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

主题: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6

简介:关于诵读经典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诵读经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诵读经典论文范文

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论文

目录

  1.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含义及意义
  2. 二、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
  3. 1.诵读形式单一,缺乏实效
  4. 2.教师指导缺位,学生缺少兴趣
  5. 3.分析讲解过多,本末倒置
  6. 三、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策略
  7. (一)游戏激趣诵读法
  8. (二)熟读成诵法
  9. (三)配乐诵读法
  10. (四)诗配画诵读法
  11. (五)表演诵读法
  12. (六)抄写背诵法
  13. 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广东省中小学诵读经典诗文比赛

广西师范学院李丹 陈雪东

【关键词】小学生 经典诵读 指导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2013 )IOA-0023-03

中华民族文化论文范文精深,源远流长.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岁月的淘洗,流传下了诸子百家著作、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典籍.这些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文学滋养,而且其所蕴涵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也成为唤起论文范文少年儿童对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认同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经典诵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开始反思如何在当今社会和全球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而这一活动也逐步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主渠道中,这对于小学生学习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含义及意义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日:“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尔雅·释言》日:“典,经也.”可见,“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而对“经典”一词《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1)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2)古代儒家经典.也泛指宗教的经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经典”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和“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由此可见,“经典”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典籍中是专指儒家学说的著作,后来随着词义的逐渐扩大,则不再局限于儒家学说,而泛指一切精彩、精华的思想萌动,具有独特意义的理念.但不管“经典”的内涵如何发展扩大,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文化精髓,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必然是经久不衰的.

在古代,“诵”“读”二字都有诵读义.“诵”是大声朗读和背诵,“读”是看着文章念或不出声地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诵”的意思是“读出声音来”,“读”的意思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而“诵读”的解释是“念(诗文)”.总之,“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人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读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可见,诵读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背诵;诵读具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课文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遍布全身的多方面感知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其“经典诵读”多侧重于广为流传的古典诗文名篇,并通过熟背唐诗宋词、经典美文,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其意义深远.正如著名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所言:“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也如我国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所言:“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要让学生大致浏览和把握人类文明中经典、精华的内容.这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

二、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在多背诵、少理解的诵读观念下,总结出一些指导方法,如游戏法、背诵法、童谣法等,但就方法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等并没有做出理性的分析.所以,很多小学生诵读日久,便产生不耐烦之感.教师对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通常有以下几种.

1.诵读形式单一,缺乏实效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本应营造一个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去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形式比较单一,如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让全班齐读,而缺少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得是否准确、有没有感情,教师也没有给予指导、纠正等.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乏味而对诵读失去兴趣,甚至导致诵读活动的中断.

实际上,诵读经典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领读、自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同时,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得经典诵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

2.教师指导缺位,学生缺少兴趣

教师在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如能对古诗文作导语性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诗人作品及写作时代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对文章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使“经典诵读”事半功倍.但出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的“经典诵读”中,教师的指导常常处于缺位状态.小学生对经典著作接触很少,对著作的背景等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在教师指导缺位的状态下,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时,对断句、语调、语气等都把握不准.并逐渐失去了诵读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对经典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经典诵读”成了学生的思想包袱.

3.分析讲解过多,本末倒置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读书的一种方法.但经典诗文毕竟离现代生活年代久远,所以在学生诵读时教师做适当的讲解或指导是有必要的,老师可以讲解经典诗文中的一些字词的古义,也可以对作品的背景或作者的生平做些介绍,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读诗文回答问题的形式促进理解,或是把古诗文的今义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读一读,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文的意境.教师的讲解或者指导一定要注意适度,如果分析讲解过多,反而导致学生诵读机会过少,本末倒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典诗文大多对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学生不懂古义,只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反复地放声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经典古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学生自然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三、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经典对他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经典诵读”收到较好的诵读效果,光靠记忆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呢?

(一)游戏激趣诵读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从而产生内动力,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才会使学生努力去寻求阅读的机会,并从中获得阅读的满足,也才能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更容易在游戏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通过各种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游戏诵读方法.

1.“捉泥鳅”:教师伸出一手食指做“泥鳅”,另一手张开做网,把“泥鳅”放在其他学生的“网”下面,把自己的“网”放在其他学生的“泥鳅”上面.学生齐读课本内容,当读到某处教师说“停”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立刻用“网”提“泥鳅”,看看哪条“泥鳅”被捉住了.

2.“传山芋”:找任意玩具当做“山芋”,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依次传递“山芋”,也可以读一句再往下传.当喊“停”的时候,看看“山芋”在谁的手里.

3.“诵读大转盘”:找来几张椅子,学生分小组玩游戏.椅子总数要比人数少一个,椅背在里,学生围成圈.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围绕椅子走动,当教师喊“停”的时候,学生找到椅子坐下,坐不到椅子的学生被淘汰.

此外,还有“语句接龙”“木头人”“拍掌”等游戏都可以融人诵读活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边玩边背,在乐中学,在乐中背,为诵读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

(二)熟读成诵法

南宋教育家朱熹提出:“凡读书等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读、熟读,进而自然“成诵”.教师既可指导学生琅琅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还可“不求甚解”地诵读,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律美、音律美;更可以变化多种形式去读,如集体读、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品味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在进行多种形式“经典诵读”时,不易在反复诵读中感到乏味,反而激发诵读的兴趣.这样,读的遍数虽多,学生却不累,在熟读中自然成诵.

(三)配乐诵读法

诗是有声的画,是有韵律的歌.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配上一首曲子,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氛围,能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诵读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的音乐;诵读离别愁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诵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抒情的曲子.配乐诵读,能够更好地投入诗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更深地领悟经典诗文的内涵,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从中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总之,教师用配乐的形式创设诵读情境,能为学生构建特有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配乐中体会经典诗文的内涵,走进文字背后的意境.

(四)诗配画诵读法

“诗情画意”常常令人陶醉,诗句和图画的对照,往往能激起思维的涟漪.正因如此,教师指导学生给诗配画,可让学生在优美的画卷中欣赏经典诗文,在富有韵味的古诗中欣赏祖国的旖旎风光,使“经典诵读”得到升华.如《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又如古诗《咏鹅》,可指导学生绘成这样一幅画:白鹅浮在碧绿的湖面中,橘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水波涟漪.如此美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铭刻脑中.有了画,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全班一边展示自己的画,一边诵读古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化抽象文字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又能通过画面记忆诗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彰显学生的个性,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广东省中小学诵读经典诗文比赛

(五)表演诵读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把经典诗文中一些篇目加以创新,并组织学生以课本剧、小品、舞蹈等形式将经典诗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让学生领略诗文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剧作家曹禺曾说过:“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以课本剧为表演形式的诵读,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经典诗文内容改编成剧本,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和动作展现经典诗文的内涵,让古诗文更鲜活,更具感染力.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加深对经典诗文的印象,促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如表演诵读《望庐山瀑布》,当学生读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语气,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飞流直下的动态.

(六)抄写背诵法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读与写的关系密不可分.摘抄不仅是一种积累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诵读习惯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时,一边读一边写,能调动学生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有效巩固学生已经背诵的内容,从而使背诵水到渠成.同时,通过抄写的方式进行诵读,也能够锻炼学生书写能力,并使学生在抄写过程中对经典加深理解和内化,使经典诵读得到进一步升华.

(七)归类诵读法

“归类诵读”,就是将众多经典诗文根据某方面的共性特点加以分类,并按类进行诵读.如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诵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当春天来临,春光烂漫,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即可指导学生诵读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春》《春晓》《咏柳》《清明》等;当盛夏来临之际,可让学生诵读与夏天有关的诗文,如《夏日》《小池》《饮湖上初晴雨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步入了秋的高远,可让学生诵读《秋夕》《山行》《枫桥夜泊》《明月几时有》等;当隆冬到来时,可让学生诵读《卜算子·咏梅》《梅花》《南秦雪》《江雪》等.除此之外,还可根据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把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在对比诵读中强化记忆效果,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除了上述几种指导方法外,小学教师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如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分低、中、高学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经典诵读的效果.同时,还可重视积累和运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进行指导.另外,教师也可从自身的导 读能力对学生经典诵读的影响进行探究.

总之,“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探究和实践有效的指导方法,从而激发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热情,真正让小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悟我国古代经典诗文的魅力,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使“经典诵读”能够卓有成效.

(责编 杨春)

总结:这篇诵读经典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引用文献:

[1] 国学经典诵读专业论文题目 国学经典诵读论文题目如何取
[2] 最新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论文选题参考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国学经典诵读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国学经典诵读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word下载【免费】
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