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碳强度约束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影响

主题:碳排放强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4

简介:关于对写作强度排放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论文范文度排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强度排放论文范文

碳排放强度论文

目录

  1. 一、能源消费的畸形结构短期难以改变
  2.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阻力较大
  3. 三、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4. 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5. 五、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引进
  6. 六、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7. 碳排放强度:声音:2015年二恶英排放强度将降低10

■李 冰 仲思航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碳强度约束下东北地区能源效率对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项目编号:WQ2013-01

摘 要: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严峻,在经济增长中,碳排放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达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增长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当前碳排放强度限制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强度;产业结构;碳排放

在全球气候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通过技术、制度的不断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减少生化燃料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城镇化建设,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环境污染的极端表现.

结合国际上对碳强度的强大压力与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十二五”规划对经济发展速度适度进行调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所谓碳排放强度,也称碳强度,特指单位GDP的实现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的高低取决于生化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与结构以及它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此外,碳强度业余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城镇化进程有关.一般情况下,碳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向深水区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存在波动(这点与国家对经济的刺激方式有关),而第三产业的产值则在大幅度上升.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产值为46.8%,第三产业产值则为43.0%,与之相对应的是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呈现反比例调整.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是短期内实现低碳强度的经济转型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

一、能源消费的畸形结构短期难以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一直占70%以上,近年来随着能源结构多元化的发展,略有下降.在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重化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能源消费也水涨船高.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在50亿吨标准煤以上.两个因素导致煤炭消费量持续加大,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未来面临的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压力不容乐观.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阻力较大

当前,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1:5:4”的状态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经济增长对于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的依赖程度偏高,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比重依然偏低.

就第二产业而言,目前我国的能源效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0%,全国除部分地区外,大部分未能完成“十一五”规划中单位GDP能耗比下降20%的目标.部分行业仍然存在工艺和设备落后、能耗比高的中小企业,由于所在地区未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加上部分地方保护主义者作祟,高投入、高能耗以及低效率的问题相当突出.低碳技术的发展步履维艰,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我国低碳技术项目尤其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或者贷款,部分吸收国际机构的捐款或者贷款,既没有形成稳定政府投资体系,也没有实现项目自身收益,缺乏长远规划.而这一结果也导致金融系统对于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缺乏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低碳技术的发展.

三、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应该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但是现实中,我国的低碳技术主要依靠市场引进.这种情况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沉重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其资金、技术以及国内完善的市场环境,通过碳关税等所谓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发展.例如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欧盟和美国强迫中国答应其提出的减排要求,否则就要采取单边贸易制裁.这些也对我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和谐、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单位GDP的资源损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投资逐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更新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发展的碳强度,促进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路径.也有助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分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低碳技术,直接参与国际游戏新规则的讨论制定,增强国家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上游优势地位.

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有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市场规律,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

在这一前提下,首先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以及航天航空等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同时降低高能耗产业比重,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低碳技术产业化,逐步降低其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碳排放强度:声音:2015年二恶英排放强度将降低10

其次改造当前碳强度过高的能源、工业、建筑与交通体系.提高煤炭替代燃料例如石油天然气等的比重,推进核电能建设,提高无污染或低污染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达到15%以上.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材料.改革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轨道交通,淘汰高耗能的运输设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增加碳汇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五、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引进

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从政府层面上,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增加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并确保其稳定增长.同时,运用市场规律和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适于地毯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金融环境.加强对国家有关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落实,减免低碳技术与产品创新投入的税收力度,鼓励大中型企业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引导并支持企业对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开发,提高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其商业化与产业化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社会现有的条约和相关规则,推动发达国家对减排温室气体相关资金与技术的转让,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强我国重点行业或者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与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促进低碳强度、高能效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包括节能、煤炭清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加快研发燃煤高效发电、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以及高效热力泵等技术,为低碳经济转型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六、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随着清洁发展项目的增长,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碳排放权交易论文范文逐年攀升.据预测202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美元.近年来,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进一步加快并规范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要结合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实践,系统研究分析国内交易市场发展规律与趋势,借鉴和参考国外先进的交易模式、培训体系以及市场管理等等;逐步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从基本国情出发,建立符合实际的碳排放权税收政策,利用调控机制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

七、转变公众消费方式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气候恶化与低碳经济知识,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认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降低碳强度,提高能效比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转变消费方式,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市场机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碳强度.拒绝高能耗的便利消费陋习;拒绝"一次性"消费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包装等;改变高能耗、高排放为代价的奢侈消费,发展低碳饮食,改变传统的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鼓励选择高效能、有益于健康的出行方式,发展低碳强度的公共交通体系.

总之,在当今碳强度约束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中,我国必须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加强低碳技术的引进、研发一斤产业化发展,加快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与规范,转变公众消费方式,实现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立江,范德成,武艳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2期

[2]李健,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期

[3]何建坤.我国"十二五"低碳发展的形势与对策.开放导报.2011年4期.

[4]刘小敏,付加锋.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资源科学.2011年4期

作者介绍:李冰(1977-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仲思航,女,黑龙江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10级学生

总结:该文是关于强度排放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碳排放强度引用文献:

[1] 强度硕士论文范文 关于碳排放和动态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2万字
[2] 碳排放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碳排放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3] 碳排放和投资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关于碳排放和投资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500字
《碳强度约束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影响》word下载【免费】
碳排放强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