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中医是怎么理解瘟疫的

主题:中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5

简介:该文是关于中医和瘟疫相关论文怎么撰写跟中医类论文怎么撰写.

中医和瘟疫论文范文

中医论疫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有关“瘟疫”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已有“广役”的记载.

论及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有社会政治、地理环境、灾荒、交通等因素.隋唐以前,政治与军事因素所引发的传染病较多;隋唐之后,则以地理环境与交通发达、中外交流频繁,而导致疾病的传染较多.宋元以下,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心逐渐南移,因气候、地理环境差异,人们最先碰到以寄生虫为主的传染疾病,许多疾病也开始有了南北地域差异,这些因素都间接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之深化与变革.当然,古人无法知道细菌之存在,只能用各种“气”的侵袭,来描述病因.除了“热”之外,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都可能导致传染病.

伤寒

从古代医学宝典的描述中可知,中国人很早就对包括传染病在内的“热病”不断加深认识,例如:“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难经·五十八难》.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温病”概念仍囿于古代伤寒体系中,并未发展出独立的理法、方药.张仲景经历了汉末的一场大疫,其《伤寒论》自序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故自《伤寒论》问世后,“伤于寒”就成为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论述体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张仲景的医方是治疗“瘟疫”的主力.

温病

另一个解释瘟疫为何的系统,即吴有性的《温疫论》.从东汉末到明未经过一段不算短的年代,原《伤寒论》中治疗传染病的方药,已不敷使用,所以吴氏才另著《温疫论》来作为治疗热病学的新思考.

吴认为各种气,统称杂气,皆可能导致疫病,然而“疠气”(疫气)是其中最严重的病因.此说正式为瘟疫的身份定调,颠覆了过往独尊“伤于寒”的认知体系.然而,清代才是温病学说最发达的时代,吴的说法,只是开启一条和《伤寒论》不同的思考道路而已,并没有成为唯一的典范.他所谓不同于疫气的“杂气”说,被清代多数温病学者用六气概念衍伸出的“邪气”说取代.自此,温病体系变得更多元而复杂.

寒、温两派的藩篱

病人身上的征候成为治疗准则.综合来说,相兼而行的杂气不但是致病原因,它的属性也主导了身体感受的来源.是以中医时有症状相同之论,而少有病名相同之统一且固定的定义.

医史家谢利恒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中说:“《伤寒论》中无治温病之法固不可,若欲责汉代之人包治后世温热等万有不齐之病,亦未免太迁.”古书虽古,今病却千变万化,诚一针见血之论.但“伤于寒”的理论仍存在于治疗热病的体系中,并没有被冠上“不合时宜”而遭到遗忘.如吴瑭认为:“寒气”仍是一切外感热病发病的主因,以其藏伏于身体之内,到春天时被触动而发病,故“伤于寒”仍是感染热病的重要诱因.故多数温病学家仍尊崇仲景学说,寒、温两派的藩篱,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主张经方派的医家多认为寒、温两派之间的差异,不过是医者不明《伤寒论》的借口.如唐宗海就认为《伤寒论》是“万病之隐括”.他认为,“六经辨證”是仲景论病之大纲,《伤寒论》以经脉疾病为系统,来分类外感热病的症状与治疗体系,遂其能独立于“杂气”与“疫气”之外自成一格,此为“伤于寒”之系统还能得以延续治疗热病的临床学术价值之首要条件.所以到了近代,中医寒、温两大系统的论病方式,仍可以同时和西方的传染病学展开对话.

摘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读书”

总结:回顾述说,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中医和瘟疫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医相关中医和瘟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医引用文献:

[1] 中医专科论文选题范文 中医专科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比较好写的中医本科论文选题 中医本科论文题目如何取
[3] 优秀中医学术论文题目 中医学术论文标题怎样定
《中医是怎么理解瘟疫的》word下载【免费】
中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