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E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探析——传播心理学为视角

主题:大学生分期付款买手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手机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论文范文机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

手机大学生论文范文

大学生分期付款买手机论文

目录

  1.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2. (一)手机依赖的界定
  3. (二)大学生个人手机使用行为现状
  4.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表现形式
  5. (一)人际依赖
  6. (二)娱乐依赖
  7. (三)信息依赖
  8.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传播心理分析
  9. (一)心绪转换需求
  10. (二)获取新知需求
  11. (三)人际关系需求
  12. (四)自我认知需求
  13. (五)感知环境需求
  14. 大学生分期付款买手机:My【老龟回窝】(重剪版)大学生手机短片

李晶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由最初的通讯工具转化为集信息、网络、游戏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对大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手机依赖”等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出发,对手机依赖行为界定,根据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探讨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依赖现况,分析“手机依赖”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

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称,“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 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手机逐渐渗透到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大学生对媒介技术的追崇逐渐转为媒介依赖.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一)手机依赖的界定

美国学者德弗勒(De F l e u r ) 和鲍尔 基洛奇(Ba l l -Rokeach)提出的“媒介依赖”(Media Dependency)理论认为,媒介是联系受众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实现他们的目标,而一个人越来越依赖媒介,媒介在这个人的生活中就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其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手机依赖症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手机铃声的幻听;经常检查手机是不是在身边;在任何场合都喜欢摆弄手机;如果手机没电、收不到讯号或出现其他问题而不能正常使用时,就会心烦意乱,情绪焦躁;睡觉也开着手机;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等.

(二)大学生个人手机使用行为现状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来探究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

现状.首先采用目标式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周口师范学院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放到这些同学手中,并对问卷填写做了详细说明,待问卷填写完毕后,通过电子邮件发回笔者邮箱,进行集中处理,共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率88.3%.筛选出有“手机依赖”行为的6人进行深度访谈,以期了解其产生的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88.1%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非常重要,是生活的必需品.平均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以上的占到53.5%.62.4%的学生出门后(六楼、无电梯)发现忘带手机而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选择立即返回取手机.每次上课都会玩手机的学生占到10%,上课经常玩手机的学生占到50%,而上课从不玩手机的学生仅占3%.80.2%的学生常常将手机置于伸手可及的地方.在手机没电时,5%的同学会感到十分焦躁,73.3%的同学会感到有些许烦躁.

上述种种表明,大学生长时间习惯性地与手机相伴,无形中增加了手机使用的时间,形成对手机媒介的依赖.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使用手机非常普遍,手机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和对有手机依赖倾的同学进行深入访谈,结合媒介依赖理论与大学生手机使用基本情况,将大学生手机依赖分为人际依赖、娱乐依赖和信息依赖三个类型.

大学生分期付款买手机:My【老龟回窝】(重剪版)大学生手机短片

(一)人际依赖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及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渴望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交流作为手机最基本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际关系的维护,“有事儿没事儿常联系”也成了最常态的生活方式.68.3%的同学出门忘带手机担心漏接电话或短信,有17.8%的同学担心无聊时没有打发时间的工具,13.9%的同学担心遇到危险时无法求救.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联系沟通仍是手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次,人际依赖还包括对虚拟人际关系的依赖,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可能会产生困扰,而陌陌、微信等聊天工具能提供一个更加平等的情感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排解孤独情绪,缓解现实压力,满足其情感宣泄的需求.

(二)娱乐依赖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一种高压状态下,大学生群体也承受着来自各界的压力.手机游戏作为心灵生活的戏剧模式,能给各种紧张的情绪提供发泄的机会,既可以“信手拈来”,又几乎不需要花销,因此,它成为大学生缓解压力的首选.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偶尔会因陷入学习或人际交往的困境而产生挫败感,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玩家作为主角,每一次获胜都会带来自信与成就感,这种存在感超越了物质需求层面之上,追逐精神层面的需求,获得其内心渴望的自由.大学生使用它的最初目的无非是想得到放松,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一种习惯动作,大学生心理未完全发展成熟,极易受到外界诱导,若一旦在游戏娱乐中失去主体性,则很容易陷入不自由的境地.

(三)信息依赖

Web2.0的发展,使现代社会与外界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一个遥远地区、国家的政局变化也会使人感到某种震荡,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不可能再“独善其身”,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国家和自身的利益驱动他们必须去关注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种种变化.其次,大学生在其生活环境中,也力求寻找到他们的“群体规范”,手机媒介是一种有效获取信息的渠道,它可以协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群体规范”,大学生通过媒介接触,决定消费行为、决定读什么书及价值取向等,也能够获取处理个人关系、社会关系的有用讯息.手机作为流媒体的终端之一,在获取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等,手机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占到47.5%.

适度的媒介接触既能丰富学习生活,又能拓展大学生视野,但过度地媒介使用则易产生媒介依赖,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健康、价值观等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研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传播心理分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1974年,E卡兹等人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 人们接触、使用媒介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这种需求除了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与个人的心理因素相关.大学生手机媒介接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因果连锁过程.

(一)心绪转换需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活的压力.由于手机所具有的数字多媒体特征,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功能于一身,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隔断,为大学生提供了消遣和娱乐的平台.手机外形小巧便于携带,能够随时随地帮助大学生“摆脱”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暂时的精神解放.阅读电子图书是一种休憩的方式,可以从中获得安静和休息,给心灵一些慰藉,缓和紧张的心绪,浏览图片和视频亦可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和休息.

(二)获取新知需求

社会的发展使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作为一个社会人,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对政治、经济等社会现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由于手机所特有的便携性,消除了时空维度对信息传播的限制,与互联网的联姻更使得手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和传播各种信息,也承载了网络媒体信息海量的特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对媒介又多了一份期待.这为大学生求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他们只需轻轻滑动手机屏,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所需信息,信息呈现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搜狐新闻等数字媒体终端推送的各类文字及图片信息,优酷推送的视频等等,也能够使大学生获得新知,开拓视野,而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生动有趣.既能增加大学生知识储备,又能满足其好奇心.掌握大量丰富的信息,也使得大学生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

(三)人际关系需求

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大学生的需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的需要.手机媒体所特有的私密性特征能够更好地保护大学生个人隐私,方便了朋友间的联系沟通,手机短信能够委婉地表达情愫,消除朋友间的误会等,避免面对面交流时出现的尴尬局面,有利于个人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维护.此外,人际关系效用在这里还指一种“拟态”的人际关系,通过微信、陌陌等社交媒体,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进行交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这是对现实人际关系缺失的一种弥补,可以帮助在现实人际相处中失落的大学生找到存在感.对性格特点较为含蓄内敛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更加真实地表现自我,消除面对面交流时担心“说错话”的顾虑.麦奎尔认为,“拟态”人际关系,同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

(四)自我认知需求

大学生自我认知形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指在大学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主体对自身的身心以及自身与客观环境,自身与周围人群关系的反映. 大学阶段是个体走向社会、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准备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成长对大学生建立独立完善的人格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媒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通过微博、空间等关注身边同学、老师、学校的最新消息,针对某一事件与老师、同学互动,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老师、同学发布的观点和内容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同学价值观的形成.手机媒介的方便快捷,即时更新,信息量大,个性化极强,这些优势使信息传播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声音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来实现,新闻门户网站通过这些形式向大学生手机终端推送最新消息和社会动态,各类新闻所呈现出来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等,更加生动地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启发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标准,大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五)感知环境需求

随着物质社会的飞速发展,周身的环境瞬息变幻,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在各种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信息更新快是手机媒体是一大特点,手机作为了解外部变化的耳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其他媒体相比,信息发布与信息接收之间的时间差更小,基本能做到即时发布、即时接收.手机媒介以最快的速度向大学生传达有关政治、经济、自然的最新资讯,能够迅速帮助大学生消除外界环境可能带来的疑虑和威胁,增加安全感.通过手机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有利于大学生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及时把握环境变化,帮助大学生感知周遭,消除不确定性.

大学生接触媒介多是基于自身需求而进行的,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及对精神的需求,手机媒介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些基本需求,而每天使用手机也成为他们的习惯性行为,无法使用手机便缺乏生活的充实感.

对新媒介的使用不无裨益,但过度依赖媒介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作为新时代新媒介的用户,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应该注重个人媒介素养的提高,学会正确使用手机媒介,建立正确的手机媒介使用观念,达到新媒介和用户的和谐共生.在利用新媒介的同时,必须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行为方式,认真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明确使用新媒介的目的,认清自我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要,培养坦率的人生态度,把握新媒介使用的度,让新媒介真正成为为生活提供便捷的工具.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手机大学生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大学生分期付款买手机引用文献:

[1] 大学生手机类论文题目 大学生手机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最新大学生手机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手机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大学生手机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大学生手机论文提纲如何写
《E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探析——传播心理学为视角》word下载【免费】
大学生分期付款买手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