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东北民族民间舞蹈——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主题:锡伯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8

简介:关于对写作锡伯族舞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锡伯族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锡伯族舞蹈论文范文

锡伯族论文

目录

  1. 一、锡伯族舞蹈文化概述
  2. 二、锡伯族舞蹈文化的历史嬗变
  3. (一)山林渔猎文化
  4. (二)游猎畜牧文化
  5. (三)农耕畜牧文化
  6. 三、锡伯族舞蹈的发展现状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7. (一)锡伯族原生态舞蹈“代代相传”
  8. (二)锡伯族次生态舞蹈文化在学校课堂和歌舞团中初见端倪
  9. (三)锡伯族次生态舞台舞蹈生生不息
  10. 四、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11. 锡伯族:锡伯族舞蹈蝴蝶舞

王海峰[1]

[1] :王海峰(1970~),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

前言

2015 年8 月2 日至10 日笔者带领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课题组成员,约同论文范文民族大学和新疆艺术学院的几位专家,深入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自治区展开了为期9 天的田野调查工作.考察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舞蹈采风、学术交流、探访民间艺人等,并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今昔锡伯族人民生产生活、经济状况、民族意识等发生的或多或少的变化.此外课题组成员有幸参观考察了当地的锡伯民族博物馆和我国唯一的新疆伊犁锡伯民族歌舞团,对锡伯族贝伦舞中的行礼舞、仿形舞、拍手舞等进行了观摩学习,并与当地舞蹈家、舞蹈编导现场切磋舞艺.为了更好的了解锡伯民族舞蹈文化精髓,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拜访了当地85 岁高龄的锡伯民族传统乐器“顿布尔”传人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民族舞蹈传承人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学习,深切感受到锡伯族舞蹈古朴、醇厚的原生态魅力.此次田野调查工作主要解开了笔者的几个疑虑,即锡伯族大西迁的原因、迁徙后人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民族融合是否影响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锡伯族舞蹈的发展现状等.

锡伯族系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锡伯族是由锡伯语音译而来,自西汉至清代后期才基本确立为锡伯二字.锡伯族是一支源于大兴安岭的民族,而后经历了康熙中期的“编骑南迁”和乾隆皇帝的“西迁戍边”两次大迁徙,目前确留于东北地区一部分基本被汉化的锡伯族族群和一部分将锡伯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自治区.历经多次迁徙锡伯族人民的生计方式由山林渔猎文化向游猎畜牧文化再到农耕畜牧文化不断转变,这表明了锡伯族民族意识和进取精神的高度统一,同时也证明了该民族集体意识的坚固、强悍.

锡伯族现有人口约近19 万,其中2 万人口聚居在新疆伊犁锡伯族自治县,他们尚完整的保留着本民族的文字和语言和宗教信仰,因此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较有优势,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与汉、满、蒙、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有着直接的交集,但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自觉.

一、锡伯族舞蹈文化概述

锡伯族人的民俗生活、民族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字和民族审美孕育了该民族民间舞蹈,他们喜好文艺,凡宗教祭祀、婚丧嫁娶、诗词歌赋、传说谚语中无不渗透着舞蹈的痕迹.“贝伦舞”系锡伯族传统民间舞蹈的总称,是在锡伯族民间广为传播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娱性和即兴性.主要流传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沈阳地区以及其他锡伯族聚居区.其表演形式一般为男女对舞,节奏欢快、舞姿优美.

据《锡伯族》一书记载:“锡伯族舞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古典类,如萨满舞、狩猎舞、荷包舞、手鼓舞、马舞、猴子舞等.这类舞的特点是:每个舞蹈都有连贯性,具有故事情节.二是贝伦类,如面具舞、跛子舞、单点舞、双点舞、王玛舞、伊克尔德克舞、醉舞、八乡舞、请安舞等.这套舞的特点是:每个舞蹈动作虽有连贯性,但没有故事情节,多属即兴表演,节奏明快,是大众化的舞蹈.”[1]

此外,锡伯族还有秧歌的舞蹈形式,是与东北汉民族的相处、共融中学习而来,他们称为“汉村春”或“秧嘎尔”,是锡伯族歌剧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北方的秧歌剧.由于锡伯族特殊的迁徙史使其不断与外民族交往、互通,所以吸纳了一些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比如从俄罗斯族学会了踢踏舞,交谊舞也成了锡伯族民众喜好的舞蹈形式之一.

纵观锡伯族史料记载对舞蹈的描述和介绍实属凤毛麟角、只言片语.唯有“贝伦舞”卓尔不群,成为了锡伯族的代表性舞蹈.

二、锡伯族舞蹈文化的历史嬗变

(一)山林渔猎文化

东汉之前原始的锡伯族(即拓跋鲜卑)生活在今大兴安岭北部鄂伦春自治旗的阿里河镇,并视“嘎仙洞”为其祖先发源地.因此,早期生活在林区的锡伯族人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生计方式,而随之产生的舞蹈亦与森林、河流、植被、动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多木多昆马克辛》(即《蝴蝶舞》)、《乌兰克贝伦》(即《仿形舞》)、《莫尼马克辛》(即《猴子舞》)等.

(二)游猎畜牧文化

东汉末年,鲜卑人历经几代不断南迁,到了元朝,锡伯族就隶属于蒙古,后又经蒙古进献于清政府,入编满洲上三旗.在此期间,锡伯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不断由采集渔猎向游牧畜牧业发生着改变.如《阿克苏尔贝伦》、《卓若莫林贝伦》、《乌兰克贝伦》、《阿巴拉西马克辛》(狩猎舞)、《尼录伯力嘎伯塔拉马克辛》(射箭舞)、《查伊付一不勒贝伦》(即烧茶舞)等.

(三)农耕畜牧文化

经历数次迁徙后,锡伯族已然形成了以农耕和畜牧相结合的生产生活方式,两种方式相互推动促使经济发展走向一定的高度,此时的文化艺术也更加闪耀.出现了与农业耕作相吻合的舞蹈形式,如《休合腾尼勒马克辛》(拾麦穗舞)、《簸萁舞》、《踢踏舞》等.

以上三种文化类型中的贝伦舞无疑整理于现存的历史资料.而现如今贝伦舞已经成为了锡伯族舞蹈的代表,据新疆伊犁锡伯民族歌舞团副团长表述,歌舞团的艺术工作者近些年不断收集、整理有关贝伦舞的资料,但据老人们说贝伦舞应该是极为丰富的,有70 余种,目前他们团里整理出来的却只有12 种,其中传播最广、最具观赏性的就是5 种.在他们对贝伦舞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在察布查尔县的8 个牛录中有数位贝伦舞民间艺人,他们跳的贝伦舞有或多或少的异同,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性格、爱好不同,也可能是表演场地和当时的气氛不同,因而所呈现的舞蹈动作也大有不同.这也充分的说明贝伦舞是一种即兴性、自娱性、随意性很强的舞蹈,而且由于历史原因,锡伯族与很多民族交融共处,时常会把外民族的亮点动作吸纳为自己的舞蹈,真正的“为我所用”,比如抖肩等.

三、锡伯族舞蹈的发展现状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此次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实地调查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亦如每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一般.由于我们生存环境、生产方式、饮食文化包括交通工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否会导致民间舞蹈艺术淡出我们的传统文化圈?如果说传承,哪种方式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何传承原生态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如何发展次生态舞蹈文化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疑问皆要逐一解答.

(一)锡伯族原生态舞蹈“代代相传”

在此次采风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锡伯族舞蹈教材、剧目,还是舞剧呈现于大众眼前的是少之又少.这其中的原因颇多,比如人口数量较少、人们生活娱乐方式的改变等等,导致传承锡伯族舞蹈的态势衰退.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那样一批热爱锡伯族舞蹈文化的艺术工作者不懈地为此奋斗着.而且我们此行在八月,也正值当地的暑期,我们看到当地群众活动中心的百姓们将锡伯族文化艺术开展的如火如荼,“非遗”锡伯族舞蹈传承人为少辈舞蹈爱好者义务传授锡伯族贝伦舞、耄耋之年的“顿布尔”民间老艺人尽情的为他们弹拨着传统音乐,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不禁感动着我们到访的每一个人.

其实这种民族“根”性意识的传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非遗”锡伯族舞蹈传承人介绍,他想把自己多年来积攒的贝伦舞艺通过“家族式传承”传授给自己的儿子,使锡伯族贝伦舞直系传播生生不息.可是由于孩子不喜欢跳舞,也不想成为传承人,使得“家族式”传承出现断裂的情况,这也同样是大多数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的重要原因之一.贝伦舞现阶段最有效的传承即是在春节、抹黑节等重要节日中老人们通过自娱性表演“口传身授”、“耳濡目染”的传授给后辈.

(二)锡伯族次生态舞蹈文化在学校课堂和歌舞团中初见端倪

现新疆伊犁锡伯族自治县有小学八所、中学两所,校方通过设置专门的音乐舞蹈课将锡伯族舞蹈在学校得以传承.遗憾的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自治县内没有一所真正的舞蹈学校或艺术学校能够为锡伯族后人提供专业的、系统的舞蹈文化培养.而最具权威性、规范性的舞蹈采集、传承应属锡伯民族歌舞团,我们在歌舞团观看到近年来他们努力完成的一整套贝伦舞视频资料,其中有《拍手舞》、《行礼舞》、《仿形舞》、《踢踏舞》等等,这些整齐划一的舞姿舞步、夯实有力的气质韵律、淳朴浓郁的风格特征无疑成为锡伯族舞蹈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此外,据锡伯民族歌舞团团长讲述,由于锡伯族是由东北西迁至新疆“戍边”,因此国家每年提供10 个名额外派到沈阳艺术学校、沈阳师范大学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免费学习.想必通过五、六年的专业培训这些锡伯族学员会带着新鲜的、前沿的学识和技能为锡伯族舞蹈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三)锡伯族次生态舞台舞蹈生生不息

通过与锡伯民族歌舞团的两位团长、编导和骨干教师的访谈,他们非常认同我们的观点,即“锡伯族舞蹈亟待以一种崭新的、完整的面貌呈现于大众面前”.而这种呈现非同现在的舞蹈片段、教学组合、民间即兴,而是承载着锡伯族西迁史、朝代更迭、民族凝聚力、人民生活现状的史歌.团长表示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没有触碰舞剧这一艰巨使命也是心存顾虑:如何将锡伯族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原始神秘的民族完整的通过舞蹈的形式讲述?是遵循传统的舞蹈程式将原生态艺术搬上舞台,还是以现代的手法讲述渊远的过去?而此次我们的交谈给了他重要的启示,尊重民族舞蹈文化的原貌、让传统舞蹈文化讲述自己的历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论文范文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姜铁红教授在座谈会上亦表述:“现在很多新兴舞蹈形式、音乐非常具有舞台震撼力,使得我们在传承舞蹈文化的道路上有所迷失,而殊不知真正传统的舞蹈和音乐才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才更具感染力,我相信这种重寻传统音乐、舞蹈的趋势很快会得到重视.”

四、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纵观锡伯族人经历的变迁史不难发现该民族是民族集体认同感强烈,不容易被外民族文化侵蚀的民族,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使得其与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有着不同层面的交集,这些交集势必影响着舞蹈文化形态上的发展.

同为马背民族锡伯族与蒙古族的基本礼仪和舞姿、舞步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勒马手、叉腰手、马步、蹲裆步等.此外锡伯族肩部动作亦近似于蒙古族的硬肩、耸肩等动作;再如同属骑猎文化的锡伯族的舞蹈形态又与满族舞蹈看似相近.

锡伯族:锡伯族舞蹈蝴蝶舞

而西迁的锡伯族人毗邻哈萨克族,因此其舞蹈艺术也借鉴了邻族的精髓.我们在与锡伯族民族歌舞团的编导们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共舞中都发现,他们的舞姿里时常会出现鹰的形象和神态,非常逼真,而众所周知“鹰”是北方民族的图腾的标志,尤其是哈萨克族的代表形象,哈萨克族舞蹈中无论男女都会出现鹰的造型,包括其乐器也有鹰哨一说.那么锡伯族舞蹈中鹰的形象势必会引发我们民族交融促进舞蹈文化发展的联想.

察布查尔县地处新疆伊犁境内,这里主要聚居着维吾尔族人民,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锡伯族人,而在喜庆佳节之时两族之间的交流、互通就更是频繁了.因此维吾尔族舞蹈的“旋转”和“神态”对锡伯族舞蹈影响颇深,笔者在与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共舞交流时,也发现他舞动时的神态、表情非常丰富,亦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风采.锡伯族《踢踏舞》中的技巧多以旋转为主,且速度飞快,他们不仅吸纳了俄罗斯族踢踏舞脚下飞旋的精髓,同时也融入了本民族对踢踏舞独特的理解与创造.

马克思认为:“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口头文学和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它们是一定社会的各民族文化和生活的形象的反映.”锡伯族舞蹈文化作为锡伯族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锡伯族人们从山林渔猎文化向游猎畜牧文化再到农耕畜牧文化的转变,并通过贝伦舞真实的记载了狩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猴子窥视”、“老鹰捉小鸡”等具象动作.因此说,锡伯族舞蹈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更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锡伯族舞蹈的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自娱性是此次我调研团队亲身体验的,尤其是“顿布尔”那古朴而传情的乐声响起,便激发了受众者参与其中的论文范文.这便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回想起访谈过后团长带领我们参观歌舞团的排练厅时介绍,我们最近正在筹备舞剧的创作,现阶段已完成了其中的几支主题舞蹈.这样的谈话不禁让我们欣喜,边疆的舞蹈艺术正在萌动,希冀再次来访时已经有力作呈现.通过这种视觉的冲击、媒介的力量将锡伯族舞蹈文化直面的展现于世,在百花争艳的民族舞蹈大家庭中占据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 王进)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锡伯族舞蹈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锡伯族舞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锡伯族引用文献:

[1] 藏族舞蹈论文题目范文 藏族舞蹈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舞蹈学位相关论文题目 舞蹈学位论文题目怎样取
[3] 舞蹈学士学论文题目 舞蹈学士论文题目哪个好
《东北民族民间舞蹈——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word下载【免费】
锡伯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锡伯族舞蹈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