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建筑设计建筑文化

主题:中国建筑文化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9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建筑文化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建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建筑文化论文

目录

  1. 中国建筑文化:南京佛手湖建筑文化中心-四方当代艺术湖区

(安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安阳 455000)

摘 要:

文章从建筑文化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建筑设计与建筑文化的种种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文化;重要作用

Agriculture Design and Agriculture Culture

LI Fenglian

(An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riculture design and agriculture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e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e design,agriculture culture,important role

收稿日期:20120314.

作者简介:李风莲(1971),工程师.

Email:254494062@论文范文.com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传统,就如同断绝了血脉,文化的传承发展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当代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创作具有地域特色,并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建筑总是建造于具体的环境中,不仅受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和城市地段环境制约,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师只有抓住地域特色,将其有益方面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实现建筑地域化和现代化的“双赢”,既足够现代化,又不失其地域特征.

建筑是在一定技术标准上进行艺术创作的产物,具有双重属性.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建筑文化也呈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建筑要在继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对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吸收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总之,现代建筑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有建筑的共性,又能突出地方特色.

1建筑文化的内涵

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建筑中的反映.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建筑本身便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顾名思义,建筑文化就是建筑师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反映,它将建筑作为媒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生活地区的地域特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建筑文化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某一地域原生的文化,另一类是在消化、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新形成的文化.相对第二类来说,第一类文化由于发育时间长,与地域的结合紧密,因而生命力强,传延能力强大.当我们从某一地区建筑的表象出发,探寻其背后隐匿的历史渊源时,总能发现其精髓和本质的一脉相承性.

当然建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必然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发展、更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靠其原生文化的“进化”,带来自身的更新发展,由于受自身变化的推动,这种发展变化具有主动性和有序性,也保持了自生文化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另一种途径是靠外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从最初的生硬、被动、无序到最终推动原生文化发生转化这一漫长过程,所谓的“外来文化”不断对“原生文化”造成冲击和渗透,最终二者取长补短,融合出新的文化.通常这两条途径是同时存在的,共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和升华.

文化多元化和大融合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合理消化、吸收外来文化,将之与原生地域文化进行恰到好处的融汇,促进“外来”不断向“原生”转化,对文化的发展进步来说意义更大,“原生”和“外来”的不断碰撞,更有利于创造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意义的建筑.

作为现代建筑使用的主要物质材料,混凝土在表现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凝重”的文化特征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很容易且自然的做到;但若用其来表现刻画日本建筑特有的木构架造型的“轻盈”的文化特征,就会显得差强人意,甚至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日本建筑师做了大量工作,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将日本建筑“轻盈”的文化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13\],实现了新材料、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外来文化”向“原生文化”的成功转化.

由于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同属东方文化范畴,日本建筑文化从“外来”向“原生”的成功转化,值得中国建筑师学习和借鉴.由于我国自古以来所处地域位置的特殊性,论文范文文化经过五千年漫长的历史沉积,“原生文化”具有显著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虽然我们应该为如此悠远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同时也不能否认这种“原生”文化确实存在着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接纳能力相对不足等缺点.因此为摆脱这些不利因素,站在时代的肩膀上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充分融汇到人类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中,并不断消化、吸收、革新这些“外来”文化,加速实现“外来”文化向中国“原生”建筑文化的转化,是当代建筑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2建筑文化的4个主要方面

2.1建筑反映和表达了社会价值观,同时反作用于这些价值观

建筑是设计师思想的体现,不同建筑师的修养不同,个人价值观也存在差异,必然使建筑反映和表达的哲学、经济和美学等范畴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反过来,它也会对这些价值观产生反作用,造成这些价值观的巩固、强化或削弱.从这种意义上说,建筑是对各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体现,是一种具体文化观念的说明.例如欧洲、美国、巴西等不同国家的教堂就随人们文化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尽管建筑风格和方式随地域、时域不同而有所迥异,然而人们对建筑艺术性和美学的追求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黄金分割总是被视为最完美的比例分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许多建筑风格,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但仍会作为一种艺术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动着我们.正如前文所述,人们的审美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受时域、地域的影响和制约,与所处环境的文化观念紧密相关.例如从20世纪中期到现在人们对“玻璃盒子”的观念就发生了数次改变.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它们不光客观地反映着时代特征,还以各种姿态积极地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对其产生巩固、强化或削弱作用.从希腊神庙可以想象它们当年是如何巩固和强化城邦制度的;从罗马的角斗场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又如何与一个论文范文的兴亡休戚相关.

2.2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正如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所述,人创造建筑,建筑创造了人.人总是以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建造房子,并有意无意间改造了其周围的环境.然而,一旦建成,它就反过来对人产生制约作用.例如: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家庭崇尚“儿孙同堂”思想的产物,它也必定肯定和强化了“忠孝”的*思想;而洛杉矶那无节制扩散的独户住宅,正是以小企业为单位的经济关系的典范,体现了“无中心即多中心”的布朗分子运动式经济关系.

2.3建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开拓了一条人际对话的重要渠道

建筑也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也具有索绪尔现代语言学提出的词汇、句法、修辞、诗意、比喻、隐喻、语境(文脉)、深层结构等概念.和其他语言一样,掌握建筑语言可以大大方便我们通过对城市和建筑的阅读加深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整体化的了解.如建筑中闻名的阿拉伯拱券、印度奢堵波、中国曲线屋顶、法国芒萨屋顶等都是在各自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下产生的,并且和口语、文字一起构成了本民族或地域的独特的表述和交互手段.美国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在设计犹太人博物馆时就如实利用解构主义手法来表现希特勒消灭犹太人这一段极端反理性的历史.

中国建筑文化:南京佛手湖建筑文化中心-四方当代艺术湖区

2.4建筑的营造方式、职业特点与社会运行文化相互作用

建筑的职业特点和营造方式,随着社会的运行形成了一种经营文化,这种有特殊规律的经营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人际关系.建筑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多个社会职业和科学学科都有所涉及,这就决定了它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如封建社会的师徒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合同制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工合作制等,都构成了一种隶属于社会运行方式的经营文化和人际关系.

与古希腊不同,我国除了鲁班、喻皓等个别极富名望者能在历史上留名外,其余大部分建筑的设计者或营造者均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美建筑的现实是极不相称的.而古希腊则将建筑视为“最高技术”,设计师或建造师受到社会的尊敬,即使现在人们仍能知道古希腊建筑遗迹设计者的名字.为此,我们应当更多地宣传建筑师在设计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人造的和文化的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和创造性劳动的受重视程度,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3当代建筑应注重整体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不仅要满足当前,更要放眼未来,不仅要充分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更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4\].当代建筑师必须仔细关注和认真贯彻的设计原则就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在设计、建设和使用的全寿命中.

随着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相应地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对建筑师提出了要求,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建筑的发展,从而使设计灵活可变,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建筑整体性首先要求构成建筑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从城市整体的角度、从群体协调的角度,从建筑内外空间和细部延伸的角度,分清主次,对各要素进行分析、归纳、优化和整合,总体把握,贯彻始终\[4\].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统一,要在处理好设计对象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寻求变化,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在和谐中做到丰富多彩.建筑的整体观既是一种理想和思想,也是一种创作的思维方法.

4结论

随着20世纪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民族传统的多元化越来越受到推崇.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艺术风格的多元共存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收,并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如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中的写实和抽象等.与此相应,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传统中,也必然存在一种主流脉络.因为在诸多文化传统中,至少有一种(或几种)在民族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或重要作用,而这种文化传统正是我们在阅读一个城市时所要探索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花建兴. 试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的内在关系\[J\]. 民营科技, 2009(2).

\[2\]赖国新. 现代建筑文化及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4).

\[3\]王南. 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探析\[J\]. 今日科苑, 2009(18).

\[4\]张利花, 田爱丽. 建筑设计与建筑文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3).

总结:为您写建筑文化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文化引用文献:

[1] 中国传统文化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建筑专科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中国传统文化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10000字
[3] 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论文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建筑设计建筑文化》word下载【免费】
中国建筑文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