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旧媒介融合时代对公共艺术概念的拓展

主题:艺术的媒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5

简介:关于对写作艺术媒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艺术媒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艺术媒介论文范文

艺术的媒介论文

目录

  1. 艺术的媒介:單元 10.藝術媒介的關鍵概念 (一)

朱小枫黄心渊/Text/Zhu Xiaofeng Huang Xinyuan

提要:按照媒介决定论的主张,媒介的变化对事物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数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艺术也面临新旧媒介融合的现实.数字媒介给公共艺术的表现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形式.但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介本身的特质带来了公共艺术内部结构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在传统媒介上很难完成的.一个事物内部构建的转变或重组,必将导致其外在发展方向的转移.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旧媒介融合的时代,数字媒介对公共艺术所带来的改变就好比微博之于报纸.

关键词:公共艺术数字媒介公共性作品结构

早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首都机场的大型壁画群事件就已经让公共艺术纳入了公众讨论的视野.随着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与论文范文化进程不断进步的今天,公共艺术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在新旧媒介融合时代带来的对公共空间新的诠释.虽然从制作媒介到美学标准和社会传播效应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公共性的体现.因此,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特性,脱离公共性而存在的公共艺术其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公共”一词从词源上看源自社会学,“公共”概念是由20世纪50年代德国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最早提出,而后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马贝斯在60年代时在其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进行充分阐释并影响深远.他将社会划分为四个领域,即:“国家、市场、私人以及公共领域”.他明确指出:“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是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期间能够形成公众舆论一类的事物.原则上讲,公共领域对所有公民都是开放的.”

按照这个观点公共艺术从物理空间上来说一定是置放在公共领域的可讨论可交流的开放性作品.然而在现今世界进入数字媒介时期,美国麻省理工的教授首先提出当今是新旧媒介融合时代,公共艺术的概念也得以延伸扩展.如:与物理空间并行的还有“虚拟空间”“网络空间”等,都需要我们众多公共艺术的作品装置,而在形式上也由静态转为动态.如:上海世*震旦馆用全息图像技术全面展示我国八千年的玉文化艺术.全息图像技术——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用专业术语来说,“全息”的意思就是全部的信息,全息原理即“一个系统原则上可以由它的边界上的一些自由度完全描述”,全息技术是借助干涉与衍射原理完成真实三维图像,通过此技术再现的图像为全息图像,和其他的“三维图像”不一样,全息图像提供了“视差”,视差的存在可以使观者通过前后、左右、上下移动,多维度地观看栩栩如生的图像.如在震旦馆内用全息技术*了三十余件珍贵的玉器作品,以及用全息技术制作的时空剧场等都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和无限的虚拟空间中展开.这些作品是传统公共艺术形式与当代动画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完美契合.上海世*也将3D、4D技术普遍应用于公共艺术中,使得公共艺术的形式更趋多样性,其空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人类公共艺术发展的水平与轨迹可以通过追溯世*公共艺术的发展,世*的公共艺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1850-1915),主要特征是参与世*的作品大部分以绘画、雕塑为主,其中以1855年巴黎世*为代表;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1925-1958),主要特征是产生了一些跨时代的建筑新艺术、壁画以及现代公共艺术作品,以1937年巴黎世*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1962-2000),其主要特征是在世博园内实施结合城市文化和公共艺术作品的装置艺术,以2000年德国汉若威世*最为成功.本次上海世*以全新的技术和概念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完美结合,创作出全新的公共艺术形式,形成本次世*的特征,开启了又一新的发展阶段.如今许多“公共空间”都装置着“动画与数字媒体作品”,他们既可装置在“物理空间”之中,也可以装置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公共空间”,被公共所接受.例如:2013年六一儿童节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长达六十多米的屏幕墙上的以传播北京精神和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宣传片正是结合了传统公共艺术形式以及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而成,这种形式使得作品更具有群众参与性以及受众与作品之间的交互性.

在传统的公共艺术之中单向性的结构存在于作品结构本身,公共空间中的这种单向性结构的作品,公众只是一个被迫接受的对象.当然这种单向性的传播是有着很长的历史并受到人们的认可,这其中不乏众多成功类型与案例.例如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公共艺术往往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历史悠久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从早期的图拉真纪念柱到现代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亦或是里约热内卢的耶稣雕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均如此.但公共艺术的类型与功能显然不限于纪念,还应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同时,单向性的传播方式与单向性的权力结构会催生出一部分公共艺术形成“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制造出大量“不好看”“不好懂”“不好玩”的作品.可能形成另一种武断的公共艺术建设局面,即由一部分精英人士以资本或权势的意志制造公共艺术趣味,并强行推行这类趣味,直至被大众所接受.这样的两种局面显然是有悖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事实上也导致了众多城市的公共艺术缺乏区域性特色,出现许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品.几乎在中国的任何城市,无论是从一线大城市还是到地县级市,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叫不出名字也说不出主题的抽象雕塑.他们占据公共空间,却未与公众发生联系,这种有违公共性的单向性结构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改变或者是建立起一种非单向性结构的公共艺术呢?我们可以来看看具体的三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位于美国洛杉矶的一个互动装置(图1),这件艺术品在公共休息区的地面铺上方形压力感应设备,并在另一侧的建筑外墙上放上相应排列结构的led方块.当人们踏上地面的压感装置时,墙面的Led灯也随之亮起.通过这种互动式的点击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在墙上组合成不同的图形甚至是娱乐方式.这个案例中视觉奇观的部分是最容易吸引到普通大众的注意力的,通过视觉奇观引起公众的好奇心,进而使得公众参与到互动的部分并乐在其中.这样的数字公共艺术在基础层面展现了其公共性,在物理空间上与公众进行对话,让公众感受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是开放性的,也是面向公众的.而公众享受到的是艺术作品所带来的视觉愉悦与互动乐趣,而非单向性审美接受.这是在传统材料的公共艺术作品中所不具有的特性.

第二个案例是由丹麦的BIG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媒体装置(图2).它是由电容触摸装置以及LED灯管阵列组成.这是为纽约时代广场而特别论文范文的情人节主题公共艺术品.8x8排列的LED阵列灯管显示出一个全角度可视化的粉色心形.在这个作品中.一旦两个人把手放在电容触摸装置上即可看到美妙的景象.巨型粉红色心形跳动的频率越来越快,颜色也越来越通透靓丽.就好像一见钟情的情侣激动的心跳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一样.当离开电容感应装置的时候,这颗粉色的心就仿佛失去生命力一样慢慢停止跳动,色彩也暗淡下来.这件作品在纽约甚至美国红极一时,各种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它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创造了优秀的视觉奇观来吸引公众的视野,同时它通过一个触摸式的互动设计展现出情人节的“爱”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它利用互动的方式进行主题表现,在客观上建立了一个隐性的回馈结构.因为一旦设计思路出现偏差并不能让公众接受时,这种互动类的作品是无人问津且无法完全地展示给公众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个案例,英国的一个大屏互动的公共艺术作品a show of hand(图3).这件作品位于著名的工业革命发源地曼彻斯特.作品由一个安装在city tower侧面的LED显示屏以及一个扫描设备组成.led显示屏高约107米.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手扫面进入系统并显示在大屏幕上,与此同时公众还可以随意地旋转缩他们的手,甚至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以及有趣的符号.不仅如此,到了晚上11点之后这个大屏幕会将白天扫描搜集到的手制作成动画进行循环播放.这件作品无论从尺寸到民众参与程度,再到展现方式都会有巨大的不同.它完全摒弃了传统公共艺术“我说你听”的结构方式,让公众自己的意志与状态通过手的方式得以展现.

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就是都使用了数字媒介,但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第一个案例是视觉奇观式的展现与简单机械式的互动.第二个是让公众参与作品的互动并使作品完整.第三例则是让公众成为创造者,使公众局部性地参与作品的创造,成为第二作者.这种方式对总设计者的要求更为严格.它要求设计者提供一个可供发挥的“舞台”,但又不能将“舞台”的所有元素交给公众.公众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艺术家或者设计师则负责灯光舞美及特效的部分,并保证任何的演员在这个舞台上都能有着不错的演出效果.

通过这三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特点,数字媒介在介入公共艺术的时候带来了开放与互动的基因,给公共艺术的内在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与变化.这种变化与我国美术批评家鲁宏对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进行的阐释产生了暗合,他指出:“在创作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它(公共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应该努力体现公众的生存经验与他们所关注的文化问题,从而使作品的意义具有可交流性与开放性.在更为成功的作品中,作品所涉及的公共性问题还有机会纳入特定社区的公共性话题中;第二,应该恰当使用公众性质的话语方式或努力表达公众的视觉经验,进而体现出平等交流与公共关怀的价值观,这样还可以为不同层面的解读预留空间,并拉近作品与公众的心理距离.”数字媒介带来的开放性与可交流性使其在作品结构上发生的变化,也让权力结构的天平发生了改变.首先,它使设计者可以从创作之初将公众参与因素纳入设计,从而将话语权的垄断初步打破;其次,民众与数字作品的双向互动和深度参与的模式建立了有效的回馈机制,并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使得数字媒介的公共艺术在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网络空间与精神空间上具有了传统媒介公共艺术所不具有的开放性与更多的交流性,从而将公众话语权与专家话语提升到了同等影响力并建立了双向结构.它打破了传统媒介原有的单向度模式,使得公共性在公共艺术中得以彰显.这样的结构性转移是传统媒介自身所不能完成的,数字媒介介入公共艺术的同时给予了公共艺术一股新鲜的血液以及新的思路,它之于公共艺术的意义如同微博之于传统媒体.

艺术的媒介:單元 10.藝術媒介的關鍵概念 (一)

(朱小枫,博士;黄心渊,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100024)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艺术媒介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艺术的媒介引用文献:

[1] 容易写的爱艺术论文选题 爱艺术论文标题怎样定
[2] 班主任工作艺术学论文题目 班主任工作艺术论文标题怎样定
[3] 表演艺术相关论文题目 表演艺术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新旧媒介融合时代对公共艺术概念的拓展》word下载【免费】
艺术的媒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