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主题:知识的迁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8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迁移知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迁移知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迁移知识论文范文

知识的迁移论文

目录

  1. 1. 地理学科知识迁移的影响因素
  2. 2. 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3. 2.1 充分分析学情——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
  4. 2.2 合理安排教学——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
  5. 2.3 明晰、比较、强化内容特点——实现知识迁移的途径
  6. 2.4 培养积极态度——实现知识迁移的保障
  7. 知识的迁移:高考政治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之知识辨析与知识迁移

(大连市西岗中学 辽宁大连 116013)

摘 要:地理知识是对生活、对今后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应给予高度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最佳阶段,而知识迁移又是获得知识、灵活运用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影响初中地理学科内知识迁移的两大因素(即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的基础上的分析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进行“有意识”培养的四大策略,即充分分析学情,合理安排教学,明晰、比较、强化内容特点,培养积极态度.

关键词:地理学科 知识迁移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98-01

新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注重呈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实用性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教授基础知识时,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因此,常规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知识迁移也叫学习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例如夯实基础;逆向迁移即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例如温故而知新.从迁移的结果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负迁移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另一种学习;通常所说的迁移是正迁移.

1. 地理学科知识迁移的影响因素

学生基于已有经验而具有不同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了不同的迁移心向.迁移心向即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学生将已学知识经验迁移到新场合的心理准备状态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认知策略.因此,导致他们在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产生差别,即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

除主体因素外,也存在影响迁移的客体因素.如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在学习中国河流时,首先学习《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再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由于学习材料十分相似,学生很自然的将学习长江的方法迁移到黄河的学习中.再如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会更加深刻,更容易做到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的指导更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

2. 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策略

2.1 充分分析学情——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教师应对小学《科学》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明确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容易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更好的实现知识迁移做准备.例如,小学《科学》中涉及到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自转周期、自转方向等,这是知识迁移的入手点,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亲切感,更有自信心.

2.2 合理安排教学——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

(1)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

变式是通过改变对象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改变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好的变式材料要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在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时,教师利用世界地图,不断给出世界主要国家的首都,要求学生写出这些地点的地理坐标.学生利用已学的经纬网定位方法,不断的进行迁移来解决新的问题.

(2)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

地理知识可以放在不同情境中进行多角度的呈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越相似,学生的知识迁移越容易发生.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发现的问题.如学习中国交通时,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明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合理的安排教学步骤是实现知识迁移的重要一步.学生的认知具有一定顺序,教师安排的教学步骤既要符合逻辑顺序,也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步骤的实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每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才更易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明晰、比较、强化内容特点——实现知识迁移的途径

(1)明晰概念、原理,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将知识进行迁移的必备条件,初一、初二年级的上学期都是整体的概论,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初一上学期更是地理学习中基础的基础,只有这部分内容学得扎实,才能进一步联系旧知,构建新知.如初一上学期的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气候、人口、聚落等,都是初一下学期和初二年级的基础.夯实基础可以更好的实现正迁移,减少负迁移,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逐步建立.

(2)应用比较,减少负迁移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可抗干扰,加强对易混知识的比较,找准分化点,有利于排除干扰,加深对某些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使易混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彻底分化.例如,在区别“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时,就可采用比较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辨析能力.在对比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始终积极主动,思维是不断转换,完善旧知识的同时,又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3)强化特征,引起迁移心向

利用强化特征来引起迁移心向是实现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明确不同的地理知识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明确山峰、山脊、山谷等不同部位的特点,阅读等高线地形图时,对山体不同部位的判断,形成一定的迁移心向有助于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知识的迁移:高考政治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之知识辨析与知识迁移

2.4 培养积极态度——实现知识迁移的保障

学习是一个需要认知、情感共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积极的学习动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得到解决后又进一步加强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进行下一次的知识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情景,设置相应学习梯度,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可以迅速而有效的提取知识,使知识发生迁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解决地理学科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还能真正推动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论文范文制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总结:关于免费迁移知识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迁移知识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知识的迁移引用文献:

[1] 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论文题目 保护知识产权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容易写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论文选题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最新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选题参考 大学生安全知识论文标题怎样定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word下载【免费】
知识的迁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