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清代喀尔喀蒙古的朝觐和其中的经济关系

主题:关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8

简介:该文是喀尔喀蒙古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跟关系类论文范文素材.

喀尔喀蒙古论文范文

摘 要:清代对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实施的朝觐制度是满蒙历史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措施.喀尔喀蒙古王公对清朝的朝觐中,体现了清廷的权力,也满足了朝觐者物资需求,在朝觐中有着突出的在物资交换前提下对清朝进贡的内涵及历史意义.主要分析清朝对漠北蒙古的朝觐制度,研究了朝觐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

关键词:清朝;漠北喀尔喀;朝觐经济关系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2-0033-03

关于清朝的朝觐制度方面有张双智的《清代朝觐制度研究》,“清朝外藩体制内的朝觐年班与朝贡制度”,红霞的《清代喀尔喀蒙古朝觐制度研究》等研究成果.对清代漠北喀尔喀蒙古朝觐制度的研究中,该论文着重揭示何为喀尔喀蒙古与清王朝的朝觐纳贡关系,何为他们之间朝贡的真正目的等问题.

清朝满族统治者统一各蒙古的过程中,根据蒙古地区的经济政治特点,在充分总结吸取历代王朝统治北方游牧民族成败教训和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经济待遇有关的朝觐制度.朝觐制度是清朝治理漠北喀尔喀蒙古地区的重要手段之一.清朝通过朝觐制度,让漠北王公享受到了经济上的优惠政策,同时笼络漠北封建统治者,达到不设边防的情况下统一漠北蒙古的政治目的.漠北喀尔喀蒙古西与准噶尔接界,南至漠南蒙古界,北邻接俄罗斯界.这样偏离于清朝,又有非常关键的政治军事地位的特殊地理位置,不得不让清朝实施特殊的朝觐政治政策.在清朝边疆治理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清政府本着“恩威并施”和“厚往薄来”的政治政策,制定了喀尔喀蒙古王公的朝觐制度.这一制度对怀柔喀尔喀蒙古王公,巩固北部边疆,稳定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崇德元年(1636年6月)皇太极下令设置专管蒙古事物的蒙古衙門,1636年改为理藩院,成为管理蒙古等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1643年颁发《蒙古律例》,1657年(顺治四年)增减定律,1667(康熙六年)行文蒙古王公、贝勒等,撤回所颁律书,并加入增损条例以外颁发.随着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原有的律例条文大多已经不太适合当初的实际状况.1811年(嘉庆六年)理藩院对有关蒙古的律例进行了清理,并修例,历时三年变成《理藩院则例》(713条),道光、光绪年间又先后四次修订.从以上足以充分证明,随着各类条文制度的完善,对蒙古实施的措施政策更加制度化.下面主要依据张荣铮、刘勇强整理的《钦定理藩部则例》分析其清代漠北喀尔喀蒙古朝觐制度和政策.

清朝统治喀尔喀蒙古,首先对漠北蒙古高层贵族实施什么样的政策、制度尤为关键.清朝统治者对漠北蒙古三大封建主代表实施了特殊性质的朝觐制度.清朝喀尔喀九白贡制有“喀尔喀图什业图汗、车臣汗、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每年均准贡九白.用白驼一只,白马八匹.此外蒙古王、公不得擅进九白”.?譹?訛清朝统一各蒙古过程中,满足蒙古统治阶层的经济需求是笼络蒙古王公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清朝根据喀尔喀汗、王公不同层次,分类所朝觐的时间、内容等规定,这也是该制度更加完善化的具体表现.虽然漠北其他蒙古王公不得擅进九白之贡,但这并不意味着禁止其他王公的朝觐活动,年班来京朝觐定限为“年班来京之内、扎萨克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额驸等,定于每年十二月十五日以后,二十五日一钱到齐”.?譺?訛

在朝觐的过程中,喀尔喀封建上层来朝进贡一些牛、马等,其后清廷回赏一些同等或者更高价值的物资,而且这形式逐渐形成了规章制度.清初对朝觐的喀尔喀蒙古王公的赏赐标准非常明确,“喀尔喀头、二、三四等台吉,并协理台吉本身,每日给银八钱二分,米一升五合.应随带跟役二名,每日各给银五分,米五合.每日共和银九钱二分,米二升五合,栓马一匹,入馆马六匹.回程路费不计程途远近及本身随带人等其给银七钱五分,米三斗七升五合”.?譻?訛所以清代漠北喀尔喀蒙古的朝觐,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为了表示归属关系的朝拜,而且背后涉及很重要的经济关系——双方的物资交换过程,而且这种交换是必须进行的.

清朝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蒙古地区,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逐渐构成了一个财政管理制度网,这样的规度,一直被清朝有效地实施着,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清政府时刻重视蒙古地区客观变化,因地而立策,适时修律,保证了政治经济联合朝觐政策在各蒙古地区的实施,这对于保证清朝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年中进汤羊等物来京之台吉、塔布囊本身,每日给银七钱二分,米三升.应随带跟役二名,每日各给银五分,米一升.每日共和银八钱二分,米五升,栓马一匹.若收贡物,回程路费给银七钱五分,米照住京原额,均按路程定限算给.不收贡物者无路费”.?譼?訛台吉进汤羊折赏布匹“各旗台吉等贡进汤羊,每收羊一只,赏给布四匹.每年由内库预领毛青布二千匹.存贮部库.俟台吉等所进汤羊,由茶膳房选收后,将所收羊只数目移咨到部,由部核对数目相符,于支放盘费时照例赏给布匹.年终将赏过布匹数目汇奏核销,并移咨内务府与过羊只数核对”.?譽?訛大婚典礼,蒙古王、公等分别来京庆贺“凡内、外扎萨克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恭遇皇上大婚典礼,在御前乾清门行走之蒙古王、公等应令来京朝贺,其外边行走之蒙古王、公及闲散台吉、额驸等可否来京,届时由部请旨”.?譾?訛

清朝非常重视漠北蒙古地区封建上层的经济优惠政策,并取得了超过历代的成果,绝非偶然.清廷统治者对蒙古的政治经济相结合政策也经过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蒙古王公的经济待遇规定更为具体.清朝天聪、顺治,康熙至嘉庆之后的诸清朝皇帝都重视蒙古族经济制度工作,特别是漠北喀尔喀蒙古的一些政策.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开始,他们重视总结历代统治者们的经验,确立实施了因地制宜、修律的立法原则,为民族政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为清朝统治蒙古地区的建立完善的制度奠定了基础.随着对漠北蒙古的统治,清朝对喀尔喀统治阶层的朝觐更加系统化,“喀尔喀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在御前乾清门行走者,定为二班,轮班来京当差”.?譿?訛蒙古王公的年班制度是清朝对于蒙古王公贵族及其上层人士制定的每逢年节来京朝见皇帝的一种朝觐制度.

漠北蒙古朝觐礼仪的成熟是清廷加强对喀尔喀王公统治的一种表现.年班王、公、台吉等跪安站班们“年班来京朝觐之内、外扎萨克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到京报部代奏恭请圣安后,恭遇皇上临辛各处,经由何门奏蒙古事侍卫带领该王、公、台吉等,在门外祗跪瞻觐.其已瞻觐者恭遇皇上临辛各处,等”.?讀?訛“喀尔喀之闲散额驸人数无多,毋庸另设一班,入于喀尔喀王、公等年班内,轮班来京”.?讁?訛清朝前期,朝觐制度基本稳定的发展,形成了系统的清廷与蒙古族来往关系的不可缺少朝觐制度,但到咸丰年间,由于战争频发,国库空虚等原因引起,清廷对前来朝觐的各蒙古王公的经费、待遇等加以限制,并“年班”常被中断.从咸丰三年(1853)起,清政府停止了“年班”,而“围班”则早在道光年间已基本停止了.蒙古王公的年班制度,对促进蒙古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例如加速蒙古王公的腐败,加重了旗内属民的经济负担和困难,对蒙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作用.

研究满族统治者与蒙古的关系,早期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满族的联系值得一提.如天命六(1622)年五月二十一日“喀尔喀蒙古贝勒卓里克图属下之五男三女一子携马十三匹来归.囊努克贝勒之属下四十户,率子女携牧群来归.又有三十户驱牧群自古尔部什贝勒处来归”.?輥?輮?訛這样的喀尔喀部属携众来满族属地或附近的现象频繁出现.上述投靠现象值得深思,它属于所说的政治上的归属关系还是游牧民族的常规的游牧生活.游牧社会“投靠”其他部落或国家,自由程度比较高,就像他们从原来的游牧国(部落)随时脱离似的.这样的自由随时“脱离”和“投靠”与农耕地区的“投靠”归属关系不一样,这主要与他们经营的经济方式和居住特点所决定.农耕地区的经济来源一般是耕地,农民如果离开所属土地,很难在别处找到经济来源的基础条件——土地.而且居住方式也是固定的,如果离开原来的土地,也意味着离开了固定住处“土房”.游牧社会的经济来源基本条件草牧场的对象牲畜是活动性比较大,经营畜牧牧民居住的“蒙古包”也可以随时移动.这是游牧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独特特点.所以把他们的“脱离”和“投靠(归属)”现象也不是固定的,今天的“脱离”有可能接着发生明天的“投靠”.他们被统治阶层约束的范围特别窄,随时可以自由的“活动”.有些学者认为他们的这样短暂的“投靠”定为已经归属对方的政治管辖内.其实对于一个游牧民族的政治上的归属关系,应该看他们的比较长时间内对某地区的统治阶层管辖——形成相对固定的草牧场经营权和对该统治者的崇拜地位为标准点.例如: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格图的属民应有了“属于”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草牧场经营权(某一个草牧场是属于哪个部的哪个旗民的).并作为统治阶级,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广大牧民当中有了精神上的崇拜地位,他的一些法令制度,能约束这些草牧场经营者.所以天命时期小规模的、“暂时”性的、相对自由的“投靠”活动很难论定他们已经归附满族管辖.

在外藩蒙古形成的过程中,以皇太极为首的满洲统治者对喀尔喀蒙古王公封建上层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待遇政策,以维护清朝和各蒙古的联系,确认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制止漠南蒙古诸部之间的纷争,促进蒙古各部政治制度与经济联系关系巩固与加强,这对清朝的统一与蒙古各部的新统治秩序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所谓的“朝觐”都定论为表示归属关系的话,恐怕这种观点很难成立.例如漠北喀尔喀蒙古对清朝的朝觐,有时候明显突出双方的物资交换过程和目的.如果其中任何一方不具备物资提供条件,那这样的朝觐很难延续下去.所以这样物资交换为主要目的朝觐可以根据历史条件和背景来分别出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根据《钦定理藩部则例》这一清朝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充分借鉴、吸收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观点,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结合经济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对清代治理喀尔喀蒙古的经济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论述了有清一代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治理喀尔喀蒙古所采取的民族经济政策及政治目的.

注 释:

张荣铮,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部则例[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175.166.152.153.176.167.169. 166.170.

博杰.满文老档[M].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203.

(责任编辑 孙国军)

总结:评论:本文是关于喀尔喀蒙古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系相关喀尔喀蒙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关系引用文献:

[1] 最新医患关系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医患关系学位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最新医患关系学士论文选题参考 医患关系学士论文题目怎样取
[3] 热门医患关系专科论文题目 医患关系专科论文题目哪个好
《清代喀尔喀蒙古的朝觐和其中的经济关系》word下载【免费】
关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