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自考法律复习资料知识产权法,自考法律复习资料知识

主题:行政复议机关有哪些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7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行政机关行政复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行政机关行政复议方面论文范文。

行政机关行政复议论文范文

安徽省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培训

   学习大纲及复习资料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地方组织法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党的十八大报告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论文范文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 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第六条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九条 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第二章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十一条 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十二条 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二)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三)行业组织或者*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第十四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第十五条 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第十六条 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除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第十八条 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第十九条 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第二十条 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第三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第二十二条 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第二十五条 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第二十六条 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集中*.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八条 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所实施的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第一节 申请与受理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申请人可以委托*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三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节 审查与决定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第三十五条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论文范文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下列行政许可论文范文:

   (一)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

   (二)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

   (三)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论文范文.

   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可以在检验,检测,检疫合格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四十一条 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三节 期限

   第四十二条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行政许可采取统一*或者联合*,集中*的,*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三条 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论文范文,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第四十五条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节 听证

   第四十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四十七条 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论文范文.

   第四十八条 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五节 变更与延续

   第四十九条 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变更手续.

   第五十条 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六节 特别规定

   第五十一条 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本节有规定的,适用本节规定;本节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章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 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三条 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二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机关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具体程序,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行政机关按照招标,拍卖程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向中标人,买受人颁发行政许可论文范文.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规定,不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或者违反招标,拍卖程序,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四条 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三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赋予公民特定资格,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资格,资质的,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的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实施,公开举行.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但是,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论文范文材料.

   第五十五条 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四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的,应当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依法进行检验,检测,检疫,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不需要对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进一步技术分析即可认定设备,设施,产品,物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不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第五十六条 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五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十七条 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章 行政许可的论文范文

   第五十八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论文范文.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

   第五十九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论文范文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论文范文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论文范文.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条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第六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

   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

   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被许可人,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

   第六十二条 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验.对检验合格的,行政机关应当发给相应的证明文件.

   第六十三条 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六十四条 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

   第六十五条 个论文范文组织发现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有权向行政机关论文范文,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六十六条 被许可人未依法履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义务或者未依法履行利用公共资源义务的,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被许可人在规定期限内不改正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十七条 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稳定和论文范文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被许可人不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的,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义务.

   第六十八条 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行政机关应当督促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建立相应的自检制度.

   行政机关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并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第七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论文范文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规定设定的行政许可,有关机关应当责令设定该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第七十二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第七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四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七十五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论文范文;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论文范文的,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六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第七十七条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八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七十九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论文范文,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

   (二)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八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二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八十三条 本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制定机关应当依照本法规定予以清理;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四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五条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八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九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做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做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做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做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做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做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四条 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十六条 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论文范文机关行使.

   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 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二十二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第二十九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三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一节 简易程序

   第三十三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第三十四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论文范文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节 一般程序

   第三十六条 除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第三十七条 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论文范文.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八条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四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第三节 听证程序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论文范文.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

   (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第六章 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四十四条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第四十七条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四十八条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四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五十条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五十三条 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

   第五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第五十六条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法第四十六条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六十四条 本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论文范文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第三条 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采取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 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第六条 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第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二章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第九条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一条 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 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二条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二)划拨存款,汇款; (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第十三条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第十五条 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评价,并对不适当的行政强制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行政强制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强制的实施情况及存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行政机关行政复议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行政机关行政复议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行政复议机关有哪些引用文献:

[1] 新颖的机关行政管理论文题目 机关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机关行政管理参考文献外国 机关行政管理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机关行政管理论文提纲 机关行政管理论文提纲怎样写
《自考法律复习资料知识产权法,自考法律复习资料知识》word下载【免费】
行政复议机关有哪些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