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科学技术革命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

主题: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7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科学经济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科学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科学经济论文范文

经济科学出版社论文

目录

  1. 一、主要文献回顾
  2. 二、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科学技术革命
  3. 1.科学和技术的内涵
  4. 2.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5. 3.科学技术革命
  6. 三、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发展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存在内在缺陷
  7. 四、结论
  8. 经济科学出版社:李学勇在无锡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出:稳中求进促转型科学发展开新局

【摘 要】当前科技创新带来的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及利润的平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它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它又反过来推进全球化向更深层次发展.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最终演变成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损害了经济的全球化.本文就科学技术革命与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期刺激和恢复经济.

【关键词】科学技术经济危机产业转移虚拟经济

一、主要文献回顾

国际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及产业转移都遵循了一定的规律,特别是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则,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开始使用了.今天,随着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更是在巨大规模上按照这一原则展开.此次全球范围发生的危机和衰退,乃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内在缺陷长期没有得到弥补的结果.在此,本文回顾一些学者所做的研究.

产业转移理论由日本学者赤松要(Akamutsu,1935)较早提出.该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当时如日本一样的后发国家,雁行模式是此理论归纳的产业转移模式.这个模式从理论上揭示了二十世纪中后期东亚经济内部产业分工与转移的动态变化过程.但该理论未触及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问题,因此具有片面性.二十世纪末期东亚经济体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减弱了这一理论的解释力.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1977)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研究了产业转移的机制问题.刘易斯认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期的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非熟练劳动力不足,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促使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今天审视刘易斯的理论,可知它是不完整的.因为刘易斯没有涉及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问题,而只解释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相比而言,弗农( Veron,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有更强的说服力.他从发达国家视角,阐述了产业如何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依据产品周期理论,某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崭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三个阶段.一般来说,产品和技术的标准化阶段开始产业转移.技术发明国由于受到技术模仿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和其他成本优势的挑战,就会选择产业的大规模国际转移.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企业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同时也决定了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地区转移到次发达的国家、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际产业转移的完成一般都是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配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水平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水平.此时产品的技术趋于稳定,成本优势成为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经济科学出版社:李学勇在无锡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出:稳中求进促转型科学发展开新局

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的发生,并不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引导的结果,也不是某些企业的一时之举,而是受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个规律自主地发挥作用,并没有受西方发达国家的随意支配.决定这个过程的根本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数经济学家只注意到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这个过程背后起着决定作用的科学和技术进步这一因素.

二、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科学技术革命

1.科学和技术的内涵

科学从其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就是主体对客体进行的一系列特定的理性认识活动及作为认识成果的客观知识体系.科学作为一项认识活动,首先是一种理性活动,它的特点在于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对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提供的感性材料加以归纳、分析和抽象整理,以发现材料和现象背后隐藏的客观运动规律.作为知识体系,科学以知识的客观性为本质特征,以其特定的形态,来保证知识的客观性.它一般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第一,实验事实,它构成了理论和知识发生的出发点;第二,基本概念,这是理论构成的基本元素,它是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对现象和规律的某个侧面深刻抽象形成的一种本质描述;第三,原理和定律,这是科学知识体系的核心,用以表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着客体运行的规律,是整个知识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第四,是运用原理和定律对客体进行逻辑运算得出具体的结论.

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出现的历史并不很远,技术的产生要比科学久远的多.技术标志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活动和获取物质资料活动的能力与水平.如果说科学是人的认识活动和这类活动的思想结晶,那么技术就是人类物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物质手段及方式、方法的总和.既然技术标志着人类改造客观对象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随着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深化和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自身也必然处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因此,越是到人类物质实践活动的高级阶段或人类生产的近现代阶段,技术与科学的结合就愈益紧密,这既是科学发展的特征,也是技术发展的特征,更是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的特征.

2.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科学和技术二者属于既联系紧密可又具有不同涵义的两类范畴.关于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很多学者进行了论述:如我国科学家邹承鲁先生曾指出: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美国著名的技术专家哈维·布鲁克斯在其所著的《技术和生态危机》一书中,给技术下了这样的定义:“技术就是运用科学知识以可复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促使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产生,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并使其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科学社会学家贝尔纳则更加形象生动地说道:“科学发展与具体技术发展之间总是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它们相依为命,互不可缺,因为要是科学不发展,技术就会老化,变成传统的工艺,要是没有技术的刺激作用,科学就会再度变成单纯卖弄学问了.”同时,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把科学和技术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它们结合的深度、广度和发展速度,无一不是由社会物质生产的状况决定.如果把社会物质生产活动这个概念用经济增长需要来代换,那么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经济增长就成了三位一体的一个结合紧密的有机系统.技术进步直接与经济的增长联系在一起,而科学则通过对技术创新发挥作用,从而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3.科学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革命包含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两重含义,这也是二十世纪才有的新现象.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历程来看,虽然科学和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有着不同的内涵.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常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则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它一般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并成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而科技革命则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由于科学和技术联系非常密切,使得任何科学的进展都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而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必须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技术的重大突破已经完全依赖于科学理论的发展.所以,对于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而全面的进步促使的全社会技术体系的变革,我们可以概括成科学技术革命.这同时也说明,以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基础的技术变革其规模和广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因此,人们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造成的社会生产条件发生的根本性变革,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的运用称为新技术革命.

三、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发展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存在内在缺陷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已有五年.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强有力的经济应对措施,以延缓经济的衰退,但效果仍有很大差别,尤其是西方国家成效不佳.其原因在于,这次全球范围发生的经济危机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内在缺陷长期发展的结果.探索此次危机产生的根源,分析此次危机的实质,必须要考虑从上世纪初、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和进步对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整个二十世纪,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首先,以电力技术革命为先导的产业与技术革命,为生产的垄断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为全球范围内爆发的资本主义列强为瓜分世界而引发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其结果最终导致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蔓延,为凯恩斯主义实施以政府干预为特点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了舞台,资本主义国家由此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以企业生产管理的泰勒制和生产技术上的福特流水线被广泛采纳为标志,以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福特制社会生产体制逐渐形成.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资本主义世界还是在战后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福特制开始衰落,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开始消失,这个阶段的技术创新也走入低谷,新的产业部门很少出现,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下降,投资机会减少,而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却双双上升,经济出现了“滞胀”,资本主义发展再次出现了停滞局面.资本主义在经历了一系列调整之后,借助于科学技术革命提供的契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的信息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广泛兴起使资本主义开始重新焕发活力.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始兴起,经济领域的主导产业迅速转向了通讯、计算机、生物医药和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市场存在的诸种壁垒逐渐被打破,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空前,从而使服务业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占GDP总量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牢牢占据了科学技术研发的龙头地位,垄断了高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并通过这种技术垄断在国际间获取大量垄断利润.这种通过发展服务业、保留核心装备制造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垄断高技术的创新以获取技术贸易的垄断利润等一系列做法,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迅速实现了转型,经济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从这种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中获利.与此相对应,在这场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存在的比较优势,承接那些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耗费高、污染重、生产附加值低的制造产业.这种状况造成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产业分工链和价值链中处于末端地位.

国际产业转移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因此,继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后,产业调整的方向会逐步向第三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这种规律性变化,导致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可逆转地向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这个过程是由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其结果,就是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等领域必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并导致经济不断向虚拟化方向发展.

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虚拟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近年来,全球虚拟资本已经大大超过了实体资本.作为虚拟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房地产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据资料统计,金融、房地产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比例已经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11.4%上升到2007年的20.66%,它已经替论文范文造业成为美国的核心经济.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的过度膨胀.1980-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上升到140万亿美元,增长了1166%;金融资产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2008年的325%.全球金融衍生产品总值也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猛增到2007年年末的516万亿美元,为全球GDP总额50多万亿美元的10多倍.美国是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国家,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一半以上(近300万亿美元)在美国.

近十年来,引起虚拟经济急剧膨胀的两个重要成因是:第一,随着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的产业转移,其国内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二,在新经济泡沫破灭后,为了维持经济的繁荣,美联储采用频繁降息的方法导致的房地产等行业的高度泡沫化.以上述因素为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面对这种情况,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其全球范围的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霸权力量,维持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优势地位,对外以不平等贸易结构获取垄断利润,对内以制造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延缓危机的到来.这些举措,掩盖了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比例的严重失调,维持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延缓了经济泡沫的破裂.而次贷危机的发生,其实质就在于虚拟经济的畸形发展,使实体经济难以支撑,最终使美联储这些年来精心打造的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这种状况也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若出现严重失衡,最终将不可避免地掉入“产业转移陷阱”.

对于2007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学者们虽然从不同角度归结出许多的诱致因素,比如有的专家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国际金融体系因缺乏监管造成了金融体系大的波动;有的学者则认为新型经济体的产能过剩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等等.但是归根到底,这次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产生的终极原因,还需要从科学技术创新导致的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上来寻找.资本主义无法抑止自身对利润的追求,就要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市场,转移产业,而这个过程却恰恰把资本主义拖入了泥潭.这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不会是今后资本主义世界类似危机最大的一次,它也无法通过自身调整来根本改变这一趋势和消除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除非科学技术创新在近期有大的突破,从而导致新的产业部门的大量出现和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否则,资本主义将持续衰落下去.

四、结论

2007年以来发生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表面上看是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造成的,但实质上是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生产体系的内在矛盾有关.可以说,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造成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的内在缺陷促成了这次危机的发生.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而产业分工则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在全世界展开,使得产业的国际转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发展,必然造成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软化”和制造业的“空心化”,于是发展虚拟经济成了发达国家的唯一的选择.这也就明确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畸形发展将是长期困扰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难题.

(注:基金项目:长江大学2010年教研项目(JY2010001).)(责任编辑:张琼芳)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科学经济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科学经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引用文献:

[1] 经济管理本科学论文题目 经济管理本科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热门经济科学论文选题 经济科学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3] 经济管理类本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类本科核心期刊参考文献有哪些
《科学技术革命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word下载【免费】
经济科学出版社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