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以行政区划地为民歌发祥地做法之反思

主题:民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8

简介:本文是民谣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民歌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民谣论文范文

民歌论文

目录

  1. 一、分析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发祥地的做法

摘 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探索民歌的起源固然重要,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由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探源引发出关于归属地的争论接连不断.本文无法为其找到确切的“发祥地”,而是希望以《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探源为例,对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归属地的困难所在进行一次初步反思,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民歌;行政区;归属地;《八月桂花遍地开》

民歌是传统音乐中的一块瑰宝,为更好地继承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前辈学者对优秀民歌词曲的追溯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有从文献史料中发掘民歌最初发祥地的,有从音乐本体入手探寻的.然而,至今还没有哪首民歌找到了确切的源头, 即使像《茉莉花》这样国内外都有史料记载且有旋律记谱的都很难寻找到其最初的发祥地.民歌的探源为何如此困难呢?本文以《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探源为例,对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归属地的困难所在进行一次初步反思,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分析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发祥地的做法

作为讨论的起点,首先要讨论一下民歌的分类方法.“分类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要有各式各样的分类.”[4]归纳下来,常见的几种民歌分类有结构分类、体裁分类、场合分类、语言分类、历史年代分类、地方色彩区分类、题材分类以及民族与地区分类等.其中,我国民间歌曲的地区划分,大多是行政区划分,其目的是为便于区分民歌地理上的流传区域.

然而,在当今“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风行的社会浪潮中, “名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歌这张“名片”无疑成为各地争抢的对象.由此看出,民歌探源道路上困难重重.民歌探源工作得出“XX属于某地民歌”的结论,因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很大的效益而受到各地的“干涉”.是以,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归属地的做法可能引起的弊端是不应忽视的,不正视、纠正和防止这种弊病,其积极作用就会蔽而不振、隐而不彰.

二、从文献中寻找民歌“发祥地”的困难所在

传统音乐发祥地的探源必须用确凿的事实为证据,这里先要讨论的是从文献中探寻《八月桂花遍地开》“发祥地”所产生的困难.

《八月桂花遍地开》(又名《庆祝工农政府》)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革命歌谣,在流传的过程中曾被多次改编.关于这首歌谣的归属问题,目前有4种说法存在较大争议.第一类是湖北红安说,即认为红安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发祥地”.但是同属此类的说法也是众口纷纭,关于这首革命歌谣的作者等相关问题没有一致的看法.如黄解林在《两首经典红军歌曲同出一个故乡》中提到“1982年4月,曾任邵豫皖省委宣传部长和邵豫皖省特区文化委员会主席的成仿吾同志重访红安苏区时,也谈到过《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来历,他说这首歌是由七里坪镇附近一位姓王的小学教员为了庆祝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而编写的等.”[5]华中师范大学桑俊在其2008年博士论文《红安革命歌摇研究》中说“这里红军战士回忆中提到的湖北红安县植树岗的老私塾先生岱觉先,笔者认为应该是一个口误,岱觉先应该就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戴克敏岱左明之父戴雪舫等他撰写了许多的政策宣传文件,他生在红安,熟悉当地的民歌小调,因此参与改编应该是有着极大的可能性的.”[6]

第二类河南商城说,这一类基本赞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作者是王继(霁)初根据当地小曲编创的,其目的是为祝鄂豫皖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那时商城有个叫王继初的,可能拉等二话没说.就把一肚子歌都倒了出来等挑来挑去,最后相中了《八段锦》.”[7]然而,在此类说法中,关于创作时间的记载却是比较模糊的.徐光友回忆文章《<八月桂花遥地开>的由来》中倒是记载了商城《八月桂花遍地开》具体的创作时间,文章写道:“1929年12月25日,红军打下了商城县城等王霁初喜爱唱戏哼小曲,痴迷唱戏耗尽家财,在监狱中他写了一首歌颂红军《取商城》的歌.”[8]但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中说的是农历八月,而不是腊月,该史料在时间上与歌词内容是相左的.

此外,笔者在收集整理各省的文献过程中发现史料中存在同一个人的口述史佐证多个地区的现象,“湖北红安说”与“河南新县说”中都提到成仿吾同志的一段口述史,但是两地关于作者所在地的内容记载是不同的,“湖北红安说”记载的是“这首歌是由七里坪镇附近一位姓王的小学教员为了庆祝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而编写的”[9],而“河南新县说”记载的是“记得当时是一个姓王的列宁小学教员写的,叫什么名字忘记了,是商南或是皖西人.”[10]显然,这部分口述材料的史料需要进一步的去考究.

第三类是河南新县说,该说法主要存在的不力之处是缺乏词曲作者的相关信息.革命老前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戴季英说:“《八月桂花遍地开》是谁作的,不知道,不是从外地传来的.那时因为要复写、油印搜来的歌,我们特委几个人都亲自看看改改.我和曹学楷、戴克敏、郑位三都参加修改过”.(根据1980年5月新县县史采编组录音整理材料,该材料现保存在新县文管会档案室)至今在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份当年红军战士手抄《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的原件,一定能程度上佐证了戴季英的回忆.

记载最全面的是第四类安徽金寨说,不仅記载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和创作者,还对商城说进行考证,但是却没有考证红安说与新县说.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组成编辑委员会共同编写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一书中认为该歌曲的诞生时间是红三十二师从鄂东北回师商南,桂花盛开的1929年农历月间;地点是商南地区的佛堂坳小学;歌曲诞生的背景是区乡苏维埃建立;歌词的创作者是罗银卿,罗银卿是斑竹园镇沙堰人;采用的曲调是当地民歌《八段锦》.此说法承认《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在商城县,但1933年该地被划归了安徽省,成立立煌县,现在属安徽金寨县辖区,因此认为安徽金寨有足够的理由称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

表面看来,这些观点均有不力之处,但实际上却道出了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归属地做法的尴尬之处.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归属地可能可以显示出民歌地理上的流传区域,但在很多情况下,它是无法确切地表示民歌的发祥地.如果这时一定要作简单的判断,就有可能遇到以偏概全的困难.事实上,不是以行政区划分为标准的民歌分类方法有问题,也不是文献史料中没有说清楚,而是应该承认,以行政区划地作为民歌归属地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三、从音乐本体入手寻找民歌“发祥地”的困难所在

民歌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传播方式的无序性[11],加之民歌传播的变异性,使得从音乐本体入手寻找民歌“发祥地”的道路举步维艰.前文“商城说”中提到《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根据传统民歌《八段锦》(又称《小小鲤鱼红翅腮》)改编而成的说法,对《八段锦》进行考证,将《八段锦》与《八月桂花遍地开》进行比较,探寻它们之间的亲疏关系,期望可以找寻民歌的“发祥地”.

《八段景》曲调在河南商城、江苏苏州、浙江长兴、贵州独山及四川等地均有发现,并且在很多音乐体裁中都有体现,苏北的淮剧、江南丝竹、扬州清曲、江苏扬剧、南京白局、板浦牌子曲等音乐中都有此曲牌.不同地域之间的《八段锦》不仅曲目有异,风格也大不一样,比如信阳商城民歌《八段景》音调简朴热情,相比前者,苏北的《八段景》旋律有所扩展,音调浸润着吴依软语的特点,颇具吴歌的风格和韵味,婉约流畅,对比前两者,曲艺中的扬州清曲《八段景》旋律更富于装饰性,且叙述性、说唱性较强.但民歌的传播也具有稳定性,耿玉琴在《试论<八段景>之流变》中对各地的《八段锦》曲调进行比对发现:“各地的《八段景》曲调中,其基本曲调大致相同,骨干音不变,只做局部变化以宫调式居多,强调宮、商、微、羽四音,且旋律中均含有核心音调.句式上大同小异,共八句,第一、二、五、八句是七字句,第三、四、六、七句是五字句,除第二、六句之外,其余共押一個韵.”

将湖北红安、河南新县与商城以及安徽金寨四个地方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曲谱与以上特征进行比对,发现四个地方中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所具有的稳定性特征与《八段锦》是相一致的.例如在河南新县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与信阳商城民歌《八段景》第一句旋律中,《八段景》核心音调高音do—sol—la变成下行的高音do—la—sol, 旋律走向和节奏发生了变化,但三声音列sol—la—do (窄声韵) 并未改变, 这使它仍保留着原来音调的基本特征;与信阳商城民歌《八段景》相比,河南新县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第二句的曲调相对简化, 音域扩展 (do—re—mi—sol—la—高音do—高音re) ,

更适于表达昂扬激越的革命情绪;河南新县《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第三、四句曲调与信阳商城民歌《八段景》第六、七句都为重复句且音调相似;河南新县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第五句由《八段景》曲调稍加变化而成;两首民歌的第六、七、八句基本上是各自的第三、四、五句的重复.由此看出,《八月桂花遍地开》旋律走向与《八段锦》是相一致的.

耿玉琴《试论<八段景>之流变》云:“清乾隆年间由颜自德操录、王延昭编订的《霓裳续谱》之《杂曲》中载有《粉红莲》曲牌,今天流行于江淮各地的《八段景》民歌中,大多都有“小小鱼儿”(或“小小鱼”、“小小金鱼”)、“上江游到下江来”、“头动尾巴摆”、“小小钩儿”(或“小小金钩”、“打一把金钩”)等词句,且句式上与《续谱》所载也大同小异.那么,由古人之记载综合推断,古之《粉红莲》,即今之《八段景》.”《粉红莲》是一首具有北方,亦包括中原之地的音乐特征的俗曲,耿氏从歌词、句式方面对《八段锦》和《粉红莲》进行比较得出以上论断.耿氏认为;“在这些流传地中,唯河南商城最北,符合作为北曲《粉红莲》的原出地——‘北方’,因此,商城《八段景》是天下《八段景》之源;安徽金寨与商城毗邻,可视为一体;苏北地区从纬度上更靠近北方,但江苏在文化区划上历来被视作南方文化.”依耿氏之言,各地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中与商城《八段景》最一致的便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发祥地.

但笔者以为,试图从探寻商城《八段景》与各地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之间的亲缘近疏关系是无法验证《八月桂花遍地开》归属于前文何种溯源说, 亦无法验证前文各种溯源说正确与否.依耿氏所言,商城《八段景》是天下《八段景》之源,但在《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以前,商城,淮河中下游的皖、苏,长江下游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八段锦》曲调,无法确定商城的《八段锦》就是商城《八月桂花遍地开》之源,亦无法证明商城的《八段锦》是其它各地《八月桂花遍地开》之源.

如此看来,从音乐本体出发探寻民歌归属地反而将民歌归属地的寻找范围给扩大了.民歌多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人民群众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传播路线、传播内容都是不确定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民歌,较之前者,《八段锦》历史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两首民歌的归属地都不确定,是无法相互进行佐证的.是以,探寻民歌发祥地因没有确切的证据而无法确定,而这种试图从两首发生流变的民歌之间的亲缘近疏关系探寻民歌发祥地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结语

综合以上,从文献中探寻民歌的归属地会出现资料间无法相互佐证的现象,资料的客观性以及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从音乐本体中探寻民歌的归属地发现民歌的传播具有不确定性,两首发生流变的民歌无法从亲疏关系上寻其发祥地.也就是说,从文献和音乐本体中探求《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均没有找到答案,四地都有诞生的可能.

难道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真的寻不到归属地吗?有学者试图从共性的角度,对湖北红安说、安徽金寨说、河南新县说和商城说进行分析,发现四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均靠近大别山区,大别山区是由于行政区的划分才使其分割,认为《八月桂花遍地开》当属于大别山区更贴切.

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讨论民歌发祥地在哪一区域还是哪一行政区,对于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以及民歌的继承工作,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不过这种讨论最终应该让我们在方法论方面的认识提高一层,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摆脱可能的困境.当然,笔者绝非认为民歌的归属完全不能是在某一行政区,而是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更不可受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而妄下结论.

参考文献

[1]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民歌 第3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陈家海,王思琦主编.音乐学文集[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冯光钰著.中国同宗民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4]彭子华.汉族民歌分类研究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02):17-19

[5]黄解林. 两首经典红色歌曲同出一个故乡[J]. 党史文苑,2007(09):37-38.

[6]桑俊. 红安革命歌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130.

[7]商城县委会编,大别山烽火,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02月第1版,第421-422页.

[8]刘敏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史,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05,第31页.

[9]黄解林.两首经典红色歌曲同出一个故乡[J].党史文苑,2007(09):37-38.

[10]李晓城.旧曲填新词,新歌忆旧时——从《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起[J].民间文化论坛,2013(06):68-72.

[11]王桂芹.民歌的“流行地”并非都是“发祥地”——从《茉莉花》的传播谈起[J].音乐探索,2008(03):28-32.

总结:小结,这是大学硕士与民谣本科民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民歌方面论文范文.

民歌引用文献:

[1] 民歌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苗族和民谣有关本科论文范文2万字
[2] 民歌论文范文集 民谣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民歌赏析论文大纲 民歌赏析论文框架怎么写
《以行政区划地为民歌发祥地做法之反思》word下载【免费】
民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