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主题:南方周末新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6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南方周末新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南方周末新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南方周末新闻论文范文

南方周末新闻*论文

目录

  1. 南方周末新闻论文范文:南方周末:领导论文范文你一个样

  《南方周末》所强调的“新闻专业主义”,以承认新闻操作是一件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前提,探索提升新闻操作水准的方法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探索有益于提高新闻专业水准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探索通过专业水准的提升带来新闻产品和媒体的整体创新.

  多年实践表明,《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因坚持新闻专业主义,获得了一轮发展的动力.《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可从报纸理念变迁、采编团队管理模式、新闻操作的创新三个角度去了解和把握.

  彰显专业主义的报纸口号

  《南方周末》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份市场化的报纸,故而一开始,就有着自我定位意识,创刊之初“服务改革,激浊扬清”,为采编团队厘清了使命,形成鲜明的题材指导,对市场也是一种报纸特征的宣示.

  上世纪90年代末,《南方周末》以现代营销的方式,正式启用“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口号(SLOGAN),其后,十几年时间内,共更换了三次口号,依次是“深入成就深度”(2001年~2002年)、“记录时代进程”(2003年~2006年)、“在这里,读懂中国”(2007年至今).

  梳理这些口号,可以看到《南方周末》这份报纸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改革从普遍受益的第一阶段走出,改革的失意者逐渐被抛甩出改革的主流,成为“弱势群体”.那一时期,社会保障体制尚未成形,法制建设还处于发展期,主流舆论未能有效及时地关注这一社会变化,于是,为“弱势群体”说话,针砭时弊成为社会最需要的媒介服务.其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时,《南方周末》以“深入成就深度”、“记录时代进程”来自励,同时也在传达,认识时代必须秉持“深入”的态度,安于记录的本分.2006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财富性增长,“复兴”成为民族愿景,但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却让人看不清,这时《南方周末》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激励自己与读者一起去发现真实的中国、揭示真实中国的发展逻辑.

  其次,统观《南方周末》的口号,可见这份报纸时刻未忘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而口号的变迁也折射出对新闻专业主义内涵理解的逐渐深入.上世纪90年代末,《南方周末》编委会在以弱势关怀、针贬时弊为努力方向时,就告诫团队,“要高度警惕市场与权力”,这实际上是要求新闻能够坚守客观公正,坚持对社会国家发展有益的专业取向.随后,“深入成就深度”、“记录时代进程”时期,《南方周末》对内对外都在宣示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做. “在这里,读懂中国”更是明确了新闻、媒介为读者创造价值的专业使命.媒介是一种信息服务提供者,其市场本质,是为服务对象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越稀缺,媒介的价值也就越高.当下中国最稀缺的价值是什么?是中国要用40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社会、人心发生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让国人、海外的人都无法看清中国的发展状况和逻辑.“读懂中国”成为最稀缺的价值,《南方周末》以此为目标.

  口号表达的是对使命的认识、是对价值观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对新闻的认识,对媒介价值的认识,这些正是专业主义的理念构件.

  以专业主义为导向的采编团队管理

  新闻专业主义的业务导向体现在《南方周末》的日常业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2006年颁布《南方周末新闻职业规范》,进一步从*、行为技术等方面将新闻专业主义演绎成可操作的条目.

  采编考核制度.从2000年以后,《南方周末》采编人员每月都会接受考评委的考核,对工作量、工作质量进行梳理和打分.当月因质量低未刊发的稿件,也会列入考评委评说、考核的范围.

  每月、每季度、每年,《南方周末》采编部门都会评选好稿,对好稿作者、编者予以奖励.采编人员有连续3月,或在单一年度中累计5个月考核没能达到C以上,则需要调岗.

  采编职称制度.为激励采编员工以专业主义为职志,《南方周末》实施了内部职称制度,职称分论文范文:高级编辑(记者)、资深编辑(记者)、编辑(记者),每一级又分成甲、乙、丙三等.

  《南方周末》的新闻作品因篇幅、题材涉及的地域等原因,很难纳入现有全国、省新闻奖的评选体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采编人员参评国家专业技术职务的积极性.为了避免“采而优则编,编而优则官”,《南方周末》通过内部职称制度引导采编人员在专业上发展,有管理意愿和有管理才干的优秀采编人员才按管理岗位要求培养.

  走出官本位,做到真正的业务本位,是一个管理上的难题.《南方周末》在过去的几年里想了很多办法,如为高级采编人员开个人作品研讨会,出版高级记者的个人文集;提高高级采编人员的固定收入在总收入中比例;安排高级采编人员每人每年两次给采编团队做业务培训;给优秀采编人员更多的培训机会等等.这些举措目的是营造一个以业务为标准的管理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

南方周末新闻论文范文:南方周末:领导论文范文你一个样

  新闻职业规范.2006年3月14日,《南方周末》编委会颁布《新闻职业规范》,以法条形式明确新闻规范,包括保证真实性、防止有偿新闻、坚持客观写作等多个方面;成立由报社编委成员及采编部门负责人、编辑记者代表组成的“新闻职业规范委员会”;确定了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形式是专项调查,形成了调查的组织形式和相关原则.这是《南方周末》在管理上向新闻专业主义迈进的一大步.

  《南方周末》新闻职业规范颁布、新闻职业规范委员会成立当年,就数次启动调查程度:有回答社会舆论对具体作品的质疑的;有破除有偿新闻谣言还当事记者清白的;有解决内部对某个作品专业程度认识分歧的等其中,最为社会所知的是黄健翔报道后的对被采访者、记者之间多向度争执中的是非判定.

  2006年11月23日《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吴虹飞受约为南方周末撰写“黄健翔专题”,报道发表后,社会影响较大,引起受访者对文章内容及作者动机的质疑,记者与受访者在互联网上各执一辞,争执数日.《南方周末》立刻启动职业规范调查程序,成立专项小组对“报道动机”、“消息源”、“技术水准(包括叙述、求证、与采访对象接触时的言行三个方面)”、社会争议的问题等方面.调查核实,对传言进行了澄清,对作者作品瑕疵也没有回避,最后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得到当事双方的认可.

  新闻专业领域的创新

  近年来,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南方周末》积极发育新的新闻品类,并在新闻操作层面,探索新的技术方法.

  新闻品类的创新.2002年,《南方周末》两次改版,除了报纸分叠化外,还探索发育时政报道和都市特稿;2004年,特稿成为新闻第二叠,被学界称作“中国式特稿”;2007年,《南方周末》再次改版,其中时政报道,分叠为时局板块,并新发育了评论板块.

  首先,从“时政”到“时局”. 《南方周末》从2000年即开始探索时政新闻报道,开辟“动向”版,2002年后,正式决定以时政报道为新发育重点,辟出两个版.2007年,时政版与国际版合并,以国内国际的政治新闻为报道方向,创立“时局”板块.其后,很多都市类报纸跟进创办时局板块,形成一股“时局风”.

  第二,从都市特稿到中国式特稿.面对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南方周末》意识到其间将出现的众多新闻,决定以大篇幅体裁(每期用四个版做一个题材),对之进行专题式报道,2002年开始做都市特稿,操作出《办公室政治》、《湿地保卫战》、《民工第二代》等专题.2003年后,再次拓展写作题材,并借鉴西方特稿写作手法,随之出现《举重冠军之死》、《悲情航班MU5210》等优秀报道.这种报道体裁与题材选择皆有别于西方特稿,故而被称作“中国式特稿”.《南方周末》的这种探索,深刻地影响业界,都市类报纸乃至一些日报后来都纷纷创办“深度”报道版面,其所借鉴的,正是南方周末的特稿成果.

  第三,评论. 《南方周末》的时评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独树一帜,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评论员和评论作者.进入新世纪后,《南方周末》一直酝酿评论方面的业务突破.2002年,《南方周末》创办“方舟评论”(“方舟”二字是“南方周末”中间两字谐音,亦寄托“济世”之愿.)以署名评论方式表达报社观点,作为一种折衷的社论.报内也发育出两个评论版.2003年初,《南方周末》就在酝酿形成专门的评论板块,并已进行人才储备.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2007年,评论板块才真正成形.这时,都市类报纸已经在评论方面先走出了漂亮的一步.作为周报,能否在都市类日报不断更新的评论大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出特色?《南方周末》后来证明了自己:最具创新性的版面“评中评”,对一周以来国内外已发评论进行梳理和点评;“大参考”版定位也很有特点,以中国传统的“策论”为诉求,寻求议事和解决两种效果.“方舟评论”增为两条,评论头版以社论和读者来信构成,形成报社声音和民间声音的合唱.

  新闻操作方式的创新.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的推动下,《南方周末》持续追求新闻操作方式的创新,最初,这种探索有较重的学习色彩:一本《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曾是南方周末记者的必读书;特稿探索初期,不乏直接模仿的作品,如对手术报道的写作.在时政报道探索初期,也学习借鉴了一些国际优秀报道的方法,如对代表大会代表进行归类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报道内容;又如对人物的履历进行梳理,找到经验性规律,将之作为报道题材等等.

  随着经验的积累,《南方周末》开始依据中国国情,创新操作手法.举几个例子:

  第一,“关注热点周边”.每一个新闻热点的周围都埋藏着新闻富矿,而这些资源通常会被忽视.比如,“重庆钉子户”报道,当九龙坡区政府跟吴萍夫妇达成协议,当事人同意拆迁后,事情解决了,按照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判断,新闻似乎到此结束.但对《南方周末》来说,新闻才刚刚开始.吴萍夫妇一开始不接受政府赔偿,为什么最后又接受了?博弈双方是如何在几大关键点达到妥协的?这些应是读者的疑问,为这些疑问找到答案,就是最好的新闻.这正是在热点周边找新闻线索.

  第二,“信息圈层”.信息是有圈层的.离新闻核心最近那一圈信息或信息拥有者,价值最高;能够拿到最核心圈层信息的新闻也当是最佳新闻.所以,新闻竞争的关键是信息圈层的突破力高低.第一圈不能突破就做第二圈,第二圈不能突破就做第三圈,第三圈不能突破就做第四圈,以此类推.只要在允许的空间内做到最靠近新闻核心,就胜出了.《南方周末》的许多时政、社会题材都是这样操作出来的,其中不乏名篇名作.

  第三,“复盘”.从2008年年初的雪灾报道到“512”论文范文报道,《南方周末》一直在尝试新闻的“复盘”.《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的震灾报道就做了两个复盘.第一个复盘是北川.震后,北川的信息和电力全部中断,形成了一个孤岛,每一个自然村、每一个乡镇都是一座孤岛.村民是怎么逃出来的?逃出来的路线是什么?在与世隔绝的过程中,那里的基层组织在做什么?那里的生态如何?第二个复盘是汶川,汶川震后有33个小时与世隔绝.在这个过程中,汶川是以什么方式在运作?没有粮食,灾区群众怎么生活?通过复盘,记者把当时当地发生的一切,细致地写出来.复盘中发现,灾区满地是新闻.

  第四,“前传”.对于一些突然成名的人物,人们最关心的是他或她的过去.这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难想到.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却容易忽视读者的这个需求,只着力于人物的事迹,而没有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历程,解析出他的人生逻辑.所以,撰写前传,往往是周报在热点人物报道中胜出的一种方法.

  视觉表达方式的创新.2002年,《南方周末》改版的内容包括报纸版型变为“680黄金报型”、分叠化,也包括报纸视觉系统的规范化,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

  《南方周末》视觉系统的变化紧紧围绕“中国化”做文章,坚持让形式成为“扎根中国”意念的一种表达:其一,“南方周末红”.《南方周末》从创刊开始就与许多报纸一样,用了红报头,但从改版那一刻起,《南方周末》将自身的红色成分确定下来,靠近中国红,我们称之为“南方周末红”.其二,报头、报名印章化.《南方周末》的报头历史上的变化是字体变得略为丰腴,报头线框由单线变为双线.改版时,决定将报头变为中国式朱文印章.此外,另外设计一款南方周末方章,作为报纸LOGO.其三,对称版式.对称是中国美学的法则,《南方周末》的版式充分运用对称之美,并在基本体例下求变化.

  建立上述视觉系统后,《南方周末》在每周四的报纸上、在不定期的活动中、在各种场合露面,皆呈现一套统一的视觉符号.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前辈们过去一个多世纪追求并积累起来的行业原则,《南方周末》在其中的探索虽短暂,但成效颇丰.而且,《南方周末》在新闻专业主义上的成绩,正在支撑其在产业领域发展的基础,并将在新媒体时代以其强大的力量,呈现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者系武汉大学博士生、《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

(责任编辑:郭晶)

总结:此文是一篇南方周末新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南方周末新闻*引用文献:

[1] 比较新闻相关论文题目 比较新闻论文标题怎样定
[2] 财经新闻方向论文题目 财经新闻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3] 最新新闻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新闻学位论文标题如何定
《《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word下载【免费】
南方周末新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