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学生公民教育:基于价值路径的二维探析

主题:公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7

简介:关于公民教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公民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公民教育论文范文

公民论文

目录

  1.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涵
  2.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意义
  3. 三、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四位一体”实施途径
  4. 公民:[香港公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艺术才华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4)

摘 要:大学生公民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通过解析大学生公民教育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意义,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大众媒体“四位一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构建了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径,有利于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教育;价值与路径

作者简介:颜浪平,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涵

公民教育是围绕公民而展开的教育,教育的主客体或者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公民,公民是公民的教育主体.公民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度和时代所指不同,凡有公民教育的社会里,公民教育目标的制定者、培养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都是公民这一主体.因此,公民在公民教育中既是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又是公民教育的对象.

广义上的大学生公民教育是为满足特定的社会需要,国家通过学校与其他社会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公民实施的,旨在培养现代社会或国家需要的合格大学生公民的实践活动.狭义上的“公民教育”则是指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培养现代社会或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的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是适应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成分、产权形式、利益分配以及生活方式的日益变动不居,影响着社会民众对于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在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规范上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使作为社会民众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从个人与国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对这些规则予以认同与内化明确自己在其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从而为市场经济提供必要的价值观念基础,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是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在我国,人的现代化是面向社会,适应发展,秉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进程,是人的全面素质和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个性特征逐渐整合为一个和谐结构的动态过程.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以引导他们的“公民”启蒙和教化,使他们的现代化精神在生活规则的根基上形成,并以此作为现代中国公民的基本范式;使他们真正懂得在现代社会里作为一个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义务、利益,树立明确的公民意识,既使自己的公民义务能与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一致,又能够捍卫、维护个人的义务.

(三)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论文范文政治的内在要求.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政治生活开始向论文范文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人们思想观念受到冲击,政治心态与之发生变化.这使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的社会角色、价值诉求、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并由此引起政治价值观念的分化.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政治统治,不利于增强政治凝聚力,更不利于社会主义论文范文政治建设.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论文范文政治建设,就必须进行大学生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的公民.

(四)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者和实践工作者,在反思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都不约而同的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的存在关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等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论文范文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公民”进入了国家教育政策领域.

三、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四位一体”实施途径

(一)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家庭中的长者自觉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对子女施加地教育和影响.家庭是个体生活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究其影响的时期、过程、方式、渠道和影响的程度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影响作用上的基础性.家庭是公民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二是影响过程的持续性.家庭对公民政治文化的影响贯穿其一生之始终,伴随其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三是影响形式的潜在性.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家庭气氛、人际关系等无形的东西以潜在的方式和力量对公民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四是影响手段的情感性.这是家庭对公民政治文化影响的最突出的特点.五是影响内容上的广泛性: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它对公民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意识观念方面、在思维方式和心理因素方面.

(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所具有的系统性、计划性,使得学校的教育工作具有其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不能比拟的效率.从目前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国家政策己把公民教育问题摆到了战略位置,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独立、系统的公民教育课程,尤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公民教育意识的长期缺失及公民教育培养目标和阶段的模糊、宽泛.基于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应该结合三种公民教育课程形式,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课程体系.以公民教育目标为总纲,改进学校现行的道德与社会教育,关注学生的社会学习和生活,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从而使学校公民教育落到实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必要的公民知识和技能、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良好的公民品性并积极参与公民实践的合格公民.公民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大学生的年级特点和专业学科的不同,把握公民发展各个阶段的特质与满足各阶段的需求,分阶段、分步骤逐步进行,并采取适当的公民教育策略.公民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也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因此,学校的公民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而是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校园和社会,让学生在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广泛地参与而受到教育.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公民:[香港公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艺术才华

(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公民教育的拓展.社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公民教育作为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共识.公民教育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自主、自律公民的职责.在社会方面公民教育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公民正在接受学校教育,也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公民参与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公民教育本身也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社会为依托,调动和挖掘一切社会力量,形成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社会合力,使学生个人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

大学生公民参与的领域主要在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和学校事务三个方面.其参与社会事务中主要是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即社区参与和志愿者活动.(1)社区参与.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价值观、态度和道德以及大学校园周边的人文环境、社区文化中物质要素的品质、风格等都构成大学生公民的外部氛围,两者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多渠道的信息交换,这些社区文化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从中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对区内大学生公民教育具有强烈的环境效应.科学、合理地利用社区资源,为大学生公民教育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是大学生公民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社区物质文化决定着社区成员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休闲活动的质量与水平,这些物质文化条件能够为社区内大学的多种校外德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社区以一定的地域为特征,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培养多种社会生活能力,在客观上提供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再次,社区人力资源是大学生公民教育师资的必要补充.社区内的专家学者可以为大学德育提供智力支持.社区内的离退休干部主要的活动范围在社区,他们既有丰富的阅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感召力,又有参与学校公民教育活动的极大热情和时间,他们可以组织社区内各种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2)志愿者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高校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这一载体,把服务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青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用现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任.

(四)大众传媒教育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补充.大众传媒在促进大学生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播政治知识.传播知识是大众媒介的一项基本功能,主要通过报道政治事件、采访政治人物、宣传政治主张而实现的.二是塑造政治人格.政治人格的形成,是个体政治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进入社会的成员已具备了应有的政治素质,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政治人格是经过长期的、持续的政治社会化形成的,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公民政治人格的形成起着催化的作用.媒体的政治倾向和价值标准会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巩固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说,媒体在传递政治信息时,同时也在传递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它在对具体事件的报道或评价时,其语言表达及判断是非的标准都隐含着某种倾向性,从而引导人们的认识.尤其是主流媒体,在公众心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它的立场和态度往往会改变人们的立场和态度,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媒体促使外在的政治文化不断内化为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沉淀为社会成员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形成政治人格.大众媒体的发展也要求大学生公民教育必须以此为载体,因此,大学生公民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大众传媒这一有效手段.

家庭、学校、社会、大众媒体的公民教育功能不是独立存在的,“四位一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家庭、社会、学校、大众媒体公民教育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这是保证公民教育最终有效性的关键,否则,评价标准的自相矛盾必将减弱整个教育的可信度,使受教育者产生怀疑,从而丧失教育的吸引力.这是以往传统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重要弊端,在现阶段我国公民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尤其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卢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范文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9.1.

[2] 杨鑫铨等.“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公民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公民引用文献:

[1] 公民教育方向论文选题 公民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公民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公民教育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公民教育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公民教育论文大纲怎样写
《大学生公民教育:基于价值路径的二维探析》word下载【免费】
公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