此,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本义——“什么是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置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域下予以解读,并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两对范畴进行辨析,这是我们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理论前提.

第三部分是第四章,这一章剖析了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具体表征为受教育者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缺失”;部分教育者缺乏实践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抽象化与疏离化;实践教学的长效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同时对于实践教学的困境展开归因分析,在认识层面,实践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地位趋于边缘化;在操作层面,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第四部分是第五章,这一章针对实践教学的困境进行对策探究,其中,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是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必要路径;提高教育者实践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是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应有之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长效运行机制是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保障.

第五部分是第六章,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表现造成前所未有深刻影响的时代背景,从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等角度探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态——虚拟实践教学,我们认为新媒体环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的推进,受教育者在虚拟环境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张扬,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而提出虚拟实践教学的探索是新媒体环境下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突破点.

第二篇思修论文样文: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研究

唯识宗在中国的成立,实赖于玄奘及其得意弟子窥基,然玄奘一生奉献于佛教经论的翻译,故宗派之成立尤赖乎窥基.窥基的著作善于提纲挈领,建立体系,尤其是《大乘法苑义林章》,把唯识学所依一本十支和各宗不同的法义都归纳起来,依唯识今学的立场,抉择贯通,以章的形式阐明唯识教理并融摄他宗理论,成为理解唯识宗学说之指南,同时也是一部依唯识学理论抉择整个佛教法义的重要论著.而窥基立论之意,实是以弘扬纯正佛法、抉择会通诸说归于唯识为己任,务要使多元化之佛学重归于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中心意识.

虽然唯识宗的思想理论具有浓重的“移植”色彩,但它处于中国佛教这个大环境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便形成了唯识宗与印度瑜伽行派的相异处.窥基对佛教问题的处理不可避免地要秉承师说,但面对当时佛教界的新问题他必然要提出许多新的理论来加以梳理、会通,最终形成了窥基本人和唯识宗的独特思想.

在判教方面,面对中国佛教界众多的判教理论,窥基择要对其加以批判,多方面论证“三时”判教的正统性与合理性,更极力说明唯识学作为第三时“非空非有中道教”的殊胜.通过种种诠说,窥基一方面说明了大小乘佛教的高下层次,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唯识学思想在佛教思想理论中所应具有的地位,意味在佛法修行等关键问题上应该以唯识学的相关理论为标准.窥基详细说明了唯识学的主要思想,并把其它经论所讲述的重要概念与修行方法都纳入到唯识学的理论体系中加以说明,通过这种方式窥基完成了对中国佛教界思想分歧的统一.

在判教的经典依据上,窥基判教所依据的《解深密经》明确宣说三时教,具有充分的经典依据,法相唯识宗比其它宗派更有优势,从此角度而说窥基所作出的唯识学判教应当可以说是最为正确的.但是这种经典优势同时也限制了唯识宗的进一步发展,因为随着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当时的佛教思想界呈现出一种大融合的趋势,而唯识宗并未适应这一历史潮流,反而试图恢复和重建印度唯识学的历史语境,并没有进入与中华文化思想传统的真正对话,致使唯识宗在中土迅速衰亡

在二谛思想方面,佛教对于二谛理论有多种表述,散落在多部经论中,窥基根据自己的思考加以整合,提出了四重二谛理论,以之统摄佛教一切二谛思想.窥基四重二谛理论之成立固然是受到《瑜伽师地论》和《成唯识论》的启发,然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他自己的思考,综合诸说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窥基一方面引用《涅槃经》的种种二谛言说来统摄一切二谛义,另一方面则由具体的二谛内容安立来说明种种二谛学说与四重二谛理论之间的相摄对应.四重二谛理论实是对诸经论中二谛说的全面总结和贯通,可以作为二谛说的一个理论模型来显示出佛法的根本意趣,这是窥基成立四重二谛说的目的所在.窥基并且委婉的批判了前人对于二谛思想的解释未尽佛意,存在许多问题,以自己师从玄奘所学以及自己的思考所得为二谛思想的最好表达,由此凸显他依据佛教诸经论所成立的四重二谛理论具有全面的代表性,足以成为整个佛教二谛说的理论模型,从而树立四重二谛理论的独尊地位.

在修行方面,瑜伽行派文献的重心在于对流转与还灭的说明上,缺乏与之相应的修行方式之说明.窥基依据《摄大乘论·,入所知相分》的理论框架,并结合《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和《成唯识论》的义理,把唯识学三性观开显为从粗至细的五重观法,是为“五重唯识观”.“五重唯识观”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唯识学理论,对于唯识宗的创立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唯识宗得以成立的重要一个环节,使唯识宗得以作为宗派以与学派相区分.唯识学以修行五位对整个修行过程进行总体性概括,而“五重唯识观”与修行五位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鉴于唯识观修前后诸地转变的复杂性,窥基对能修之行相作出了进一步的划分,所谓证修、相修、地修三种,并区分出修行过程中实证与相似证的差别,依此来会通唯识学不同论典中的冲突,进一步深化了唯识学的修行理论.

对于一切法唯识的说明,窥基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五种唯识之说,所谓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和果唯识,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一切法唯识,同时亦把其它各派的核心观念也纳入到“唯识”的框架之中.诸经论于境唯识上产生差异,势必于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上必有着相应的差异,由于根机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和修行差别会一直存在于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和行唯识中,唯有至果唯识时一切究竟圆满才会全然消除一切差别之相,这也意味佛教各派的思想理论唯有在修证佛位时才能获得完整的统一性.

在佛果方面,佛身、佛土是圆成佛果而有,是佛教之最终归趋,然而佛教经论对于佛果的说明却是不清晰的.窥基则综合大乘各经论中对于佛身之种种说法,立足于《瑜伽师地论》和《佛地经论》,从多个角度对佛身、土的性质加以诠释、会通,既论证了佛教经论关于佛身土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也侧面显示出了唯识学之殊胜性及其对佛学之一统性.

与佛教界佛身、佛土理论的薄弱这一状况相适应,唯识宗之前的中国佛教界对于弥陀净土的说明也缺乏比较清晰、有力的解释.窥基依于唯识学的理论,对弥陀净土和弥陀佛身的性质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说明,论证充分而有力,并对往生净土之因作出一番总结.窥基之论,与后世净土宗所强调的单纯念佛往生有很大的不同,更富有理性思考而不重信仰.与窥基所总结的弥陀净土理论相比,传统净土宗的弥陀净土思想过于强调信仰在劝信、修行上的作用,而且在后世愈来愈于简单化,导致净土信仰在发展过程中偏于迷信与消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宗教信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净土信仰者应当对历史发展的偏颇加以反思,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净土思想应该以何种理论形式出现,而在这点上,窥基所总结的净土理论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三篇思修论文范文模板: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法研究

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法是藏传佛教宁玛派中最广为流传的实修教法,它属于宁玛派的最高密法“光明大圆满法”体系,是由高僧吉美林巴开创的“龙钦心滴”教法总汇中的一种法门,属于藏传佛教特有的密宗基础法.

藏传佛教认为密宗的教法比显宗教法更为高深和优胜,但它们却是为资质极佳的修行人所设,普通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接受、理解并修行密法,因此他们必须借由各种方法途径使自身的资质得以提升,直到适合修行密法为止,才能被允许修行密法.在宁玛派和其他教派中,修行者不需要像在格鲁派中那样经过长年累月的显宗经论学习才被允许学习密法,只要他(她)修习前行法,在完成了前行法的实修之后便可开始密宗其他法门的修习.同时,在宁玛派中,龙钦心滴前行法也是此传承法系的修行者进入佛门之后、学习佛法之时的入门必修教法.这就意味着,通由此教法的实修,修行者将从一个初入佛门的普通凡夫成为密法修行的“法器”,具备了密宗修行者所需的优良资质.为了探讨这一转变如何得以可能,而此教法究竟培育了密宗修行者在哪些方面的优良资质,本论文对此教法进行研究.

本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主体部分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是对此前行法在宁玛派教法体系中的位置、其历史源流与传承方式、经典文本与主要内容、闻法方式与修法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和相关探讨.在此指出了闻法方式中的“两种发心”实为贯穿于整个前行法的两条主脉,它们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此教法作为大乘佛法和密宗教法的特色.

接下来,本论文在总体上遵循此前行法本身教法设置的顺序,依次对其中每一个具体法门进行详细解析.

第二章是对此教法设立于最初的四种法门——回心四法的研究探讨.在传统上,回心四法是关于出离心的修行,而出离心则是修行者进入佛法解脱道的基础.本文结合存在主义关于自由与命运的理论,将回心四法理解为修行者对自身存在状态和生存困境的认知与觉察,并且分析其中修行者对我执的初步对治.

第三章是对“皈依”之修法的解析,皈依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而在此教法中,皈依之修行是基于大乘佛教的动机,并结合了密宗观修皈依境的修行仪轨.本文提出,皈依的修行从表面看是外求于佛法僧三宝,但其实质是向内探求自心本性,同时重在对信心的培育.

第四章是对“生起菩提心”之修法的解析,这是大乘佛教的精华要旨,而在此前行阶段则主要是“世俗菩提心”的修法.本文分析了其能够通向“胜义菩提心”之证悟空性目标的原因,又指出它的特点是对具体经验的转化.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89361.html

第五章是对“念修金刚萨埵”“供养曼茶罗”和“古萨里”的解析.这三个法门在整体上完全属于密宗的修法,以大量的象征来表达实义,并用净观的方式强化信心,它们与菩提心的修法一样,均是对治自心的我执.

第六章是对上师瑜伽的解析.这是此前行法最后一个法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法门.它不仅将此前行法中之前所有的修行都摄集于自身,也将密宗于前行之后的修法阶段浓缩于一体.在它之中,消除我执、开展智慧的过程与对上师生起极度的虔诚之进程是一体的.

最后,本文在结论中对此教法加以总体和系统的把握,总结了此前行法的教法特色,提出此教法是以重点培养修行者“信根”的方式将佛法初学者培养成为合格的密宗“法器”,而其可能性则存在于上师瑜伽的修行中.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首次对此教法进行了整体而系统的研究,不仅对其中每一法门都加以详解,并从整体上归纳出其教法特色,并解答了它将普通人培养为可接受高深密法的合格密宗修行者的可能性之所在;第二,以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里希和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罗洛·,梅关于“自由”和“命运”的概念来解释“暇满”与“业”,尝试将“自由——命运”作为“回心四法”的非传统诠释途径;第三,将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死亡的观点与此教法中“寿命无常”的观修主题加以对比,指出二者的相似之处和相通性,分析了其界限和差别.

第四篇思修论文范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而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问题日益凸现.究其原因,信息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式微是主要动因,政策推动的弱效与深层变革的乏力是基本现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因此,灌输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和弹性学习理论是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主体间性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弹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三大理论,研究者首先对教学模式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结构进行分析,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历程,存在明显的模式固化和同质化现象.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灌输的科学性、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程学习弹性“三个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传统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校内体制资源、教师教学理念、学生选择能力等“五大制约”.当前,推动教学模式变革的动力是信息技术引起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四大特性”.基于这些分析,探寻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可能走向——GSOT.GSOT是以教师为主导(Guide)、以学生为主体(Subject)、以学习成效(Outcome)为主旨、以信息技术(Technology)为动力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不是单一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建构的理念和思想.这一教学模式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的课程性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能有效*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具有课程的适切性和解题的有效性,其理论范型包括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尤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GSOT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多样的,且能与多种教学模式统整和融合的.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的“五大现状”、大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的四大行为倾向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案例三方面可以验证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性.教学模式变革要从理论建构进入实践运用,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实现教学理念、技术体系、教师角色、管理机制、校园文化等五大转变.总之,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变革的未来走向.

第五篇思修论文范文格式:宗喀巴中观哲学研究

元末明初,西藏佛教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宗喀巴大师应时而出,在遍学印藏佛教典籍和各派教义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龙树、月称一系的中观学说,并以之为指导,建立了格鲁派戒律严明、次第井然、显密圆融的教义教法体系,使其成为他推行宗教改革的理论武器,并成功地扭转了西藏佛教发展的衰败局面,使藏传佛教步入正轨,促进了明初西藏社会的发展.

思修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修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专升本论文、2000字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思修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思修论文范文选题

本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导言,概述宗喀巴中观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二章,从社会历史发展视域,阐述宗喀巴中观哲学形成的历史人文环境.元末明初,西藏佛教的衰败局面,是宗喀巴诠释中观学说、重构佛教理论、发动宗教改革的具体历史环境;明朝*政权的确认和帕竹地方政权的大力支持,是宗喀巴重建理论和信仰的政治保证;而宗喀巴大师广学博闻、立宗建派、弘法授徒、建寺创制等一系列举措是其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从印藏佛学源流发展的角度,阐述宗喀巴中观哲学的理论来源.对印度中观宗不同学派思想的抉择,成为宗喀巴构建自身中观哲学的基础.大乘瑜伽行派的唯识学和如来藏思想,经过宗喀巴判释和抉择,将其纳入了自派中观学的修学体系之中.对于后弘期仍影响藏地的禅宗思想,宗喀巴着重从其消极方面,批驳了摩诃衍那禅师的无分别说,认为如来藏、佛性并非实有法,而是缘起法,只有通过渐修才能获得.

第四章,从诠释经典、重构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宗喀巴中观哲学的建立.经过遍学经论,诠释经典,创立自宗,宗喀巴将一切佛法作为修行的教授,纳入到三士道修行次第中,并判般若、中观为了义教,唯识、如来藏为方便教,而密乘为无上教法,显密双修可即身成佛,但修法必依止戒律和次第.通过破斥当时西藏佛教界乱解空性的断见、常见和无分别说等错误观点,宗喀巴提出了自派的“缘起自性空,性空故缘起”的中观正见.缘起自性空旨在说明通过缘起正理,通达诸法无有自性,本体为空;性空故缘起旨在说明,正因为没有自性本体,诸法才能依托因缘而生起,且自有因果业力作用不坏.由此两方面观察诸法当体即空而因果力用不坏,便可通达中观正见.

第五章,从“缘起自性空”角度,阐述宗喀巴中观的本体论内涵.宗喀巴认为,通达缘起自性空,即可证入实相涅槃,而世俗缘起法是在性空名言中建立的,此即诸法唯名安立中有.名言无自性,是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的主要区别,坚持名言无自性,就是坚持彻底的空性本体论,这就与中观自续派划清了界限.同时,一切名言有皆是依分别心于安名处安立为假名有,故名言有于世俗世间能起因果作用.在名言有无自性与有无作用上,宗喀巴破斥了遮破太狭和遮破太过两派.宗喀巴认为,证悟空性可以解脱生死轮回,悟入涅槃,但要修行成佛必须悲智双运,圆满成就福智资粮.然而,更要认识到证悟空性不仅是解脱生死轮回的基础,’又是发起大悲菩提心的基础和枢纽,是大乘菩萨修行成佛的关键.

第六章,从“性空故缘起”的角度,阐述宗喀巴中观的认识论内涵.从自性空成立缘起有,认识自性空是缘起有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从缘起自性空,认识自性空理是通达人法二空和诸法实相的正因.从自性不空即无缘起,认识中道实义.从中道缘起认识自性空与缘起有的相因相待.于自性空认识因果缘起法和佛法的有效建立,是宗喀巴所阐发的应成中观哲学的殊胜之处.

第七章,结语,以应成八大难题为参照,总结宗喀巴中观哲学的主要特征,并略论其影响.

总之,元末明初,宗喀巴大师的经典诠释和理论、信仰重建活动,将藏传佛教从信仰危机的深渊挽救出来,其所创立的中观哲学,不仅使藏传佛教显教哲学发展达到顶峰,而且他所建立的显密一如的教法体系,更将理性信仰的精神灌注于佛教义理之中,最终使藏传佛教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正途.

本文是一篇思修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思修引用文献:

[1] 大学生思修相关论文选题 大学生思修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大学思修论文题目大全 大学思修论文标题怎么定
[3] 最新道德思修论文选题参考 道德思修论文题目怎样取
《思修论文范文参考 思修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思修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