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媒体语境下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

主题:中国美术传播研究院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6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美术作品传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美术作品传播方面论文范文。

美术作品传播论文范文

中国美术传播研究院论文

目录

  1. 中国美术传播研究院:张江舟都市系列作品专题纪录片

美术作品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有四种:第一,出卖或馈赠;第二,附属在建筑物、公共场所或日用器物上并随之公诸于世而流传;第三,传媒发表;第四,展览.其中第一、第二、第四种传播方式古已有之,随着美术传播方式的发展,传媒发表已经成为当今美术作品传播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美术传播载体的“微形态”化

新兴的网络媒体从实时互动、非线性、超链接等多个方面弥补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缺失,依靠微博、微信传播的“微形态”美术作品应运而生.这正好适应了整个社会快餐文化发展的步调,迎合了大众彰显自我、表达个性的心理需求.同时,美术作品具象化的图示化外观决定了对美术作品的审视需要视觉的停留与品味,而“微形态”传播较之电影电视这种动态影视传播更有利于美术作品的审视.

为适应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许多杂志期刊、报纸媒体也改变了传播策略,让传统纸媒嫁接移动客户端,增强了美术鉴赏的互动性.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使美术作品原有的样式、风格、类型、形态以及传播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微形态”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美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使其获得了独特的传播魅力.

美术“微形态”作品传播的时代进步性

超越了美术作品的时空局限性.“微形态”的传播方式可以使美术作品在不同语境下大范围、长距离进行传播,延伸了美术作品传播的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率高.通过复制、粘贴、分享、转发等“一对多”的裂变式传播方式,美术界的新活动、新展览,美术家的新作品,都可通过微博、微信得到及时传播,扩大了受众的范围与层次.这种“微形态”美术作品的传播媒体符合大众品味,通俗化、普及化、娱乐化,满足了平民的精神需要与知识趣味.同时,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还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投资、*、交易等知识的介绍,推动美术市场相关知识的普及,从而促进美术交易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增加了美术作品的亲民性.任何人对网络发表的“微形态”美术作品都有话语权,且这些评论不需要任何专家、组织的审核便可发表出来,打破了传统艺术评论家的垄断地位.一些业余的美术爱好者的评论帖子通过网络的转载传播便可以广泛流传,而这些人便成为大众知晓的美术评论家.这些大众化的美术评论家因未受过专业化的美术理论教育,他们的评论多表现为自由化的感性流露,展现出一种至真至深的情感发泄,从而产生一种对传统美术评论体系方法论的解构力量,增强了美术作品的亲民性.

具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模式可成组呈现也可单幅呈现,还可图文并茂,但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具有技术复制再生产的功能,而通过微博、微信复制传播后的美术作品与首次在微博、微信上发表的美术作品没有审美意义上的区别,并在复制技术上表现出一些创新.微博、微信这种“微形态”的美术传播方式可将大部分的美术原作无限制地再复制传播,从而使美术原作具有了面向大众公共传播的价值取向,而美术复制品也由此获得了一种艺术传媒文本的身份.

引领了人们对美术作品认识的改变.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使用新的语言符号重新编码,以最具感染力的一句话或者一张图片将美术作品展示出来,颠覆了主流媒体宏大化的叙事手段,标志着一种大众文化的兴起.一些美术界的无名小卒或者一些非专业的美术爱好者都可以用微博或者微信发表自己的作品或评论.在这种“微形态”传播中,大家都有论文范文的权利,且这种“微形态”传播快捷、交互性强,无进入门槛.在这个平台中所有人的展示机会都是平等的,不受名气和艺术风格的限制,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使传统美术馆中具有威严性、学术性的美术作品剥下了严肃的外衣,走向大众身边,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认识.

美术“微形态”作品传播的文化消解性

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极易使美术作品主体沦为一种虚拟的存在.在发表到微博、微信上之前,先要对美术作品进行影像的采集,通过照相机和图形处理软件对美术作品影像大小、色彩、明暗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微博、微信对美术作品进行发布,使美术作品变成了电子频幕上显示的影像艺术.受众接收到的是美术作品虚拟的影像,而非原来的美术作品具象,这种“微形态”是对美术作品存在本源的一种消解.

美术“微形态”作品的批量化复制转播以及“微形态”评论的大众流俗化,消解了传统美术馆展览作品带来的崇高感以及美术作品自身的高雅性.大众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品味已经由肃然起敬、仔细琢磨转变成了无记忆式的匆匆点“赞”与随意评论,这种“微传播”的强烈互动性,使美术作品的创作者同样成为美术作品的消费者,打破了身份的限制,产生了对美术作品的“去权威化”,消解了美术作品的“崇高感”,造成了美术作品“能指”与“所指”的碎片化呈现.而“复制”式的传播方式,带来对传统美术创作原则的审美颠覆,极可能使美术作品沦为一种牺牲精神文本的语义学图式.

减弱了大众对这些评论家的依赖程度.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解构了传统的美术评论体系,使传统意义上拥有权威话语权的美术评论家的地位受到冲击,减弱了大众对这些评论家的依赖程度.在这种“微形态”传播中,任何人都具有发言权,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不需要经过任何组织和专家的审批就可以直接发布出来,而这些大众化的评论者基本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与学术修养,发表出来的评论文章大都质量不高、鱼龙混杂,导致了学术本质的业余化,使大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造成一种新的浪费.

有一些美术创作者刻意追求传媒品味,求新求异,导致美术作品艺术审美价值的丧失.在这个信息量急速膨胀的快餐时代,美术创作更易受到市场消费的支配,一些小有名气的美术创作者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复制自己的作品;而另一些名气不大的美术创作者为了出名,另辟蹊径,作出一些虽与众不同但毫无审美价值的作品;还有一些修养不高的美术创作者,出钱请人撰写虚假文章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美术创作者大都缺少信息抗干扰能力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精神,再加上“微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使他们经不住各种信息的诱惑,显得有些浮躁与急功近利,很难锤炼出一件审美性高的美术作品.

美术“微形态”作品传播生态环境的建构

力争建构美术传播的公共文化场域空间.在新媒体语境下,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将美术作品由私人领域更好地传播到公共领域,一方面,在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媒体中,微博、微信等传媒介质为美术作品提供物质载体,并将美术作品变成公共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为美术作品建构起进入公共空间的桥梁,使被传播的美术作品拥有了公共传播的特性.因此,美术作品经过“微平台”传媒介质的传递,便可成为文化传媒产品.美术传播公共场域空间的建构是美术作品的传播价值在大众传播媒体中的体现,是一种传媒媒体语境下的美术传播价值,它使美术作品摆脱了那种“唯我独尊”的架势,摆脱了那种宗教膜拜的惯制,更多地呈现出美术审美的论文范文化倾向.

加强美术“微形态”作品传播的媒体管理制度建构.在美术作品传媒领域内,应遵循国家监管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从国家文化行政的形式、手段、方法和过程等方面确立一系列规范有效的程序,过滤一些盲目的、过大过空的美术作品传播信息,合理规范美术作品传播的媒体行为;美术作品受众方面也应促使其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受众话语权,推动阶层话语权从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

提高受众对美术作品的接受能力.通过社会主流媒体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增强受众对“微形态”美术作品传播信息的鉴别能力及理性化思考能力,让受众懂得在海量信息中搜寻到有价值的美术作品进行品赏与评论,提高受众对美术作品的接受能力.另外,新闻媒体的管理机构应加强监管力度,通过信息的整合,杜绝断章取义,再现美术作品的完整性,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作用,使传播的信息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减少一些煽风点火的美术作品炒作信息,避免谣言传播,还原事实真相.

中国美术传播研究院:张江舟都市系列作品专题纪录片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总结:关于免费美术作品传播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美术作品传播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国美术传播研究院引用文献:

[1] 中国美术教育类论文题目 中国美术教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中国美术教育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3] 中国美术教育论文大纲模板 中国美术教育论文提纲怎样写
《新媒体语境下美术作品的“微形态”传播》word下载【免费】
中国美术传播研究院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