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本科教育全程导师制模式构建的新思路

主题:中小学教育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3

简介:关于对写作学生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学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学生教育论文范文

中小学教育网论文

目录

  1. 一、本科导师制的起源
  2. 二、本科导师制的必要性
  3. 1.弥补单一辅导员制的不足,加强专业素养教育
  4. 2.克服灌输型教育的不足,发展师生互动式教育
  5. 3.减少单一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6. 三、全程导师制模式的构建
  7. 1.低年级全面指导型教师
  8. 2.高年级专业研究型导师
  9. 3.精英生培养型导师
  10. 中小学教育网:学生教育视频材料

华炜,张杰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摘 要] 高等教育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社会需求,有目标有步骤地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精英人才,是每所大学在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的重点.导师制的实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举措,弥补了单一辅导员制的不足、克服了灌输型教育的不足、减少了单一教育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是实施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本科教育全程导师制模式的构建能更加具体地贯彻我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关键词] 人才培养;本科教育;精英人才;全程导师制;个性化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1002203

[作者简介] 华炜(197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张杰(1984-),男,湖南湘潭人,南京审计学院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财务与金融创新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高等教育中如何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社会需求,有目标有步骤地培养社会精英人才,是每所大学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的重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人才需求的变化、本科生源的增加、高校师资结构的变化等等,大学本科段教育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保证教育质量不下降且能够稳步提高,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如何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就成为了高等学校所考虑的核心问题.许多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有很多探索,其中本科导师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种制度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不同层次、因人而异的‘导学’关系,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需求而因材施教.”[1]

一、本科导师制的起源

现代本科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目前,世界著名大学已普遍实行本科导师制.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基础,被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它“经过几百年的完善与改进已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成为始终保持论文范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2].牛津大学的课程学习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二是研讨性教学模式.老师或专家依照主题进行报告,然后开放式问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与研究;三是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导师制教学模式是导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的指导和建议.导师除了指导学生选择学习的科目、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学习之外,导师还要负责学生的思想与道德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导师制成为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本科教学为主旨,以全过程教育为形式,以导师个别教学为特征的本科教学模式.导师制的实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举措,是实施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但是追根溯源,导师制的发明权其实应归属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办教育,其实就是真正的导师制的发端.”[3]从事创办私学活动,孔子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他一生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着教育工作.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就曾呼吁实行导师制,“八·一三”淞沪战役之后,敌机侵袭杭州,浙大师生已无法正常上课.为了使一年级新生能安心学习,浙大校长竺可桢租借寺院余屋,师生朝夕相处,不仅授课答疑都极便利,而且道德品行的陶冶更为有利.学校计划多时的“导师制”首先在这里推行,此举为国内教育界首创.

二、本科导师制的必要性

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全过程的教育模式,这种“导学”关系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到学成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研究、科学素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1.弥补单一辅导员制的不足,加强专业素养教育

目前各高校中每个班都配备了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管理.但是往往一个辅导员会负责4-5个班级,近二百多名学生.所以这些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职能仅局限在日常行为管理,另外很多专职辅导员的专业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居多,对所带班学生的专业知识、行业背景所知甚少.所以对学生的管理不能进入到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的教育.但靠任课老师课堂上的授课也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而因材施教.因此无法满足对新入学的大学生从专业知识、行业发展、就业动向、职业素养要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需求.因此,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如饥似渴地希望得到专业教师的引领,而专业教师在课堂之外又没有可行的机制让教师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言传身教.因此,发动专业教师作为学生导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将专业培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2.克服灌输型教育的不足,发展师生互动式教育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一个老师面对少则五十个多则一百多个学生进行近似于“灌输”的知识的传授.老师讲了,学生未必听了;学生听了未必懂了;学生懂了未必会做了.每个高校都开设了选修课,这虽然也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体现,但是因学生对自身水平和课程本身缺乏一定的认识,在选修课程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投机性等特点,缺乏对课程真正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老师的传授过程中很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与“学”关系,因而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学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和高深性,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的高层次探究过程.老师不但传授学生认识已知世界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与探究.因此对专业课程的认知目标、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师生互动、实践性创新性培养是实施本科课程与教学改革重要方面.教师通过“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育管理模式,以“导师制”的模式运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讨论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探索研究手段甚至是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价值观等问题.积极发动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社团、实践项目、学生科研课题等活动中去指导学生并与学生交流互动.师生之间以多种形式进行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互动式教育对精英人才的教育培养也是必不可少.

3.减少单一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外大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就是缺少教育个性化.个性化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让其得到充分发展.国外许多高校将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有机结合.国外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具有很大的弹性,且量大面广,包括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学生都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余地,学生兴趣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个性化教育特色下还要着重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人格素养的提高,通过合理的多元化、多方位教育影响、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优化.”[5]在高素质教育目标中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个性化教育强调人的个性优势的发展,因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意味着关注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个性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成被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并孕育杰出人才.这正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之路.

高校导师制正是在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中,使老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创新性,培养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三、全程导师制模式的构建

1.低年级全面指导型教师

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面临学习和生活上的转变.如何通过全面指导型导师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大学的新生活,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重点.除专职辅导员外,一个班级可以配备一名讲师以上的教师负责学生的全面指导.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接触中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做为一名专业教师,指导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业及参加的社会实践入手,培养学生应以一名优秀职业人员的素质标准为目标,将专业知识培育、综合素养塑造统一起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学习、自主管理的方法,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职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调整学习心态.在此基础之上配合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利用多样的活动对他们进行专业认知教育、道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等.

2.高年级专业研究型导师

高年级导师属专业研究型,针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特点的重点培养.高年级导师请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配备导师.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科研,解答学生在考研、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学生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生社团入手,给学生相应的引导、促进.指导学生如何开展与科研相关的社会调研、文献阅读、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软件入门等工作.可以通过以在规定的时间与地点当面指导、分组指导、个别指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科研训练与素质培养,充分提高高校本科生在今后就业与考研中的竞争力.使学生逐步具备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追求真知、潜心治学的精神.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本科生课程教育实效,培养本科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与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产生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给每个同学发放一本专门的导师指导记录本,将每次的指导情况如实记载,一方面可以规范、考核、奖励导师的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此作为学分来考核和奖励学生接受导师指导的收益情况.

3.精英生培养型导师

为了能较好加强创新性型人才的培养,有一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必须配置精英导师来对这少数的精英人才培养.“精英不光是学习上的精英.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需培养以中国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精英,包括社会中所有技术和经济组织中的领导阶层.”[6]重点是从塑造个性到培养更为专门的技术精英.而精英生导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为精英学生指定一至两名教授级导师,通过其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尚的学术道德、丰富的治学经验,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积极鼓励精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除了专业指导之外,还需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一定的指导.在科研能力培养上,导师组织在科研上有特长的精英学生进行论文写作的专门指导,组织讨论组,对其文章的论点、论据进行辩论.在提问和讨论过程中,导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学术思想.这样的讨论过程,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考和临场反应能力.学生对精英导师的选择也可不固定,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研究课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相关领域有特长的精英导师来进行指导.导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内容及方式,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素质、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及实践创新思想的精英人才.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面对面的辅导,教师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导师组织精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来,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也使他们能较好地独立完成小课题的研究.李政道说:培养创造科学和发明技术的人才需要如钱学森先生和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导师冯卡门教授一对一的精英教育.这个一对一,并不是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而是一个老师教两个学生、三个学生.而李政道自己就正是这种精英教育的受益者.

中小学教育网:学生教育视频材料

参考文献:

[1]刘学政.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4.

[2]黄翀昊,徐一沣,杨丽梅.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初步实践[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8(12):87-88.

[3]杜智萍,周保利.牛津大学导师制的传播意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9):108-113.

[4]周梅妮.学分制下本科导师制建设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1(11):181-182.

[5]尹娟.导师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间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1,27(1):120-121.

[6]司同.本科导师制与高校育人机制创新[J].教育前沿,2009,3(8):19-20.

[编辑:汪晓]

总结:本文关于学生教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中小学教育网引用文献:

[1] 热门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题目 特殊学生教育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学生教育学论文题目 学生教育论文题目如何取
[3] 热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论文选题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论文标题如何定
《本科教育全程导师制模式构建的新思路》word下载【免费】
中小学教育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