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略青春心态在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产生的精神渊源

主题: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4

简介:关于青春左翼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青春左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青春左翼论文范文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论文

目录

  1.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内蒙方言实录 通辽 科尔沁左翼中旗 孙丽婉

王秀杰

【摘 要】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古老的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青春风貌,这一青春风貌与作家的创作论文范文联系在一起,使得“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出现了特有的青春心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渊源,本文就把这一文学现象放在历史的语境中作以梳理,指出“50-70年代”文学中的青春心态与“少年中国”运动、“五四”新文学、“左翼”文学的精神渊源.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内蒙方言实录 通辽 科尔沁左翼中旗 孙丽婉

【关键词】50-70年代文学;青春心态;少年中国;“五四”新文学;“左翼”文学

文学中的青春文化心态,主要是指文本精神内涵上的青春气韵和作家对时代情绪的论文范文描述与言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出的青春风貌与作家的青春论文范文融合在一起,使得“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的青春心态呈现出以下特质:新中国成立之初进化论时间观影响下青春主体生命意志的彰显,“百花时期”青年作家现代性追求中的成长渴望与焦虑,60年代初期青春书写在政治中迷失并逐渐呈现出成人化倾向,“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在文明沦丧中被异化而呈现出的荒诞与混沌的青春,以及下乡知青在现代性追求中被流放的苍凉与虚无的青春.这一青春心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中出现的,因而以往对“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的是把这种青春心态与新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就把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放在历史的语境中作以梳理,探求其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精神渊源.

世纪初:少年中国运动

20世纪初,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激越呐喊使几千年来以老年为本位的传统文化开始动摇,对“少年”、“幼者”的重视使中华文化在心态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青春”意识被从长期封建文化老年本位的历史尘埃里唤醒,“就一种文化概念来论,‘少年中国’运动实质上是指中国民族精神的青年化.这种文化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泛指‘五四’前后一切立足于民族新生、人格新生的文化运动,就其内容来说,‘少年中国’运动,是人们对当代青年人的一种期望,既是青年范围内的一场运动,又是对整个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呼唤”.

的确,《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创作的,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传统士人的身份使他在提出“少年”这一概念时并不是停留在个体生命形态的少年阶段,而是天然地与“中国”联系起来,具有了其宏阔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少年中国”中饱含着作者对崭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想象,也寄托着他对政治革命、民族变革的渴望,开拓了20世纪初中国现代青春想象的空间.“少年中国虽然是一种语言能指,其背后支撑的是现代化进程中关于国族的政治想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革命运动.”

如果说梁启超对“少年本位”的提倡只是从政治的角度构建新的国家政体的想象的话,那么随后出现的“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一批作家对青春的呼唤则极大地丰富了“青春”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成为20世纪青春文化和作家青春心态产生的不竭动力.

“五四”新文学:呼唤青春意识与彰显个人意志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伴随着一群青年学生在历史舞台上的亮相,“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青春时代.呼唤青春,以青春的力量来挽救民族的危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文化,青春具有了社会意义和广泛的象征意义.”

李大钊在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发表《青春》一文,“等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论文范文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陈论文范文在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这种对青年的召唤,青年自身的崛起使得青春既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思潮,回荡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之中.

在呼唤青春力量的同时,随着新文化运动前后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西方哲学思潮的传播,在倡导青春的“力”与“美”的同时,我们发现在更深层次的思想领域,提倡个人“意志”和“意力”的“唯意志论”倾向也在“五四”文学中悄然扎根,鲁迅在提倡个性解放、人的自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个体“意志”的推崇,他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说:“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他在讨论“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时说:“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风怒浪之间,恃意力以辟生路者也.”他把这种精神称之为“意力主义”.郭沫若在《天狗》中呐喊:“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同样表现出了一个论文范文洋溢的诗人在反叛与创造中对人的意志和力量的彰显.

“五四”文学中追求人格独立、意志自由的“唯意志论”倾向在当时以青年本位颠覆老年本位、促进人的觉醒和解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今天当我们走过了“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之后不得不反思,在中国知识分子个体人格不独立,长期依附于权势阶层,承担着兼济天下职责的文化体制之下,加之20世纪前半叶中国长期的政治斗争环境,这种“唯意志论”倾向发展到“十七年”,一方面使作品中出现了一个个有理想、有信念、立场坚定的革命和建设英雄形象,构建了“十七年文学”新人的人物画廊,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战斗的青春》中的许凤、李铁,《创业史》中的梁生宝,《艳阳天》中的肖长春等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青春文化品格,为文学呈上许多经典之作.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英雄人物在用生命意志打动读者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作品中去日常生活化的非理性因素的滋长,《欧阳海之歌》就是典型的例证.到了“论文范文文学”中,这种非理性的自由、意志甚至演变成为腐蚀人性的强权,使“文化大革命”中的青春蜕变为荒诞、混沌与苍凉的青春浩劫.文学的存在样式表现为在权势阶层支持下大行其道的“革命样板戏”、红卫兵诗歌、红卫兵戏剧、上山下乡知青创作的诗歌、群口词、快板以及后期的“地下写作”等复杂形态.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倡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来启蒙民众,改变社会落后黑暗的现实.50-70年代人们主张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的解放,继而在民族自由和解放的基础上获得人本身的自由.两种不同的方案,却交织着中国文人在个论文范文集体之间的双向追求.一方面,在长期的封建专制压抑和西方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化影响下,实现个体的自由是人们永不停息的追求;另一方面,传统儒家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使得知识分子不可能置民族与国家于不顾,因此在急剧的社会变革和反复的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的社会公共承担意识必然高度凸显,而呈现出明显的向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靠拢的倾向.

“左翼”文学:现实批判与激进浪漫

“左翼”作为一个文学和文化传统,具有庞杂丰富的精神内涵,“十七年文学”和“论文范文文学”从根本上讲是属于“左翼”传统的精神脉络的.关于“左翼”文学的研究,笔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左翼’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文学创作中所贯穿的实践品格、现实主义品格和现实战斗性等批判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作家对社会、对人生、对民族国家命运的独立思考,对理想的执著和对普通人生存命运的深切关注.”这是从“左翼”文学的现实性品格上来说的,“左翼”文学的这一精神直接影响了50-70年代的文学创作.

50-70年代文学中主要人物几乎都是社会底层农民、普通一线工人,如梁生宝、肖长春等人,作家平等的叙事姿态和叙事视角,让读者看不到知识分子在“底层”与“上层”对比中的精英立场和悲凉感受,平视的艺术效果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了关怀普世大众的公共关怀立场,作家自己也是普世大众的一员,他们给予主人公的是平视甚至仰视的人文关照,内心真实的态度取向是尊重、崇拜和敬仰,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出“十七年文学”之于拯救底层的精神价值.这一方面继承了“左翼”现实主义文学中呼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鲜明的阶级立场意识,对国家、民族和底层平民生存、发展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平等的姿态关注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生存的平民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其现实中的转向,“左翼”文学浸透着悲凉、无奈,对社会存在的不合理不公正现象充满爱憎的批判意识转换成了人民社会地位发生巨变之后的乐观、理想主义精神,激发社会底层人民顽强地生存、抗争下去的苦难意识转换成了以苦难为动力、以人民为主体开展阶级斗争、获取民族解放的激进精神.“左翼”文人那种以“理想主义的论文范文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将编辑室和监狱作为人生的归宿”的“殉道”精神,到了50-70年代,除了胡风等文艺理论家依然在以生命的意志努力践行之外,大多已经被激进政治所遮蔽,当然这种具有深厚思想和文化力量的“左翼”精神在“论文范文”青年的非理性中因缺失了人文性而导致“人学”意义的不断流失,最终也就由力量变成了灾难.

这种文化心态的悄然转向与“左翼”浪漫主义一脉的激进色彩有关.从20年代末兴起的“左翼”文化思潮,在浪漫主义派的牵引下产生了文化形态上的新变.它带有更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激进色彩,文学参与现实的论文范文更加强烈,文学逃离了思想的牵引而与社会发展变革的关系日渐密切.“与‘五四’相比,大革命时期的浪漫主义运动被政治化了,思想革命退至幕后或变异为政治思想的煽动.”蒋光慈等人的创作即是如此.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与“五四”时期依托西方文化,靠提倡个体现代性来启蒙民众不同,“左翼”文化传承的是中国传统的“济世”“载道”文化,它的出现并非外来的影响,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发、自觉地生长出来的,是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可以说,“左翼”青春文化是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也是它能够从产生之日起经过一系列发展演变最终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激进文化的重要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渊源,没有“五四”文学、“左翼”文学,何来“十七年文学”和“论文范文文学”?所以站在今天的时代语境和文化立场上,我们探寻这一社会主义特有的左翼青春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指出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它所蕴涵的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对于我们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都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为2010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WX003;200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GH-D58)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校:董方晓

总结:该文是关于青春左翼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内蒙古自考论文选题 内蒙古自考论文标题怎样定
[2] 内蒙古医学学论文选题 内蒙古医学论文题目怎么取
[3] 比较好写的青春文学论文题目 青春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略青春心态在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产生的精神渊源》word下载【免费】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