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新经济论文摘要怎么写 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新经济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2

新经济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理解新经济地理学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区域空间研究: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歧与交融
  3. 第三篇新经济论文摘要: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
  4. 第四篇新经济论文摘要模板: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分层区位选择研究
  5. 第五篇新经济论文摘要怎么写:新经济时代从“以票控税”到“信息管税”的转向——由B2T税收征管问题引发的思考
  6. 第六篇摘要范文: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
  7. 第七篇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
  8. 第八篇新经济论文摘要格式:微观主体异质性行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兼评《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
  9. 第九篇新经济论文摘要:“空间”的崛起及其对新经济地理学发展方向的影响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100篇】免费优秀与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相关的资料,为新经济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论文摘要:理解新经济地理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地理学.然而由于两学科在研究传统和学科分析框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在研究思维、方法和内容等众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三部分,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观察、实地调查、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与理论提升四部分.正是这种学科研究传统和分析框架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分异,同时也成为理解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本文回顾了对新经济地理学争论的两个焦点,从学科的分析框架出发对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提假设、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互相借鉴和融合对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72510.html

第二篇摘要范文:区域空间研究: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歧与交融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第三篇新经济论文摘要: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

克鲁格曼在借鉴经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世界贸易、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改造并创新了传统区位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套新的空间区位理论—称之为新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以在该领域及此前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方面的贡献,获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在新形势下取得的新成果,解决了许多传统区位理论未能解决的难题,而且使经典区位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被认为与地理界所研究的经济地理学关系不大,未引起地理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克鲁格曼所研究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内涵、研究意义及其与传统区位论的关系等方面,重新解读和审视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该理论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研究和制订区域科学发展路线图提供参考.

第四篇新经济论文摘要模板: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分层区位选择研究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本文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模拟《财富》世界500强中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并不是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采用",中心-*",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市场需求、劳动市场、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集聚效应都呈现出经济地理特征.因此,处于经济",*",的中、西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何正确利用区域和省级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合理和有效引进优质外资,并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篇新经济论文摘要怎么写:新经济时代从“以票控税”到“信息管税”的转向——由B2T税收征管问题引发的思考

从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及网络化对征纳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重要影响看,网络团购存在征税凭证缺少、对象缺失、正当性缺乏等弊端.",以票控税",在新经济时代实施的瓶颈在于交易主体的多元化、法律关系的复杂化、交易技术的信息化等因素加剧了征纳信息的不对称,业已超出其能力边界,亟待引入新的征管方式.",信息管税",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涉税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及使用的征管方式,在坚持",以票控税",的前提下,强调对资金流和支付平台的监控,重视涉税信息第三方平台和涉税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能较好地消解新经济时代征纳信息不对称现象,为解决网络团购中税收征管难题指明了出路,也为新经济时代税收征管方式的转向提供了进路.

第六篇摘要范文: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

本文在马歇尔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下建立理论模型、构建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外部性指标,探讨了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结果显示,供给的空间外部性作用范围为100公里,而需求外部性作用范围可遍及全国.除空间专业技能人才密度的参数估计不显著外,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可得性、区际研发溢出与市场需求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主要通过影响空间外部性作用于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具体地,地方保护主义显著降低了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人际沟通的技术溢出的作用,而未对最终商品市场、区际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市场潜力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国内与国际市场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互补性.

第七篇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

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再次关注.本文在介绍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前沿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融合潜力.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全面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完善模型,试图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尽管经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同于经济学家,但是,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够揭示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可以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思路.在涉及政策方面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模型的假设严重偏离现实,因此其政策推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同时,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案例研究非常具体而全面,但是案例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得到一般化的结论.在两者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的情况下,鼓励两者的交流和合作必然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的深入,并且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

第八篇新经济论文摘要格式:微观主体异质性行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兼评《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

1990年初,Krugman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规模报酬和经济地理》,由此开辟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表明:由于无法放弃规模报酬不变范式,主流经济学中长期缺乏空间维度.新经济地理学在",冰山运输成本、规模报酬递增以及不完全竞争",框架下研究空间问题,而空间经济学则包括经济学中所有涉及空间问题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在近二十余年内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目前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税收、补贴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学科发展处于中期.从新经济地理的最新研究发展来看,融入消费者异质性产品、移民以及储蓄等偏好和融入企业异质性的",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行为",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整体而言,国内现有新经济地理的边际贡献不足,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九篇新经济论文摘要:“空间”的崛起及其对新经济地理学发展方向的影响

",空间",研究热潮和新经济地理学兴起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学和经济地理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从1826年杜能的开创性研究开始,关于空间问题的研究先后出现了区位理论、聚集经济理论、空间竞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现代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六大流派,其中,新经济地理学通过引入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理论提升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空间分析水平,成功地将空间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体系.尽管新经济地理学具有深厚的区位理论思想渊源和经济学的方法基础,且为分析经济地理问题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但学界仍然对其模型化分析方法、时空处理方式、冰山成本、理论应用价值等提出了批评.鉴于此,未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应该在坚持演绎法和跨学科交流、增强研究的应用性和时代性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第十篇摘要范文: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经济资源的集聚是一个长期存在并在许多地区不断强化的经济现象.从南北经济二分法的中心-*结构,到欧洲、东亚等引领全球经济的产业带的形成,再到纽约、*等世界瞩目的国际化中心城市群的出现,以及中国东中西部显著的集聚差异,可以说,经济集聚支配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地图.经济资源在不同层面地理空间的集聚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传统和公认的集聚影响因素,发挥了特有的作用.但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往往在忽视空间特征的环境中研究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现实中不断强化的经济集聚趋势与传统理论分析中的一般均衡结论冲突不断.新经济地理理论将空间要素引入经济学均衡分析,开拓了经济学研究的新纪元.但是,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对交通基础设施在冰山成本构成与融化机制的理论分析,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不充分.明确经济集聚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特征,对于丰富和扩展新经济地理理论,加强新经济地理理论与以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联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经济文章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3000字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新经济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实践中,中国当前大量存在地区经济差异与不均衡,经济资源在区域间的集聚趋势也不断强化,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其不利影响日渐明显.从理论层面了解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机制、发展趋势及交通基础设施在其中施加的影响,方能找到实践中科学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对策,真正切实践行*十八大所要求的“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目标,对于中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为此,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采用线性自由企业家模型等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前沿模型,结合交通基础设施特征进行理论扩展分析,得出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的长期均衡解析解.并结合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门限面板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力求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的基本理论,对中国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调控经济资源区域分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文共6章,除第一章绪论外,第2,3章是对理论文献的整理和新经济地理数理模型构建,作为文章实证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第4,5章是针对理论分析结论的实证研究;第6章是论文研究结论的总结及对中国现实的政策取向建议.具体作为文章主要内容的第3-6章分别是:

第3章,基于线性自由企业家模型的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本章在对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理论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变量考察的不足以及模型非线性化导致的研究结论分析障碍,构建了包含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线性自由企业家模型,在对其进行短期和长期均衡的数理推导中,进一步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研究结论认为,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本地经济资源分布和经济集聚的重要因素,对经济集聚存在溢出效应和门限效应等,并提出了对应需要细化实证的问题.

第4章,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本章将溢出效应分解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性溢出效应和通过本地集聚状态产生的相关性溢出效应,进而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相关行业微观数据,使用空间滞后面板和空间杜宾面板等空间计量模型对两种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兼有直接性溢出和相关性溢出效应,相关性溢出效应要强于直接性溢出效应.本地区不同类别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高等级公路对经济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铁路和二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集聚的影响不显著;低等级公路对经济集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第5章,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门限效应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结合理论模型结论以及中国现实状况,对由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集聚变量所具有的非线性特征进行考察,进而使用门限面板模型,对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门限效应,在不同区制范围内作用程度不一,呈倒U型趋势扩展;在对不同地区的考察发现,就绝对影响力来看,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影响力始终强于其他地区,但呈现逐步减弱趋势,而与之相反,中、西部地区在门限变量所分不同区制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呈现明显增强的趋势.从门限值个数及其显著性所体现的集聚影响波动性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呈较为明显的多阶段波动趋势,而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集聚门限数量较少,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具有相对稳定的影响.此外,地方政府对待经济集聚的态度和手段存在地区性差异,也对经济集聚产生显著影响.

第6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取向.首先系统梳理了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的研究结论,结合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现实提出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调控经济资源区域分布的总体原则,进而针对研究结论,分别从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协同供给、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化供给、产品类别的结构化供给以及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动态供给几方面对应分析其相关的实践政策取向.

本文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破传统经济理论在忽视空间特征的环境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的不足,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视角,在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理论假设下,将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纳入理论模型分析,并引入线性自由企业家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取得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效应的解析解.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的考察,在兼顾对本地经济集聚状态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存在空间特征的跨区域效应的分析,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存在溢出效应和门限效应等.

(2)经济资源的流动与集聚是邻近地理空间范围内不同地区相互影响的过程,对于由此产生的实证数据的空间自相关问题,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难以有效解决.本文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将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集聚变量存在的区域空间自相关特征在实证模型中加以体现,分别采用空间滞后和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估计,确保数据实证结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对于实证模型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采用门限面板估计方法针对性进行处理,确认了中国省级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溢出效应和门限效应的存在.

(3)通过空间滞后和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分别从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性溢出和相关性溢出两种渠道分析了其溢出的作用机制,发现其中相关性溢出强于直接性溢出,且在存在溢出效应的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品类别对经济集聚的作用程度显著不同;通过使用门限面板对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效应非线性特征的考察,发现在不同区制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对经济集聚的作用程度不一,呈倒U型趋势扩展.进而提出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政策上,应针对其溢出效应、门限效应、产品类别的差异以及动态的经济环境分别采用协同供给、规模化供给、结构化供给和动态供给以有效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

本论文可用于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新经济引用文献:

[1] 新经济专业论文选题 新经济论文题目哪个好
[2] 最新新经济参考文献 新经济专著类参考文献有哪些
[3] 新经济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新经济论文大纲怎样写
《新经济论文摘要怎么写 新经济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新经济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