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高职保险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实践课程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实践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实践课程论文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目录

  1. 一、目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保险专业师资匮乏
  3. (二)教学内容单一
  4. (三)教学模式陈旧
  5. (四)实训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
  6. (五)考评体系不合理
  7. 二、探索与实践
  8. (一)转变观念,明确保险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企业项目管理培训(PMP培训)实践课程-第一课3项目管理培训师吴永达
  10. (二)搞好当前保险学科的课程建设工作
  11.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12. (四)将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13. (五)完善考评体系
  14. 三、结语

【摘 要】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选择保险专业的高职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毕业之后方能够胜任保险业经营及管理的具体工作,为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保险人才方面,先应从课程改革开始,以便培养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保险人才,为实现保险专业高职生的职业理想、为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保险专业;高职;探索;实践

引言

随着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很多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保险专业课程是金融、保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使高职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认识保险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高职生保险实务能力,提升高职生保险职业素养.通过课程教学,使高职生具备初步判断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的能力,对高职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为日后进入各类商业保险公司、保险*机构、保险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展业、承保、核保、保全、理赔、组训、风险评估、客户服务等一线岗位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一名保险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满意度,所以,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来提升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一、目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险专业师资匮乏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中的从事保险教学研究的大部分专业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上转过来的.尽管他们中大都拥有比较高的学历,但统计发现,但他们拥有相关保险类有关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极少,而具备一定的有关保险实践经验的老师更少,这直接导致目前的保险实践类教学开展起来极其困难.其次,保险学科是应用性学科,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保险专业老师具备“双师型”资格.所谓“双师”是指保险的授课老师既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持有权威性的保险从业资格认证;既懂保险理论,又精通保险实务,熟练掌握保险流程并能运用自如.而当今大多教师忙于学校的考核,一门心思扑在提高学位、发表高质量文章上,此外,从事保险教学的老师不要说进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很多老师根本就没去过保险公司,对保险业务操作流程知之甚少,只能照本宣科,教出的学生与保险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二)教学内容单一

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保险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问题,原因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没有精心选择和设计,缺乏应有的宽广度和纵深度,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课程过于偏重知识灌输而非能力培养;二是相关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关键内容又存在遗漏,保险论文范文和实践动态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三是课程实施过于强调保险人才培养的普遍性,而忽视了个人的研究兴趣、专长和职业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保险学课程教学也与其他课程一样,面临教材跟不上改革形势的问题.从目前保险学教材编写来看,一些比较权威的教材、论著在内容上比较陈旧,新出版的教材很多都存在着急功近利、不得要领或者定位不清.从我国保险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对保险学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因此,通过自编教材和补充教材可以弥补统编教材编写速度慢跟不上保险形势的不足,把我国保险改革和发展的新变化及时增补进教材中.

(三)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保险专业教学中,大多还在运用传统“一言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同时,由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使理论性的东西讲得太多、太细,占用了课堂大量时间,使高职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无法进行职业所需能力的锻炼.保险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保险公司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一线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理财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而当今保险专业的高职生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远未能达到保险公司用人的要求.保险企业所需人才很难从职业院校中招到,即使找到也难以用得满意,所以,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不惜采用高价挖墙脚的方式引进人才,而保险专业毕业的学生却苦于找不到符合自己预期的工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保险教学模式不能与保险公司需求相适应.

(四)实训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生的实践能力、紧跟市场用人需求,大多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职院校也引入了保险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据大多数高职生的意见反馈得知,这些课程也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就算是添加了一定的案例教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浅显地说明与解释.有些院校还设置了校外实习基地,但保险企业大多基于自身经营的保密性、安全性考虑,很难将一些核心的业务部门向老师及高职生开放,高职生在实习时也只能接触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岗位和日常销售业务流程,制约了实训教学环节全面性与实效性.

(五)考评体系不合理

问卷调查发现,在传统的考评体系中,对课程学习后的考评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受出题题型、考试时间、试卷幅面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考题大多考核一些死记硬背条条款款的概念、术语、简答、计算、案例分析等,题型呆板,在考核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体现出保险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因而也不能全面反映高职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

二、探索与实践

(一)转变观念,明确保险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高素养、宽学科、本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在保险人才方面要求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保险职业素质,即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二是专业知识素质,即专业知识全面,保险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外保险法律,精通理赔技术;三是专业技能素质,即善于进行保险思维,熟练运用保险法律条文分析处理保险关系;四是人文素质,即深刻把握被保险人的文化背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动态,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的保险学教育必然要进行转型与改革.对此,首先应当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育人理念,必须明确我院的保险学教育究竟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主要培养保险研究人才,还是主要培养保险实务型的保险人才?笔者认为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具有保险实际运用能力,具有广泛的保险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保险实用型人才,而不是主要从事保险的研究人才.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调整我们保险业课程的改革方向,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企业项目管理培训(PMP培训)实践课程-第一课3项目管理培训师吴永达

(二)搞好当前保险学科的课程建设工作

为突出高职保险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技能性和创新性,服务于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完善、规范实践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各门实践课程都应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为此,我们制定了保险类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自编了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成绩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等,实践教学的学时占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30-40%左右,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采取面试、实务模拟、市场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并建立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建设的动态机制.注意因时变化,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每年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保证保险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其次,将保险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高职毕业后进入保险企业,不管将来在管理还是技术性岗位,熟悉保险市场、体验保险营销往往是必须经历的第一课.按照现有保险从业规定,所有保险营销人员必须持“保险*人资格证“上岗,高职生在校期间,已经符合全国保险*人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为了让高职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即可直接上岗,将全国保险*人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中.要求高职生取得保险*人资格证书,高职生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0%以上,毕业实行论文范文书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提高高职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专业教师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引导探究式、情景模拟式等富有启迪、创智作用的教学模式,可将一些保险强化实践教学用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法和保险职业化教学培训,积极探索合作教学新方式.例如可以多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首先,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高职生被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各个角色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研讨.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案例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抽象理论的具体化.对体系化制度与规则体系的学习来说,法学理论的讲授是必要的;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言,高职生抽象思维理论素养的熏陶也是重要的.理论讲授本身是相当枯燥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案例作为基本教学素材的案例教学,因案例内容的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成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将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社会保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要使高职生深刻理解社会保险理论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就必须让他们到实践中去体会理解.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职生对课程的学习同样要先从课本开始,再进入实践中去,最后又回到课本,这不仅遵循了认识论的规律,而且也提高了高职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环节,要组织高职生到社会保险相关机构实习或鼓励高职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展开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机构的管理流程及其不同险种的政策实施情况.一方面可以增强高职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启发高职生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分析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高职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进行科学研究,锻炼他们独立科研的能力,这有助于高职院校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五)完善考评体系

为使考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构建多元化的开放性考核体系,将高职生完成各模块的过程及其结果共同纳入课程考核体系.考核评价来源于保险企业、授课教师、业务室主任和学生自己.考核点有模拟保险企业职场环境的现场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展示、高职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等.此外,通过保险企业的介入,间接对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质量作出评价,检验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效果.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改革高职生能力考核与评价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理论笔试、技能考核及行业打分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对高职生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不仅要反映高职生的业务能力,还要体现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突破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模式.

三、结语

部分职业院校仅重视保险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而脱离保险市场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保险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达到保险公司的用人的满意度.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要先从高校院校保险课程改革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保险专业知识,又造就高职生坚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保险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保险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通过以上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与推进,可以提高保险专业高职生的自身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我国保险业的和谐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松涛.对保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2.13:93-94

[2]王艳蓉等.浅议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49-52

[3]田建湘.高职保险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济人,2006.8:126-126

[4]赵婉华.保险专业保险法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1(6):155-157

[5]张歌.高等学校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J].索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1):160-162

[6]朱佳.职场培训模式引入保险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7:84-86

总结:该文是实践课程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用文献:

[1] 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科论文怎么写 关于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000字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术论文怎么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论文范文集5000字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新课改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新课改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高职保险专业课程改革实践》word下载【免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