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初始条件分析和对策

主题:保险制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9

简介:该文是保险类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跟保险制度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保险论文范文

保险制度论文

目录

  1. 一 国内外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初始条件分析比较
  2. (一)国外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初始条件分析
  3. (二)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城市的初始条件分析
  4. 二 目前试点城市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5. (一)试点城市的成效分析
  6. (二)试点城市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7. 三 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对策探讨
  8. (一)明确长期照护服务的纳入范围
  9. (二)建立稳固多样的资金筹措方式
  10. (三)多元照护主体的联动与专业化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口高龄问题、失能问题呈正向比例随之上升.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旨在缓解失能人口对于家庭与社会的养老压力,同时也希望该制度成为应对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问题的重要制度.本文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于我国建立长期照护制度的青岛等15个试点城市进行分析.并试着以试点城市为例找出建立长期照护制度的初始条件中存在的共性,同时,分析试点城市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成效与遇到的问题,以符合初始条件作为基础,以试点城市的成效和困境作为依据,尝试提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初始条件;老龄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D922.1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4-0057-06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即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或是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照顾和护理服务.{1}通过对长期照护制度的界定,该制度旨在解决失能人群对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老年人是这一制度所关注的重中之重,面对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口失能问题逐年上升的现状,如何推动这一制度落地生根尤为重要.

2016年底对我国全国人口的0.873%抽样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为1.93亿,占抽样人口的16.7%.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26亿占抽样人口的11.55%.{2}根据同年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公布》结果显示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3}相较于2012年、2013年失能老年人3600万、3750万来说这一数据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根据现有数据分析,老年失能人口2050年将会达1亿以上.{4}老年人口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压力,为了避免“一家失能,全家失衡”的情况,长期照护保险的推出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5}

一 国内外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初始条件分析比较

(一)国外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初始条件分析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一保障性措施并非由我国率先提出,20世纪60年代已有国家已经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老龄化问题.{6}特别是OECD国家都先后出台了该项制度,并颁布长期照护制度的相关法律.回顾相关文献,各国建立长期照护制度时都有着相似的背景,即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增长,以及相应的社会压力不断加重等情况.根据埃斯平-安德森将OECD不同国家福利政策的分类为基准,本文分别选取注重市场原则的美国、“法团主义”类型的德国以及介于被东方文化所影响的福利国家日本,{7}进行分析它们就这一制度的初始社会情况.在收集资料时,对于是长期照护制度实行的当时社会条件进行梳理,从而对比美国、德国、日本这三个国家,探讨他们在推出这一制度的初始条件,具体详见(表1).

从表1分析数据可得,这三个国家都在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的困扰.从初始社会背景方面看这些国家都存在着三方面的特征:第一,老年人口数量多.不论是在美国、德国还是在日本这三个国家实行该制度时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均达到10%以上.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三个国家都超过了16%,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达到了六分之一的高负担水平.第二,社会经济基础较雄厚,虽然美国在数值上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但是数据都是来源于长期照护制度的初始时间,在1975年人均GDP 7820元已达到较高水平.第三,高城市化率,三个国家都超过了70%.城市化率意味着有更多人被纳入以劳动力为商品的工业体系当中,也意味着有更多人被纳入到了福利体系中.经过分析得出已经存在的老龄化给予社会一定的压力,较好的经济条件和福利体系的高包含度也为长期照护制度提供了可实行的理由.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建立长期照护制度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社会老龄化程度高与社会发展程度高”.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在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失能问题上有着自己的作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险其本身就有风险管控的意义,通过将更多的人纳入其中达到解决已有失能问题和对于失能压力的风险防范.按照“年龄越大失能发生率越高”{9}这一已有研究结果来看,似乎在讨论长期照护制度的初始条件中社会老龄化成为重要部分.其次作为一种保险制度,其本质是一种财务安排.国家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亦是如此,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保险的筹资,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发展基础之上,因为有了社会发展才能支撑起长期照护的政策实施.

(二)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城市的初始条件分析

借由上述逻辑与思路,探讨我国15个试点城市实施这项制度时的社会背景.我国长期照护制度首先在青岛市推行,之后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先后又有部分试点城市加入这一队伍当中.下文将会基于各试点城市推行该制度的时间进行长期照护制度的初始条件探析.具体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全国15个试点地区的初始条件与国外推行相同制度的国家相比,在社会背景的基本数据方面存在相似性.就全国15个试点地区的初始条件比较分析,得出以下共性特点:

1.社会老龄化显著

首先,15个试点城市当中60岁以上人口占总城市总人口的比率都超过了11%,按照一般衡量标准,这些城市都已步入老龄化,其中重庆市的老年人口总量更是突破了600万人.这都预示着,试点城市的老年人口所来了城市的医疗压力和抚养压力,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15%.{11}长期照护制度的优点就在于不论是在医疗还是在抚养,可以相应地降低老年人口所造成的压力.{12}就这一单方面原因就产生了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需求.

2.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作为一種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就意味着需有强力支持来支撑其长起实行.从人均GDP来看在14个(除去难以分析的新疆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已经有四个城市达到了6位数.其次,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来看,试点城市均达到了20000元以上,其中上海、苏州、广州以及宁波这些城市更是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再次,试点城市城市化率均高过47%,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口被纳入城市发展经常当中,而更多的老年人口也会使得城市运转负荷增大.最后,从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来说,试点城市已经构成了稳定的支持体系.根据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来看,医保参保率在逐年上升,覆盖较广的城镇人口与逐年提高的参保率的医疗保险,已经为福利保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旨在为解决和预防失能问题带来的压力,在城市良好的福利保障系统基础之上实行,也是对于这种福利性的保险制度的一种保障.因此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福利基础为试点城市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较高的城市化率使得长期照护制度的需求被进一步加大.

3.医疗资源紧张

最后落地在医疗条件方面,长期照护制度的推行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缓解当地的医疗压力,希望可以通过此制度缓解当地占用医疗资源的只需要长期照护的非治疗型人员.在15个城市中就医院和卫生院(某些地區为社区医院)都超过百家.所以综合来看医疗机构的数量其实并不少,同时医疗床位也均过万.虽然各试点城市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床位都在逐年上升,但是在对比当地老年人口数量来看,医疗资源体现出难与之匹配的尴尬情况,因此不得不将医院资源高效利用.所以,长期照护制度所提出的“居家、社区、医院”三者共同作用的方式确是必须之势.

二 目前试点城市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一)试点城市的成效分析

国家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为了缓解失能和老龄化的压力,而试点城市的村在也是为了在摸索中找到一条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道路.从最早开始尝试的青岛市到现已有七年的时间,后续的试点城市也在积极稳固推进这一制度的进程.若要让试点城市产生“星火燎原”的效果,还有必要去分析试点城市的实施成效.

1.基本纳入城市职工人群

试点城市中,15个试点城市都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所颁布的《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保障了职工人群的全部覆盖.同时试点城市还在纳入人群范围中包含了参保城镇医疗保险人群.截至2017年根据人社部统计我国参加长期照护制度已经超过4400万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处于上升状态.{13}侧看纳入人数,体现出了长期照护保险初具成效.

2.资金筹措渠道稳定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其保险性质就决定了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流入来确保这一制度的平稳运行.试点城市已经基本探索出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基本上包含了三方面主要来源,即医疗保险(职工+居民)划转,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是故,医疗保险作为基础保障来源,政府财政补助作为保证扩充,以及个人缴费作为灵活补全.这样的模式下所带来的是试行阶段的资金来源稳定.

3.引入社会力量拉动就业

这一制度的实施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要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建设护理服务人员队伍,鼓励更多人员到长期照护领域创业就业.现在,上饶、荆门、齐齐哈尔、石河子、成都五地,已经探索出与商业保险参与合作承办的模式,根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该项制度已经引入社会资本70余亿元,并且伴随着人群广泛纳入,更多护理服务的享用,促成了直接拉动就业4万多人.这一制度的减轻长期势能压力,提升人民生活和谐幸福优势得以体现.

(二)试点城市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照护纳入评级有待细化

纳入评级作为这一保险制度的第一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对于纳入实现了初步的覆盖,但是对于在纳入之初的评级工作还有待加强.试点城市基本上按照覆盖后依照参保时长、生活自理能力、和医院开具证明等方式进行确定.如成都市,在纳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已经处于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当中(社保和医疗保险保证符合时限要求),后根据日常活动能力评级来分析失能等级,其中主要依靠平时的能力以及不能自理时长来(6个月以上)确定.{14}

因此在评级过程中要区分出是能等级还需要更加明却的细则,大多数城市在评级中多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作为评价依据,巴氏量表确实能客观体现出失能的等级,但是这种单一指标未能安全考虑到失能情况的衰弱和衰减评定,为能考虑到失能人员所面对的处境(家庭支持、社区参与能力等).{15}所以易造成长期护理与医护护理的评定范围模糊,也会造成长期照护护理与医疗护理的边界模糊.

2.医疗保险筹措压力加重

虽然,已经有部分城市探索出社会力量加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模式,但是多地实行的资金筹措模式多为医疗保险作为资金的盘活,这无疑就造成了医疗保险的压力加剧.如重庆市每人每年缴纳150元其中医保基金就要分担60元压力,在转移支付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再从医疗保险中划转部分资金更加剧医疗保险的压力.

3.服务力量联动与专业建设不足

在服务主体方面,在长期照护制度的推出之后没有协同已经存在的养老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形成服务联动.按照对于需要照护人员的评定等级,针对中轻度的失能人员,日间照料中心可以给予更加灵活和更加便捷的照护服务.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床位和服务支持能够缓解医院对失能失智人员的护理压力.而现在这些服务并没有联动构成整体形成合力.

在专业让人才建设方面的缺口急需加强.反观国外,在长期照护推行时,相应专业服务人员已经起步,构成了开始即服务的状态.如美国、德国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修读专业课程,或是参加满继续教育课程方能取得从业资格.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出台《照护服务技术操作流程手册》但是手册内容仅仅包含基本规范,以此作为要求行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准则,不能够完全代替专业能力建设,还需要形成一套类学科的体系,来指引专业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升以及专业队伍建设.

三 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对策探讨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推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需求为主和经济支撑”.需求为主,是从老年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方面来说,同时医疗资源相对于人口来说不能与现有情况相匹配,其实已经产生了建立长期照护制度的需求.

并非所有的有需求的城市都要建立这个能够护民惠民的制度.由于老年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加上现在有的资金筹措方式,现行模式都将会给当地的政府支出和医疗保障系统带来沉重的压力.因为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支撑,如果在其中任何一个支撑缺失,都将会使整个长期照护制度陷入停滞状态.结合上述试点城市出现的问题,下文就讲针对这一保险制度如何扩大推行做出探讨,以其作为一种保险,首先应该考虑受益人是谁、其次资金从哪里来、只有明晰这些方面问题,才能保障长期照护制度长期稳定运转.

(一)明确长期照护服务的纳入范围

首先,覆盖群体明确.分析试点城市,都是先从拥有城镇医疗保险群体进行全覆盖,稳中求进.在未来推行城市也可以利用此,资金方面通过医疗保险划转可以给予长期照护制度资金支持.可以在资金稳定运转一段时间以后,再适当放宽覆盖范围.

其次,在保障覆盖群体有支出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使用多元量表分析,综合考量纳入群体失能状态.考量方式可以选择现有量表作为支持之后多方面考量纳入人群的社会支持力量、家庭支持力量、社会参与的能力,多方面评估,充分明晰纳入人群的实际情况,保证资源利用效率高.

(二)建立稳固多样的资金筹措方式

不论是通过国外已经实行该制度多年的国家,还是通过我国的试点城市.从资金筹措方式和缴费细则来说,大致可以得出,若要选择一个适应长期需求的,能够提供稳定保障的资金筹措体系来保证长期照护制度的顺利推行,则应该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加社会保障,同时可以兼顾一定数量的企业缴费和商业保险加入其中的制度.

就稳定性而言,政府和社会保障体系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这样的政府全资式的筹措方式将会给政府带来较大的压力,将会造成更多的转移支付和代际支付,从而走上了造成OECD福利国家“高福利、高风险”困境的老路.就我国的人口基数来看,以此方式会造成极大的财政压力.若选择低政府高企业或商业的路径,则极易走向市场化的体系.将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易产生贫富差距下社会保障公平属性动摇,置基本保障体系于危险之地.所以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推行“政府+医保+单位/商业保险”的制度似乎在保证了稳定性基础前提,也减轻了该制度带来的压力,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支持体系.

(三)多元照护主体的联动与专业化发展

在服务联动方面,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顶层制度设计,为达至更好地解决失能以及缓解老龄化压力问题的目标,需要在具体落地实施过程中形成政策与在地的服务联动.首先,政府作为失能评级的量夺方,根据失能程度、家庭能力、社会关系以及被照护者意向等方面的因素对需要长期照护者评定等级,并区分治疗型失能与非治疗型失能.其次,根据失能等级分类,非治疗型照护者被合理分流到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及其他社区照料机构当中,这一过程构成照护主体联动,并且缓解医疗资源压力,激活社会力量参与长期照护服务的队伍当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時,亦可在此拉动就业.

在建设专业力量方面,进一步细化《照护服务技术操作流程手册》,明确照护理念价值观,提供专业照护方法支持,细化具体照护服务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没有相关学科支持、服务先行的情况下,快速的提升照护者服务能力.同时为了应对失能率的持续上升,保证长期照护制度可持续的福利人民,应积极推进长期照护从业资格认定,在拥有相关专业资格人员从业情况下,照护机构才能做到专业能力的基本保证.这需要一段过程,但是只有规范行业才保证服务专业有效,才能做到照护压力的缓解,才能使得长期照护制度稳定且精准有效的利国利民.

随着越来越多的试点城市的探索,长期照护制度全面推行是一个必然结果.如果能够在满足初始条件后,总结试点城市不足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系统的稳定推进发展更有其必要.长期照护制度能够提升社会和谐程度、社会稳定程度.但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问题是复杂性的,其效果是长期性的,若要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还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同时,要真正构建社会共济性的社会筹资方式还需要未来的更多的学者探讨研究.

——————————

注 释:

{1}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

{2}数据来源:2017统计年鉴,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等于C01.

{3}数据来源: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公布,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2/177118.html.

{4}党俊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18-06/20/content _5299811.htm.

{6}曹艳春,王建云.老年长期照护研究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13,(03):56-65.

{7}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所分析数据均选取制度颁布初始年份,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https://www.who.int/gho/countries/en/.

{9}吴敏、李志宏、景跃军、荆涛等学者在其研究中都证明了这一点.

{1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gz/,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1}数据来源: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公布,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2/177118.html.

{12}裴晓梅.长期照护社会保险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推展[J].上海城市管理,2010,(05):26-31.

{13}数据来源:国家人社部,http://www.mohrss.gov.cn/yiliaobxs//201805/t20180502_293342.html.

{14}解静.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以“成都模式”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35):90-91.

{15}陈诚诚.老年人长期照护等级评估工具发展综述[J].中国医疗保险,2017,(04):8-11.

(責任编辑 徐阳)

Analysis of Initial Condi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LIU Jin-hao1, WANG Hai-ling2, BAI jie2

(1.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hot,010020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uhot 010020, China)

Abstract: As China's population ageing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disability are increasing in propor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Long-term Care) aims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the family and society for the disabled to support the elderly. At the same time, it hopes that this system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system to deal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is http://127.1.1.1:801/xdl.php?url等于http://gzslib.vip.qikan.com/Text/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o analyze 15 pilot cities such as Qingdao, which has established a long-term care system in China.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commonalities in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care system by taking the pilot cities as an example.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n the pilot cities. Based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dilemma of the trial, try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n the country.

Keywords: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ystem; Initial Conditions; Aging Society

总结:此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关于保险制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保险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保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保险制度引用文献:

[1] 新颖的保险制度论文选题 保险制度论文标题如何定
[2] 医疗保险制度方向论文题目 医疗保险制度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热门保险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保险制度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初始条件分析和对策》word下载【免费】
保险制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