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本科生导师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主题:本科生导师制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1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导师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导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本科生导师论文范文

本科生导师制论文

目录

  1. 一、本科生导师制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2. 二、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3. 1.突破了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分离的局面,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4. 3.突破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全程指导的结合
  5. 4.突破了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中的不利因素,实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
  6.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建议
  7. 1.确定本科生导师的标准,选拔优秀教师
  8. 2.建立并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建设
  9. 3.采取“双向选择”的灵活选师方式
  10. 4.重视学生个体和阶段发展差异,倡导个性化教育
  11. 5.科学评价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
  12. 本科生导师制:国科大今年首招300名本科生 实行导师小班制 [北京您早]

张再垡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一项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该制度对本科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拓展了本科生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其具体实施建议包括确定导师标准,进行制度建设、选师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等过程.

关键词:本科生教育;导师制;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 (2010) 01-0061-03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制度,是教育与管理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导师制一直是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方式,本科生教育管理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和辅导员制度.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对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促进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拓展了本科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一、本科生导师制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等学校选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柔性培养机制.本科生导师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科研训练、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加以指导.通常由一位导师负责指导数名本科生,通常采取个别交流或小组活动等形式.其目的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的优秀人才.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各项实际工作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科生导师制正是以学生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基于长期以来大学生~直被作为被动教育对象的情况而提出,其全新的培养模式是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也是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的本科生教育中则一般采用统一规格的班级授课的教育管理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知识的传递,以社会的评价主导个体的价值取向,以传统的统一化、规格化的标准去衡量大学生.而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本科生导师制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采用是个性化教育方式,强调对个体学生的全方位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处事的能力,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和探索精神.这种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由此,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可以逐步由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教育转变,大众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粗放型的管理向细致型的引导转变.

本科生导师制把教师与学生之间分散、零碎、阶段性的关系联结起来,变成明确、固定、连续的关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本科生导师制和辅导员制度、授课制、班主任制度等一起构建了本科生培养体系的立体结构.这种培养模式将教师教书育人、全员育人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本科生教育的整体质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是对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的新探索.我国各地不同高校在近年来局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证明,高等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本科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它的提出极大地拓宽了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突破当前高校本科生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并逐步与原有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整合和重构,促进了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突破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突破了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分离的局面,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长期以来,高校因循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只管教学,不问学生思想发展,辅导员等只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懂学生专业情况,导致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容易出现教书和育人脱节的现象.本科生导师突破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局面,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科生导师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较丰富的人生阅历.较成熟理性的判断能力,从教学环节入手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将个性化的成才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2.突破了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的弊端,实现了专职管理与全员育人的结合

我国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基本上依靠辅导员等政工人员,而一个辅导员要带二、三百个学生甚至更多的学生.辅导员囿于精力、能力、学识等因素往往采取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一种载体,创造更多学生面对教师的机会,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更多教育和启发.本科生导师通过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以其学术水平、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等影响塑造学生,并与专职学生教育管理、后勤服务等紧密配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3.突破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全程指导的结合

高校学风建设重点是全方位、广角度、多渠道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目前普遍存在的难点与难点是本科生的专业意识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目标性不明确等.教师在完成授课后很少与学生做进一步的交流和指导,全程指导本科生学习的意识不足.本科生导师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科生教学体系中的缺陷,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和学习的热情.本科生在大学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大学一年级主要面临的是适应大学的生活,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大学二、三年级是专业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四年级主要面临就业考研等实际问题.[4]本科生导师全程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有了疑问可以得到导师的及时指点;教师也有机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督促,全程指导学生用心读书、做事、做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突破了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中的不利因素,实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

我国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将逐步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但本科生教育采用的还是整体、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妨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本科生导师制的提出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弊端,因为它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优化人才素质培养的效果.从教育培养学生的系统角度来看,这实现了传统课堂的共性教育和本科生导师的个性教育的良好结合.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建议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探索高校教书育人新路径的制度设计,不但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方式顺应时代变化的反映,而且也是教育理念变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科生导师制能否实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取决于制度的具体设计、执行、反馈、外部环境和条件等诸多因素.本文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提出一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路与建议:

1.确定本科生导师的标准,选拔优秀教师

导师是导师制的关键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导师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点.因此,必须明确本科生导师的选拔标准:在专业方面,要求本科生导师具备讲师或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在个人素质方面,要求导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能切实承担起导师的责任: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导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熟悉被指导学生的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

2.建立并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建设

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本科生导师制顺利实行的前提.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这里要明确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本科生导师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与安排、考核与待遇等;还包括本科生导师工作规程、本科生导师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本科生导师工作日志、本科生导师活动调查表以及本科生导师考核档案等有关材料.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确保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章可循,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3.采取“双向选择”的灵活选师方式

在具体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一方面要求导师要提供个人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成果、个人正在研究的课题、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相关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的方向和学术研究的要求选择导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愿填报志愿,提供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供导师选择做参考使用.学校、学院根据导师的教学对象、专业方向及能力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协调、推荐安排,保证学生选到自己满意的导师,促使导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双向交流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研究方向的改变,在导师的建议下向提出转换申请.

4.重视学生个体和阶段发展差异,倡导个性化教育

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就是组织优秀教师逐步地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师制要帮助学生处理在校学习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导师较多地负责指导每个学生在入学适应、思想认识、选课指导、课程和专业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遇到的种种具体难题,大三、大四导师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的提升、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的处理、求职就业等问题,充分体现本科生导师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

5.科学评价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

为使本科生导师的作用落到实处,要制定导师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具体考评办法,科学评价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学校定期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重点考核导师的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导师工作的考评情况与教师的报酬、职称评聘及职务晋升结合起来,激励导师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的具体形式可采用导师自我评估、本科生测评、导师组评议、所在学院考评360度综合考评法.根据考核成绩,对教书育人成绩卓著的导师进行奖励,对不合格者要令其定期改进,以完善管理、加强监督、保证质量.

本科生导师制:国科大今年首招300名本科生 实行导师小班制 [北京您早]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 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4.

[2]王寿春.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14-16.

[3]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制度.高等教育研究,2005(5): 80-84.

[4]涂春花.本科生导师制 高校教书育人的新载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39-41.

[5]简世德,邹树梁.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J].湖北社会科学,2005 (7):146-148.

总结:这篇本科生导师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本科生导师制引用文献:

[1] 本科生学位相关论文题目 本科生学位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本科生德育学论文题目 本科生德育论文题目如何拟
[3] 最新本科生计算机论文选题参考 本科生计算机论文标题如何定
《本科生导师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word下载【免费】
本科生导师制相关论文范文资料