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农业和通识教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农业和通识教育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3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农业和通识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4

农业和通识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课程设置目的和依据
  2. 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
  3. 三、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4. 四、课程考核方式探讨
  5. 五、结束语

《基于农业通识教育理念的A系列课程现代农业概论课程建设实践和》

该文是关于农业和通识教育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农业概论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摘 要:《现代农业概论》是华南农业大学针对非农科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农业类通识教育A系列课程,旨在增进非农科专业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农业院校大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远大志向.通过学校现有学生人数、选修课门数及农业与环境类选修课门数和选修人数的分析,指出针对非农科专业学生开设农业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并针对本课程及选课对象特点,构建了丰富又深浅适度的教学内容、探索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本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非农科专业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增强了非农科专业学生的农业素质教育.

关键词:现代农业概论;农业通识教育;非农科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2-0025-04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griculture" is an A series of agricultural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for non-agricultural students from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t aims to promote non-agricultura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griculture and train lofty aspir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love and serve agriculture.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existing students in the school, the number of elective courses and the number of elective courses about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t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for non-agricultural students. Contrary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we constructed a rich and profound teaching content, explore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established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a few years showed that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rained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stimulated the love of non-agricultural students to agriculture, and enhanced th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of non-agricultural students.

Keywords: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general education; non-agricultural; course construction

为适应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于2012年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基于“大类培养、加强实践、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人才培养思路,提出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前期构筑宽厚基础,通过推进通识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农业院校学生学农、爱农品质,并大力实行学科交叉,鼓励各学院向全校开放本学院专业课程资源作为选修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的充分共享.

A系列課程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共8学分,占通识教育总学分(45学分)的17.78%,是指具有华南农业大学特色(Agriculture)、能激发学生的雄心壮志(Aspiration)、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精神(Assiduity)、增强体能力(Ability)的素质教育课程[1],旨在加强非农科专业学生的农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农业和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思想,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交叉型高素质人才.

自2003年起,一号文件每年都聚焦“三农”,2014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那么,何为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王冀川(2012)在《现代农业概论》一书中指出,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2].非农科专业学生如果对农业根本就不了解,又谈何热爱?因此,基于农业通识教育理念的《现代农业概论》课程可以为农业知识的普及提供平台和途径,有助于非农科专业学生了解、认识现代农业,并激发更多非农科专业学生积极投入到农业建设中去,为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一、课程设置目的和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人才,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输送农业科技人才的重大使命.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高等农业院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农业大学,而是农、工、理、文各学科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大学.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表1),目前全校可分为农科、理科、工科、文科等四个大类专业,其中农科专业仅16个,而理科、工科和文科专业分别有15个、32个和40个,三者总数即非农科专业为87个,是农科专业数量的5.4倍.从学生人数上来看更是如此,学生人数最多的是文科专业,14409人,占2018学年全校学生总数的38.85%,理科类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占13.44%,但非农科专业学生总数占比83.91%,而作为农业高等院校的华南农业大学,实际上全校农科类学生数仅为5966人、占比不到1/6.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农科院校本科人才人文、社会、科学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那么,当今时代,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是不是也对非农科专业学生的农业知识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呢?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将不仅仅只是农科专业的学生,也会有更多的非农科专业学生加入到农业这个领域来.但事实上,由于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却发现很多非农科专业学生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认识.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从近三年来所开设的公选课程来看(表2),每学年的全校性公选课程都有200余门,但农业与环境类公选课程均未超过20门,占比最大的也仅为9%,三年平均占比7.63%.从选课人数来看,三年来农业与环境类公选课程的选修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2017学年选课人数7918人,占全校公选课选修人数的9.99%,2017-2018学年上升到15.34%,2018-2019学年则突破了20%.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全校学生总数相比、与公选课总数及选修人数相比,农业类通识课程数量还是相对较少、覆盖的学生人数仍然有限.对比2018年全校非农科专业学生总数31119人(表1),2018-2019学年选修农业与环境类课程的非农科专业人数仅为9402人,占30.21%,也就意味着还有约70%的非农科专业学生是没有接触到农业与环境类课程的.此外,从已开出的农业类公选课程来看,有的课程过于专业,对于没有丝毫农业背景知识的非农科专业学生来说,这些过于专业的课程可能起不到普及农业知识的效果、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在高等农业院校针对非农科专业学生开设基于农业通识教育理念的農业类公选课程势在必行.

《现代农业概论》即是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启动A系列课程建设以后申请的第一批“农业与环境”类通识课程,针对非农专业学生开设,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及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模式、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等,通过对世界和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的历史和发展,熟悉先进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非农科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农业的热爱并愿意投入到农业领域的建设,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输送更多具有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起始产业,系统庞大而复杂[4],因此,要在短短32学时里面面俱到、涉及到现代农业的所有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出版的《农业概论》教材众多,但也各有各的体系,无论哪一本教材都不是最贴切的[5],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专业和选课对象对教学内容进行量身.考虑到本门课程主要选修对象大多是农科知识零基础的一年级非农科专业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农业专业知识,因此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宜过于专业,而应当以普及性、常识性、趣味性为特点,以增加非农科专业学生建立对农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本着既深浅适度又内容丰富的课程设计思路,A系列课程《现代农业概论》的教学内容有点有面,既有对现代农业的整体介绍,也有具体的现代农业主要类型的详细讲解,以期让非农科专业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后对现代农业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找到学科交叉点和兴趣点,达到学校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的目的.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 现代农业概述.主要讲授农业的概念、内涵、特点、起源与发展阶段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农业有初步认识,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阐述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以及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对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在概念、内容、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重点讲述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 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重点讲解当前世界上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模式,如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以色列模式、西欧模式,并分析各个发展模式的背景、具体做法、特征、经验教训以及不同模式之间的特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从中分析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可借鉴之处.

3. 有机农业.主要讲授有机农业兴起的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有机农业的定义、特点及其与传统农业的区别,通过有机食品的定义、标准及与其他食品的区别,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标准及其产品的认证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让非农科专业学生具备初步的有机食品判别方法.

4. 生态农业.主要讲解生态农业的定义、内涵和特点,生态农业的模式类型及其综合评价,生态农业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世界各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重点讲解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等及各生态模式下的配套生产技术.

5. 设施农业.主要讲解设施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和意义,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设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即无土化、智慧化、规模化、生态化、新型化,重点讲解现代农业设施的主要类型与性能、设施农业园区的选择与规划、设施农业机械与设备、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工厂化育苗等,让非农科专业学生对设施农业有具体的认识.

6. 精确农业.主要讲授精确农业的概念、内涵、特点、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基本理论和技术思想,重点讲述其技术支持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等,以及这些系统的集成与应用,让非农科专业学生对精确农业及其发展前景和战略意义有初步了解.

三、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代农业概论》教学团队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讨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融入其中,极大地激发了非农科专业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

1. 案例教学: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具体类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对现代农业主要发展模式如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以色列模式、西欧模式以及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精确农业等主要类型进行直观生动的讲解,具体方法是由案例展示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课后思考,并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非农科专业学生发掘自己所学专业与农业领域的可融合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2. 视频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把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有趣,从而增加非农科专业学生学习农业知識的积极性,各章节任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将部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或形式,以改变传统的文字或图片教学方式.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搜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作为补充教学材料,尤其是国外现代农业的相关视频,如美国现代农业大观、日本现代农业、探索有机农业、崛起的设施农业、精确农业在美国等视频,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鼓励学生比较分析我国现代农业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差距与差异.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视频资源,将自制视频和国内外视频整合构建成现代农业科普视频教学资源库,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

3. 讨论教学:老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一直受到学生的诟病,也给教学效果打了极大的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代农业概论》教学团队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案例-讨论-点评-理论”式的教学新方法,通过案例讨论引入教学内容,将讨论教学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讲到有机农业时,首先通过大量传统农业方式带来的系列问题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思考传统农业方式哪里出了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再请2-3个小组来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老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对讨论观点进行点评和再讨论,最后再引入有机农业的概念、讲述其兴起的背景、分析其与传统农业的差异等理论教学内容.这种讨论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更多地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带脑上课而不只是带人上课.

四、课程考核方式探讨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都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试作为判断依据,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平时的课堂效果,因此可能会出现平时上课打瞌睡、考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孔德文等(2019)也提出,学生学习效果不能简单地用期末考试成绩来判定,而应该适当增加课后研讨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6].《现代农业概论》教学团队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结合课程特点并在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1. 课堂考勤:占比10%,整个学期随机抽查课堂出勤5次,每次占比2%,3次及以上缺勤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

2. 课堂讨论:占比20%,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讨论并接受考核,整个学期下来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次展示机会,小组成绩即为每个人的课堂讨论部分成绩,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课程论文:占比20%,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考核,由各章节老师给出论文题目,任选其中之一进行课程论文写作,通过课后思考和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期末考试:占比50%,按照学校的规定,如果期末考试卷面不及格,则本门课程总评不及格,以避免以前卷面不及格却因为平时成绩拉高而及格的现象,从而促使学生既重视平时成绩也重视期末考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五、结束语

随着高等农业院校越来越综合化,如何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研究.

基于农业通识教育理念的A系列课程《现代农业概论》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非农科专业学生农业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不断完善与优化,力求内容丰富而又深浅适度;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与创新,增加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并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上不断变革,变注重结果为注重过程.课程建设从各个方面入手,增加非农科专业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对农业的热爱,并愿意服务于农业,这对于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培养和输送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Z].2012.

[2]王冀川.现代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

[3]李燕君,王绪朗.21世纪农林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J].高等农业教育,1998,1(79):26-30.

[4]董晓燕.农业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3):11970-11971.

[5]冯金玲,庄宝华,王松良,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9):77-79.

[6]孔德文,王玲玲.《土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9(2):133-134,137.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农业概论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农业和通识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农业和通识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农业和通识教育引用文献:

[1] 农业和通识教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农业和通识教育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3000字
[2] 通识教育论文选题范文 通识教育论文标题怎样定
[3] 通识教育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通识教育参考文献
《农业和通识教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农业和通识教育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3000字》word下载【免费】
农业和通识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