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怎么写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博士硕士研究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3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培养的路向与启示——基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比较分析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3. 第三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
  4. 第四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模板:中国和美国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
  5. 第五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怎么写: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美国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的特点与分析
  7. 第七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走势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
  8. 第八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格式: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9. 第九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高等农业院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格因素调查分析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资料,适合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摘要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培养的路向与启示——基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比较分析

选取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国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作为来源数据库,检索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分析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探析研究生培养的路向,基于计量分析结果,对未来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第二篇摘要范文: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从社会必要性、现实可行性、学科的实践基础、学科的科学基础、学科的结构体系等方面,对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下设二级学科、专业的框架,阐述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和其他与安全学科相关学科的关系、生源关系、与现有安全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的关系、与现有安全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学缘关系.论证结论表明目前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尽快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并在其下设“安全科学”、“安全工程”2个二级学科、专业.

第三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阶段,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与日俱增,评价质量的标准也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各界逐渐意识到,要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除了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条件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考察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药学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两个系统,一个是医药产业,个是高等教育.对于医药产业,主要研究其各个组成环节对于药学人才的需求特点.对于药学高等教育,主要研究其结构组成,包括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就业结构等等,研究在这种结构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数量、层次、知识体系方面是否适合医药产业的发展.

对于医药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组成环节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这一领域.这种组成环节有两个维度的分类方式:一种依据产业链理论将医药产业划分成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学服务四个链节;另一种是根据国家统计局产业分类标准,选取化学药品制造业、中药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这三个子产业.

医药产业的各链节或者各组成部分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理论上讲,新药研发环节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药品生产和药品流通环节需要大批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药学服务环节需要高层次服务型人才;化学药品制造业由于规模大,需要各种人才的数量要超过中药产品制造业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造成医药产业各组成部分对人才的需求和理论上发生偏离,比如目前我国新药研发环节和药学服务环节都不发达,所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并不旺盛.

对于药学高等教育,主要研究其规模与各类结构的现状以及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以药学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作为表征规模的指标,以医药工业总产值作为表征医药产业规模的指标,近十年二者的发展速度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医药产业的生产方式、投资结构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基本适应医药产业的发展.

(2)将药学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个能级.目前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数量偏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量偏少.导致的结果将是学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偏多,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偏少,这种培养不适应目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3)将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划分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四个层次.目前各层次规模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高职生、博士研究生;按规模增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这种层次结构导致的结果将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规模超出医药产业的需求.

(4)药学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研究药学高等教育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这里的地域既指每个省级行政单位,也指按照三大经济地带的方法将我国划分成的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区.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所拥有的大学数量和质量都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但是将各省级行政单位拥有的大学数量与该地区医药总产值相比,则结果又发生变化.

(5)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指药学高等教育领域有哪些专业,以及这些专业的专业点数量.在专业组成结构方面,医药产业的每个领域都有适合的专业为其培养人才基本可以满足医药产业对于人才种类的需求;目前的问题在于,为中药制品制造业服务的专业群规模比为化学药品制造业服务的专业群规模还要大,这与产业发展现状是不符的.另外,为药学服务环节培养人才的临床药学专业规模过小,不利于将来药学服务的大范围开展.

(6)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指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组合、衔接和联系的方式.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新旧专业计划作为对比,得出结论在新教学计划中,化学类和工程类课程的学时数均有下降,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类课程的学时数均有上升,体现了课程结构由“化学—药学—工程”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模式转化的趋势,并根据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情况,提出通过增加新的课程来完善药学高等教育课程结构.

(7)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指药学院校毕业生在不同就业部门分布的数量对比关系.本文分层次研究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高职生和本科生均以医药企业为主要就业渠道,这种就业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需求基本适应;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在医药产业就业为主,并且规模逐渐增长;博士研究生仍以在高校就业为主,但在医药企业就业的规模逐渐增长.这种就业结构说明医药产业尚不能吸纳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就业,也体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有一定程度的过度现象.

第四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模板:中国和美国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一个分析中美两国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试图为中国高等体育院系、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的同类专业或者目前中国尚未开设的和正在准备开设的专业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

第五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怎么写: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指出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不足之处,建议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应当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模块化的教育模式,并运用各种灵活的教育手段.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博士硕士研究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2000字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博士硕士研究生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第六篇摘要范文:美国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的特点与分析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56930.html

利用在美国研修的机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美国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美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些新动向.

第七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走势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幅度扩招,毕业研究生较过去就业难问题突现在国人面前,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于是,“我国研究生是不是太多了”、“研究生教育规模是否增长过快”的诘问开始产生.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客观、冷静的分析,找出原因,研究对策.研究生教育的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当前的总量和今后的发展要求看,并对比国际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培养模式,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实际上和社会需求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我国研究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缺口,在工、商业界非学术性岗位对研究生的需求涨势明显.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数并不是太多了,我国当前研究生就业难并不全是“扩招惹的祸”,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就业市场不协调,即研究生教育产品的供给并非绝对过剩,而是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出现了失衡现象.

研究生就业问题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矛盾分析反映的是外部社会经济需求与研究生教育宏观构成状态的关系.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我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发现,尽管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吸收人数不断上升的毕业研究生,但研究生就业压力仍日趋上升,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和值得深思的现象和问题.当前就业中,不充分就业和浪费使用现象开始突出,人才高消费现象日益严重,专业“冷热不均”与地区“流向比较单一”现象十分明显,并且有一种偏离甚至远离教育和基础科研职位,而面向应用研究甚至是非科研职位就业的趋势.当前这种趋势凸显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层次、类型、专业、布局结构上的失衡.

因此本论文分别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四个亚结构的发展现状与结构性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就层次结构而言,控制好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规模和科学的相对比例,首先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确定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各自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保证学科结构在层次上差异互补,就学科结构而言,要预测社会发展对各学科人才的需求趋势、协调各学科间的比例关系、明确各学科门类的性质和特色,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设计不同的教育过程,就类型结构而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能力,要规范各种专业学位的培养形式,提高培养质量,增加专业学位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布局结构而言,要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各有侧重,各得其所,促使各区域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研究生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系统的社会经济效能.合理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将有助于保持研究生教育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反之,则造成结构性的短缺或过剩,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调整结构、创新结构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新世纪进行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调整结构来挖掘研究生教育的潜力,通过优化结构来缓解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当前的一个重要紧迫任务.

第八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格式: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中国学位制度的渊源应该从科举考试制度说起,科举制度是中国近代学术评价的一种重要形态.这为日后中国在借鉴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扬弃和吸收国外学位制度的相关经验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战争以后,“西文”和“西艺”学校的建立,为西方学位制度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西方学位制度的传入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中国留学生,二是国外驻华机构.此外,西方在华创办教会大学的过程中,将其学位制度也引入了中国.

民国政府教育部于1912年10月颁布了《大学令》,对学位名称、学位审查机构、学位授予资格及学位被授予者等多个方面均做出了明文规定,标志着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民国初年一些学位制度相关的法令以袁世凯名义发布,是中国在学位制度方面经历数年摸索后,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开天辟地性的创举.这些法令及规定设计了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主体框架和基本模式,这在中国现代学位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级学位(学士学位)制度设计相对完整;研究生教育机构-大学院亦有明确规定,硕士、博士学位制度仅有设置的意向,无细则规定,学位规程(章程)仅是提及,并未最终制定出来.

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建立了以美国学位制度为范本的学位制度.国民政府前期学位制度是在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学位制度的基础之上,以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为范本,在国内各大学学位制度建设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以政府法规、法令、规章、制度等形式设计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学位制度.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学位制度已基本自成体系,相对完善.尤其是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学位制度的逐步完善.

抗日战争对中华大地造成了严重的摧残,然而中国学位制度化建设却没有止步,而是不断的改进,尤其表现在学士学位的制度化建设方面.民国前期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形成,客观上为抗战时期学位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博士学位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能.民国政府从法规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学位制度,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首先对原有高等院校进行接收改造,然后逐步改造高等教育体制.学位制度经历了两次制定和破产过程,1964年学位制度最终制定完成,然而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爆发,导致学位制度发展停滞退步.

改革开放后,于1981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建国后第一部最完备的学位立法,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规范化运作的开始.学位条例的颁布及其配套文件法规的制定,为中国学位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具体标准和指导方针.尤其是1986年后,在原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学位制度的相关法规,促进了我国当代学位制度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对我国学位制度发展历程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和把握我国现行学位制度的基本状况,有助于从深层次上了解我国学位制度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更加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通过对相关机构和部门以及利益相关人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学位制度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展开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学位制度现状,学位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学位授予标准与条件,学位授予流程等做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针对我国现行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不同层面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具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管理与自主管理的关系问题;2.学位授权部门引导和规范问题;3.学位立法问题;4.学科点布局问题;5.学位规制理念问题;6.审核权限划分及设置问题;7.审核程序问题;8.监督机制问题;9.学位授予单位后续建设问题;10.学位授予单位学科设置问题;11.学位授予单位脱离实际争相提高办学层次问题;12.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设置及成员构成问题;13.学位授予审核与管理性质的认识不一致问题.

同时,本文通过分析以美、英、法三国为代表的,体现世界上三种典型的学位制度,获得一些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主要从学位授权、学位特征、学位监管体系、博士学位授予制度几个视角对发达国家学位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从中得出如下启示:从以美国为代表的*机构主导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多元共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在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适度放权,形成*与省级政府分级管理、责权明晰的学位授权审核管理机制.美国、法国、英国已开始通过专业团体和行业组织,开展相关的评估.鉴于我国相关制度尚不完善,各专业团体和行业组织的发展不均衡,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尝试不同的学位制度改革.同时,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引入社会行业组织或者第三方*评估机构介入高等教育评估审核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即便是政府作为学位授予审核的主体,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水平的民间组织进行审核,以弥补政府专业性的不足.同时,应该完善相关法规,为学位授权提供可遵循的法律依据.至于博士生培养,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应实行联合培养.

通过对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及中外学位制度对比研究,针对问题根源,以史为鉴、洋为中用,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思索未来的改进与发展,以便重构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本文在确立学位授予审核与管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原则,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完善我国现行学位制度的基本建议和策略: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救济途径;2.理顺宏观管理与学位授予单位自主管理的关系;3.加强对学位授予单位的引导和规范作用;4.统筹学科点和培养单位布局,增加学位授权的灵活性;5.确认省级政府在学位授权审核管理中的地位;6.细化学位授予的审核程序;7.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干扰;8.加强宣传督导,促进学位授予单位的后续建设;9.实现多种评估方式的有效结合,提高学位审核的实效性;10.尊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学术裁决权;11.以学科为单位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突出制度运行中学术的主体地位;12.调整规范学位授予单位学科设置,提高其社会适应性;13.成立临时学位委员会,不断完善评价与审议机制.

第九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高等农业院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格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高等农业院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格因素状况及特点.方法对千余名研究生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通过与全国常模比较、不同性别及培养层次的比对来评定和分析其特点及规律.结果 1与全国常模相比,男生在聪慧性等5个因素上得分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t等于24.51、5.94、4.19、10.66和3.09,P<,0.01).同时有8个因素得分明显低于常模(Q4:t等于-1.99,P<,0.05,其余7项:P<,0.01).女生有5个方面得分高于常模、6个因子低于常模,2硕士、博士研究生在16种基本人格因素中有7项存在显著差异,3男女生之间在10个基本因素及2个次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等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的人格素养明显优于硕士研究生,女研究生敏感、更易焦虑忧郁等人格特点提示我们女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尤为值得关注和重视.

第十篇摘要范文: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

21世纪是知识资本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居于领先位置,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时期.我国体育学研究生从1981年实行学位制以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从1998年的331人增长到2007年的4000人,在学研究生的总人数由1998年的833人提高到2007年的11875人,其增长均超过10倍以上.2008年预计招收53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00人,博士研究生300人.这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必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产生影响,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质量提升的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回顾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对七个区域23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及管理人员的问卷、访谈调查,重点分析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招生规模、培养目标、招生方式、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制、学位论文、导师队伍及质量评价这九大要素,并确定存在问题较大的和比较重要的六大要素为优化的核心内容,以此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再构建,为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培养质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

1.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开展这二十多年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是体育学学科培养人数最多、学科专业培养单位点最多、学科专业点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专业.

2.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⑴目前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直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定位为学术型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硕士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⑵入学考试难以把真正术科好的学生吸收进校门,存在着“非体育考生和体育考生”入学考试竞争不公平现象.⑶课程设置存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不合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选修课选择范围过小等问题.⑷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培养单位,学制缺少弹性化,满足不了硕士生不同人群的需要,多数硕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倾向于2-3年的弹性学制等.

3.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最具特色的业务能力,体现在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上,定位为应用复合型培养,这一目标定位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指明了方向.

4.提高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扩大了招生规模,而在于对“培养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功能、结构进行优化与协调发展.

5.制定了应用复合型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6.提出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再构建的具体思路,以此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这篇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博士硕士研究生引用文献:

[1] 最新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参考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博士硕士研究生外文文献怎么找
[3]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提纲范本大全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大纲如何写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怎么写 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博士硕士研究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