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基于市场需求的煤炭类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主题:煤炭工程期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2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工程煤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工程煤炭方面论文范文。

工程煤炭论文范文

煤炭工程期刊论文

目录

  1. 煤炭工程期刊: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201*迎新晚会(夏小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十年黄金期的结束,行业停止了快速扩张.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煤炭市场环境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下行期,继而导致煤炭企业生存困难,多数企业日益亏损,员工收入水平大幅降低,毕业生赴煤炭行业就业人数,从2012年的56%骤减至2013年的29%,直至2014年的27%.据目前形势判断,近几年赴煤炭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还会持续走低.作为行业人才培养院校,如何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和完善煤炭行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关键词]工程科技人才;煤炭产业;培养问题;政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8.068

1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1.1内部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产能过剩,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煤炭进出口量下降;煤炭论文范文下滑;管理粗放,企业经营困难;优势企业通过降价来垄断市场,论文范文一旦下降难以回升;企业负债率高,财务成本压力大,应收账款增加,论文范文流断裂的风险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1]

1.2外部环境分析

面对煤炭的大量开采,我国煤炭市场外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环境承载力不足,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增速放缓;[2]清洁能源对煤炭的替代率上升;进口煤影响;跨区域送电能力增强,大规模跨区域送电使东部沿海地区用煤量下降.

2我国煤炭类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煤炭相关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偏向专业化

以M矿业大学本科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例,第一学年主干专业课程只有采矿工程,第二学年除了有采矿工程外还有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和测量学,第三学年有岩土工程和矿山机械等专业课程,第四学年主要以毕业设计为主,通过以上课程设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多注重专业教育,轻视通识教育,无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至于本科生毕业不能马上胜任工作,选择继续读研,使企业缺失一线技术人员.[3]

煤炭工程期刊: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201*迎新晚会(夏小北)

2.2工程实践教育严重缺失

由表1可知,以M矿业大学本科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总学分仅为36.5学分,占总学分的23.02%,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环节几乎分别集中在一周内完成,也就是没有贯彻到学习中去,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煤炭行业是一个经验性非常强的行业,单纯的课堂学习往往造成“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4]由于培养方式和经费等条件的限制,煤炭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等方面与其他综合类院校存在相同的地方,这种同质化现象弱化了院校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不出煤炭院校所应具备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严重制约了煤炭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5]

2.3缺乏具有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工程实践是工程教育的灵魂,工程教师只有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去指导研究和教学,才能将工程实践与讲授的课程相融合,为学生提供鲜活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6]当前我国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背景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工程教育实践性发展的不争事实.青年教师工程意识淡薄,工程实践能力普遍偏低且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师资队伍成分过于单一等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所以,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2.4煤炭企业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由从业人员职称结构可以看出(根据统计年鉴),煤炭行业从业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拥有初级职称人数约占拥有职称总人数的88%,而中级和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9%、3%.高技能员工占比过低,煤炭企业具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大部分员工只能从事最基本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此外,从区域上来看,黄淮海区(78%)、晋陕蒙(西)宁区(7%)和东北区(5%)拥有技术职称人员总数位列前三,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工作环境等方面对从业人员有较大的吸引力,促使高技能员工在择业时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而在从业人员职称的分布上也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

由煤炭相关院校主体专业(主要包括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招生人数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进入下行期,煤炭相关院校在煤炭专业方面的招生和培养人数也随之下降.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煤炭院校对传统的地矿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拓宽和转向,由原来单纯为煤炭行业服务改为社会通用的宽口径专业,地矿类专业学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2014年统计的29所本科院校中矿业类相关专业招生数为13672人,仅占总招生数的9.23%.从招生规模看,高等院校煤炭主体专业招生人数由2014年的18482人下降为2015年的16931人.从2014年开始,全国高等院校煤炭专业招生人数及占比都呈下降趋势.

2.5煤炭企业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从2013年全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煤炭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低学历人员占比高达60%,与全国采矿行业平均水平49.40%相比高了10%左右;而初中以上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较低,仅为2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低于全国从业人员高学历占比平均水平.从整体来看,员工队伍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同时,向煤炭行业输送中级专业人才的煤炭专科院校,由于招生和就业的困难纷纷向社会通用类和热门专业靠拢,在2014年统计的7所专科院校中矿业类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仅占总招生人数的21.62%.

由各高校2014年毕业生质量报告看出,地矿类专业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的人员比例逐年下降,其中还包括各级煤炭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职人员,高校培养出来的煤炭人才并未进入煤炭行业.除煤炭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会考虑煤炭行业外,其他高校毕业生选择煤炭行业就业的很少.高校毕业生作为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管理知识储备明显不足,不利于向管理岗位发展,更不利于企业为摆脱困境制定战略和转型升级.

由表2可知,2010—2012年在煤炭行业就业的采矿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12年最多,为64人,占采矿毕业生总数的55.65%,这一就业趋势与我国煤炭行业的十年黄金期有关,行业的快速扩张,吸引着毕业生择业时更愿意选择煤炭行业.但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煤炭市场环境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下行期,继而导致煤炭企业生存困难,多数企业日益亏损,员工收入水平大幅降低,毕业生赴煤炭行业就业人数骤减,从2012年的56%降至2013年的29%,直至2014年的27%.根据目前形势判断,近几年赴煤炭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还会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院校毕业生赴煤炭行业就业的比例达到近年来最高,为30.99%,主体专业到煤炭行业就业比例也高达28.36%,此后开始下降,至2014年分别降为18.8%和15.2%.综上,在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形势下,绝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2014年超过80%)不愿意去煤炭行业就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行业形势低迷,是导致行业吸引力差、高学历复合型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无疑加剧了煤炭企业生存的压力.

3优化煤炭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优化工程科技人才类型结构

大力引进高层次尖端一流人才,培养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7]优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工程科技人才在行业中的作用,适应行业发展的环境.

3.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国家战略

学科专业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宏观质量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计管理办法,对专业规模进行控制,合理设置和优化学科专业,动态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国家战略,满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结构优化的人才培养体系.[9]

3.3改造传统培养模式,加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克服高等学校“千校一面”、办学缺乏特色的弊端,应加强对应用型行业人才的培养.改造传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应用型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推动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讲授为主向实践训练为主转变;从课堂教学为主向以现场教学为主转变;从学校评价为主向以社会评价为主转变;通过“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等措施,培养应用型人才.[10]

3.4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需要既懂教育又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

培养煤炭行业的优秀人才,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11]聘请企业一流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兼任高校教师,同时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逐步构建起一支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12]

参考文献:

[1]李术蕊.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3):23.

[2]黎荷芳,查吉德.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三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2.

[3]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67-78.

[4]高树昱,邹晓东.工程科技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2-23.

[5]吴俊明.高校实验室环境建设与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6(3):253-255.

[6]廖志豪.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7.

[7]刘文,彭玉,吴元黔,等.教师评估体系的设计及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3):63-66.

[8]雷环,汤威颐,Edward F.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人才理念和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3-30.

[9]李艳华.高校实验室环境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151-153.

[10]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31.

[11]陆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N].科学时报,2009-05-12(B03).

[12]苏克治.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45-56.

[基金项目]2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 15JDGC026).

[作者简介]宋梅(1970—),女,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煤炭产业政策、能源预测及结构优化、资源开采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企业发展战略;王艳红(1990—),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能源经济学.

总结:此文是一篇工程煤炭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煤炭工程期刊引用文献:

[1] 采矿工程和煤炭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采矿工程和煤炭函授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2] 采矿工程和煤炭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工程和煤炭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3] 采矿工程和煤炭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采矿工程和煤炭方面论文范文2万字
《基于市场需求的煤炭类工程科技人才培养》word下载【免费】
煤炭工程期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