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大专设计论文范文参考 大专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专设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6

大专设计论文范文

大专设计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大专设计论文范文参考:专利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
  2. 第二篇大专设计论文样文:中国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研究
  3. 第三篇大专设计论文范文模板:台湾南部大专院校学生健康行为知识、健康行为动机与运动行为之相关性研究
  4. 第四篇大专设计论文范例: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研究与临床实践评价
  5. 第五篇大专设计论文范文格式: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

★100篇免费大专设计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大专设计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大专设计论文范文参考:专利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

自主创新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核心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现阶段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应对国内外各种制约压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5-2010年期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实现大幅增长.但是,我国的专利制度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专利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有哪些国内各类发明人中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的是哪一类我国影响专利申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决这些在专利工作开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将对明确今后我国专利工作的目标,合理调配有限资源,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指导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梳理和评述现有的关于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本文发现,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关于专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没有统一的结论,有的方面鲜见研究报道.基于此,本文以经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专利为视角,致力于考察专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力图全面地揭示二者之间互相作用的内在机制,同时,本文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专利工作的建议,以期以较优方式激励自主创新,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本文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目标及思路,界定了专利的有关概念,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归纳了研究使用的方法,指出了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其次,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内外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存在着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只是对其进行综述,梳理理论进展的脉络,总结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对本人的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利用中国1991-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这一阶段专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别地,在实证分析中,分别研究了专利的三种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专利)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以理清文献中各种不同的结论,并进一步研究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职务发明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和机关团体)四类发明人的授权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后面的分析提供基础.同时,本文从专利质押贷款促进资本积累的角度,运用案例分析研究专利质押贷款的具体操作,指出了该产品的风险控制、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第四,利用2002-2007年间的省际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响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尤其是影响原创性发明的实现因素,以对后面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分别从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和维权援助的角度,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总结全文,主要得到的结论有:

第一,通过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2010年之间,中国的专利数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专利作为技术进步的载体,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研究结果否定了“专利无用论”的观点,表明我国现行的专利制度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较好地实现了专利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因此,我国应该坚持并不断完善专利制度,更加充分地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在1991-2010年之间,不同的专利类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阶段性的差异.在1991-1998年之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两种专利,发明专利在经济增长中还没有发挥作用;而在1999-2010年之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弱,而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重要起来.研究结论为我国目前的专利激励政策调整提供了依据.当前,全国各省市区纷纷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对专利申请给予资助,对专利申请大户给予奖励,同时,各地分别采取把专利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学校招生加分因素、作为职称评定加分因素、作为居民落户加分因素、作为企业资质认定考虑因素、成为质押融资客体等措施,以此激励专利创造.但是,根据研究结果,近年来,我国的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因此,今后我国的专利资助政策应从资助全部专利类型逐步向重点资助发明专利转移.

第三,在1987-2010年之间,职务类发明专利和非职务类发明专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小几乎相同,二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分阶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也证实了以上结论.

第四,在1987-2010年间,在职务发明专利的四个细分类型中,不同类型职务发明的授权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在1987-1998年间,对经济贡献度最大的为工矿企业发明专利,接下来依次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发明专利.1999-2010年期间,工矿企业发明专利与大专院校发明专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影响系数相同,接下来依次为科研单位和机关团体发明专利.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1987-2010年间,工矿企业确立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担当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角色,大专院校逐步实现了“学”与“产”的结合,与工矿企业一起有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科研院所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仅仅高于机关团体.根据研究结果,今后,我国应在政策和资金导向上进一步引导加大对科研院所发明专利的激励力度,一是迅速转变科研院所技术人员重成果、重论文而轻专利的意识,二是出台有效措施,促进“研”、“产”深度结合,提高科研院所的专利创造和产业化水平.

第五,利用2002-2007年间的省际数据对影响专利授权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推动中国专利增长的最根本力量是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从长期来看,中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不是政府资金投入,而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研究结果证实了在2002-2007年间,我国的专利保护制度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特有的行政、司法、维权援助专利保护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并对促进专利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主要的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坚持现有的专利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加强专利保护体系建设,为提高我国专利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配的专利法制环境.

与已有文献相比较,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进行了基于199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分别研究了专利的三种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专利)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这相对于已有文献来说,时间序列更长、方法更先进、分析更细致,

第二,首次从发明人身份的角度,分析了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职务发明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和机关团体)四种发明人的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一过程,开辟了对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全新视角,弥补了传统的从整体或从宏观角度对专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更具可操作性,

第三,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专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对于现有文献,研究机理更加清晰,丰富和升华了该领域对影响专利因素问题的研究内容,

第四,全面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专利行政、司法保护和维权援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第二篇大专设计论文样文:中国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研究

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中,劳动力流动的普遍规律是由农民一步转化为市民.在中国大陆,由于户籍世袭制度使农民转化为市民过程中停留在农民工状态.每年城市化增长约1%即近1000万人进城,中国大陆大约每天会消失300个100人的村庄,从村庄里消失的人口绝大部分成了城市里的农民工.农民工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大陆农民成为农民工已经没什么障碍,下一步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

如同农民进城成为农民工是中国农民的第三大创举,第四大创举应是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开放改革后,中国农民的第一大创举是搞联产承包制使农业部门劳动力富余,第二大创举是创办乡镇企业衰落了同类低效率的国营企业.中国现代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开放改革超过三十年的今天,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核心.若大部分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中国现代化不可能成功,农民工职业发展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事关全局的大事.农民工市民化,还得靠农民工自己的再一次创举:农民工职业发展.期望中国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推动市民化制度与政策逐步松动,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制度政策因素之外,必须也只能靠农民工自己职业发展才能跨越韧性更强的市民化隐性门槛,达成经济层面的市民化.

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民工职业发展意愿强烈,但不懂职业发展规划,也缺乏职业发展方法.四类农民工中,职业发展主要在制造业、服务业两类,告知这两类农民工其职业发展位阶,各位阶递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发展方法,知识精英可以通过帮助农民工职业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多做出一点有益贡献.农民工工资数据分析显示,农民工职业发展四个层级之间收入差别是巨大的.通过25省市区调查数据的计量分析,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显著的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训练、职业关系网络、狭义细分行业工作时间长度、雷同岗位累积工作时间长度,等等.除了二元社会结构及制度政策原因,文化程度低和针对性职业技能训练欠缺,是农民进城后职业发展追赶市民的主要障碍.农民工最初学历文化程度低已成事实,只能靠继续教育改善,然而调查显示农民工对目前社会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评价是负面的.农民工职业发展,靠在职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运用数学和经济学一般通用基础知识发展出农民工职业技能训练的理论——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替代一般性说教劝导,农民工更易接受和信服,更容易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职业发展,这点已经得到实践证明.农民工学习靠经验感性模仿,初级农民工的模仿对象是精英农民工我们可以首先帮助部分精英农民工获得进一步职业发展急需的继续教育培训:大专知识结构和针对性职业技能训练,利用这部分精英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榜样效应和传染效应,使大部分农民工达成通过职业发展实现市民化的愿望.

研究建议:创办服务数亿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中国农民工职业大学,考虑农民工低学术性重职业发展所需的针对性知识结构和针对性职业技能训练,需创造适合于农民工时间和资金有限而要求短、平、快见效的教学方式,即需要达成高效地增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成为中国农民工职业大学的同盟者,共同服务于农民工职业发展.继续教育的高职大专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农民工蛙跳式职业发展到达高级位阶.有行业经验技能的农民工再辅以大专知识结构,创业成功率高;已经创业的农民工老板补充大专知识结构,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经营、提高效益.纯粹由农民工集聚而成的纯农民工企业——以珠三角服装和皮具加工小型企业为例,需要克服在研发设计、人力资源、质量和供应链这四大管理弱点,使纯农民工企业的管理提升及纯农民工企业内各层次农民工获得职业发展.纯农民工企业全部存在这四大弱点是因为这些虚的又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逻辑性管理技能无法模仿得到,需要学习运用高职大专文化知识,或者靠一个个企业教练带领一个个企业内部团队练出来,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知识精英应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本文创新的纯农民工企业管理提升的外部服务模型,实践中已经有好表现.

建设知识精英直接帮助农民工的平台,创办中国农民工职业大学,都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研究并支持实践.

第三篇大专设计论文范文模板:台湾南部大专院校学生健康行为知识、健康行为动机与运动行为之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目的在调查台湾南部大专院校学生对于饮食与运动相关的健康行为知识程度、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关的健康行为动机强度、以及将运动行为具体量化,并分析健康行为知识、健康行为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象以台湾南部大专院校学生为母群体,经过随机抽样决定研究样本并进行数据收集,有效样本数为1,131份,研究工具为健康行为知识量表(Health Behavior Knowledge Scales,HBKS)、健康行为动机评估量表(Health Motivatio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MAQ)及“运动行为”(Exercise Behavior Scale).结果发现:

(1)健康行为知识之整体平均得分倾向为中上程度(平均数为6.72分,标准差为2.07分).

(2)健康行为动机之平均得分为-14.92分,标准差为15.37分,女性、四年级、教育学类者,其健康行为动机得分上显着较高.

(3)健康行为知识与健康行为动机呈显着正相关(r等于0.58,p<0.05),平均每周从事运动之次数与健康行为知识呈显着负相关(r等于-0.22,p<0.05),从事运动的激烈程度与健康行为知识呈显着正相关(r等于0.47,p<0.05),健康行为动机与固定从事运动的习惯(r等于0.20,p<0.05)及从事运动的激烈程度(r等于0.39,p<0.05),呈显着正相关,而平均每周从事运动之次数与健康行为动机呈显着负相关(r等于-0.36,p<0.05).

由本研究结果与发现,作者提出之结论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包括运动与健康知识,尤其饮食习惯与知识,规律运动与动机与情意培养亦为体育课程之重要内容.

本研究结果可供大专院校作为拟定体育课程设计之策略参考.

第四篇大专设计论文范例: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研究与临床实践评价

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根据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科学统筹护士人力资源,扭转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缺编的状况,要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合理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在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存在护士短缺、编制结构及配备不合理等方面相应问题.因此改革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有限护理资源,提高护理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一部分:广东省*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分析

目的:对广东省内*医院护理人员相关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实施的基础.

方法:采取现场问卷的形式,分别于2007年及2008年度对65家和69家*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士数量、病房护士数量、病房护士与床位的比例、监护病房与床位的比例、合同护士的数量、有护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病人满意度等,用SAS 9.13统计软件录入及分析数据.结果:两年均调查的54家医院中病床数明显增加,2008年与2007年相比,病床平均使用率增加,合同护士比例占较大比重,并有增长趋势,护理人员学历在不断提高,调查对象的平均床护比均达到1:0.4.2008年调查结果,护士离职率>10%的医院占4.34%,护士离职率介于5%-10%之间的医院占27.54%,护士离职率≤5%的医院占68.12%.

大专设计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专设计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硕士论文、2000字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专设计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大专设计论文范文选题

结论:广东省*医院依然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护理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少数*医院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调查医院中不同程度存在护士离职的现象,探讨高效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目前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1、护理工作的内涵和复杂程度日益提高.

2、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仍然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

3、临床护士同质化管理加大了非临床趋势.

4、护士排班方式反映临床护士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率.

管理模型的基本构成:

1.重新规划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建立新的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模型.

2.1细化医院病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数量、类别和结构.

2.2建立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临床实践标准.

2.3建立责任制护理的临床实践标准(政策标准).

2.4建立连续性排班的临床实践标准.

2.5建立以层级管理为核心的护理工作核心工作制度及其运行模式.

第三部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实施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接受调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包括护士分层级管理、连续性排班及责任制护理)实施情况.

方法:采用“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珠江医院(省级)、佛山市*民医院(市级)、东莞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入选科室的1125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因素调查和分析.

结果:1125名被调查的护理人员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21-25岁以及26岁-30岁年龄段的护理人员比例最大,分别为29.16%和34.76%,46—50岁的护理人员仅占被调查人群的0.62%.男性仅占0.36%,学历以大专为主,职称分布以护士和护师为主,副主任护师以上仅占2.4%.护理工作年限在1-5年的护理人员最多,占总人数的38.67%,然后逐年减少,从事护理工作26年以上的仅占1.33%.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临床实践调查中,98.49%被调查科室已经施行了护士的分层管理,97.51%被调查科室各护士的层级岗位相对固定,高级责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护士挂牌上岗,护士待遇(岗位津贴等)与岗位挂钩.93.42%的受调查科室中各班护理人员能形成老中青梯队.

结论:新的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使护士的职责更加明确,能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为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护理.

第四部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价

目的:比较普通排班和连续性排班对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探讨连续性排班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珠江医院共142名临床护士参与普通排班模式调查,396人参与连续性排班调查,1125人参与连续性排班调查,分别来自东莞市人民医院,佛山市*民医院,深圳龙岗区医院和珠江医院.采用自制调查及MMSS调查问卷,自制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育状况、学历、工作年限等,MMSS表主要包括福利待遇、排班、家庭与工作平衡、与同事关系、社会或专业的交流、交往机会、专业发展机会、对工作支持及决策的机会和表扬及认可等8个方面31条目,每个条目要求按1~5打分.非常满意5分,中等满意4分,中立3分,中等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

结果:连续性排班后护士在工作总满意度、福利待遇、排班、家庭与工作平衡、与同事关系、社会或专业的交流、交往机会、专业发展机会、对工作支持及决策的机会和表扬及认可等方面满意度提高,与普通排班相比有显著差异.连续性排班后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年龄、婚育状况、学历、级别、工作年限相关.

结论:连续性排班优于普通排班,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连续性排班后,护士满意度与年龄、婚育状况、学历、级别、工作年限等因素相关.

第五部分:管理模型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识评价

目的:研究对护理人员实施连续性排班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的认识,以及连续性排班和传统排班护理对安全文化认识的差异比较.

对象和方法:整群选取广东省四家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象,以美国卫生保健研究与质量署设计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作为测量工具,评估我国护理人员实施连续性排班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识,其中在珠江医院中实施三次问卷调查,分别在实施连续性排班前、排班初期、排班后期.以多重回归分析统计方法方法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在珠江医院回收实施连续性排班前有效问卷192份,实施APN排班初期有效问卷254.在四家医院实施连续性排班后期共回收有效问卷1125份.结果显示:实施连续性排班和传统排班对患者安全文化认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施连续性排班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同意率较高的是“组织学习与持续性改进”、“科室内团队合作”、“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同意率较低的是“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事件报告频率”.职称是与患者安全文化总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

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对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没有负面影响,对我国护理人员实施连续性排班后对患者安全有很好的认识.

第六部分:管理模型的病人满意度评价

目的:了解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实施以后住院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方法:使用住院病人满意度量表(IPSQⅢA)对珠江医院、佛山市*民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的825名病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入院过程、护理、医疗环境与设施、知情权等.

结果:住院病人对医院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住院病人对医生服务(83.78)和护理(82.04)评价最高,而对伙食供应(64.93)和花费(71.38)两个项目的满意度普遍不高.

结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安排,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重要作用.

第五篇大专设计论文范文格式: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

旅游流作为旅游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入境旅游业更是取得了快速稳固的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入境旅游业未来还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七大古都之一,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长期以来一直在我国居于首位,因此选择北京入境旅游流为对象,对其时空演化规律及机理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一方面将对旅游学、旅游地理学理论起到一定的丰富和完善作用,另一方面也将从实践方面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市场拓展、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游客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旅游产品及路线设计提供指导意见,辅助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

文章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演化机理研究》(NO.40771058),在界定我国典型旅游区的基础上,利用2008年作者参与调查的全国13个入境旅游省市7379份有效市场调查数据和多年来国家权威部门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从旅游流流量、流向、流质和流势四方面分析了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流在国际、典型区之间、典型区内部三个尺度上的时空演化规律,并运用归纳法和专家打分法,从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特征中总结出影响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的核心因素.分析了不同流质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流所受内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及总动力,同时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旅游流所受动力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在分析各典型省市入境旅游流核心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模拟了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流量发展趋势,最后,文章结合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的特征及动力机制结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旅游流系统管理调控策略.

本文分别从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特征、旅游流动力机制以及旅游流预测和调控方面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特征方面.北京的集聚流主要是直接源自客源国的入境旅游流,流向方面主要表现为日韩→北京、北美→北京、欧洲→北京三条入境流.从北京国内典型区的集聚旅游流来看,北向集聚流显著强于东向集聚流.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北京入境旅游流是北京集聚流中流量最大的两条旅游流.从各集聚流所占北京总体集聚流比例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集聚流层面上,日韩、东南亚集聚流的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北美、欧洲和大洋洲集聚流呈现递增趋势.从典型省市层面来看,上海、广州、贵州、河北和辽宁集聚流均呈现递减趋势,而江苏、浙江、福建、广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天津和山东集聚流均呈现递增趋势,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发展的趋势.流质方面不同群体和不同流向集聚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以无旅华经历的25-44岁的单身男性游客为主,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学历以大专及本科为主;从北京集聚流流势对比来看,国际层面上,日韩依然是北京强势集聚流,而从发展趋势来看,欧洲、北美及大洋洲集聚流增长速度较快.从典型省市层面来看,上海和广东流向北京的集聚流流势长期以来一直是最强流势集聚流.从集聚流流势发展趋势来看,北京集聚流流势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仅有贵州和福建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

从北京扩散旅游流来看,占北京扩散流比例最大的几条旅游流分别为北京→上海、北京→广东、北京→广西和北京→陕西,流势方面北京→上海扩散流的流势相对最强.从北京入境扩散流的二级扩散分析来看,北京的二级扩散流中东部沿海典型旅游区绝大部分是直接出境,而西部典型旅游区二级扩散流向总体呈现出国内东向流动趋势.从各扩散流所占北京总体扩散流比例发展趋势来看,除了北京→山东扩散流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外,扩散到各典型省市的流量所占比例均呈现递增趋势;流质方面同样是不同群体和不同流向扩散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和北京集聚流流势相似;从北京扩散流流势对比来看,北京扩散到上海的流势长期以来一直是最强的,属于极强流势扩散流.从发展趋势来看,北京扩散到长三角典型旅游区的流势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北京扩散到珠三角典型旅游区的流势呈现出递减趋势.北京扩散到大西安、蜀渝和云贵等典型旅游区旅游流流势也总体呈现递增趋势.

从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平衡点转移规律来看,总体表现出逐年向北京趋近的态势,说明北京扩散旅游流增长趋势强于集聚旅游流增长趋势.网络分析的中心性、*性和结构洞均体现出北京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体来看,北京集聚扩散入境旅游流在时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导向性、区位导向性、资源导向性.而旅游流多年发展趋势表现出,北京扩散效应逐年增强,而集聚效应相对在逐年减弱.

二是旅游流动力机制方面.从旅游流特征中可以总结出入境集聚扩散流所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系统、旅游产业系统、旅游经济系统、其他影响因素等4个方面.根据四个旅游流影响系统作用力方式将旅游流动力机制归纳为:由内推力、外推力、拉力和阻力组合而成的一个自组织复杂综合动力系统.其中源自游客自身的内驱力是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核心动力,而源自旅游地资源的拉力是西向扩散的必要动力,源自旅游通道的摩擦力或助动力是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阻力.从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流所受动力大小总体来看,拉力因素是旅游流所受动力中相对最大的动力因素,而阻力作用均相对较小.其中北京的集聚扩散流总动力得分均在5-10分之间,均属于较大动力.从北京入境集聚流和入境扩散流总动力对比来看,北京入境扩散流总动力相对较大,这也正好说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的扩散效应强于其集聚效应,而且在不断扩大.

三是旅游流流量预测及调控策略方面.从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预测结果来看,未来北京集聚旅游流和扩散流流量还将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中扩散流的增长速度将高于集聚流,东部典型旅游区增长速度高于西部典型旅游区.最后文章根据旅游流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提出在保持北京与东部典型区之间旅游流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北京与西部典型旅游区之间的入境旅游流.具体提出从旅游产业、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经济三个大的方面对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进行管理调控.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创新:

研究方法方面,将物理学理论及方法运用到我国入境旅游流研究中.文章借助物理学中的静止势能、杠杆原理和受力分析分别研究了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流势、平衡点演变规律和动力机制.

研究视角方面,采用了多角度细化的研究视角.首先,将北京入境旅游流分为集聚流和扩散流两个方面,分别从国际、典型区间、典型旅游区内部3个层面分析其流量、流向、流质和流势4个特征,从而总结出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时空演化规律;其次,将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动力机制分为内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和合力5个方面,分别从不同旅游方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年收入、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典型旅游区6个角度进行分析.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78606.html

研究内容方面,系统界定了中国典型旅游区范围及内涵,提出了多级递减集聚扩散入境旅游流模式;在传统的旅游流流量、流向和时间的基础上提出流质和流势两个特征因素;系统分析了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由内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和合力组成的旅游流动力机制;提出入境旅游流调控概念、方法及战略.

主要论述了大专设计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大专设计引用文献:

[1] 大专设计论文题目推荐 大专设计论文题目怎样取
[2] 大专设计论文大纲范文模板 大专设计论文提纲怎样写
[3] 大专设计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专设计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大专设计论文范文参考 大专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大专设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