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的特征应对——山西“等地震”事件为例

主题:谣言传播模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1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谣言传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谣言传播方面论文范文。

谣言传播论文范文

谣言传播模型论文

目录

  1. 一、新媒介传播环境下谣言传播的特征
  2. 1.易发性
  3. 3.范围广
  4. 二、怎样应对新媒介环境下谣言的传播
  5. 1.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
  6. 2.提高公众传播的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
  7. 3.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
  8. 4.提高政府快速应对谣言的能力
  9. 谣言传播模型:果壳网:粉碎谣言传播智趣

【摘 要】今年初发生的山西“等地震”事件,说明在网络和手机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易发性、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征,应对新媒介环境下谣言的传播,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提高公众传播的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政府快速应对谣言的能力.

【关键词】新媒介环境谣言“等地震”事件网络手机

2010年2月20日傍晚至21日凌晨,山西省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等十几个县市灯火通明,数百万市民顶着刺骨寒风,挤上街道、公园、广场,惊恐地等待地震的发生.这就是惊震中外的山西“等地震”事件.它造成数百万市民夜不归宿,游荡街头,甚至外逃他乡,陷入极度的焦虑和恐慌之中,给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它一度造成山西地震网和山西省及下面的地市地震局电话瘫痪,社会生活秩序混乱不堪,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这起事件的起因则是源于一条从网上撒播开来的谣言.

山西这次“等地震”事件,充分反映了在当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易发性、多渠道、快速及范围大的特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新媒介传播环境下谣言传播的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的进步,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第五媒体的新媒体——网络和手机在我国全面推广和迅速普及.至2009年底,我国网站已达323万个,IPv4地址达2-32亿个,网民达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28.9%.移动电话用户74738.4万户,普及率达56.3%,其中手机网民达2.33亿人.互联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名副其实的主导媒介,它们的推广与普及使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一个迥然有别于以往的新的媒介环境.这个媒介环境很大程度上由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特征所决定,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征.比如“网络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成为传播者,从而打破了过去由专业传播机构所垄断的相对封闭的媒介环境,从而使我国媒介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多样化和多元化.”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易发性

谣言,又称谣诼、谣传,是指“在人们之间私论文范文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案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与诠释.”传统媒介时代,由于有严格把关,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难有谣言滋生的土壤,而通过口舌造谣,不但传播速度和范围有限,而且由于人们面对面,容易让人识破,难度也较大.但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在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方便的同时,也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发布消息和言论,没有身份、年龄、职业、地区和行业的限制.”“而且传播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个网络接口,人们就可以上网传播;甚至可以无线上网、手机上网.参与传播的人数更是多得惊人.”加之,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政府对传播的监控难度加大”,“道德责任感对传播者约束的减弱.”‘骊手机,特别是手机短信传播同样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有的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借助网络或手机短信制造谣言来攻击政府或他人,制造事端;有的人心怀不满,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制造谣言来宣泄;有的人纯粹是无聊,在网络上或通过手机短信信口胡诌,无事生非,结果导致谣言满天飞.山西这次“等地震”事件,就是有人把道听途说的消息编成“将要发生地震”的谣言通过手机短信传播,以及有人为了提高网上点击率,有人“为了起哄”,有人“出于玩笑”在《百度贴吧》散布“将要发生地震”的谣言而引起的,它充分说明了新媒介环境下谣言的易发性. 2、速度快 在网络和手机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的速度远非传统媒介时代可比,可以说能够达到极致.网络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又有许多种,如个人网站、博客、论坛、即时通讯等等,手机传播除了口耳传播外,还有短信、视频、音频传播等.而手机和网络的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来传播,传播速度快;更重要的是,网络和手机还具有点对多,多对多传播的特点.据调查,在山西这次“等地震”事件中,2010年2月20日晚上,开始有地震谣言散播,网上也相应出现帖子.2月21日凌晨,电话、手机短信传播山西一些地区,在21日1点至7点发生地震的谣言,并在2个小时内传遍了整个山西省,甚至大半个中国.在网络和手机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3.范围广

在这次山西“等地震”事件中,地震谣言波及山西省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等十几个县市,甚至波及到与山西交界的河北邢台县、沙河市等地,引发当地数百万民众恐慌.在短时间内,谣言传播范围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传统媒介时代所无法法想像的.在传统媒介时代,谣言主要靠人际传播,传播渠道单一,传播速度慢,因此,传播范围和影响有限;而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和手机不但使谣言的传播渠道多样化,而且网络和手机传播要比人际传播快干倍万倍仿佛为谣言的传播安上了翅膀;加之,在我国,手机和网络已相当普及,普及率分别达56.3%和28.9%.从个人拥有率来说,是当前我国最大众化的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在网络和手机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范围空前扩大了,影响范围也空前扩大了.

二、怎样应对新媒介环境下谣言的传播

谣言传播危害极大,严重威胁国家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安定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据有关部门测算,一次大范围的地震谣言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应对谣言的传播是摆在政府和学界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根据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易发性、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积极应对谣言的传播.

1.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

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开放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特点,使网络成为新媒介环境下谣言滋生的最好土壤.山西警方对这次山西“等地震”事件的谣言来源展开调查,共查出五人参与制造地震谣言,其中一人是通过手机短信传播谣言,四人是通过在《百度贴吧》发帖传播谣言,这五人通过手机短信和在网上发帖导致从信源发出地山西北部的太原,到中部的晋中市,再到位于山西南部的长治市,整个山西都被“将要地震”的阴霾笼罩.因此,要从源头上消灭或遏制谣言的传播,政府有必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向,发现网上谣言,要及时进行分析,根据谣言性质不同及时采取不同对策,及时制止或及时澄清事实真相,甚至可以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屏蔽.对恶意散布谣言者,违反法律的,要依法进行惩处.

2.提高公众传播的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

提高公众传播的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就是要提高公众的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意识,合法地、负责地使用网络传播、手机传播,不造谣,不传谣.

由于手机与网络是近年来才普及的新媒介,许多手机和网络使用者尚没有树立正确的手机传播和网络传播观,加之,手机传播,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和个性化,“传播者感觉不到接收者对他的约束,也感觉不到现实社会交往中的*道德对他的约束”,“导致道德责任感对传播者约束的减弱”,一些手机传播者、网络传播者就把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抛到了九霄云外,任意编造谣言,传播谣言,结果给他人造成伤害,给社会造成损失.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公众进行传播道德教育,提高公众手机传播和网络传播的公共道德意识,使公众能够自觉地负责任地使用手机传播网络传播.

3.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

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公众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特别是辨别网络信息、手机信息真假的能力,能够识别手机、网络谣言,不信谣,不传谣.这次山西“等地震”事件中,数百万的群众被几名青年男子利用网络和手机短信发布几句类似恶作剧的谣言所唬住,居然半夜三更离家避震,夜不敢归宿,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也说明公众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有欠缺,而且许多人还常常把谣言当成重要信息主动进行第二次、多次再传播,结果造成谣言越传越远,越传越快,越传越盛.因此,加强公众的信息素养,提高公众的信息辨别能力对于遏制谣言的泛滥具有重要意义.

谣言传播模型:果壳网:粉碎谣言传播智趣

4.提高政府快速应对谣言的能力

这次山西“等地震”事件,也充分暴露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快速应对谣言能力的欠缺问题.地震谣言通过网络、手机、电话和口头飞速传播,在十多个县市不胫而走,迅速蔓延开来.然而,山西省各级政府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很多群众在选择听信谣言避难前,都曾通过电视、电话、网络等手段向论文范文核实有关地震方面的信息,没有得到结果.在无法获取权威信息的情况下,人们只好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念头,大半夜的跑出家门“等地震”.一直等到第二天,山西论文范文发布辟谣信息,才逐步稳定人心,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这次“等地震”事件充分暴露了地方政府对新媒介环境下的谣言传播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由手机和网络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易发性、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沿用过去传统媒介时代应对谣言的习惯思维,结果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根据谣言传播的新特点,政府必须提高应对谣言的快速反应能力,对谣言必须做到早发现,抢时间早辟谣,以最快速度澄清事实,遏制谣言的快速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政府除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还必须针对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多渠道、多方式澄清事实,“谣言止于真相”,只要政府应对快速、得当,谣言就会不攻自破,烟消云散.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076),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9A096)成果】

参考文献

①论文范文,《媒介新技术、新媒介环境与青少年社会化》(湘潭大学学报),2010(1)

②卡普费雷:《谣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8

③论文范文,网络时代的匿名传播*和跨文化传播*[J].,2007(2)

(作者:李丽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

责编:姚少宝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谣言传播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谣言传播模型引用文献:

[1] 热门传播与广播学位论文题目 传播与广播学位论文标题怎么定
[2] 传播与广播电大方向论文选题 传播与广播电大论文标题怎么定
[3] 传播与广播专科学论文题目 传播与广播专科论文题目哪个好
《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的特征应对——山西“等地震”事件为例》word下载【免费】
谣言传播模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