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广东养猪业污染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

主题:养猪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养猪业养猪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养猪业养猪户方面论文范文。

养猪业养猪户论文范文

养猪业论文

目录

  1. 1. 养猪业与环境污染
  2. 2. 养猪业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3. 3. 控制养猪业污染的经济手段
  4. 3.1 养猪业污染的特点
  5. 3.2 控制养猪业污染的经济手段的选取
  6. 3.3 控制养猪业污染的补贴手段 
  7. 4. 构建控制广东养猪业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
  8. 4.1 补偿主体的确立
  9. 4.2 补偿标准的确定
  10. 4.3 补偿方式的选择
  11. 4.4 补偿方案的制定
  12. 养猪业:05年2月18日东海毕业自拍5[Tudou.com]

关键词:广东; 养猪业污染; 外部性; 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0)04-0217-03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口.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扩张,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污染源增加,污染危害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污总量的比重逐步加大,成为影响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有些地方灌溉水源、饮用水源都受到污染,水沟、鱼塘没办法养殖,鱼塘变成污水沟.连地下水都不能使用,群众健康安全受到威胁,要解决污染造成的社会问题,一是要通过合理的技术减少污染,另外进行有效的生态补偿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普遍的做法.本研究重点研究养猪业污染的生态补偿问题.

1. 养猪业与环境污染

近30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创新与加大投资,广东省养猪业已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养猪大省,生猪出栏量居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广东省生猪规模饲养年出栏生猪10 头以上的猪场(户)有187 179家.其中,500~2 999头的场(户)有4 700家,3 000~9 999头的有603家, 10 000~49 999头的有 166家,50 000头以上的有 6 家.全省生猪年出栏数共3 459.11万头,其中规模饲养出栏数为2 367.89 万头,占全省年出栏量的67.80%[1],表明广东省专业化、规模化养猪业为满足城乡居民对肉类的需求和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专业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形成,使广东省在良种猪的优选与培育、饲料生产与供应、养猪技术推广、工厂化猪场的设计与施工、猪病的防治、猪场的卫生与防疫、猪只流通与管理、猪粪便的治理与利用等方面都取得较多的经验与成果,为今后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专业化、规模化养猪的主要特点是生猪数量巨大且集中,存栏猪只少则数百头多则数万头,每天排出的大量猪粪便污水和产生的恶臭气体,已成为猪场周边水体与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据统计,每个万头猪场平均每天为了清洗猪栏地面、冲洗粪沟以及猪只的排泄物而产生的污水量为 100~150 m3;而一些较少冲洗地面和猪身或采用先捡粪后冲洗方式的万头猪场,每天产生的污水量也有60~80 m3.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BOD、SS,还含有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卵,以及作为饲料添加剂而加入的重金属铜(Cu)、锌(Zn)、砷(As)或者其他药物.有资料称,一个万头的猪场每年向周围环境排放约108 t氮和30 t磷[2].可见,猪场散发的恶臭气体已成为一种公害.因此,可以预测,随着人们对生存空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与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的严格,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将成为制约养猪业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继续给予重视和关注,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养猪业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养猪业污染本质上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外部性问题.一方面,养猪业污染行为和结果具有负外部效应.养猪业污染问题的负外部性效应是养猪业污染形成的内在原因.养猪业污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养猪户或企业在做生产决策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这种会强加到其他人身上的污染成本的动机.经济学家把这种成本叫做外部性,因为它们对生产管理者的决策框架而言是外在的.市场交易之外的他人不愿意承担的额外成本,则被称为负外部性.如果存在外部性,污染者的边际私人成本就小于其边际社会成本.如果没有政策干预,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养猪户将不会自动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首先,其外部损害已经由社会分摊,降低了他的成本;其次,减少污染的措施通常意味着增加环境保护的相关支出或各种机会成本,加大其支出,养猪户缺乏减少污染的动机.这就使得养猪业污染成为一种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外部性产物.

养猪业:05年2月18日东海毕业自拍5[Tudou.com]

另一方面,养猪业污染防治行为和结果具有正外部效应.所谓养猪业污染防治,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或手段,减少来自养猪业的废水、废气、病原菌等污染物的流失或排放,降低各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各种工程性污染防治措施,如环保干式无臭养猪技术、建沼气池等,也包括非工程性污染防治措施,如开发新型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合理处理排泄物、搞好猪场的选址等.养猪业污染防治是正效应很强的公共产品.因为养猪业污染治理的对象,如水体、大气和土壤等环境资源往往都不是私有的,具有公共产权或者开放性产权的特征,专有性、可分割性与让渡性、排他性都不强或者不存在,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污染治理者难以得到预期的回报[3].在缺乏制度规范和经济刺激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没有治理养猪业污染的动力.

3. 控制养猪业污染的经济手段

3.1 养猪业污染的特点

3.1.1 分散性 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排放不同,养猪业污染属于面源污染,排放是分散的.这种分散性主要表现在:氮、磷等营养物质并非从单一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排污口流入水体,而是从许多并不固定的排污口流出.在我国,这种分散性由于小规模养猪户的普遍性以及单个养猪户拥有排污口的分散而显得更为突出.分散性导致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对养猪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成本很高.

3.1.2 随机性 养猪业污染不仅取决于可变要素投入(包括饲料添加剂等)多少、生猪养殖规模以及管理实践(环保干式无臭养猪技术技术),还受到一些随机因素(如降雨、刮风等)的影响.这些随机因素打破了可变要素投入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污染物排放量与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之间的稳定关系,使得养猪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检测结果缺乏稳定性.

3.2 控制养猪业污染的经济手段的选取

养猪业污染日益加重是因为农业生产外部性的存在,要控制日益严峻的养猪业污染形势,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纠正外部性.纠正环境污染带来的外部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3种:排污收费、补贴和排污权交易.排污收费是指根据排污量的多少,对过量排放的生产者征税或收费,以增加其生产成本,刺激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排污收费的顺利实施需要准确测算环境污染带来的边际外部成本,而养猪业污染的分散性使得对边际外部成本的监测很昂贵,随机性使得检测出来的结果缺乏稳定性,因此排污收费不适合用于控制养猪业污染问题.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污量时,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排污权交易的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交易论文范文很小,但养猪业污染的生产者众多,排污权交易势必产生昂贵的交易论文范文,因此排污权交易也不适合用于养猪业污染问题.补贴是对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如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刺激其增加正外部性生产活动的供给[4].实施所需要的信息量较少,且容易监测,还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适合用于控制养猪业污染问题.

3.3 控制养猪业污染的补贴手段 

补贴是通过内部化外部收益或补偿外部成本削减,激励生产者持续地提供正外部性或减少负外部性,使环境资源或服务的论文范文尽量接近其真实论文范文,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社会最优的环境服务水平或环境污染水平.

生产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照MPR等于MPC的原则,仅会提供Q0的污染控制措施.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带来环境改善时,假设带来的单位环境外部效益为AE,此时边际社会收益(MSR)和边际私人收益(MPR)发生偏离.按照福利水平最大化要求,社会按照MSR等于MSC的原则将污染控制措施定在QE处.为了使私人提供QE的污染控制措施,必须使边际私人收益曲线(MPR)向上移动与边际社会收益曲线(MSR)重合,即政府需要给私人支付单位产品为AE的补贴.此时,提供正外部性的市场供给曲线从S0移向S1(图1).

由图1可知,AE等于E0B等于P2-P1,而提供正外部性的产品均衡论文范文由P0下降到P1.从整个社会来看,可以获得一个净收益SΔE0EB,因此是合理的经济行为.对农户实施补贴手段不仅所需要的信息量较少(不用测算边际外部成本),而且保护了养猪户的利益,有利于充分调动养猪户减少有害要素投入和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积极性,适合于控制养猪业污染问题.

4. 构建控制广东养猪业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

4.1 补偿主体的确立

采取“清洁生产技术”会使养猪户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也会使环境得以改善,产生正的外部性,为激励养猪户采取该技术,社会应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偿.政府作为社会公众的代表,应该成为生态补偿的主体,而采取“清洁生产技术”的养猪户则应该成为补偿客体.如政府进行补贴建造包括沼气池在内的处理设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也是影响养猪户采纳沼气行为的重要因素,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额度,可以有效的刺激规模养猪户采纳沼气技术,维护农村环境卫生安全和生态平衡.

4.2 补偿标准的确定

根据广东省内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生猪生产区域布局,从大型养猪场中抽取样本进行实际调研分析.然后按不同规模、不同生产类型的生猪养殖户对典型生猪生产基地及生猪养殖户进行案例研究:一是调查养猪户的受偿意愿;二是构建养猪户技术采纳的计量经济模型,找出影响养猪户“是否采纳”以及“补偿多少”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三是结合这些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4.3 补偿方式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有:(1)资金补偿,即给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养猪户一定的补偿资金,保障其收益,这是最常见的补偿方式;(2)实物补偿,即补偿主体利用物质形态的物品,如新品种、新生产工具等对客体进行补偿,实物补偿有利于提高物质使用效率;(3)技术与智力补偿,即研发新的“清洁生产技术”,并将其推广和投入使用是一种技术补偿,对养猪户进行环保教育,提供无偿的指导、咨询是一种智力补偿;(4)政策补偿,即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对补偿对象的权力和机会补偿等.设计补偿的配套政策应充分结合养猪户意愿,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选择性的补偿方式[5].

4.4 补偿方案的制定

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大型生猪养殖基地选择若干试点,开展生态补偿的试点工作研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筛选“清洁生产技术”;其次,确定补偿方案和相应标准;第三,实施试点工作;第四,总结经验与模式;第五,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方案.建立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受益人群对受损群体的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 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纂委员会.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李远.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76-81.

[3] 王晓燕,曹利平.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补贴政策[J].水资源保护,2008,24(1):34-38.

[4] 刘冬梅,王育才.农业污染控制的经济激励手段[J].农村经济,2009(5):87-90.

[5] 裴永辉,尹昌斌,程磊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42-1484.

总结:这篇养猪业养猪户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养猪业引用文献:

《广东养猪业污染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word下载【免费】
养猪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养猪业养猪户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