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青少年体育参的积极情绪扩建理模型构建

主题:青少年情绪管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1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情绪青少年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情绪青少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情绪青少年论文范文

青少年情绪管理论文

目录

  1. 青少年情绪管理:长松咨询青少年教育专家张健——情绪管理

摘 要:通过借鉴积极情绪扩建模型的理论内涵,在归纳分析前期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与积极情绪扩建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所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扩展了自身体育运动情景中的运动思维认知能力和行为操作系统,同时建构了持久的身体资源、认知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而改变原有的认知和体育生活方式,从而自觉地、有规律地参与体育活动,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并实现向其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迁移.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参与;体育生活方式;积极情绪扩建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5-0072-05

收稿日期:2015-06-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QN-375).

作者简介:郭玉江(1979-),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运动心理与养生文化研究.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Henan,China

青少年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生理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处于心理断乳期,这样的一种身心非平衡状态,加论文范文庭、学校、社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虽然这个阶段是个体心理的不稳定期,但是心理学家明确提出青少年阶段也是人生心理培养的敏感期和黄金期.同时心理学不仅要关注个体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研究,更要关注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潜能的开发研究.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man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概念,同时他还强调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个体更快乐、更幸福、更积极健康的生活[1].1998年在“艾库玛尔会议”中,积极心理学工作者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即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情绪体验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第一大支柱和当今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可以帮助个体生活的更快乐、更开心、更幸福,从而更有效地帮助提高人类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感以及防御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能力,因此青少年这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其一生至关重要.

青少年情绪管理:长松咨询青少年教育专家张健——情绪管理

基于此心理学家Fredrickson等人通过研究构建了“积极情绪扩建理论”,并提出积极情绪所起的进化性决定作用,不仅表现在当前情景,而且会在个体的未来展现出来,体验积极的情绪能够指引个体参与增强个体行为和认知能力的活动[2].但该模型仅讨论了积极情绪对个体积极影响,未涉及个体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体育运动的情绪效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体育运动是众多行为活动中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最有效的手段[4],体育运动除了对个体的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有改善效应,个体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如运动快感、运动乐趣、主观幸福感、流畅体验、跑步者论文范文等[5].但国内的锻炼心理学研究多针对妇女、老年论文范文大学生等人群,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内容上多集中在体育活动对消极情绪的改善上,也有针对诸如主观幸福感等某一积极情绪的影响,整体上积极情绪的研究较少;研究多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理论模型构建和影响机制分析相对较少,忽略了体育活动对积极情绪的拓展功能、建构功能、缓释功能和螺旋式上升特点,同时忽视了体育活动积极情绪理论的迁移价值.

另外从实践层面上,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3],可见青少年体育参与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积极的全面发展都至关重要.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目标,本研究通过理论资料的查阅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在综述“积极情绪扩建理论”和锻炼心理学中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引入“体育参与”作为其积极情绪扩建的媒介,试图构建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解释,从而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理论支撑,为体育锻炼的积极情绪效应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也为进一步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情绪干预提供参考.

1积极情绪的界定

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积极情绪领域的研究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关于积极情绪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被一致认可的概念.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积极”一词理解的差异,一种认为积极情绪是正向价值的、开心愉悦的情绪,另一种则认为积极情绪是那些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一种情绪,不具有正向价值[6].总之,国外多数学者认为,积极情绪是指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进展顺利或得到肯定评价时个体所产生的那种即时反应和感受,是一种暂时的愉悦状态,它包括快乐(joy,happy)、满意(contentment)、兴趣(interest)、自豪(pride)、感激(gratitude)和爱(love)等[7-9].而我国学者把积极情绪界定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10];此外,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11].综合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观点,积极情绪应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和事件的需求满足个体需要时所产生的主观愉悦状态和感受.

2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

传统情绪理论忽视了积极情绪的特殊功能,直到1998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者Fredrickson提出了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积极情绪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才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和接受.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认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不仅可以扩展个体体验积极情绪情景时的思维认知能力和行为操作系统,同时还能够建构和增强个体的身体资源、认知资源、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扩展和构建后可以改变个体原来的注意、认知、行动模式,并使原有的思维-行动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2],进而获得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解释了积极情绪的进化适应价值和功能,体现了积极情绪促进个体积极向上发展获得更优思维-行为方式的作用机制.

该理论模型仅论述了积极情绪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反之这种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有会让个体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模型的逻辑起点是积极情绪,终点也是积极情绪,至于通过何种途径能让个体有效地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模型并未涉及和论述.

3模型构建的逻辑起点——锻炼心理学中的情绪效益

个体更大程度上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本质上是“情绪效益最大化”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体育锻炼无疑是最具情绪效益的活动之一.在锻炼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13].大量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对消极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会减少焦虑[14-15],缓解抑郁[16],改善心境状态[17]等诸多方面;同时体育锻炼比起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宗教等其他行为活动更容易让个体产生乐趣、快感和幸福感等积极情绪体验,而当锻炼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情境中时,还可能会感受到诸如“流畅体验、跑步者论文范文、心流体验、高峰体验”等美妙而特殊的情绪体验[18-19].同时Beger等人还进一步提出了体育锻炼获得最大情绪效益的方法模型,讨论了哪些运动方式和条件能够对个体情绪改变产生最大的效益.

另外纵向对比研究也发现:体育活动与其他行为活动相比,在调节和改善情绪状态方面呈现出独特的论文范文性,如Thaye等人1994年对十种活动行为的情绪调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体育锻炼的效果最为突出.理论上研究者也表明,体育活动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体育锻炼行为是个体调节情绪最自然的选择,它最便于个体控制,二是体育活动情绪调节方式是一种建设性行为[4].因此锻炼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充分支持了可以引入体育参与这一因素来作为积极情绪扩展理论模型中个体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一个途径.

从研究综述层面上看:我国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虽然质性研究在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整体上仍以定量研究为主要范式,理论模型构建和影响机制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21-23];研究者更多关注妇女、老年论文范文大学生等人群,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24];研究的主流仍是关注消极情绪的改善,积极情绪的研究开始受到了关注,诸如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为常见[25],从整个研究趋势看,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进程,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应也将成为我国锻炼心理学的一个主流趋势.因此也有必要从理论上首先进行体育参与与积极情绪扩建的理论探讨.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心理培养的敏感期,也是人生中思维-行为模式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其一生的成长和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研究为何选取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因素.青少年群体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所获得积极情绪体验,会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26],同时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诱发相应的积极情感和再次尝试的论文范文,会吸引青少年再次投身体育活动之中,成为维持其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久而久之变化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27].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除了必要的教育外,最好的方式是让青少年投入体育活动,亲身感受体育所带来的身心健康价值,让其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从现实意义上看也有必要构建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模型.

4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构建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和锻炼心理学的体育锻炼情绪效益等相关理论,本研究构建了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如图2).

如图2所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运动乐趣、运动快感、幸福感以及流畅体验、跑步论文范文、心流体验等积极情绪体验,通过激活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以及与其相关的思维活动与认知功能,影响到了青少年参与体育的行为倾向.在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积极情绪过程中,青少年扩展了自身体育运动情景中的运动思维认知能力和行为操作系统,同时建构了良好的个人资源(如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心理调控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高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进而改变青少年原有的对体育运动的片面认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自觉地、有规律地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一旦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就会有规律地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这样就可以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更丰富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再次扩展和建构持久的个人资源,使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不断升华,从而强化其已经形成的体育生活方式.根据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推断,个体在体育运动中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不仅可以扩展个体运动中的注意、认知、行动等的范围,建构持久的个人身体资源、认知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还可能影响和改变个体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认知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模式,促使个体更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进而获得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最终呈现螺旋式上升,并向个体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迁移.

5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模型的功能和特点

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其出发点是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所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其拓展和建构持久的个人资源,改变其体育生活方式,最终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并实现向其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迁移.该模型中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5.1青少年体育参与积极情绪的拓展功能

积极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研究认为,积极情绪会导致个体中脑边缘皮质和前扣带皮层中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的升高,而多巴胺水平的升高会提高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28],从而促进个体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因此,当青少年从事体育锻炼或参与业余体育训练体验到积极情绪时,会更加专注于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使其运动思维策略和运动感知能力更加开放,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灵感和运动表现欲,提升其在运动中解决问题和制定运动决策的能力,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表现.正如此前的研究所描述的那样,“在此保持专注并开放的过程中,新的想法、经验和行动极大地扩展了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模式”[29].

5.2青少年体育参与积极情绪的建构功能

体育参与在扩展青少年思维-行为模式的同时,也建构了青少年持久的身体、智力、心理和社会等个人资源,而这种建构功能是建立在积极情绪扩展功能的基础上的[30].由于个体已构建的持久个人资源可长期储存并可供后期提取使用,从而改善个体将来的应对[8].因此,体育运动在构建青少年持久个人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认知功能的提高和智力发展,而且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获得,同时在体育运动还可以显著增强青少年之间的社会化程度,这样也同样丰富了与之所联系的社会资源,增强其社会联结能力,为青少年寻求社会支持提供依据和保障.

5.3青少年体育参与积极情绪的缓释功能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心理的断乳期,各种矛盾交织,方方面面的压力巨大,导致青少年的负面情绪频繁出现.根据Fredrickson等提出的“积极情绪可消解消极情绪的滞存影响”和“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有纠正、修复和缓释的效应”[31]以及Dianne,M.Tice等提出的“自我损耗后,积极情绪有助于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32].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所体验的积极情绪对其负面情绪引起的躯体和精神上的束缚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强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情绪这一特殊的功能不仅有利于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同时对青少年健全积极人格的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5.4青少年体育参与积极情绪的螺旋式上升特点

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不仅强调循环式个体升华,使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不断提升,提高其逆境应对能力和心理弹性,实现个人的成长[33],更重要的是该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并将体育运动中的良好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其受益终生.

6结语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和锻炼心理学的体育锻炼情绪效益等相关理论,从理论层面上构建了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模型.虽然模型可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情绪效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但是青少年体育参与仍需具备某些诸如:最大限度的运动成功体验、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项目等要求,同样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数等仍然是需要进行研究的重点问题.此外,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仅仅是理论层面的剖析,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予以证实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5-14.

[2] Fredrickson B L,Branigan C.Positive emotions.In T J Mayne,G A Bonnano (Eds.),Emotion: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M].New York:Guilford.2001:123-151.

[3]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报、说明(全文)[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311/18/t20131118_1767104.shtml,2013-11-18/2014-01-18.

[4] 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4

[5]Morgan W P,Goldston S E.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M].Taylor &, Francis,2013.

[6] Lopez S J,Snyder C R.Positive psychology asses论文范文ent:A handbook of models and measures [M].Washington DC:APA,2003:201-218.

[7]Russell J A,Feldman B L.Core affect,prototypical emotional episodes,and other things called emotion:Dissecting the elephant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6:805-819.

[8]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218-226.

[9]Lazarus R S.Emotion and adaptation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14.

[10]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3-42.

[11]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10-815.

[12]Fredrickson Barbara L.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300-319.

[13] 毛志雄,郭璐.当代运动心理学进展:锻炼心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56-63.

[14]胡望洋,赵军,谢卫忠,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24(2):61-62

[15]NIVEN A.FAWKNER S,KNOWLES A M,et al.Social physique anxie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early adolescent girls:the influence of matur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motives [J].J Sports Sci,2009,27(3):299-305

[16]何颖,季浏.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变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32-35

[17]贺亮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481-482

[18]Privette G.,Bundrick C M.Effects of triggering activity on construct events:Peak performance,peak experience,flow,论文范文erage events,misery,and failure [J].Journal of Social Beh论文范文ior and Personality,1989,4:299-306.

[19]Berger B G,Motl R.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G].Singer R H,Hausenblas H A,Janelle C M.(Eds).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01:636-639.

[20]孙拥军,李倩,吴秀峰.运动与锻炼心理学中的质性研究:反思与展望[J].体育科学,2014,34(11):88-96.

[21]张凤玲,张兴泉,王亚乒.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理论模型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3):50-54.

[22]曾永忠,董伦红,赵苏.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4):70-75.

[23]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33(8):21-28.

[24]周成林,刘微娜,等.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定量表上海市常模的制订[J].体育科学,2011,31(9):51-55.

[25]马申,王白山.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463-465.

[26] Csikszentmihalyi M.Finding flow: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M].New York:Basic Books,1997.

[27] 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33-37.

[28] Ashby F G,Isen A M.A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of positive a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on [J].Psychological Review,1999,106(3):529-550.

[29] Strumpfer D J W.Positive emotions,positive emotionally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fortigenic living:a review [J].Psychological society of South Africa,2006,36(1):144-167.

[30] Fredrickson B L,Losada M F.Positive affect and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human flourishing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60(7):678-686.

[31] Tugade M M,Fredrickson B L.Resilient individuals use positive emotions to bounce back from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4,86(2):320-333.

[32] Tice D M,Baumeister R F,Shmueli D,Mur论文范文en M.Restoring the self:Positive affect helps improve self-regulation following ego depletion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7,43(3):379-384.

[33] 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218-226.

总结:关于免费情绪青少年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青少年情绪管理引用文献:

[1] 情绪管理相关论文题目 情绪管理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情绪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情绪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情绪管理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情绪管理论文框架怎样写
《青少年体育参的积极情绪扩建理模型构建》word下载【免费】
青少年情绪管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