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深山奇葩,世外桃源里的白马藏族

主题:白马藏族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2

简介:适合藏族白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藏族白马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藏族白马论文范文

白马藏族乡论文

目录

  1. 白马藏族乡:藏族歌手白马人组合歌曲《康定情歌》

对于一个经常在藏区采风游荡的我来说,对白马藏族的了解的确很少.有点感性认识就是白马藏族头戴荷叶边的白色毡帽上插的白色雄鸡的羽毛.因此,对白马藏族文化历史这方面显得有点幼稚和无知了.

文/摄 影 王 琦

2012年的端午节,我和挚友李屏毫不犹豫就从成都乘飞机去了九寨沟县一个被白马藏族称为最纯正且全部是白马藏族的草地乡.行前,李屏在地图上搜寻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草地乡,还真是不知南北.在九寨沟县政府的安排下,我们从九黄机场到了草地乡.去这个草地乡还真不简单,如果是没人指点或带路,你就无法准确抵达这个相对偏僻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文化瑰宝.原来从九寨沟县城去这个草地乡的公路塌方,要进入草地乡还要进入甘肃陇南的文县,穿过九文线40多公里后在甘肃文县石鸡坝乡的哈南村桥头再右拐6公里,就来到了掩映在绿水黛山间的草地乡.

  草地乡位于青藏高原东端大岷山山脉的白水江流域的高山峡谷之中,与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相邻.白水江从高山倾泻,奔腾不息,像一条洁白的哈达从山颠蜿蜒而至.白水江在这里虽然算不上是汹涌澎拜,浊浪滔天,但这里却是她的源头.虽然高山林立,沟壑纵横,但因白马藏人长期对生态的爱护和保护,这里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沟里和山上,那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花香鸟语,遍布全乡的核桃和梨儿挂满枝头.夏日的凉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草地乡的海拔只有1400米,是一个非常适合渡假的世外桃源.如果陶渊明在世,他一定会写下激越不朽的诗篇.

  白马是汉语叫法,准确说应该是“贝玛”,“贝”是白马藏族的自称,“玛”是兵或军之意.“贝玛”是藏兵或军.白马藏区当地山势陡峭,峡长沟深,林木密麻,河水湍急.这里的人们只能生活在河的两岸、山的半腰、沟的深处.今天白马藏族的布局分布充分说明这一点.资料上显示:广义上的白马藏族即指今天的九寨沟县的草地、勿角等诸乡藏族,还有平武县的木座、木皮白马藏族乡,甘肃文县的石鸡坝、铁楼乡等.整个白马藏族约有四万人口.我在九寨沟县采风时,与几位白马藏族的学者共叙后得知,白马藏族的来由和族属问题一直是现在学术界争议、关注的热门话题.因为,白马藏人语音与某些地区的藏语方言极为相似,但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不过白马藏人一般通用藏语藏文.因为白马藏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许多文化传承靠的是老一辈们的口耳相传.

  现在流传比较多一点的说法是:白马藏族衍生于吐蕃军到后自称“贝玛”的藏军人.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都跟随称其为“贝玛”.随着唐蕃关系融洽,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和亲,唐蕃和盟,战争结束.唐蕃边界相安无事,藏族和汉族的频繁交往,但当时藏族口语和汉族汉字写法不准造成了误差,于是就有今天的“白马”.如今的“达尕”、“窦布”都是白马藏族居住区的地名,“达尕”是文县区域的白马藏族;“窦布”平武县区域的白马藏族,而草地乡这里的白马藏族为“囊盖”,“囊盖”意为上面.九寨沟的白马藏族居住区域从地形上是处于他们两者之上,故而有这样的称法.

  由于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基本上是依山而建,一寨一村,我看到的草地乡就是这种典型.白马人均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

  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养就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诌舞、园圈舞、等民族歌舞.在草地乡,这里的白马人还有其独特、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比如熊猫舞、涂墨节,这是在白马藏族中独一无二的.传统的就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被传承.这些文化犹如一枝深山奇葩,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诌舞

  “诌”是白马人的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据史料记载:它源于白马藏族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以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

  诌舞是白马藏族文化中的活化石,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地乡下草坝村村支部书记格珠塔是草地乡土生土长的白马藏人,他告诉我:“王老师,这个诌舞不简单啊.历史悠久,舞姿优美.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意思,是我们九寨沟县内的白马藏族独有的文化遗产.”马唐生是我在草地乡见到的第二个白马藏人,他能歌善舞,是白马藏族文化的第二代传人.我在草地乡采访期间,他作为专家一直陪着我.在用树干精心处理及精心雕刻出来的抽象木刻,经民间画工着色而成的十二相面具前,他告诉我:十二相一般由“达欧”狮子头、“生欧”老虎头“珠欧”龙头、“歇欧”凤凰头、“楼欧”牛头等十二生肖部分头像和“丑热”大鬼男女一对、“阿里干诌”小鬼男女一对共十二个组成.舞一般有七、九、十一人表演.其舞蹈组合的第一套动作叫“纽”,一般在大型的祭祀活动和神灵面前表演,包括祭祀祖神和祀山;第二套动作叫“尕”,一般在场坝里表演;第三套动作称“央”,是一套祝福的舞蹈,多用于走村串户、礼拜长辈、互道祝愿.“阿里尕”,汉语俗称跳小鬼,它是双人舞,代表一公一母,其中“母”的这一方为男扮女装.整个舞蹈展现了白马人男欢女爱的情景.诌舞的领舞戴号称百兽之王、森林之王的狮头面具,其余舞者所戴动物面具按俗规依次为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俩小鬼、俩大鬼.该舞蹈丰富了原始拟兽舞,其溯源、发展、演变及舞蹈仪轨形成的研究内涵.诌舞的舞法讲究极为严格.舞者手里的法器不能高于自己的肩膀,在转圈的时候不能把群子舞高于身旁舞者的头部.诌舞的舞蹈组合以圈舞的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舞蹈的基本动律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主,结合粗犷、神秘的上肢动作,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所扮动物的形态,体现了白马人独有的审美意识.诌舞的整体仪式充分体现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传达了维护当地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心愿.

虽然平常也可跳诌舞,但真正意义上的诌舞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六、十七那两天.在场坝祭祀诌舞舞完,最后到庙中也要舞上一段,方神安位、众鬼驱逐于三千门外.寨中的老者是庙中焚纸烧香问卦祈福,青年人在外鸣论文范文,放鞭炮.回家的路上大家分成两组齐唱平时都不能唱的“玛智歌”,到寨子中,女子也唱“玛智歌”迎接,一起到场坝处围城圈圈唱很久,所唱大意就是:年已经过完了;再也不能一起了;大家背起自己的背篼,做自己的事;来年我们在一起唱歌跳舞.还有的人组织戴上大鬼面具和男的穿上女人百褶衣服扮成女像“丑孟”(变幻女相),走家串户收集酒、肉、馍等,同时给每家每户驱邪逐鬼.

  格珠塔告诉我:“白马藏族小的时侯都记得,大人们在年中常到周边的寨子出相(拜年),但是现在成年人就很少搞这项活动了,只是一些娃娃们在出相.”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传统的文化都加入了些时尚的元素,但在草地乡,白马藏人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东西.

酒曲子

  有人这样说,白马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酒.白马人生活的地方大都是高寒林区,气候阴冷潮湿,他们一年四季都要喝酒驱寒.天长日久,养成了家家酿酒、人人喝酒的传统习惯.但他们经常喝的不是高度数的白酒,而是在自己家里用青稞、高梁、大麦、燕麦等五谷杂粮酿造的类似黄酒的低度酒.一般人家一年都要酿两三大缸酒,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常喝不断.而在喝酒时离不开的是唱“酒曲子”.

马唐生告诉我:在我们白马藏族的酒文化中叫“朝兮”的,就是你们说的“酒曲子”.“酒曲子”是白马藏族文化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所有的白马藏族都在唱,也是向客人敬酒最好的表达方式.格珠塔说:“王老师,今晚你就可以感受得到我们的酒曲子文化了”.他还告诉我:我们这里的规矩是给客人唱三声“酒曲子”,你就必须喝完一碗酒,有的地方唱三首“酒曲子”就得喝三碗.“我们今晚喝酒随意了哈.我们唱一曲你们就只喝一杯.”我爽快地说:“那好.一曲一杯.”人往往在激动的时候就会得意忘形,我忽略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唱“酒曲子”和这个酒杯有多大.

我在草地乡的那晚,下坝村好客的白马藏族同胞就给我们准备了乡村佳肴和“酒曲子”.菜是山上现去采摘的山野菜,鸡是从山地里捉来宰杀的,猪是山上森林中跑的野猪.这些佳肴不一而足了.这顿饭香气扑鼻,拂面而来的是山野之风,吃在嘴里有着一股久违了的浓浓乡情.欢迎我们的白马藏族老乡全部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他们按辈分先后轮流唱,按辈分先后敬酒.晚辈给长辈敬酒都要半跪或弯腰.

白马藏族“酒曲子”的形式多样,其唱调也是变化无穷.其音调悠扬、委婉、高亢、嘹亮、深沉、雄厚、沧桑,听起来有点像是诵经.此时此刻,我完全忘记了是在喝酒,就好像是在维也纳的音乐厅里聆听天籁之音.村主任杨莲清告诉我:“酒曲子词里的语言不同于现在白马藏族的日常语言.它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唱词,很多时候是边唱边编词.词里常表达着相互奉承、相互敬意、相互诉说、相互爱摹.”据马唐生介绍:其演唱的“酒曲子”词是以身份、地位、辈分等而论.若长辈给晚辈唱,晚辈就得跪着喝长辈敬的酒,碗中的酒必须喝完.若是晚辈给长辈敬酒,须跪着敬酒或半跪着,长辈就象征地表示喝一口酒.歌声在这简陋但具有白马藏族风格的房间里流淌,弥漫着浓浓的温情.在这种情形下,我想一曲一杯酒不算什么,一是酒精度只有10来度,二是把碗改成了小酒杯.但上了酒桌才发现那酒杯起码有8钱,桌上共有十多个人,给我们唱的全部是祝福和祈祷的内容,这样你来我往一圈就是20来杯酒.两圈都还没敬完我就败将下来.

杨德元,一位70多岁高龄,在草地乡德高望重的白马藏族老人,也是九寨沟和周边白马藏族地区大师级的白马藏族文化传人.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杨德元老人是白马藏族的活化石.杨德元老人还拿来了琵琶,自己弹唱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坪曲子》.清新悠扬的《南坪曲子》伴随着白水江的涛声,随风入夜.那纯原生态的音乐和粗旷中有几分细腻的声音在草地乡的山谷里回荡流淌.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理解到什么是舒心和惬意.“酒曲子”越唱越是论文范文了,压根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格珠塔见我满脸红霞飞的确不胜酒力,就让大家在给我唱“酒曲子”时,放我一马,我只是象征性地抿一口即可.在这里你不想喝醉都不行,只要白马藏族的“酒曲子”不停,那今夜就是你的不眠之夜了.

马唐生告诉我:在白马藏族地区这“酒曲子”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男婚女嫁,还是在伙伴聚会,仰或是乔迁新居等场合都要唱“酒曲子”. 而且是一边跳舞唱歌,一边举碗豪饮.彻夜的唱,那酒就得彻夜的喝.无“酒曲子”不成酒的境界,在九寨沟的白马藏族区域间风行自得.白马藏族是好酒的民族,也是善歌的民族.喝什么场合的酒就唱什么样场合的“酒曲子”.在唱“酒曲子”时双方都不会示弱,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

服 饰

白马藏族女性的服饰不同于其他藏族,有着独特的款式和韵味.男人的服饰又和其他藏族有相似之处.但男女的服饰又还蕴藏有羌文化的元素,这给白马藏族的来历和文化的习俗有关.

“白衣白帽是我们的夏天,青衣黑衣是我们的冬天”,这是白马人歌曲中服饰特色的自我流露.头戴羊毛打制成荷叶边的毡帽白马语称“沙嘎“,就是白色帽子之意,插上一至三根白色公鸡羽毛.男性帽子上插一根羽毛,代表刚强正直,穿上麻布制成的衣服,以黑色布料镶边,扎上腰带,束上镶有方块铜片的牛皮腰带,显得尤为刚劲.女性“沙嘎”帽上插羽毛的支数有讲究,象征不同的年龄阶段.白马儿女们身穿百褶裙,胸前挂鱼骨牌配饰,腰间缠上花腰带并绕上古铜钱币为饰,格外婀娜多姿.“有母亲就有新衣”,这是白马人的一句谚语.年前,每家每户的女主人都会亲手裁剪一家的新衣,让家人高高兴兴的穿上新衣喜迎新年.

白马藏族文化中的靓丽—“给受玛”,汉语称之为百褶衣.百褶衣是女人们的衣服,色彩艳丽、花纹奇特、手工精致,堪称服饰一绝.我在草地乡就目睹了手工制作百褶衣的过程.那是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在一家叫格玛的乡民家里,格玛给我展示了她正在缝制的衣服.

百褶衣系长裙款式,后面以折扇式并多采布料缝合而成.腰围是用绵羊毛织成的红色腰带,腰带尾部成刷型,上身为纯手工制作精致漂亮的坎肩.头戴银饰物,胸前围花纹多样的裙子.女人们将其穿戴身上走起路来娓娓动人,那种感觉应是仙女迩来.但男人们的衣服和其他藏族又有相同之处,其他白马藏族穿白色的藏袍,我想他们以为白马藏族是崇尚白色,其实,白马藏族与白色并无关系.头插白色鸡羽,相传那是将帅之标志,军中有地位的才能有此标志,也只有将帅的家人才能穿百褶衣,其他平民是插不上白色鸡羽、穿不上百褶衣的.百褶衣纯属手工制作,一般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但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很快,白马藏族的服饰不再分高低贵贱都基本统一了.

火圈舞

关于火圈舞的来历,据资料显示:相传在很久以前,白马人的先民在腊月被官兵追杀,被迫走上了迁徙之路,后被官兵围困在山岭上白马人坚守了七天七夜.到了第八天,即腊月初八,疲惫不堪的白马人在山岭上歇息,燃起熊熊篝火,以驱赶冬夜寒冷,并渐渐进入梦乡.半夜时官兵偷袭,危难时一只白色雄鸡拍翅而鸣,惊醒了梦中的白马人,躲过了这一次劫难.为纪念腊月初八摆脱大劫难,白马人便把这一天定为火圈舞的开始日,成了白马人的传统纪念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频繁的征战和迁徙,使白马人时常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因此刀剑不离身,以随时还击敌人.每当他们狩猎、与外村发生冲突、或去征战时,总要携带论文范文和弩箭,出发前对空鸣炮三声,全村集体口喊“噢喂”它在白马口语中称“够扎”,表示对天发誓,同仇敌忾.“噢噢噢”的呐喊,在战争中还起到壮军威的作用.白马人为消除疲劳,通宵达旦以歌舞自娱,这便是火圈舞最早的雏形.

火圈舞是白马人庆贺节日最常见的舞蹈,是火与舞的完美结合.用独特形式把迥然不同的两个自然物——“火”与“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的清晨,草地乡的小伙都要上山打柴,柴捆背回各自的村后摆放在大场边,供村里人在大场上跳火圈舞用.

格珠塔告诉我:我们白马人的春节要从腊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有一个多月时间.在每天晚饭后,男女青年们敲锣打鼓,唱着凑柴歌,挨家挨户去凑柴.每到一处,主人便热情地把柴交给他们.凑的柴堆放在场中,随后点燃篝火,全村男女老少欢跳火圈舞,唱酒歌.跳舞时,大家手拉手、肩并肩、臂挽臂,连成一个大圆圈,围着熊熊大火载歌载舞.

涂墨节

每年藏历年的初一,白马藏族就会请嫁出去的人回来,初二请朋友,初三就开始演出诌舞了.然后就要到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六是送神.送神的时候就开始对歌和跳火圈舞了.正月十七,这是草地乡白马藏族一年一度的涂墨节,是白马藏族的狂欢节.这天,白马藏族群众会聚在一起通过锅庄、诌舞等形式庆祝涂墨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涂墨节是草地乡独有的.这个涂墨节上的涂墨,看起来简单,就是每一个人的脸都被相互用木炭的黑灰抹黑.其实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原来的涂墨是涂的锅烟墨,后来才改成涂木炭灰的.

涂墨节的来历相传是先民们来到此地,每年的正月十七日都有个妖怪出现,要抢走一个女孩.人们斗争不过妖怪,只有任凭它作恶.有一年的正月十六日晚上,妖怪又出现在寨子里,窜到一户名叫西珠的人家中.西珠预先将自己的女儿藏在锅堂里,可还是被妖怪发觉了,就窜到灶前将女孩抓出来.突然听见一声怪叫,瞬间起了一阵狂风,妖怪不见了,西珠的女儿却没被抓走.她躺在地上,吓晕了,原来她脸上因锅堂小,它在里面被锅堂涂了一脸的烟墨.西珠恍然大悟,原来是女儿脸上的锅烟墨把妖怪吓跑了.事后,西珠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人们.次年正月十六,人们都在自己女儿的脸上涂了一层锅烟墨,妖怪再也不敢出来作恶了.从那时起,每年正月十六就有了在脸上涂抹烟墨驱除妖怪的风俗,世代相传,就成了草地乡今天的涂墨.

白马藏族乡:藏族歌手白马人组合歌曲《康定情歌》

“噢呀,噢嘶咾,噢呀,噢嘶咾等”,藏语就是草地的意思.每到这个节日,草地乡的白马藏族穿着节日的盛装,拿着祝福的火把,齐集在神山的广场前,跳起欢快的“火圈舞”和“熊猫舞”,唱起祝福的“噢嘶咾”,同庆涂墨节.这个“熊猫舞”也是草地乡独有的.

白马藏人一直保留着跳“宙偶”的习俗,白马藏人对面具舞,老熊舞跳曹盖、曹目等称之为“宙偶”,属典型的傩舞,该舞源于古代苯波教的“百兽舞”.白马藏人在跳百兽舞的头一天即正月初六,要跳一种头戴面具的“朝盖”舞,即老熊舞.传说白马藏人是“夺纳”,也就是黑熊和“夺嘎”也叫白熊结合的后裔.妖魔鬼怪惧怕熊神,故跳神者化装熊神,可以制服一切鬼怪.

马唐生告诉我传说中熊猫舞的来历.历史上有两位老猎人在山上打猎,但从不打熊猫,因此熊猫就对白马藏族有了好感.有一头熊猫渐渐衰老,在死之前就跑下山到寨子里来感谢这两位老猎人,然后就死在了寨子.之后,白马藏族就以熊猫的生活习性跳舞,以尊重熊猫,表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表演时由一个表演者头戴黑熊头(去骨做成的标本),手拿木棍和木制刀矛,随着锣鼓声跳跃前行.整个舞蹈的动作都仿照熊猫的生活习性来表达.近代,随着熊猫一词的出现“夺嘎舞”也就使白熊舞变成了熊猫舞.现在真正能比较用原始的舞蹈语言来叙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就只有在草地乡跳熊猫舞的那几个人了. 熊猫舞已被列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草地乡为光大这一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乡政府组织了一个由村民成立的原生态艺术团,由这个舞蹈的传承人教授,然后在九寨沟景区进行演出.让很多游客惊叹.尤其是来自于欧洲的游客在看这个演出时,更是瞳孔都放大了.

  为欢庆“涂墨夜”,每到正月十七这天早上,白马藏族同胞们便开始忙活起来.小伙子们在村子里扎起吉祥的火把,老论文范文小孩子们打扫着屋子,收拾着院坝,妇女们更是杀鸡、煮腊肉,穿上了过节才穿的白马盛装,迎接着“涂墨夜”和藏历新年的到来.

  入夜,草地乡所有的白马人不分男女老少都齐聚在乡村的广场,点燃狂欢的篝火,跳起传统的“火圈舞”,男女老少尽情享受着节日的快乐,“醉”在狂欢的海洋中.篝火晚会完后涂墨随即开始,传统上是男女老少用手抹上家里的锅底墨,涂在狂欢人们的脸上,互相追逐各不相让,尽情的往对方脸上涂抹,抹的越多越好.以抹去一年的秽气,寄希望于新年的吉祥和顺畅!涂墨时只能在年龄相当的异性中相互涂抹.追逐涂抹,吉祥欢庆,此时也正是未婚男女青年自由恋爱,选择对象的最好时机.格珠塔告诉我:现在抹墨的方式变了.因为锅底墨容易伤害皮肤,因为锅底墨有些油渍,抹在脸上还不好洗,后来就改用草地乡山上的梧桐树枝,放在火塘里烧,然后用这梧桐的木炭粉相互在追逐中给对方抹上黑灰.梧桐树木炭的黑灰不会伤害皮肤,而且易洗.在现场,我们也被抹上了黑灰,大家相视,开怀大笑,眼角上挂满了喜悦的泪花.

  白马藏族能歌善舞,性格开朗,由于地域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白马藏人独有的民俗文化.每年的正月初一后,白马藏族就要以他们独特的传统文化向人们相互祝福,在祝福中饮酒,唱歌,跳舞,庆祝五谷丰登,牛肥马壮.格珠塔一而再再二三地邀请我,一定要在春节的正月十五赶到草地乡来,同他们白马藏族一起欢庆连续三天的涂墨狂欢节.感受白马藏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为感受涂墨的狂欢,今年的春节正月十五,我和几个摄影的朋友赶到了草地乡.正月十五这天,下草地村的家家户户都在砍腊骨,每家人都要煮上一大锅的腊骨,亲戚和朋友们要轮流去吃腊骨.我在格珠塔家发现他们足足煮了20多斤腊骨,我担心地问:“这么多腊骨,能吃完吗?”他笑笑说,“王老师,等会你看有好多亲戚朋友要来,我还怕不够哦.”接着他又给我讲:“你是我们寨子里珍贵的客人,我今天要带你走几家亲戚,去感受我们白马藏族的热情.”我想,不就是走走看看,没关系的.我们自己跑到寨子里拍摄,观赏民俗,结果是每到一家,热情好客的白马藏族就把你拉进去,先递烟,然后就让你落座,马上端来酒水和菜,无论你吃多少,总要品赏一点,主人才会让你离开他们家.结果是当天下午2点不到,我们就吃了三顿饭.当西边的晚霞还未褪尽,格珠塔书记就叫上我们几个,去亲戚家.去了一看才发现,火塘旁已是高朋满座.红酒、白酒、青稞酒、啤酒和饮料早已准备好,就等我们来开席了.火塘中间是跳跃的火苗,一个大锅里煮的腊骨正被大火烧得不停地翻滚着,房子里弥漫着热气,袭人的股股热浪在火塘边升腾.大家吃着腊骨,喝着酒,整个房子里充满了温情.晚辈给长辈敬酒,先是把酒杯举过头,然后为长辈唱起祝福的酒曲子,把幸福和美好的明天送给长辈.格珠塔书记给我讲:“今晚有很多家邀请我们,我们就去几家即可.”我们没有经验,在第一家经不住腊骨的诱惑就海吃,到了后面几家,就吃不消了,完全是象征性地喝一点酒,品赏一点腊骨,再后来到晚上10点多后,肚子已是不能再容纳任何东西了.就这样,才走了五家人,就让我们败阵下来.

白马藏族有句话叫:哈达献给你吉祥,涂墨带给你安康.如果你在草地乡被白马藏人抹了锅墨,并由若干男女白马藏族同胞把你抬起来不断抛向天空筛糠时,请你别生气,因为你是白马藏人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人.同时,你被抹了锅烟墨可得到“吉祥神”的保佑,妖魔鬼怪再也认不住你,不找你的麻烦,让你平安健康.

总结:这篇藏族白马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白马藏族乡引用文献:

[1] 藏族舞蹈论文题目范文 藏族舞蹈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藏族舞蹈论文参考文献集 藏族舞蹈参考文献怎么写
[3] 藏族舞蹈论文大纲 藏族舞蹈论文框架怎么写
《深山奇葩,世外桃源里的白马藏族》word下载【免费】
白马藏族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