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后现代视域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计——《音乐欣赏》课程为例

主题:小学生课程表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2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课程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程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课程学生论文范文

小学生课程表论文

目录

  1. 一、后现代教育观下的艺术教育
  2. (一)后现代教育观
  3. 1.倡导开放、公平与对话原则
  4. 2.多元化的视角
  5. 3.批评和反思共存
  6. (二)后现代教育观下的艺术教育
  7. 二、后现代视域下的《音乐欣赏》课程设计
  8. (一)针对学生特点,落实课程目标
  9. (二)采用“PBL”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
  10. (三)量化课程考核,科学管理课程
  11. (四)激发欣赏主体,开创课程特色
  12. 1.创设特定环境,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13. 2.结合学校管理,开创课程特色
  14. 三、自我反思与不足
  15. (一)自我先天不足
  16. (二)美的评判标准
  17. (三)教学环境营造
  18. 小学生课程表:角色动画训练免费课程学生练习讲评【走路】之二

辛 蕾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后现代教育观强调文化的多元性、知识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结构.《音乐欣赏》课程的设计应以激发欣赏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切实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注重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评判能力;并应量化课程考核评价,使课程管理科学化,呈现课程教学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课程特色.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设计;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12)09-0032-03

随着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颁布,全国各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工作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及不同学习习惯的普通高校学生,如何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支撑,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进行课程模式的根本性与创新性改革,是摆在每一位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尝试以后现代教育观对《音乐欣赏》课程进行以激发欣赏主体为本位的教学设计.

一、后现代教育观下的艺术教育

(一)后现代教育观

1.倡导开放、公平与对话原则

后现代教育观倡导教育要直接面向社会,回归自然和真实生活世界,重视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加强交流,充分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不再代表“权威”,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对话、交流与协商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营造出探究式的教育氛围.

2.多元化的视角

后现代教育观认为世界是多元化的,因此,认识事物、解释世界也应有多元视角和多元概念.要尊重多元文化价值,反对霸权意识、一个中心、一种文本、单一概念和固化结构.在教学中,强调不同地区、种族、文化、宗教、阶级、性别的学生都应受到平等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及个别差异性,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多元课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得以自我实现并适应未来的发展.

3.批评和反思共存

要打破权威,鼓励重新审视一直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点、学说、预设和前提,以自我构建的知识体系来评判社会现象、知识、观点学说,同时强调通过反省与自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观、世界观与价值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培养以建立自我意识、具有理性批判现实与价值判断能力为要务的学生;主张学校教育是要造就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应只限于知识教学,应更重视学生情感的陶冶和道德价值的建构;学生要有开阔的视野,更有自由表达态度、情绪和意向的能力.

(二)后现代教育观下的艺术教育

立足于“后现代”教育理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可以围绕着“三个培养”来做文章.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以音乐科目来说,可把音乐置于社会文化脉络中来探讨,使音乐教材内容呈现出传统与流行、大众化与小群体、多种族音乐格局并行的态势,让学生通过接触而后理解,并尊重和欣赏之.

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力.感受艺术的美,应以“体验”为首.如何“体验”?仍以音乐为例,要尽量营造一种音乐产生的情景氛围,学生置身其中,体验感受更为真实;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感受后以不同的声、形、体、态等种种形式予以评价,而不应拘泥于某项固定形式或文本.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思.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唤醒与提高,其知识构建会更牢固,而自我体验后的美学感受也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反思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极端后现代主义者的文化虚无现象.

考量后现代教育理念特征,结合普通高校学生特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计方案可从如下方法着手,以《音乐欣赏》课程为例.

二、后现代视域下的《音乐欣赏》课程设计

(一)针对学生特点,落实课程目标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遇到的诸如学生艺术修养水平参差不齐、艺术审美能力单一、盲目跟风追潮、抵制甚至否定传统艺术文化等问题,以后现代教育观点来

鉴于学习群体为非音乐专业学生,本课程的难点是自我审美标准的构建与音乐主题形象的把握.针对课程难点,本课程采取了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办法.一个中心,即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为中心.三个结合是:看,这都是精英们以一个特定切入点来评价后得到的单一结论,如进行多渠道的引导和培养,多视角的评价方式,落实课程目标会更为切实.

小学生课程表:角色动画训练免费课程学生练习讲评【走路】之二

(二)采用“PBL”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

基于此,《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大胆创新,引入“PBL”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追寻美的声音、美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所谓“PBL"教学法,即问题式学习,指教师设计问题和任务要求学生解答并完成,从而使学生学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理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程分为三个模块、两条线.三个模块是指课程内容分为音色特点辨析、四种主要声乐技巧及代表曲目、音乐欣赏基本原则.两条线分为感受体验线和基础知识线.感受体验线以感受体验不同形式的音乐美为核心,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论文范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协作的精神;基础知识线为课程问题的完成与美育赏析能力的提高服务,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进而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得以潜移默化,(其基本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PBL”教学法带动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掌握;课前布置作业与课内学习探讨相结合,将课内的课程学习延伸至课外,有效弥补课内学习时间和内容的不足,课堂内的交流与探讨让学生分享更多不同的音乐体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课程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课内的课程学习与课外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量化课程考核,科学管理课程

选用正确的教学评价方式,也能引导学生的最后学习成果.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第三方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三个方面.不论来自哪一方的评价,教师都应该意识到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评估,不应总是被看成学习的最后一个步骤.在某些情况下,评估能够促使学习者获取新知识,尝试进一步的领会、应用和分析.本课程的考核侧重测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构进行能力迁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掌握学生成长变化的丰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终对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等方面发展状况做出评定.其课程内容收集渠道包括:平时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学生对作品的分析、教师及他人对学生的评价等.(课程评价方式如表2所示)

(四)激发欣赏主体,开创课程特色

古人说“声无哀乐论”强调“人”在受到声音刺激时产生的主观应激感受,这种具有深刻哲理内涵的论断提醒当今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方法来引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受,而不拘于他们的具体行为表现.作为肩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重要责任之一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如下措施:

1.创设特定环境,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教师在建构课程框架时,可邀请学生共同参与,使课程内容呈现多元化态势.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调动所有课程参与者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使每一个性得以生长、表现的氛围,这里既包括创造属于音乐内容本身所特有的环境特征,也包括能充分激发和展示参与者个性特点的学习氛围.通过营造特定情境,构建学生的美学评价模式,最终刺激学习者的自我感受全面发展.

2.结合学校管理,开创课程特色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时,不仅要结合课程应掌握的学习内容,还要使课程与学校管理相结合.通过学校对学生社团、学生文化体娱活动的管理,加强教师指导,将更多不同的仿真音乐体验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亦能让多元化艺术得到更大层面普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举既有助于创建学校特色,推动学校管理,也切合了教育部颁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初衷.

三、自我反思与不足

后现代视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并不是完全排斥现代教育,而是对现代性的缺失予以批判和反思.由后现代的反省与思辨精神,本《音乐欣赏》课程在设计和实施中因主客观等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与遗憾,需要逐渐完善、调整与弥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自我先天不足

“后现代”理论系统庞杂、流派众多,学识有限,能力不足,导致很多知识理论无法吃透;在音乐专业上也存在修养不够深厚、视界不够宽广等主观因素,造成课程的架构与内容的设计难免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

(二)美的评判标准

如何把握美的评判标准,作品的好坏需不需要划分,如何划分?仅仅用“这是多元的文化、社会脉络不一样”等来解释,说得通吗?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应该属于美感教育课程,对美的评判标准缺失,必然偏离课程目标.因此,校正靶心,防止偏航,构建学生一定的美学基础,是教师需逐步完善的教学能力之一.

(三)教学环境营造

有因硬件投入或软件设备限制,预期的教学环境氛围无法实现;有因教师自身引导、推动力不足,导致学生积极参与性不高;还因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较弱,无法营造适度的学习氛围等因素,都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总结:本文关于课程学生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小学生课程表引用文献:

[1] 最新mba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mba课程论文标题如何定
[2] 容易写的标准课程论文题目 标准课程论文题目哪个好
[3]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题目大全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题目如何取
《后现代视域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计——《音乐欣赏》课程为例》word下载【免费】
小学生课程表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