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文章内容

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大学生感恩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大学生感恩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3. 第三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4. 第四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模板: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5. 第五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怎么写:大学生感恩品质现状调查与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7. 第七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大学生感恩现状及其认知影响因素研究
  8. 第八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格式: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
  9. 第九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10.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
  11. (三)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环境因素差异突出.
  12. 第十篇摘要范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研究

【100篇】免费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摘要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大学生感恩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摘要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研究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和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o/No-go AssociationTask,GN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预备性研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挑选自我词/他人词各16个,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挑选出与感恩相关的积极词/消极词各20个,根据65位大学生的评定结果筛选出自我词/他人词各8个,积极词/消极词各8个,用于正式研究.正式研究采用IAT、GNAT感恩测量程序和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对155名大学生同时进行IAT、GNAT及外显感恩的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内隐感恩,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3)采用IAT和GNAT研究感恩是可行的.

第二篇摘要范文: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感恩观,本文自编调查问卷,从大学生知、情、意等层面对江西、湖北两省的3所高校565名大学生的感恩观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感恩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感恩认知、行为上的偏差;影响大学生感恩观的因素既有大学生个体内在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本文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目标,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感恩文化,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建立明确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

第三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但又被人长期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状况越发严峻才逐步引起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过很多外界的恩惠,并由衷想对外界进行回报的愿望和行为,从而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感恩意识,增加感恩情怀,进行感恩行为,实现自身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全社会来关注感恩教育.本文意在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并试探性地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问题,主要从自我关系、人我关系、物我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阐述,进而谈到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强调感恩意识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现在出现的种种感恩意识缺失现象,是感恩教育缺失的结果,出现这种道德滑坡,是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https://www.mbalunwen.net/junshi/58358.html

第二部分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现状进行了深层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社会上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学校教育体制和道德教育实效不足、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偏差、加之大学生自身心里不成熟和自律意识薄弱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表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不可避免.

第三部分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作为社会较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感恩是其必备的道德品质.此部分为以后论述和具体开展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和作铺垫.

第四部分提出了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原则和对策.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需要在掌握感恩教育原则情况下学校全方位的共同努力,使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得以提高,为感恩行为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模板: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依据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于个体而言,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高校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教育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人格.研究高校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感恩教育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的感恩心,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文明素养,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加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中出现了知恩不报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感恩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5000字专科论文、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学生感恩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每一个人既可以享有权利、自由,又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义务,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必须懂得感恩.实施感恩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美德,还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感恩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配制度、社会观念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使得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高校感恩教育的缺位,造成了大学生人情味淡薄、不能回馈他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使得大学生孝心、赡养观念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社会上感恩氛围淡薄,也使得大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利益的实现,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只知接受,不知责任.研究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和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感恩价值观,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施恩,使其具有责任意识,去回报社会.实施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其感恩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实施感恩教育需要符合他们自身的特点,从而让大学生具有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懂得回报社会和他人,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感恩教育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做到“三位一体”,互相衔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合力.为此,本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加强学校的感恩教育,遵循感恩教育的原则,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培植学生的感恩情感,强化学生的感恩实践,使学生识恩、知恩、报恩、施恩,优化感恩教育的方式,重视感恩教育建立感恩考核体系,创建感恩文化营造温馨的感恩校园,强化感恩实践以实现感恩意识道德内化.其次,优化家庭的教养方式,不仅要树立教育榜样创造感恩氛围,转变教育观念陶冶感恩情感,还要注重培养责任意识,强化感恩行为.再次,营造社会感恩氛围,既要借鉴中西方传统感恩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又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营造感恩的社会风尚.最后,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勤于学习,提高感恩认识,勇于实践,升华感恩情感,做到“慎独”,养成良好感恩习惯.

第五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怎么写:大学生感恩品质现状调查与研究

感恩(Gratitude)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有关大学生感恩缺失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此越来越多的讨论.然而,只有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才能反映出大学生感恩状况的真实情况.

本研究在总结中西方有关感恩的内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将感恩界定为一种品质,即个体在识恩、记恩、谢恩、报恩,乃至施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品质.并在借鉴品德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对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及感恩行为三个维度的二阶因子进行了探索.

本研究在包括重庆、广州、上海、西安、昆明、洛阳、无锡、南昌、呼和浩特在内的9个城市共15所大学发放调查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16份,问卷回收率为84.24%.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报恩、记恩、珍惜感、谢恩、识恩五个因子上呈现显著差异,且女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2)在居住地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报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识恩和亏欠感,且在前三个因子上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且在五个因子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被试的得分都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被试.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报恩、感恩父母以及亏欠感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非独生子女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得分要高于独生子女的得分.

(4)接受支助与未接受支助的大学生被试只在施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接受支助的大学生被试的得分更高.而在谢恩、报恩这两个因子上,并没有出现本研究所预计的显著性差异.

(5)不同专业之间在感恩老师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艺体类被试与其他三类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得分高于其他三类专业的被试.

(6)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在报恩、感恩父母、珍惜感、施恩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大一、大二两个年级更为接近,大三、大四两个年级比较接近,而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则存在较大差别.

(7)居住地与独生/非独生子女两个变量在感恩父母因子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8)大学生感恩品质总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因子的均值都在3以上.其中,均值最大的因子是感恩父母,最小的是亏欠感.就感恩品质的内容而言,相比之下,表现较弱的依次为报恩、记恩、施恩、亏欠感四个因子.而在感恩对象上,对于父母的感恩程度明显高于对老师的感恩.

本研究对感恩的界定是综合西方学者与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的结果,更加全面地揭示了感恩的真正内涵,同时,对于感恩品质心理结构二阶因子的探讨是首次尝试,并据此编制出《大学生感恩品质调查问卷》,具有创新意义,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反映了社会各界关注的大学生感恩现状,对于高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有一定启发意义.

第六篇摘要范文: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精神体现,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生于80后,他们物质生活丰厚,精神生活空虚,情感冷漠,行为自私,视社会的资助、家长的供予、学校的扶持为理所当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作者认为,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增强感恩意识,培养感恩情怀,践行感恩行为,对实现自身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感恩教育及意义.这一部分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主要是界定了感恩、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并对其内涵展开了进一步的阐释.第二节主要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阐明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本部分的第一小节主要探讨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存在问题.认为当前感恩教育存在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不足、感恩教育目标的错位、感恩教育内容空泛、方式陈旧,活动形式化,教育途径狭窄等主要问题.第二小节主要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主要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育人功能的忽视、家庭教育重心失衡、大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存在原因进行深层分析.

第三部分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现对策.针对当前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感恩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感恩教育体系、创新感恩教育方法,增强感恩教育的针对性、拓宽感恩教育的途径,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挖掘中外感恩教育资源,创新感恩教育内容,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深化感恩体验,形成感恩品质,最终实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本人在借鉴了前期感恩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主要问题,试图探索科学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高校实施感恩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促进高校感恩教育的发展.

第七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大学生感恩现状及其认知影响因素研究

感恩是自古以来、几乎存在于任何社会的一种*思想和行为规范,感恩也是人的品质生长的基点.在心理学中感恩是一种认知——情绪状态,它源于个体对自己所经历的受惠事件的认知过程.大学生的感恩水平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感恩心理现状及特点,探索影响大学生感恩认知过程的因素,并进一步讨论影响因素对不同感恩水平的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在对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所收集的资料,编制大学生感恩认知影响因素问卷.并以此为研究工具,采用分层方便取样法,对四川省5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研究所需信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取影响大学生感恩的认知因素,应用线性结构方程模型作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获得影响大学生感恩的认知因素.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因素对不同感恩水平的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

大学生的感恩总体水平良好.感恩的性别差异显著具,体来说,女生的感恩水平高于男生.

自编的《大学生感恩认知影响因素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大学生感恩认知影响因素由内在动机、积极结果、行为过程和良好意图四个因素构成,四个影响因素整体的拟合优度较好.

行为过程在性别差异水平和城乡对比上呈现显著差异.行为过程对女生的感恩影响高于男生,对城市大学生的感恩影响高于农村学生.此外,良好的意图在性别差异检验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这个因素.

因素积极的结果对低感恩水平的大学生影响程度高于高感恩水平的大学生,而高感恩水平的大学生受因素行为过程的影响程度较低感恩水平的大学生更深.

第八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格式: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自古以来、几乎存在于任何社会的一种*思想和行为规范,感恩也是人的品质生长的基点.当代大学生中忘恩负义现象时有发生,说明大学生感恩品质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当务之急.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感恩教育的理论探讨.首先对感恩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感恩是人们对自己所受到的恩惠产生的认可,并设法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行为,然后分析了感恩的实质,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是一种美好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真诚的回报和付出.接着对感恩的作用进行研究,感恩对人性尊严、人的美好生活、社会存在都必不可少.最后对中西方文化中的感恩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

第二部分:通过案例搜集和问卷调查,反映出大学生感恩品质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状况.表现为大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感恩意识薄弱,感恩认识与感恩行为之间存在偏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和家庭、学校教育不当的外在因素,也有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缺陷而造成的自我教育缺失这一个体内在因素.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尝试提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案,建议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内容、策略几方面着力,推动和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大学生感恩品质,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并进一步提升人生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感恩的内核就是自尊自立、责任、关心、理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应围绕这几方面进行.感恩教育是大教育,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应从宏观上创建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络,即社会营造感恩教育的环境,家庭学校纠正以往感恩教育的偏颇、弥补以往感恩教育的不足.在具体操作上合理运用批判地继承、吸收等原则和情感陶冶等方法.

第九篇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扬州大学、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所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学生为被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600份,获得有效问卷531份,运用大学生感戴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探讨了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情况.结果表明:

(一)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更没有发展到普遍严重缺失的程度.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

(三)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环境因素差异突出.

(四)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在本研究所选择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相关不显著,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广度因子、密度因子与性别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与所在院校、母亲职业、家庭月总收入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年级显著负相关,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与生源地显著负相关,与家庭月总收入显著正相关,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与年龄、年级显著负相关,与是否单亲、母亲职业、家庭月总收入显著正相关.

(五)人格特征中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自律性、次级人格因素中的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新环境中成长能力等因子与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均显著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的忧虑性因子、次级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等因子与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非常显著负相关.人格特征中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自律性、次级人格因素中的怯懦与果断、心理健康、专业成就等因子与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次级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等因子与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非常显著负相关.人格特征中的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次级人格因素中的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新环境成长能力等因子与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的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次级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等因子与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显著负相关.人格特征中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自律性、次级人格因素中的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专业成就、新环境成长能力等因子与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的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次级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等因子显著负相关.

(六)人格特征中的某些因子对感恩意识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解释和预测作用.人格特征中仅有新环境成长能力、兴奋性、实验性三个因子进入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的回归方程,三者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9.7%,人格特征中的实验性、适应与焦虑、紧张性、忧虑性、有恒性、心理健康等因子进入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的回归方程,六者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14.2%,人格特征中的世故性、兴奋性、有恒性、聪慧性、心理健康等因子进入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的回归方程,五者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11.9%:人格特征中的有恒性、独立性、聪慧性、心理健康等因子进入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的回归方程,四者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13.8%.

(七)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等因子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非常显著正相关,父亲惩罚、严厉(F2)、父母亲拒绝、否认(F5、M3)、母亲惩罚、严厉(M4)等因子与感恩意识深度因子显著负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F1、M1)因子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非常显著正相关,父亲惩罚、严厉(F2)、父母亲拒绝、否认(F5、M3)因子、母亲惩罚、严厉(M4)等因子显著负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被试(F4)、父亲过度保护(F6)等因子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显著正相关,父亲拒绝、否认(F5)因子、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等因子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显著负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等因子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均非常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惩罚、严厉(F2、M4)、父母亲拒绝、否认(F5、M3)等因子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均非常显著负相关.

(八)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感恩意识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父母养育方式的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3)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进入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的回归方程,二者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深度因子的联合解释率为14.6%,父母养育方式中仅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进入感恩意识的频度因子的回归方程,对大学生感戴频度的解释率为7.2%,父母养育方式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进入感恩意识的广度因子的回归方程,二者对大学生感戴广度的联合解释率为13.5%,父母养育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等因子进入感恩意识的密度因子的回归方程,三者对大学生感戴密度的联合解释率为18.4%.

(九)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预测大学生感恩意识状况时,对人格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筛选.进入感戴深度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6个,即父母养育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母亲拒绝、否认(M3)因子和人格特征的自律性、有恒性、兴奋性、世故性等因子,它们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38,其联合解释率为19.2%.进入感戴频度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6个,即人格特征的心理健康因子、父母养育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因子和人格特征的有恒性、忧虑性、怀疑性、紧张性因子,它们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13,其联合解释率为17.0%.进入感戴广度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4个,即父母养育方式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因子和人格特征的心理健康、世故性、聪慧性因子,它们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30,其联合解释率为18.5%.进入感戴密度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7个,即父母养育方式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母亲惩罚、严厉(M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因子和人格特征的心理健康、独立性、有恒性、聪慧性因子,它们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94,其联合解释率为24.4%.

(十)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从干预家庭教育,进行家校互动,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并且外化为具体的感恩行为.

第十篇摘要范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研究

古今中外,感恩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行为规范,在任何文化中都备受褒扬的美德,所以感恩教育也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但又被人长期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感恩的缺失既是社会发展中的负面因素,同时也说明作为最基础层面的社会道德出现了问题.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机制研究》为题,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

第一部分:对感恩心理的多视角解读.通过历史的追溯,阐述国内外思想家关于感恩的主要思想,从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和*学等角度对感恩进行了阐述,重点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其分析.从人伦关系和非人伦关系两个方面对感恩内容进行了说明,接着分析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学生在感恩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重点是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的原因分析,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德育、大学生自身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于家庭来说,父母的溺爱和包办、父母教育观念和感恩观念的偏差不利于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学校主观方面的教育异化和客观方面的德育方式偏差,也造成了感恩教育的低效性,同时大学生自身的感恩意识薄弱,对感恩的理解不深刻也是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是转型时期的一些负面影响的侵染,使得一些大学生的观念出现了功利化趋势,注重利益和追求实际成为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时代价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是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说明,其次是理论基础,感恩教育包括了关心理论、情感理论和生活德育理论等方面,最后是时代价值和意义,感恩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部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探讨.从目标着手,在大学生自立、自尊中让其明白感恩的真谛,在关心教育、责任教育和理想教育中体验感恩,通过家庭、学校、大学生和社会多个方面对感恩教育的缺失提出对策,建立感恩教育体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运用合理的方法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感恩无处不在.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过很多外界的恩惠,并由衷想对外界进行回报的愿望和行为,从而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感恩意识,增加感恩情怀,进行感恩行为,实现自身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全社会来关注感恩教育.

这是一篇与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大学生感恩引用文献:

[1] 大学生感恩相关论文选题 大学生感恩论文标题怎么定
[2] 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论文选题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大学生感恩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大学生感恩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生感恩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大学生感恩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