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养老和民生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关于养老和民生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养老和民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7

养老和民生论文范文

养老和民生论文

目录

  1. 一、H村的基本情况
  2. 二、养老问题的凸显与H村的应对
  3. 三、经验与问题
  4. 四、H村守望相助的多元主体式乡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
  5. (一)居家为基础
  6. (二)社区为依托
  7. (三)机构为补充
  8. (四)醫养结合

《守望相助:青海H村老年之家养老模式》

该文是养老和民生类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跟养老模式类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青海H村“老年之家”的养老服务实践表明,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互助养老关系是居家社区养老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形成的另一个助力器.本文试图通过对此实践的梳理分析,结合当下青海农村养老困境,对今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参考的行动思路.

关键词:乡村养老;老年之家;青海H村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现有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平衡,部分家庭出现家庭养老不现实、社会养老难实现的困境.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比西方国家晚进入二三十年,但是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老龄化速度过快,因而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任务较为繁重.为此,党的十九大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写入报告,专门为解决老龄化社会给中国带来的危机做好了顶层设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巨大变化,一些乡村中的新情况不断出现,给乡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挑战.作为一个典型的青海东部农业乡村,近年来青海H村出现的新变化致使村庄精英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促使村委会开办“老年之家”,解决了村庄老人的部分养老问题,为乡村社区养老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一、H村的基本情况

H村属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西距西宁市区约20公里,东距多巴镇3公里,处于109国道旁,湟水河从村南流过.该村及周边村落地区属湟水谷地灌溉农业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是典型的河湟河谷农业乡村.(H村在区域内的位置示意图见图1)

至2018年年末,H村现有人口3243人,农户871户.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443人,70岁以上老人187人,80岁以上老人29人,90岁以上老人2人.残疾、智障人口115人.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全村总人口的13.7%,失能失智老人占65岁以上老人的25%,老年人口和失能失智的高比例对于养老会产生很多问题.

二、养老问题的凸显与H村的应对

老年人在哪里养老?由谁来养老?这些问题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热门话题.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养老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观念和方式正在城乡发生很大转变,但仍然有些认识还未能改变,让养老桎梏在家庭中.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包括空巢家庭、贫困家庭、独居家庭等,老人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对于乡村的养老,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和观点:

第一,认为居家养老即家庭养老,养老模式非家庭养老即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是指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介入实现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休养的过程.它的内涵很多人认为居家养老就是家庭养老,由家人承担照顾养老责任.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不仅有经济上的原因,更有文化、道德方面的原因,比欧美国家的更为牢固和持久.机构养老,是指在养老机构养老.人们普遍认为除了这两种模式之外没有别的养老方式.

第二,认为送老人去养老院乃是不孝行为.虽然这个观念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对于子女和老人来说,送老人去养老院仍然是一个较难做出决定的事.村民们认为把老人送到“那样的地方”受罪,是不孝,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因此在H村,送老人去養老院通常是家庭最后的、无奈的选择.

第三,认为社会养老是政府对“三无”老人的养老方式,与一般老人无关.政府提供的是基本养老服务,面向的是失能、失智、高龄、独居、低收入的老年人.人们普遍认为政府有承担“三无”老人的责任,而对于普通老人,政府则没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快速推广,是应对当前形势下养老困境的可行方法之一.国务院制定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出,居家社区养老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主体的多元化和养老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我们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养老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家庭、社会、市场等各个主体的作用,构建并完善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H村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城市老人的需求受社会环境、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养老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H村失能失智老人是由家庭成员负责照顾,这些成员通常情况下是配偶或子女.无儿无女或者留守老人大部分选择自我照顾,“三无”老人的生活来源则主要依靠政府的托底保障.400多名老人的养老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同时也是全村的问题.村中的精英们看到养老问题如此凸显,由此而带来的家庭矛盾、经济问题在未来的几年中只会增加不会消减,便依托村委会自发组织创立了“老年之家”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设有4个餐厅80个座位,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有4个休息室32张床位供老人午休;有理疗室和理发室,每周会有社会工作服务者或义工定期为老人进行理疗护理和理发;还有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下设有书画室、健身室等,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老年之家”现已成为青海省农村社会发展养老服务的典范.村委会成为承担养老责任的主体之一,为老人和家庭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于H村的创办与基本情况,主要创办人说:“老年之家”是我们村自己创办的一所养老院,2018年6月份正式投运,占地12亩,全部资金均由村委会自筹.在此之前,“老年之家”前身是一所年代久远的学校,这个学校始建于民国初期.活动中心的旁边是闲置的两间平房,打算改建为H村的文物室和库房,主要放置、展览与村落历史相关的资料和文物.除此之外,“老年之家”还有后花园,园里主要种植丁香,林间小道两旁是壮硕的柳树,其中有3棵柳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老人们说民国时期就存在,可谓见证了H村的变迁,这3棵柳树现也已被保护起来.

提到“老年之家”创办的原因,主要创办人说:以前我们这里靠务农为生,主要劳动力在田间,因为耕地就在村庄周围,走路几分钟就到了,很方便.从本质上来说,老人的养老不是问题.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好多耕地都已被征用,剩下的土地不多,农活也很少.所以主要劳动力都去西宁打工,他们早上坐公交车去西宁市区上班,晚上才回来;小孩子也是早上去上学,中午不回家,由学校提供营养午餐,所以白天在家的只有老人,他们的午饭问题就成了大难题.村里的老人多,近几年这个问题越发突出,刚好村里的小学搬迁到镇上后,场地和校舍就闲下来了,我们想为老人们做点事,就创办了这个“老年之家”,为他们提供午餐、午休、理发、锻炼及力所能及的其他服务.解决了老人们的这些问题后,也更加让年轻人们安心.通过数月的运行,老人们都很高兴,因为解决的不仅是取餐问题,还提供了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活动的机会.

养老和经济成为村民家中遇到的较难平衡的问题,家中老人怎么照顾是影响青壮年外出打工的重要因素.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挣钱以追求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的时候,不得不以忽略老人需求为代价.然而不外出打工,家庭的日常生活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医疗支出便会失去经济来源.由于H村位于城镇边缘,村民就业条件较为便利,村民会就近就业,这样既能保证经济收入的来源,也能够每天下班回家照顾老人.这种选择是居家社区养老的基础,由家庭承担主要的照顾责任,让老年人不离家,在熟悉的社区生活养老.“老年之家”能让在城镇上打工的年轻人安心上班,让老人的中午饭有着落,既保证营养也避免老人独自在家做饭的危险.老人们一起吃饭,还能参加活动使他们身心愉悦,提升其生活品质.

对此,一位老人说:我们这个“老年之家”太好了,解决了我们的许多问题,现在我早饭后就想到这里来,和其他老人聊聊天,和他们说说笑,因为都是一个村的,家长里短的,非常亲切.午饭也非常合我的胃口,各种活动也很丰富.大家都非常高兴,年轻人也很放心.但就是苦了村里的这个领导,他们要想办法找钱,还处处为我们想其他的一些服务,真是辛苦他们了.

三、经验与问题

显然,H村“老年之家”在养老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周边一些有条件的村庄也随之复制了这一模式,但这种养老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H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治理模式尚在初探阶段,“老年之家”的项目尚不能满足本村老人的多元需求.“老年之家”的养老服务在家务需求、就餐需求、就医需求、护理需求等直接影响老人生活的需要方面,只有就餐服务相对成熟.

其次,H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社会化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专业化的服务稀缺.当前政府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的力度在逐步增大,国内许多地方已开始尝试由市场主导、政府以出资购买方式调节,同时进行监管、集合社会力量参与以及家庭共同出力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社会化参与养老服务的居家养老体系.在H村,“老年之家”每月的支出在9000元左右,全年费用12万~14万元,这些支出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来源的村庄来说负担不小,目前的运行经费主要是通过向周边企业、经营户拉赞助的形式维持,长久的运行经费无法得以保证.村中社会化的服务供给结构没有形成,政府与村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社区组织平台还未搭建好,政府和社会、市场也未有机结合.

再次,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巨大的养老需求面前,仍显不足.H村享受2018年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人数为26人.包括具有本村户籍且常住的60~79岁的优抚对象、特困老人1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25人.现全村纳入鳏寡老人、空巢老人和因病因灾至困老年人共计93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老年之家”的项目覆盖率低、服务功能不全,与本村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匹配,虽解决了村里的很多家庭的燃眉之急,但仍存在供需失衡.

最后,不论哪种养老模式,现代社会养老的成本高于過去,影响养老的水平与质量.养老需要的人、资金、专业、时间都是无法用现代科技取代的成本,耗费较大.“老年之家”仅“免费午餐”项目每月在工资、食材和水电气上就要花费七八千元,一年近10万元.成本低,服务人员难招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需要专业技术的服务更不能保证常态.

四、H村守望相助的多元主体式乡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形成需要转变养老的思想观念,不是养老场域由家庭向社区的转变,而是养老谁是责任主体的认识转变.国家和政府是养老福利的责任主体,但不能是唯一,应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参与.

农村的地缘优势、亲缘关系网络以及传统文化使构建形成邻里互助关系比城市中更为容易,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互助养老关系是居家社区养老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形成的另一个助力器.总结下来,H村的养老要坚持和完善以下几个特点.

(一)居家为基础

H村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每日到时间自己前往“老年之家”吃午饭,参加活动;活动能力差的、需要照顾的老人,白天就寄托在中心,由专人照顾,晚上家人从城里下班后接回去.老人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是以老年人为本的养老理念,“居家养老”不仅仅是“在家养老”,它既保留了传统在家养老的形式,让老人在熟悉的居住环境和人际交往中接受家人的照顾,也充分利用了家庭外的社区与社会的力量和资源,为养老提供所需的服务.居住在自己家中,满足了老年人对于家的情感需求和安全感,对周围的事物非常熟悉并能掌控,可以降低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过程中的失能感和无助感.

居家养老模式中,还需要营建适宜的居家环境,包括对家庭设施进行改造,如水、电、气设施的安全使用,卫生间防滑防摔设施等;对家庭尊老、孝老环境的改善,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二)社区为依托

以社区为依托,形成养老福利资源网络来解决养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居家养老的关键.村委会筹资解决老人照顾的问题,是将养老的责任在社区中进行扩大,以社区为纽带,让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企业捐赠、爱心人士捐赠等.除资金支持外,“老年之家”还要得到社工、医生、志愿者的专业支持.助餐、助洁、助浴、助医这些就近便利的服务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部分心理和物质需求,也同时稳定老人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子女日常照料负担.

社区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的重要场所.社区要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中心,培育壮大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让更多的专业服务进入,提升服务质量,保证实现以老人为本的养老服务,让更多老人和家庭得到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H村社会力量的参与养老服务,社区领袖发挥了纽带作用.在社区里要有很多关心社区事务、关心社区问题的人,他们在新的养老模式还未形成,养老政策不能解决老人们的实际需要的时候积极采取行动,构建守望相助的支援网络.这是老人的需要,也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转变的需要.

(三)机构为补充

我国养老思路由十二五规划中的“机构为支撑”转变为“机构为补充”,说明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机构养老已不是最佳的养老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主要针对高龄、失能、“三无”特殊老人,进行托底保障,村委会也应当加强机构养老的专业能力建设.

(四)醫养结合

2015年11月,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医养结合五大重点工作方向:一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二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五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村委会目前还未实现医养结合,正在筹备建立村卫生室,计划实行监护人制,为村里的每位老人建立档案,老人可以直接在村卫生室就诊;并计划和西宁市医院进行对接,定期进行义诊和疾病上的帮扶活动.

综上,养老的多元主体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家庭资源、政府资源、社区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有机结合,即使某一主体出现缺位,也不会导致老人生活的即刻断裂、彻底失去保障.守望相助的多元养老主体模式可在村中帮助老人及其家庭形成社区资本,使社区具有应对老龄社会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岚.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重新认识和重要概念辨析[J].社会福利,2018(12):8-12.

[2]李涛.新时代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湖北省的实践为例[J].社会科学动态,2018(12):26-35.

[3]石琤.居家养老概念辨析、热点议题与研究趋势[J].社会保障研究,2018(5):56-63.

[4]李滇.社会化参与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2-90

[5]李茂.河北省农村养老模式的现实选择及完善路径[J].经济论坛,201(11):16-19.

[6]范钰淼.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10):143-148.

[7]王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分析及治理模式重构[J].探索,2018(6):116-126.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

综上所述: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养老模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养老和民生本科毕业论文养老和民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养老和民生引用文献:

[1] 养老和民生论文范文 养老和民生类开题报告范文3000字
[2] 养老和民生论文范文数据库 养老和民生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3] 居家养老和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居家养老和民生论文范例2万字
《养老和民生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关于养老和民生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养老和民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