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通全识达妙境育英才——对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效果

主题: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6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纲要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纲要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纲要教学论文范文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论文

目录

  1.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性质
  2. 二、“纲要”教学现状
  3. 三、“纲要”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4.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高清】《针灸学》针灸取穴纲要(A)-教学视频
  5. 四、提升“纲要”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包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之一,本文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其近些年的教学状况,分析了该课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55-02

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中为“四个选择”,因“改革开放”(乃至当前的“转型升级”)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故作者认为提“三个选择”较为妥当.

收稿日期:2015-09-01

基金项目:包头师范学院教改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BSJG12019)

作者简介:侯旭东(1978-),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1840年论文范文战争爆发以来的中国历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让我国当代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论文范文,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性质

“纲要”的特殊性体现在“纲要”二字及其“思政课”性质上,该课程“依史萃论”,通过提纲挈领地回溯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在让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论文范文,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①的必然性,从而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由于所承载的伟大战略使命使得其“政治性”尤为突出.

二、“纲要”教学现状

“思政课”教学难度大为学界所公认,作为“思政课”之一的“纲要”也不例外.从2006级到2014级学生,“纲要”已开设了9个年头,在9轮教学当中,根据院校同行和师生交流以及自身教学经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除了部分名师教学效果较好外,虽然不少老师在个别课堂讲授的部分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较好之外,“纲要”课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从教学秩序和状态来看,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及请假参加其他活动的现象为数不少;课堂上学生偷看手机、睡觉、私聊和学习其他课程的屡见不鲜;教学中学生不看教材、不专心听讲、不用心思考、应付作业和考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基本史实、理论和观点的掌握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而对“三个选择”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到位,对“三个自信”是否坚定,就可想而知了.

三、“纲要”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愉快劳动是教师工作的内在诉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始终在反思如何改进教学?个人认为导致“纲要”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学科基础不均衡产生的异曲同工之“囧”.我国在中学阶段就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国史、国情教育.但实际上,由于历史列入文科高考必考内容,而理科则不涉及,所以,文科生中学的历史教育比较充分,学科基础较为扎实,而理科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不投入,普遍缺乏该学科基础.进入高校以后,这种学科基础的反差却造成了现象上的某种相似——文、理科生对“纲要”都不太感兴趣.文科生由于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大学阶段再次接受相关教育,在教学不能有所超越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理科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则是在教学不能呈现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境界的背景下,由于学科基础缺失而难以接受晦涩难懂的理论化教育后出现的自发排斥.

二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与课程认知错误.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开放式自主学习不适应,进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量时间用来休闲和参加校内外活动,对学习重视不够.这部分同学对几乎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持应付态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思政课”没用,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专业课,对“纲要”只求考试过关,不求深究细琢,教学效果亦不言而喻.

三是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势力别有用心的渗透冲击着学生对“纲要”课所宣讲理论的信任,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快速推进并取得伟论文范文就的同时,也必然产生这样、那样的或轻、或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此本应辩证看待.但是,部分社会个体由于文化水平局限不能正确看待这些问题,非理性传播一些有悖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言论,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相关认知.此外,一些国际势力抱着阻挠、破坏中国崛起的目的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向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渗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蓄意夸大,攻击我国的制度、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大众思想进行错误诱导,也对部分学生的认知产生严重干扰,进而影响了“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四是教学安排不合理影响“纲要”课教学效果.首先,大班教学不利于教学管理和师生交流.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思政课”班容量为100人以内,而各高校由于师资和经费的原因,班容量往往远大于100人.其次,每个“纲要”课教学班往往汇集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学科基础参差不齐,不利于因材施教,这些都对“纲要”课的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五是任课教师学科基础薄弱与精力投入不到位是导致“纲要”教学效果不佳的主因.许多高校的“纲要”任课教师所学专业并非中国近现代历史专业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在内的历史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使得教学中不能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对照中纵横捭阖地引经据典、指点江山,只是基本重复再现教材上的条条目目,难免落入窠臼、索然无味.同时,由于精神仍未能有效驾驭物欲所导致的当前社会浮躁氛围也使不少“纲要”任课教师不能潜心治学,加之各高校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使“纲要”课教师分身乏术.此外,收入不高导致教师劳动力萎缩等一并使得“纲要”课教师精力投入难以到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在课堂上难以让学生产生相闻恨晚之效.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高清】《针灸学》针灸取穴纲要(A)-教学视频

四、提升“纲要”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纲要”课到底能不能讲好呢?理论上讲毋庸置疑.尽管现实中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致使“纲要”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我们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论文范文”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逐一加以解决,“纲要”课的教学效果会逐渐得到提升.

前文所分析的前四条原因中关于中学阶段理科生历史学科基础薄弱的问题应由中学阶段改进历史教育加以解决;关于学生学习态度与课程认知的问题可通过大学管理体制由“宽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和“纲要”绪论教育予以解决;关于因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引发的非理性舆论和国际势力别有用心的渗透而影响到“纲要”课信任度的问题,应通过党的各级各类组织多渠道正面宣传以及“思政课”的正确引导等正本清源;关于大班教学和多专业混编上课影响教学管理、师生交流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教务管理来化解.

本文重点针对任课教师学科基础薄弱与精力投入不到位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学科基础指“纲要”课教师任职前的学历,主要是登台讲课前的历史知识积累状况;精力投入指“纲要”任课教师的备课投入程度.二者实际指向同一问题,即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方能环视中外、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引人入胜.只不过由于备课时间有限,而扩充知识所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无限的,故能在学历上有所基础将事半功倍.历史面对的是人类文化的全部,即便是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也只掌握其九牛一毛,继续充实势在必行,因而备课时间依然紧迫、压力不轻,更不要说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背景的老师了,更何况还需借助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知识.所以,如何最大限度为其减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备课当中是管理者应重点予以解决的大事.为此,我认为:

第一,主管部门及高校应改革目前科研无限竞争、教学回避质量的教科研评价体系.以科研促教学是毋庸置疑的,但物极必反,把科研作为上岗的主要条件,将使教师把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科研竞争这场旷日持久的鏖战中去,对教学只能应付而无暇顾及质量提升,而且很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的相关度并不大.校方亦不愿在教学质量这样有争议、“费力不讨好”的隐性指标上下大力气.这就造成了目前各高校“因科研废教学”的窘境.高校的首要职责是育人,教学都抓不好何谈育人,为此,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改革教科研评价体系,把教师从为上岗拼科研的不归路上拉回来,减轻教师负担,通过引导和管理使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同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劳动力报酬低导致劳动力萎缩,这是客观规律.目前许多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待遇偏低,这无疑严重制约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科教强国,教育是基础,国家在认识到位的同时行动亦应到位,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此外,各高校新进“纲要”任课教师时应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背景的优秀毕业生录用.

第二,“纲要”课教师应摒弃浮躁,潜心治学,早成大器.希望国家和学校为我们提供好的待遇、体制和机制,这只是我们对发展外因的期盼.而外因是否变、何时变、变到何种程度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因此裹足不前.事物发展关键在内因,在现有环境下,“纲要”课教师应把目光放长远,摒弃浮躁,看淡一时得失,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和其他事务的关系,潜心治学,砥砺前行.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将古今中外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重大启示、名人趣事、真知灼见、励志言行等装入头脑,并尽量向多学科拓展,在小天地里有大作为,即本文标题所谓的“通全识”,然后厚积薄发,唯此,方能使“纲要”课“达妙境,育英才”.

第三,精心组织教学,努力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知识积淀是教学的基础,但备课也至关重要.对于“纲要”,适宜按照“吸引——探求——收获”的理念精心组织教学.首先,“纲要”课述史扼要,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学生对此较为头疼和排斥.因此,把学生吸引住是教学首当其冲要考虑的.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角度、素材和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其次,要变灌输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历经十余载,学生已对灌输式教育产生强烈逆反,要使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实现教育目的,最好的选择是在精选问题的基础上,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其思考,让学生深入探讨,并适时予以启发、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觉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深刻认同“三个选择”,坚定“三个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总结:此文是一篇纲要教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引用文献:

[1] 情境教学法和教学策略毕业论文范文 情境教学法和教学策略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2] 驱动教学法和教学过程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驱动教学法和教学过程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2万字
[3] 情境教学法和教学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情境教学法和教学硕士论文范文3000字
《通全识达妙境育英才——对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效果》word下载【免费】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