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矛盾实践——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方法

主题: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1

简介:关于原著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原著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原著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论文

目录

  1. 一、面向“文本”本身:阅读与“文本”
  2. 二、主客体交互作用:阅读与实践
  3. 三、矛盾分析法:阅读与解读
  4.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座

[摘 要]一种阅读方法的确立对于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理解至关重要.用论文范文《矛盾论》和《实践论》中的理论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面向“文本”本身,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遵循人类认识规律,主客体交互作用,运用矛盾分析法深入解读原著,不仅要阅读与解读,更要实践.

[关键词]《实践论》;《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方法

[作者简介]

刘尚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研究基地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郭厚佳,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研究基地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40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3-0011-03

马克思主义原著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论文范文果,是马克思主义者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后人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手资料.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教学中,除兴趣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外,最关键的环节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合理地传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在拒斥了三种“自以为是”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阅读方法——“圣经”式阅读,断章取义式阅读,应景式阅读后[1],阿尔都塞为我们指出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征候阅读方法,并通过这种阅读方法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可见,一种阅读方法的建立对于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理解至关重要.

笔者在阅读和教学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如果用论文范文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思想来指导原著的阅读,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面向“文本”本身:阅读与“文本”

我们用“读书”来指称学习和做学问.读书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根源于实践活动.这种实践,不是物质生产的实践,也不是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的实践,而是一种科研活动.这种科研活动的对象是“书”,也称“文本”.因此,“文本”是读书的基础.它要求我们围绕着“文本”而从事读书活动.马克思主义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重要功夫就是阅读“文本”,这就要求我们直接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从“文本”出发进行读书和科研活动.没有文本的原著解读,除了捕风捉影之外,或许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在读书中,有一种陋习,即不爱读原著,喜欢看二手资料.其原因之一是原著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二手资料通俗易懂,获取知识较快.二手资料当然要看,这是前人或同代人解读原著的成果,但仅停留在这点上是不行的,必须自己亲自去看原著,读原著,感受伟大思想家的胸怀,得到自己的想法、论断,不轻信别人.不认真看原著,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阅读原著需要一种情感的动力,即敬畏感,敬畏是一个人接近一个伟大的心灵的伟大的著作的基本条件,只有敬畏感,才能有正确的态度阅读.不仅要阅读,而且要反复地阅读,超越学者式的阅读.正如德里达所言:“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一个理论的、哲学的和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2](P21)

那么,为什么必须自己去看原著呢?从《实践论》得知,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历,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如一切古代的知识和外域的知识,同时代人经验得来的知识等等.马克思主义原著是马克思主义者运用他们的天才条件、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它对于我们来说是间接经验,但相对于二手资料而言,则显得更直接.与其从二手资料出发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还不如直接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来了解它本身的思想.论文范文同志说得好:“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2](P287)我们要知道原著究竟说了些什么,如何说的,就必须自己去品味原著.立足原著是阅读原著的基础,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门径.

在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经验主义,重经验而轻理论,拘泥于自身的片面的狭隘的经验,认为现实的经验环境变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原著不重要了.对于他们而言,一种原本意义的文本内涵已无法适应当下的历史时代,文本在此或许变得无足轻重,其作用无非是被肢解成碎片并用这些碎片为新的历史装点门面,这无疑是一种应景式阅读.另一种是教条主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死扣词句,执着于原著本身,不顾现实环境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态度在于将经典文本神圣化,具体到文本中每一个字与词都被赋予了不可动摇的神圣性,这是一种“圣经”式阅读.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曾自己多次说过,他们并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他们著作中的某些观点是不完善的,即使原来完善,正确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也有可能变得不完善、不正确.

反对这两种思想倾向,《实践论》和《矛盾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论》和《矛盾论》是论文范文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分别写于1937年7月和8月.从当时论文范文内的思想状况来看,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倾向: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均会使中国革命力量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实践论》从认识论上、《矛盾论》从方法论上揭露了这两种思想倾向的错误,教导党员把自己的思想纳入实事求是的轨道,纳入唯物辩证法的轨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时,就应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实践论》和《矛盾论》不仅对于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原著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它们还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对立统一法则,这对于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更好地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吸收营养,指导实践.

二、主客体交互作用:阅读与实践

读者是阅读的主体,客体是阅读的“文本”.主体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与客体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越充分、越深入,阅读便越能成为一次成功的超越性历程.《实践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2](P283).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通过努力学习,由对马克思主义的盲目性改变为能够自由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认识的总过程是“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3](P296-297).阅读原著,实际上是需要通读、细读、研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又用理性认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会碰到新问题、新情况,而这又要求助于理论的解释,再读原著.阅读、实践、再阅读、再实践,以此方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阅读原著的总过程.

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通过通读得到印象,这是感性认识,但这不够,还要通过研读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3](P286).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需要在占有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上升到理性认识.占有大量丰富感性的资料是要细读,理性认识的阶段是要研读,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最后得到论理的知识,弄清作者本身想要说什么,如何说,对当今现实有怎样的意义等等,必要时用连贯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文字进行理论创新.当然,这两个阶段不是绝然可以分开,理性认识阶段直接就是以感性认识阶段为基础,要不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性认识阶段渗透了理性认识,渗透了一个人的知识、理论背景,这种背景激发得越多,读者与文本之间交互得也越多,读者得到的收获也会越多.

至此,读原著的过程还没有完,我们得到了理论知识,把握了客观规律性知识,这只是在解释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利用这种理论能动地改造世界.“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P292)“实行”就是用理论来改造世界,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和发展我们所得到的理论.如果理论应用于实践能达到理想的目标,那么这种理论是可靠的;反之,则不可靠.不可靠的原因可能是理论有误读,或实践的复杂多样性造成理想目标不能实现,这又要求我们再返回到原著,再阅读,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读出来的原著,就不是平面化的,而是立体化的;不是僵死的,而是鲜活的.

三、矛盾分析法:阅读与解读

阅读离不开解读.如何更贴近原著,解读原著,获取真知灼见?矛盾分析法或许是可行的方法之一.《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矛盾的分析法就是要树立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这种特点要求我们树立矛盾的观点.我们在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时,树立矛盾的观点就是要树立差异与同一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原著中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研究对象的差异.即要注意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与马克思的同时代论文范文后继者结合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区域特征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解释体系之间的差异.要注意“前苏联和东欧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者的差异.要注意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差异.就马克思本人而言,也要注意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思想的重大差异,如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之间的差异.二是研究视角的差异.主要有恩格斯的研究视角、卢卡奇的研究视角、马克思本人的研究视角这三者的差异.三是研究文本的差异.马克思德文版著作的不同版本的差异与中文版马克思著作的不同版本的差异[4].阿尔都塞提出的解读马克思的阅读方法——征候阅读法运用的是同一的方法.按照他本人的解释,“所谓征候阅读法就是在同一运动中,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而这另一篇文章作为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5](P21).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矛盾分析法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座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这里有三层含义:

一是矛盾性质特殊.矛盾的性质特殊,要求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有手稿性质的著作,也有成文发表的著作;有言简意赅的提纲性的著作,也有大量的笔记性的著作.这些不同性质的著作都要具体分析.

二是矛盾所处地位特殊.矛盾所处地位特殊,要求把握“重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用“两点论”.既要看到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过时的一方面;既要坚持,也要发展,边坚持,边发展.

三是矛盾解决的方式特殊.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要求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原著.采取扬弃的方式,既保留其精华,克服其时代的局限性,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但重要的是正确理解.

[参考文献]

[1]蓝江.在原著阅读中重构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方法笔谈[J].社会主义研究,2007,(1).

[2]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论文范文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俞吾金. 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J].哲学动态, 2004,(12).

[5]阿尔都塞,巴里巴尔.读《资本论》[M].李其庆,冯文光,译.北京:论文范文编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白云]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原著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引用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方向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经典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选题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题目怎样定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矛盾实践——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阅读方法》word下载【免费】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