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我是谁: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迷思

主题:华裔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1

简介:关于对写作华裔华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华裔华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华裔华人论文范文

华裔论文

目录

  1. 华裔:www.nbafan4.com华人也能飞_华裔小子林书豪疯狂一周_创造NBA新奇迹

有人曾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中国人走出国门,移居海外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同时代出于不同目的,或为寻求发展,或为谋生糊口,或为读书求学,或为逃避战祸……一批又一批国人通过各种途径,奔赴陌生的国度.

早期远赴海外、落地生根的老一辈华人,在战乱和动荡的时代洪流里成了他乡之客,终其一生,艰苦奋斗,只求过上普通人的安稳生活.而他们的后代,以及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而走出去的论文范文华人,则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放开怀抱,主动融入当地.

如今,海外华人遍布全球,总数超过五千万,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的生存现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一举一动也容易被放大检视.

梁启超曾言,中国有三大发展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华人“走出去”的轨迹与中国的发展紧紧相扣.本期专题,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观察海外中国人这一群体,端详他们的经历,聆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想法,希望能为“中国与世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线索.

——题记

文┃陶短房(作者系旅加华人)

“比美国人还像美国人”

在北美,曾几何时,华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融入主流社会”:为了生存的需要,最讲究薪火相传的华裔也不得不入乡随俗,努力去适应新环境.但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是“主流社会”?怎样才算“融入主流社会”?

二战后,尤其上世纪80年代初新保守主义崛起后的美国华裔新移民,曾以为自己“终于想通了”:在美国这个“种族熔炉”,主流社会就是抛弃原先的一切,转而尽可能地“美国化”,让自己从“外包装”的语言、生活习惯、个人形象,到“内在”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家庭亲情观念,都亦步亦趋地改造成和当地人无异的状态(至少看上去如此).也就是说,尽可能回避自己作为一个华人的身份认同,转而主动去认同“我是一个美国人”.

这种所谓的“美国梦情结”在被称作“中生代华人移民”(上世纪80年代中至2005年前后)的一代华人移民(不论来自两岸三地或其它地区)中最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存需要——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并尽可能在这个新环境里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氛围,就必须在各方面和已“领先一个身位”的竞争者们“拉平”,因此必须让自己“比美国人还像美国人”.

为了尽快“融入”,不少这一代华人移民甚至不惜采取一些偏激的手段.笔者结识一位出生在美国盐湖城的香港移民二代(有较浓厚的华人情结),他对我说,当年盐湖城的华裔不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新”(上世纪90年代初)移民更少.某年,社区里迁来一户来自中国大陆中部某省的华人新移民,我朋友觉得很有亲切感,散步时碰上便主动打招呼,结果那对夫妇“如临大敌”,男主人甚至还用非常生涩的英语说:“请说英语,我不会中文.”(朋友的姐姐在社区的新移民语言培训班*,因此知道这对夫妇的英语口语其实很糟糕.)后来这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外甥小学同班,混熟后,小孩告诉朋友的外甥“我爸妈不让我们和你们家多说话,怕‘中国人把你的习惯带坏了’”.

一位移民美国20多年的老朋友解释称,面对美国这个“强势主流社会”,他们那一代华人移民如此“极端”也是迫不得已:必须通过这种近乎自虐的“压迫式自我暗示”,才能改掉自己“不脱华人习气”的“恶习”,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个美国人”.她说,他们那里一些大陆中生代移民还曾用过所谓“新加坡问答法”——别的华人问“你是哪里人(指来自大陆哪个省市)”,一律大声喊出“标准答案”,即“我现在是美国居民”,然后“再说”.

但这种“去华人化”的自我暗示法在现实中经常碰上“玻璃天花板”的烦恼.某次在归国航班上和邻座一位美国华裔中年人攀谈,他说他儿子一岁就随他移民美国,上中学后经常对祖父母怒吼“不要说我是华人,我不是华人,是美国人”,结果他一怒之下把孩子拉到一个人来人往的商圈,问过路人“你们看他是哪里人”,结果几乎所有回答者都说“中国人”“亚洲人”,这个结果让孩子很怅然.而身为创业公司合伙人,曾是大企业高级白领的父亲不无感慨道:“你华人的脸在别人眼里能改么?既然改不了,为什么要回避这个现实?”

美国中生代华裔移民的这种“融入主流社会”情结在加拿大中生代华裔移民中同样存在,但后者更多了一个困惑——什么是“主流社会”?

和美国不同,加拿大的国策是“多元文化”,整个社会是一个各族裔普遍保留各自传统、习俗的“调色板”,在中生代移民聚居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大城市,很难说哪种文化就是主流文化,也很少有人提什么“加拿大梦”.笔者前几年曾在温哥华参与过一个“全球华文媒体研讨会”,会上一位温哥华当地的中生代移民就坦承,自己就曾困惑于“想融入而不知融入什么”,并一度“把放弃华人传统误当作融入主流社会”.

美加都有 “两头黄中间白”的类似现象,即早期的“老侨”和2005年后的“新侨”往往有着更强烈的华裔认同,也更愿意让子女接受华人文化,而中生代移民则更喜欢“融入”.有研究华人华侨问题的当地学者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存需要,也和中国及华人的国际地位有关.

“老侨”移民的年代,中国和华人的国际地位较低,在北美几乎没有“融入”的可能,这迫使他们不得不抱团取暖,而普遍低下的文化水平又使得他们被动地保持华人本色;“新侨”的文化程度则普遍较高,外语能力较强,对自己的生存力充满自信,不会单纯为生计而“委屈自己”,且他们生活在中国和华人国际地位高、自认华人不觉得“低人一等”、中文非但不“减分”,甚至还普遍被视作“求职助推剂”的时代,主观上也愿意保留一份华裔认同.而夹在中间的中生代移民,一方面当地社会较“老侨时代”宽容,给了他们一条“融入即上进”的道路,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自卑感和信心缺乏,矫枉过正也是很正常的.

如今北美华人在“主流社会”认同方面已成熟了很多.一位温哥华华人名流说得好,所谓“主流社会”,在北美就是由无数族裔组成的统一体,遵守当地法律和道德规范,适应并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社会生活,关心当地社区,与此同时保留自己作为华裔的文化传统,这就是“融入主流社会”.笔者的大儿子出生在加拿大,但能熟练说、读和写中文,和其他华人孩子交往时,在教学楼只说英文,出了教学楼大门会说“现在我们离开公共场合了,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说中文”.别人问他“你是哪里人”时总是回答“我是加拿大的华人”,在我看来,这是比较不错的答案.

走出唐人街

北美大城市大多有唐人街(或称华埠),在很多当地论文范文中国大陆、港台人眼里,那就是北美华人的轮廓线.

这曾经是正确的:在19世纪的“排华年代”,北美华人不得不挤在唐人街抱团取暖,以在异国他乡抵御歧视,艰难生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族裔平权”理念变成“政治正确”,越来越多的华裔二代、三论文范文始走出唐人街,而中生代、新生代移民则很少像“老侨”那样,把唐人街选作踏上北美土地的第一个落脚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几乎所有历史悠久的北美唐人街,都带有严重的所谓“唐人街综合征”:脏乱差、缺乏上进机会、陈陈相因、“老爷侨团”世袭令人窒息……号称“北美第二大唐人街”的温哥华华埠,近20年来几乎成了“老人家园”,年轻人的纷纷离去让曾经繁盛的华埠小商业凋零败落,而华埠商业的衰落则促使更多华裔远走高飞,成为恶性循环.

一些客观原因也让更多华裔移民远离唐人街.一位初移民时落户温哥华华埠的唐山籍朋友说,当初他选择华埠,是因为觉得那里都是中国人,方便、亲切,结果没多久就发现并非如此,“商场、超市、打工的地方,都是粤语的天下,你说普通话就会被歧视,让你觉得很难受,不到3个月就搬走了——当‘二等公民’已经够呛,谁愿意当‘三等公民’?”

不少生长在唐人街的华裔也会出走.笔者结识了一位祖籍福建的小伙子,他出生在温哥华华埠,但大学毕业后就几乎没怎么回去,照他的说法,是“不愿过父母那样的生活”——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百年华人社团的领袖,一心盼着这位独子继承社团领袖的职位,以及那所虽然破败不堪却敝帚自珍的“会所”的管理权.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生代、新生代华裔在华埠以外形成了新的、更现代化的华人聚居区.比如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人口不到20万,其中亚裔占60%以上,华裔比例高达43.6%,是亚洲以外华裔比例最高的城市.2012年10月加拿大论文范文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列治文市以国语、粤语、闽南话等为母语的常住居民比例高达40.9%,首次超越以英语为母语的比例.

与“唐人街之变”相应的,则是华人社团的变迁.“百年侨团”虽普遍仍在延续,却已纷纷“失血”(如一位渥太华的同乡就曾戏称老侨团都变成“老年协会”了,他年近半百,却已是自己所属某百年侨团里最年轻的骨干),而新社团则更活跃、更年轻化,也更现代化,老侨团的“江湖气”被类似联谊会的现代社团气息所取代.当然,新社团和老社团一样,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人头团”现象(在温哥华,曾有人戏称“会长社长总数比华人总数少不了多少”)和“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的痼疾,等等.

“看不见的歧视”

不论是在强调“大熔炉”的美国,还是实行多元文化的加拿大,公开抨击某个族裔如今都会引起极大麻烦,且华裔大多聚居,选票集中,政客和媒体也不会轻易“捋虎须”,但“看不见的歧视”仍然存在.

曾有当地非华裔研究者指出,北美主流媒体对华裔情况的了解并不缜密,如《温哥华太阳报》就曾在“论文范文”事件的报道中错用当事人照片.在很多时候,主流媒体往往会刻意回避华人的一些重大、敏感活动,如为论文范文“人头税”,加拿大华裔商户曾自发在每年7月1日关门停业,为时长达数年,主流媒体却视若无睹;一些地方性电视台、报纸时或刊登针对华裔“不良小节”的报道,在加西,这些媒体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华裔(尤其广东、福建裔)中黑帮势力较猖獗、有人种植论文范文牟利,以及香港移民中“富二代”热衷飙车等颓废生活方面;而加东则针对华裔卫生习惯差、在别人社区通宵钓鱼等反应强烈;各地普遍共有的反感则集中在盗版影碟、假文凭、非法移民、中餐馆卫生状况等.

前面提到的加拿大列治文市,近几年出现过多起耐人寻味的事件:如2008年市民鲍勃·弗里德兰投稿《列治文论坛报》,称华裔人数暴增,将令当地人丧失地位,最终卑诗省有“沦为中国自治区的危险”.2010年起,当地多个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出现匿名辱华涂鸦.2013年后,当地非华裔两度掀起针对市内店铺中文招牌的“联名论文范文”,要求市政府立法强制要求招牌、广告必须2/3使用论文范文语言.2016年初,威灵顿公寓10名说英语的业主将业主委员会告上法庭,称该业委会开会全程说普通话,“有排斥非华裔业主之嫌”.

这些耐人寻味的事往往打着“反对论文范文”的堂皇口号,将华裔称作“歧视者”,但实际情况却通常并非如此.如“招牌问题”,列治文市政府为核实情况仔细检查了该市全部的1394块店铺招牌,结果完全没有英文的只占4%,而没英文、只有中文的仅13块,为此论文范文者却大动干戈、兴师动众折腾多年,迫使市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查、应对.又如“业主委员会语言问题”,业主委员会系民间机构,并不存在“必须说论文范文语言”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些场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华裔在当地比重上升太快,原本以“主流社会”自诩的英裔白论文范文其它族裔感到“好时光一去不复返”,而部分华裔则真的把新居住地当作“解放区”,不仅把国内的优点、也把一些缺点和陋习(如待人接物不友善、小圈子封闭、随地乱扔杂物、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停车秩序混乱等)一并带了过来.这不仅让包括大多数华裔在内的当地居民不快,也容易被本就对当地“华人化”心存芥蒂者抓住把柄.

其次,相对其它族裔,华裔通常有勤奋好学、善于理财和储蓄等优点,尽管许多华裔家庭,尤其新移民家庭的收入状况其实不如当地人,但住房、生活水平和手里存项却总显得比其它族裔更多,这常常令一些当地人感到不平衡,觉得“华裔抢走了自己的饭碗、住房和财富”.其实许多数据都显示,“感觉有时是错的”,比如列治文所在的大温哥华地区,“中国人炒热当地房产”的程度其实被远远夸大了,但在选举社会,“跟着感觉走”往往会更有号召力和人气.

第三,华裔和非华裔各有“绝对政治正确”,后者高举“融入主流社会”“反对选择性族裔歧视”的旗号,而前者则拿加拿大国策中“尊重多元文化”和“非论文范文行为不受论文范文约束”的精神说事,几年来的拉锯可谓势均力敌.问题既然总也解决不了,华人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矛盾自然也就隔三差五爆发一次.

传统上当地华裔、尤其有家有业的“侨领”(因为当地“侨领”多为香港裔,因此被称“粤语系”),往往采取自省、自我约束,“先让一步”的方法,希望对方同步妥协.不过,近10多年来,列治文华裔居民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大陆背景的移民数量后来居上,他们普遍年轻、英语好,工作和收入不错,也善于直接和当地人及其它族裔,乃至政府官员、媒体和民意代表接触沟通,因此这些被戏称为“国语系”的华裔越来越不买“粤语系”的账,认为后者没资格代表自己的意愿.这种情况下,你越让他“自律”,他越要高唱“解放区的天”,甚至有一位大陆背景的媒体人在当地的中文电台高呼“什么是主流社会?在列治文华人就是主流社会”,引来“国语系”一片喝彩.而“粤语系”传统的隐忍自省之道,也变得越来越难以走得通了.

2016年初轰动全球的纽约梁彼得案,其实也折射出这种所谓“北美华人大对立”的问题.其中一派认为梁彼得“罪有应得”,审判过程“毫无问题”,另一派则“一口咬定遭到论文范文”,并扬言“要为梁彼得和华人打抱不平”.尽管梁彼得案宣判前站出来鸣不平的有许多北美华人,但梁被起诉前,第一个跳出来高呼将之“绳之以法”的是纽约市华裔议员陈倩雯.司法进程进行期间,一些人劝阻梁的支持者站出来发声,称“这样做会令对华裔族群的歧视坐实”“会被人指责亚裔搞‘亚论文范文’”,认为“接受结果是融入主流社会的表现”.

华人内部的“我是谁”问题

相对于其它族裔,北美华人的“我是谁”问题除了“我是不是华人”外,另一个严肃而艰难的话题就是“我属于哪一种华人”.

在大多数华人聚居的北美城市,“华人”这个概念其实相当松散,剔除那些自我不认同是华裔者,其余华人会明显分成“粤语系”“闽南语系”和“普通话系”.而这三个“系”内部又有更细的划分,如“粤语系”分香港籍、南洋籍和内地籍;“闽南语系”不仅分台湾、大陆,且台湾还分“蓝”“绿”;“普通话系”早年分“亲共”“亲国”,如今则有“红”“蓝”之分……不同“谱系”的华裔间往往相互龃龉,甚至明争暗斗,前几年“蓝”“绿”之争白热化时,“闽南语系”一些“蓝”“绿”侨领甚至都不愿同座.

复杂的“谱系”问题分散了北美华裔的力量,也是北美华裔人数虽多,却始终得不到与人数和贡献相称地位的关键.

不过这种情况如今也出现了改善的迹象:曾经老死不相往来的大温哥华“亲共”“亲国”侨团,近年来已实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互访互拜”,曾经是“北美华人大对立”典型的梁彼得案,在“2·12”宣判后,也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2·12”宣判后,北美不同派别、来源和政治倾向的华人,在“要不要支持梁彼得”问题上转而高度趋同,尽管在是否要论文范文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正如一些北美华人所言——这是百余年来北美华人步调最一致、最团结的一次行动.2月20日声援梁彼得、呼吁司法公正和反对族裔歧视的北美华人大游行,在纽约、华盛顿、波士顿、旧金山、费城、迈阿密,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共45座城市举行,几乎遍及北美各主要城市.尤其是华人较多的城市,创下近年来北美华人政治性户外活动规模最大的纪录.2016年4月19日,梁彼得案法官丹尼·陈宣布量刑结果:梁彼得的罪行由过失杀人罪降为刑事疏忽杀人罪,被判5年缓刑以及800小时社区服务,免于坐牢.

华裔:www.nbafan4.com华人也能飞_华裔小子林书豪疯狂一周_创造NBA新奇迹

“2·12”罕见的一幕表明,尽管北美华人在对内对外的“我是谁”问题上仍离达成共识尚远,但在共同利益的话题上,已开始能求同存异,发出“同一个声音”.

总结:关于免费华裔华人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华裔引用文献:

[1] 华裔毒枭叶真理传奇论文范文 华裔毒枭叶真理传奇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2万字
[2] 身份认同和美国华裔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身份认同和美国华裔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纽约华人靠小费撑起全家论文范文 关于纽约华人靠小费撑起全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8000字
《我是谁: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迷思》word下载【免费】
华裔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华裔华人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