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多种实验模式的设计实践

主题: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5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实验溶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实验溶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实验溶液论文范文

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论文

目录

  1. 1. 探究性实验设计
  2. 2. 应用性实验设计
  3. 3. 开放性实验设计
  4. 4. 研究性实验设计
  5. 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化学 实验4 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长兴县洪桥逸夫中学 浙江长兴 313000)

摘 要:本文结合多年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多种科学实验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7(b)-0230-02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方面的发展需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验模式,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应用知识于实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且和理论教学相似,实验教学也应有难度的递进,每个实验都应有自己对应的教学目标和以期达到的教学效果,不然,往往会无的放矢,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对实验的普遍作用及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改进等现状问题上,本人结合多年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多种科学实验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供大家参考.

1. 探究性实验设计

探究性实验是在课堂中配合已有的知识采取随堂实验形式进行.它可以由师生共同设计,也可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由于实验探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与实验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实验内容的探索性.例如浙教版《科学》八下有一学生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发现问题]学生做这个实验时,发现了很多问题,归纳起来有:(1)当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粉末的过程中,坩埚口上方有白雾生成,该白雾中有哪些物质?(2)硫酸铜晶体全部变成白色粉末之后,白色粉末中夹有黑色物质,该黑色物质是什么?

[提出假设](1)该白雾中可能有水、SO2、O2.(2)该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设计实验]我们把约2g研细的硫酸铜晶体放在坩埚内,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发现坩埚口上方有白雾,我们对该白雾做了如下的探究.

(1)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坩埚口上方,发现试纸变红.说明该白雾成酸性.

(2)用湿润的pH试纸放在坩埚口上方,测得其pH约为4.

(3)用滤纸蘸上品红溶液放在坩埚口上方,发现该白雾能使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该白雾中混有SO2气体.

(4)将该白雾依次通入NaOH溶液、浓硫酸,还得到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白雾中混有O2气体.

我在向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中对黑色的物质做了如下的探究.

(1)将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之后的产物冷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黑色的粉末少许.

(2)将少许黑色粉末溶于稀硫酸,稍加热,发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色.

(3)将H2通入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并加热,发现有红色的固体生成.说明该黑色粉末是CuO.

由此,通过对“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该实验的过程探究,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等到有CuO生成时,坩埚内的温度已达到650℃或更高,故做该实验时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次就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全部变成白色的硫酸铜粉末,而是分多次加热、冷却、干燥,直到蓝色全部消失.(2)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时间不能太长,使温度有所控制.(3)做该实验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2. 应用性实验设计

应用性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解决一些与科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如浙教版《科学》九下《探索碱的性质》一节,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那么CO2和NaOH溶液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一个软塑料瓶,充满CO2,向其中倒入NaOH溶液,盖紧瓶塞,震荡,发现瓶变瘪.说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马上有学生提出疑问:NaOH溶液中有水存在,而CO2微溶于水,又能与水反应,那么CO2到底是溶于水还是与水反应,还是与NaOH反应呢?

同学们想了一会,有人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取两个软塑料瓶,都充满CO2,一个倒入水,另一个倒入等体积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震荡.结果发现倒入水的软塑料瓶几乎无变化.倒入NaOH溶液的软塑料瓶变得很瘪.这一现象说明CO2与NaOH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瓶变瘪,实验结论是CO2与NaOH确实反应了.

那么,还能设计另外的实验吗?此时我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大气压的存在,还可以设计与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学生在一起讨论后,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一]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口上,结果鸡蛋慢慢落入瓶中.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实验二]将一个小的气球放入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内溶液的上方,结果气球变大.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进入气球.

[实验三]将在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口按上有玻璃弯折管的瓶塞,将玻璃管的另一头放入边上一起平放的广口瓶,结果水倒吸进入广口瓶.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广口瓶.

[实验四]将在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口按上有玻璃折管的瓶塞,玻璃管的另一头连接U型弯管,U型弯管的另一开口向上,结果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U型管形成液面高度差.

通过上述实验的观察,同学们均得出一个结论:CO2与NaOH溶液确实反应了.我们知道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为证实这一结论,我们又设计实验检验Na2CO3的存在.

[实验五]分别取2只试管,倒入1/2反应后的溶液,然后分别滴加稀盐酸和滴加氯化钙,结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冒气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与Na2CO3产生CO2气体,氯化钙与Na2CO3产生CaCO3白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设计,学生又得到一些启示:(1)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瓶变瘪).(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也可以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3)对比实验是学习科学、开展探究的有效方法.(4)由于CO2能与NaOH反应,所以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应密封保存.

3. 开放性实验设计

开放性实验倡导学生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多侧面、多途径和多方法地去创造性解决问题.在实验目标、方法和过程中展现思维轨迹进行探究,灵感的凸现,方法的顿悟,思维的创新,将学生的个性尽显其中.开放性实验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经历有意义的物理学习活动.如观察、猜测、检验、修正、思辨、表述等,又体现了学生灵活使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展示创见,又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早日构建出时论文范文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例如:我们用身边的可乐瓶做的一些实验.

(1)凸透镜成像.

将透明的可乐瓶装满水,把铅笔放在可乐瓶的一侧,学生在另一侧观察,发现笔放大了.说明凸透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惯性现象.

取一可乐瓶放在桌边,下面压有一长纸条,快速将纸条抽出,发现可乐瓶不动,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在可乐瓶中装半瓶水,当由静止向前运动时,瓶内水向后倾斜.当向前运动的可乐瓶突然静止时,瓶内水向前倾斜.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关系.

将两个可乐瓶装满水,一个可乐瓶竖直放在桌面上,另一个可乐瓶平躺在桌面上,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它们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拉平躺的可乐瓶的拉力小.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少摩擦.

(4)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取一大可乐瓶,在侧壁从上到下钻有五个小孔,然后在可乐瓶内装满水,发现水从孔中流出,孔越往下水流越快.说明液体对瓶的侧壁有压强,水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5)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取两个相同大小的可乐瓶,二块海绵.第一次,一个可乐瓶装有半瓶水竖直放在海绵上,另一个可乐瓶装满水竖直放在海绵上,可观察到海绵发生形变的程度不一样,第二次将两个可乐瓶装满水,一个可乐瓶竖直放在海绵上,另一个可乐瓶平躺在海绵上,发现海绵形变的程度不一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化学 实验4 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6)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在一个可乐瓶中装满热开水,然后到掉热开水并迅速拧上瓶盖,在瓶外泼上一些冷水,发现瓶子变瘪.间接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7)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取一小可乐瓶,剪去上半部分,做成图1所示的形状,对准瓶口向下吹气,发现乒乓球不下落.说明乒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8)浮力产生的原因.

取一小可乐瓶,剪去下半部分,做成图2所示的形状,第一次瓶口拧上瓶盖向里灌水,乒乓球上浮.第二次不拧瓶盖,向瓶内灌满水,发现乒乓球不上浮.因为乒乓球只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乒乓球不上浮.(这一部分例子可能太多了,可以适当删去一些或者叙述简单一些).

4. 研究性实验设计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实验能使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为学生创建了动手实验和积极思维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燃烧条件实验的设计,教材中安排是:白磷在热水下面通氧气燃烧的实验,提供给学生进行操作,该设计有两个弊端.

(1)污染大.(2)不安全.白磷燃烧时,其表面的水会瀑沸,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带来安全隐患,未燃的白磷也不易回收,我们设计了以上实验方案.

(1)实验装置(如图3、4、5).

(2)实验操作.

①由图3红磷、白磷着火点比较,将吸干水的白磷、红磷加入到短粗口径试管内,塞上橡皮塞.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热水里,让白磷在试管内安全地燃烧.红磷不会燃烧,且盛红磷的试管可以留待下一班学生做相同实验时用.

②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图4、图5).在一短粗口径的试管内注入热水,加入一小粒白磷,再把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内.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改作储、排气装置,导气管口对准试管内的白磷.在长颈漏斗口加水,通入空气,既可观察到白磷在热水下燃烧,又可控制白磷不致“乱跑”(图4).也可将热水里的白磷用小漏斗罩注,通入空气,排尽漏斗内的水,让白磷在水下漏斗内安全地燃烧(图5).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多年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的尝试.本人认为对初中科学教学的实验设计,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实验要求.明确实验要验证的“科学事实”是什么,要验证此“科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2)分析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涉及到了科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哪些方法和原理.(3)确定实验仪器.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明确实验所选取的仪器和用品.(4)设计实验步骤.根据题意分析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或相关实验的连续性,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步骤.有时需用“假设法”、“排除法”、“归纳法”等设计实验的步骤.(5)预期结果和分析.分析应有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达和处理.

科学实验在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首先是通过观察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联想迁移、刻苦探索,从而在实验设计中显现自己的个性既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查找进行实验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其次要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论文范文和创造兴趣的问题,最后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实验设计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赵铮,余自强.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5]范杰.化学实验论[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曾亚平.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设计[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8).

总结: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实验溶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引用文献:

[1] 大雅查重怎样才能免费下载实验报告6
[2] 电子科大实验报告查重
[3] 实验报告内容知网查重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多种实验模式的设计实践》word下载【免费】
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